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悲德育 >> 什么是“胜义菩提心”
返回
《能断:金刚经给你强大》连载
第12期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 译
索达吉堪布 著
中善经义篇
第三品:大乘正宗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什么是“胜义菩提心”
那么,什么是“胜义菩提心”呢?
〖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菩萨虽然度化了三界所摄的一切有情,但从胜义谛的角度而言,被度化的众生、能度化的菩萨,皆如虚空般不存在。严格来说,这种胜义菩提心何时在心中生起,彼时才是真正的菩萨。如《入中论》讲:“从此由得彼心故,唯以菩萨名称说。”
若将胜义、世俗两种菩提心结合起来,就是《华严经》所说的“智不住三有,悲不住涅槃”。世俗菩提心方面,菩萨因大悲心而不舍众生;胜义菩提心方面,菩萨因空性智慧而不堕轮回。
前面须菩提问了三个问题——如何住、如何修、如何调伏自心。通过以上分析,就发心方面,可从世俗、胜义来分别回答。
1、世俗菩提心:
以发世俗菩提心为住,度化天边无际的众生为修,以所发的菩提心随时随地来调伏自心。
2、胜义菩提心:
以无有众生可度为住,安住于这样的境界为修,令执著万法实有的分别念融入法界来调伏自心。
要知道,《金刚经》的意义非常之深,并不是须菩提问了个问题后,佛陀要用整部经来回答,而是在每一层意思中,都能找到圆满的答案。大家若深入思维,定会发现其中妙不可言!
极乐世界最殊胜之处是什么?
如何发菩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