有些道理肯定立竿见影,终生难忘,终生受用~ | 《楞严经》99导读
精彩摘录
【阿难!不断三业,各各有私,因各各私,众私同分,非无定处,自妄发生,生妄无因,无可寻究。】
佛告诉阿难,你如果不断三业,杀盗淫三业,“各各有私”,各个都有自己私人的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私业,我们叫做别业,不是共业;
“因各各私”,因为各个的私业,比如说你也杀生,我也杀生;或者你也邪淫,我也邪淫,你也是偷盗,我也是偷盗,这些相同的业如果全部集聚在一起,“众私同分”,总的同分都已经具足了。
就像你也读医学院的,我也是读医学院的,结果不同医学院毕业的人最后都在某个医院里面上班,因为你们的专业是一样的。同样的,我也是造地狱的因,你也是造地狱的因,虽然我们各自的别业不同,但是不同的别业集聚在一起就变成一个共业的器世界和有情世界的状况。
所以我想,比如说我们La荣,现在闻思的话,你也曾经有这方面善业,我也有这方面的善业,一定因缘具足的时候,我们有这样善业的人集聚在一起——其实这里有很深的一些意义啊。
“非无定处”,没有一个固定的处所,只有我们共业的一个世界。
共业,如果大家都造可怕的恶业,大家共同造的地狱就出来了。如果我们共同造善业,那就是极乐世界,或者说是天堂,或者说是好的世界。
这一段,确实是,我们对世界的判断,并不是以前他们讲的,有个造物主他来造的。那他来造的话,我们一分析,确实很难形成。但是,如果是各自业力而现前的话,这个是可以说的。你看监狱里面,最后他们的恶业形成了他们的监狱世界,对吧?一个清净的极乐世界,是每一个众生都做清净的事情,最后形成了极乐世界。
到底唯识宗所讲的“万法唯心造”成不成立,这个也是很细微的东西,但至少我们说我们各自的别业最后变成了一个共同的共业。共同的共业当中,既有我们共同的业,我们前几年讲《入大乘论》,讲别业和共业时候也是讲得很详细。比如说大家都转生到天界当中去了,同样是天人,他们当中也有不同的业力,有痛苦,也有快乐。我们现在这里的出家人也是一样的,依靠一个善业,大家都是当出家人。当今世界上来讲,出家人应该是最幸福不过的人,我自己是这样认为的。不管你有修证也好,没有修证也好,从生活压力上,来世的去向也好,当然闻思修行非常好,戒律非常清净的人都不用说的,不管怎么样,出家人是很快乐的一群人,应该可以这么讲。
如果世界上有最快乐的一群人的话,我觉得今生来世都快乐的话,那可以算是出家人。但是出家人是不是都很快乐呢?也不一定。我们共业当中还有一个别业,你看每一个班级里面,有些是这个痛苦,有些是那个痛苦,有些是没有钱的痛苦,有些是身体不好的痛苦,有些是烦恼深重的痛苦,在共业当中显现别业,又有各自的业力,一定是这样的。
这一段话大家应该记下来,很重要的。
刚才说一切都是业产生的,那么,这个业怎么产生呢?
“自妄发生,生妄无因,无可寻究。”实际上六趣众生所有的这些业是自己的妄想而产生的。那妄想是从哪里来的呢?妄想是没有因的,如果你去寻找的话,根本找不到根。
佛教当中所探究的真正意义就是这样的。如果有一个实有的妄想的因,那我们把它根除掉就可以,一旦你证悟空性,虚妄的相就可以断除。
它没有一个实有的根,你说私业也好,共业也好,这些业的根是妄想,那妄想是从哪里来的呢?妄想是没有的。就像湖泊上有些花,这些花你去找的时候,它在水里面,没有粘在湖底。有些上师的教言当中用这种来比喻的。
我们看起来好像有心,一刹那都不住的心。你安住的时候,心就找不到,再去找它的根,也找不到。不仅是我们的心,不仅是妄想,所有的万法都是这样的,这一点大家也应该明白。
我希望修行的过程当中,自己应该是懂的,不要放在书本上,哪怕你今天什么东西都带不走,你一个人离开时:“我学到了这个道理。”你终生能用得上。有个别的道理你还是要牢牢的记在自己的心里,哪怕你离开这个人间,你的身体都已经放弃了的话,你在阿赖耶上面把它藏好,带到来世去,这个也是很重要的。
否则的话,我们有些人迷迷糊糊的跟别人一起闻思了10年、20年,但是到头来跟没有闻思一样。其实是法没有深入心,如果法深入心的话,哪怕在短短的时间当中闻思的话,有些道理肯定立竿见影,终生难忘,终生受用。
所以它这里讲到,其实这些都是妄想而产生的,妄想是无因的,如果你去找的话,根本找不到,就像寻找石女的儿子一样。
我看麦彭仁波切说的,我们的执着,好像是乌龟的毛把你捆得紧紧的,像钢丝一样捆得紧紧的。实际上你找的时候,就像乌龟的毛一样,根本没有的。但是就像铁丝一样,把你捆得紧紧的,我们的执着就是这样的。如果你去找的话,找不到。就像乌龟的毛做成的铁丝,把你捆得紧紧的。如果你真的去找的话,不要说铁丝,连牛毛的绳子都没有,全是乌龟的毛,乌龟的毛是从来没有产生过的。
所以我们世间当中的很多迷惑,真的有点稀有的,但是也没办法,我们就是受妄念这样的欺负,也是比较可怜的众生。
讲解全集,请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