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慈诚罗珠堪布 >> 见到观世音菩萨,舍利子到底问了些啥? 返回

见到观世音菩萨,舍利子到底问了些啥?







新   |  年  |  里


堪布带你.读懂《心经》

06


空性智慧

零距离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在那个时候,观世音菩萨,也同时进入了很深的般若波罗蜜多,也即慧度、智慧空性的禅定。所谓“行”,也即修持、行持之意。

这就是说,当时观世音菩萨也在灵鹫山,也在释迦牟尼佛的听众眷属当中。当释迦佛进入甚深禅定的时候,观世音菩萨也进入了甚深的禅定。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离诸苦厄。)



观世音菩萨是怎样修持,其所修持的境界是如何的呢?


“照见五蕴皆空”,一切有为法,都可以归纳为五蕴。所谓“蕴”的意思,就是很多事物堆积在一起的综合体。五蕴当中的第一个,就是色蕴,然后依次是受蕴、想蕴、行蕴、识蕴。


这句话的意思表明,观自在菩萨已经现量地看见一切有为法五蕴都是空性的。


“度一切苦厄(离诸苦厄)”这句话,在藏文版中没有明显的字句,但是,印度古代的梵文,是一种很奇特的文字。其中的一个字、一句话,都可以有很多层含义,透过表面的文字,可以从中挖掘出很多潜在的内容。


西藏前译派宁玛巴的译师们,都是佛菩萨的化身,他们所翻译的经论,与后来的翻译家们所翻译的东西是有点不同的。虽然在后来的翻译家当中,肯定也有佛菩萨的化身,但很多人却是依靠自己的智慧来翻译的,自己学好某种语言以后,就开始搞翻译了。正因为前后译师的境界高低,所以翻译的内容也有一些差距。


差距的来源,第一可能是因为印度梵文本身的原因。译师们为了强调其中的某个意义,就可以省略掉其他的内容,哪些必须翻译,哪些无需翻译,每个译师所掌握的尺度是不一样的;第二个原因,可能是因为梵文版本的不同所致,不管怎样,在藏文版的《心经》当中,就少了“度一切苦厄”的字眼。


实时舍利弗承佛威力,(合掌恭敬欲)白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善女人,)若有欲学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行者,云何修行?

如是问已,尔时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告具寿舍利弗言。


舍利子当时也在场,承蒙佛陀禅定威神之力的加持,而准备向观自在菩萨询问:“如果有希望修持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的善男子、善女人,应当怎样修持般若波罗蜜多呢?”。
当舍利子这样发问以后,大菩萨观自在菩萨向舍利子回答道。


舍利子,若善男子、善女人,(欲)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行时,(当如是修持)。


这段话是观世音菩萨对舍利子的回答。
观世音菩萨回答说:“舍利子,任何善男子善女人,如果想修持般若波罗蜜多,就应当这样修持。”
其实,这些内容都属于佛陀所开许的连接文,而主要的意思,在唐玄奘译本中并没有缺少。









--待续--

文 |《慧灯之光》五

图片 | 网络






阅读更多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原文


2500年前,有人为你留下了般若经


般若竟然如此重要!why?


前路千千万,我该从哪走?


佛教史上,这场举世无双的高峰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