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原文(89)
趋入佛子如海行之发殊胜菩提心品分三:一、修持诸法根本之二菩提心;二、广说真实发心之理;三、回向本品善根。
甲一、修持诸法根本之二菩提心:
现在宣说发殊胜菩提心,先承上启下:
世间出世间诸法之根本、诸道之核心、一切众生之引导者、迅速趋向无上宫殿之乘即是殊胜意乐菩提心,因此应当学修发菩提心。
《弥勒请问经》中云:“弥勒,菩萨若具一法,则弃离诸恶趣、不为恶友所控制、速得无上真实圆满正等正觉佛果。何为一法?即殊胜圆满意乐之菩提心。弥勒,若具此法,则离诸恶趣,不为恶友所控制,迅速成就无上真实圆满正等正觉菩提佛果。”
《菩萨契经》中云:“欲速得无上真实圆满菩提佛果者,当学修殊胜意乐菩提心。”
甲二(广说真实发心之理)分十:一、宣说菩提心利益;二、宣说菩提心之本体;三、发心仪轨;四、三诵之必要;五、当生欢喜心;六、学处次第;七、明示二十堕罪及同分;八、分说护持二菩提心;九、修者补特之伽罗次第;十、修学如来行之方式。
乙一(宣说菩提心利益)分六:一、从三有引向寂灭;二、成为世间之福田;三、增上善根;四、为诸法之根本;五、遣除苦疾获得智慧光明;六、功德广大。
丙一、从三有引向寂灭:
菩提心有什么利益呢?
脱离烦恼三有海,遣除一切畏忧罪,
摧毁业与痛苦行,引导众生趋寂灭。
依靠菩提心能脱离三有大海。《华严经》中云:“嗟!善男子,菩提心如同救度众生脱离有海之大船。菩提心如同能救脱轮回恶趣恐怖之勇士。”
又《弥勒传》中云:“善男子,依靠勇士则不畏一切怨敌,如是诸菩萨依靠发心勇士亦不畏一切恶行之敌。”
《入行论》中云:“如人虽犯极重罪,然依勇士得除畏,若有速令解脱者,畏罪之人何不依?”
菩提心能遣除一切忧伤与罪业,《入行论》中云:“欲灭三有百般苦,及除有情众不安,欲享百种快乐者,恒时莫舍菩提心。”又如《大乘窍诀经》中云:“何人生起无垢无上菩提心,彼断绝一切恶趣与八无暇,此人通达并修持人天之道,不成盲聋,诸根具足。”
菩提心能焚尽业惑干薪如同烈火,《入行论》中云:“菩提心如劫末火,刹那能毁诸重罪。”《弥勒传》中云:“菩提心能焚尽一切罪,故如劫末火。”
此外,菩提心也能引导众生脱离三有获得佛果,《入行论》中云:“无量众生依于此,顺利能获最胜乐。”
丙二、成为世间之福田:
具有发心之人:
虽无现行菩提心,悲心善根日益增,
纵入根本慧定时,智慧方便亦双运。
身语所作皆具义,成为世间应供处。
具有得而未失之发心戒者,即使心处于无分别而入定时,也是与智慧相联,甚至在无心五位福德也会增上。无心五位是指极睡眠无心、极闷绝无心、无想定无心、灭尽定无心、无想天无心。
如《三十颂》中云:“远离意识者,眠闷绝无心,以及二等至,无想天无心。”如若具有得而未失之菩萨戒,福德就会不间断存在。
《入行论》中云:“何时为度尽,无边众有情,立志不退转,受持此行心。即自彼时起,纵眠或放逸,福德相续生,量多等虚空。”
此外,具菩提心者所作所为均有意义。《华严经》中云:“善男子,发殊胜菩提心者,彼身所作语所言心所想皆具义,恒时唯成善法。”一切无记行为与善行虽然没有立即以现行发心摄持,但因有得而未失之发心摄持,所以属于随解脱分善。
具菩提心者成为世间应供处。如《华严经》中云:“发菩提心者乃天等一切世间之大福田。”
丙三、增上善根:
余善果劣将殆尽,发心摄善不尽增,
犹如水入澄清海,良田庄稼极茂盛。
哪怕是一滴水流入大海,数劫中非但不会消失反而会增长,良田里栽种一棵苗芽也会茁壮成长,发心所摄持的善法也与之相同。
《弥勒请问经》中云:“弥勒,譬如,流入大海之所有水经数劫亦不尽,弥勒,如是为发心所摄之善法直至成就无上正等菩提之间不会耗尽;弥勒,又譬如,肥沃土壤可令任何种子茁壮成长,如是以菩提心所摄之善根亦将不断增上。”
此外,随福德分善如芭蕉树一样结一次果就会耗尽,但以菩提心所摄持之随解脱分善并非如此,虽然已经生出暂时、究竟的无量乐果,仍不会殆尽,反而增上,如同硕果累累的妙树。《入行论》中云:“其余善行如芭蕉,果实生已终枯槁,菩提心树恒生果,非仅不尽反增茂。”《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全书四卷半又二品。印度佛学家姿纳迷札等与西藏译师智军由梵译藏并校订。宋代天息灾由梵译汉。)中云:“文殊,各种妙树皆以四大所摄护而增上,文殊,如是善根若为菩提心所摄并回向遍知佛果则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