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零散收录 >> 布施钱财后,发现被骗了怎么办? 返回

布施钱财后,发现被骗了怎么办?

HDZGGW 正觉海 2024-05-24



老舍在他的散文《宗月大师》中描写到,宗月大师在出家前是地地道道的富家子弟,原本北京西直门大街一半都是他家的产业,但他悲悯众生,乐善好施,可“他的好多财产是被人家骗了去的。可是,他不肯去请律师,贫与富在他心中是完全一样的。”


读到这里,肯定很多人要想不通了。我们应该用钱去布施骗子吗?关于这个问题,不同的人心中会有不同的答案。





布施需要量力而行


本身财布施是很简单、容易的,不过,假如在财布施的过程中遇到了骗子,我们能做到他要什么我们就给什么吗?肯定做不到。如果做不到,是不是就违背了大乘佛法的原则呢?如果是,那我们这些刚刚起步的人,是不是就根本没有办法修学大乘佛法了?于是,我们就会被这些问题所困扰。

再举个例子。如果有人向我们索要车子、房子等贵重物品,我们即便给他了,在物质生活方面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但是,如果真的要忍痛割爱把房子、车子给别人,心里还是没有办法接受。

因此,有些人会觉得学修大乘佛法与现实生活之间,不但有一定的距离,而且处处充满了矛盾,此时,学会如何保护自己就显得异常重要了。

其实,大乘佛法留有这样的选择余地,需要这样的过程,并不是说今天发了菩提心,就一定要马上将身体等所有自己最珍惜、最喜爱的东西布施出去,而是根据自己的心力,能够承受多少,就布施多少。这样选择回避,并不违背大乘佛法。




饶益众生要观察


华智仁波切在《饶益有情九观察》中讲到:任何一个修学大乘佛法的人,自从发了菩提心以后,唯一的工作,就是直接或间接地饶益有情。然而,虽然出发点或者动机相当不错,但凡夫在做任何一件事情的过程当中,都会发生很多问题。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就不一定能真正地饶益众生,非但如此,同时还极有可能会对众生造成不同层次的伤害,所以,大乘修行人需要有智慧,需要理性的取舍。




损己利他可还行?


任何事情,在做的过程当中,假如对自己有伤害,但是对众生却有利益,我们选择做还是放弃呢?

也许很多人会说“要做”,但实际上面对这个难题,我们还是需要慎重考虑。

虽然从高层次的大乘境界来说,如果对众生有利,则哪怕对自己有伤害也应该做,然而,倘若从细节上详细分析,则佛也没有这样要求所有的大乘行人。

佛的意思,是要让我们根据自己学佛的层次来判别决定,观察自己属于哪一个阶段,然后再作不同的选择。

大乘修行人的修行境界,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刚刚起步学习大乘佛法,正准备发菩提心的时候。像我们这里的很多人一样,还没有进入到大乘的资粮道、加行道,目前还不属于真正的大乘修行人,但也许不久的将来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大乘修行人。第二个阶段,是处于大乘资粮道和加行道的阶段。第三个阶段,是从一地到十地的菩萨。十一地,就是佛。佛是不需要这样观察的。除了佛以外,其他的大乘修行人都可以有不同的选择。




呵护菩提心的苗芽


佛告诉我们,处在第一阶段的人,就好比是一棵刚刚生长出来的药树苗芽,需要好好保护。如果能善加保护,使它茁壮成长,将来它长大以后,就可以制药,解决许多人的病苦。

换言之,这一阶段的人首先不要急着去饶益众生,保护自己最关键。因为这个阶段的人,还没有太多的能力去利益众生,利益众生的结果也不是很理想,不但起不到很大的作用,反而会在饶益众生的过程当中,因众生的不理解等,而使自己受到伤害。而且这个伤害很可能会成为根本上的伤害——使自己生起厌烦心,认为大乘佛法发菩提心利益众生很难,进而退失大乘发心,转修小乘佛法。

一旦退失,就不一定有再次修学大乘的机会了,至少在这一生当中不一定有修学大乘的机会了,这的确非常可惜,所以,停留在这个阶段的人,还是尽量不要伤害自己。这里所说的“不伤害自己”,并不是说不要自己受苦,不要自己辛苦,而是要保护自己学佛的积极性,保护自己的菩提心、慈悲心,这才是最关键的问题所在。

当有一天我们心里生起了真正标准的菩提心,证悟了空性,得到了菩萨一地的果位,那时,连自己的肉体都可以欣然布施,其他身外之物就更不在话下了。从那以后,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利益更多的众生了。


素材来源:本文根据慈诚罗珠堪布相关开示编辑整理。

灰色字为小编语。


推荐文章:法布施的“红绿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