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求学足迹 >> 《圣大解脱经》笔记(10) 返回

《圣大解脱经》笔记(10)

求学之足迹 求学足迹 2020-09-25










【小编提醒】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学习《圣大解脱经》,会同一个内容,分享两个版本,字体大的是《流通本》版本,字体小一些的是《大正藏》版本。大家可以按照老师讲课时的方法,对照学习。




藏文念诵。


课前开示


昨天本来有课,后来临时有事情,所以没有来得及上课。一般而言平时我不缺课,但是昨天比较特殊。明天还有课,星期六、星期天没有课。下个礼拜一样,从星期一开始有课。刚才想说个事情,现在忘了。

我们现在讲的《圣大解脱经》跟以往不同,以前我们讲课的时候,也有网络直播,现在智悲佛网已经关了,所以没有网络直播。喇荣这边,也是极少数的技术人员、服务人员、工作人员在听……这次《圣大解脱经》的听众非常少,但也可以吧,麦彭仁波切讲《中观庄严论》的时候,后面也写到为八吉祥数量的人传授,所以也不一定要很多人。今天男众那边还可以,女众这边也是一样,以后大多数人在家里听闻,这一点大家应该要清楚,其它也就没什么。

【相关资料】


尊者获得如此甚深的清净近传以后,立即在二十一天当中为八吉祥数目的三藏大师传授此论,于此期间又对其稍作校正。——《中观庄严论释》





正式传讲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

   卷 


下面继续讲《圣大解脱经》。我前晚引用了《除障灭罪经》的一个教证:“受持佛名者,千万诸亿劫,舍离生死罪,速成于佛道。”这个教证不知道大家记住没?受持佛的名号,千百万劫的生死罪业能得以清净,并在很快的时间中能成佛。所以受持佛的名号确实有很大功德。平时我们习惯性地会念一些佛的名号,但有些人只会念阿弥陀佛药师佛阿閦佛等几个佛名,这么多的佛号,很多人可能是第一次听。有些人可能会想,为什么有那么多佛?如前所述,我们对世界的了解并不是很深入,不仅是佛的世界,包括宇宙,我们了解得都不多。

以前是我们不知道,有佛教基础的佛教徒会比较明白,有无数的佛和无数的菩萨,就像众生无数无边一样,其实佛无数无边的。有这么多佛,有什么好处呢?有好处的。佛是至高无上的,耳熟能详的,像佛有药师佛阿弥陀佛,菩萨则有八大菩萨,像地藏菩萨、文殊菩萨等。可能我们将来得佛菩萨果位的希望几乎没有,因为佛如此至高无上,对我们而言高不可攀。但如果未来过去现在,那么多佛,可见我们众生通过修行有机会成佛。好比世间有很多人就业,那其他失业的人将来也有就业的机会。如果就业的群体特别少,那其他人可能就没有希望。

因此有些经典说有恒河沙数的佛,原因是众生有成佛的机缘。平时我们说众生有如来藏,将来可以成佛。众生无边的话,佛也无边,这是合理的。有些经典里面说佛非常稀少,佛难出世如昙花一现的比喻,虽然佛很多,但不是有缘者,对佛法的相遇也并不简单,这是从这个层面来讲的。

【相关资料】


佛出世难,如优昙花,值佛生信,亦复甚难;佛临涅槃,最后施食,能具足檀,复倍甚难。——《大般涅槃经·寿命品》



我们对佛教应该系统性地学习,有些人只是看一两本书,做个皈依,自认为是佛教徒,实际上对浩瀚如海的佛教经义并没有了解,以这样一知半解的学问,去揣度无量无边的佛法智慧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广闻博学极其重要。

接下来我们继续讲佛的名号,现在正在讲过去佛的名号。《妙法莲花经》里面有一部分过去佛的名号,现在正在讲的是《无量寿经》里面讲的佛号。《无量寿经》有不同的版本,以前我讲的是菩提流支的版本,从定光佛到无量寿佛之间有54尊佛,菩提流支版的《无量寿经》里面没有,康僧凯版的《无量寿经》里面有,54佛都是在这个版本当中,大家要清楚。
 
【相关资料】

无量寿经
(三国魏)康僧铠译

佛告阿难:乃往过去久远无量不可思议无央数劫,锭光如来兴出于世,教化度脱无量众生,皆令得道,乃取灭度。次有如来名曰光远,次名月光,次名旃檀香,次名善山王,次名须弥天冠,次名须弥等曜,次名月色,次名正念,次名离垢,次名无著,次名龙天,次名夜光,次名安明顶,次名不动地,次名琉璃妙华,次名琉璃金色,次名金藏,次名炎光,次名炎根,次名地种,次名月像,次名日音,次名解脱华,次名庄严光明,次名海觉神通,次名水光,次名大香,次名离尘垢,次名舍厌意,次名宝炎,次名妙顶,次名勇立,次名功德持慧,次名蔽日月光,次名日月琉璃光,次名无上琉璃光,次名最上首,次名菩提华,次名月明,次名日光,次名华色王,次名水月光,次名除痴冥,次名度盖行,次名净信,次名善宿,次名威神,次名法慧,次名鸾音,次名师子音,次名龙音,次名处世,如此诸佛皆悉已过。


《无量寿经》的这些佛号,在康僧凯的版本中,并不是每一个后面都加佛字,但实际上都是佛的意思。比如说菩提花佛,里面只是说菩提花,但有些佛号加了佛字。现在我们所讲的佛号出自《无量寿经》,佛号的译法,除了极少数的名号以外,基本上都相同。佛号对我讲者来说,并不是很好讲,听者对佛号不了解的人,也许会有各种邪见和不同的看法。但不管怎么样,我们要学这部经典的话,大家也应该全面地了解。而且讲的时候,我这边对照得比较多,像藏文版、敦煌版,以及其他相关经典,尽管时间紧迫,但我也做了对照。我讲的时候会给大家宣说,一方面这是对佛号的研究,不同的佛号在不同的经典怎么出现,但这对我们的修行和念诵并没有障碍,念哪个佛号都有功德的。
 

【相关资料】


相传此经前后有汉译12种,除康僧铠译本外,现存的异译本有:东汉支娄迦谶译《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4卷;吴支谦译《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2卷;唐菩提流支译《无量寿如来会》(即《大宝积经》第五会)2卷;北宋法贤译《大乘无量寿庄严经》3卷。有经录记载而现已缺本的有:东汉安世高译《无量寿经》2卷;魏帛延译《无量清净平等觉经》2卷;西晋竺法护译《无量寿经》2卷;东晋竺法力译《无量寿至尊等正觉经》1卷;南朝宋佛陀跋陀罗译《新无量寿经》2卷,宝云译《新无量寿经》2卷,昙摩蜜多译《新无量寿经》2卷。《开元释教录》卷十四称:“此经前后经十一译,四本在藏、七本缺。”加上后出的法贤译本,即所谓五存七缺的十二种译本。但后人对此存疑颇多,认为是误将一经分属多位译者所致。因此,有人认为此经前后仅五译,最多不过七译,其他纯系经录之误题。此经另有胜友、施戒与智军合译的藏文本,收于藏文大藏经甘珠尔中。

此经梵本和各种译本内容语义不同,大致类似。仅文字互有出入,如序分中来会的听众,康僧铠、支谦、菩提流支三译本有大比丘众12000人,支娄迦谶译本作大弟子众1250人、比丘尼500人、清信士7000人、清信女500人,法贤与藏译及梵本作32000人;康僧铠译本列菩萨众17名,菩提流支列13名,藏译和梵本仅列慈氏(弥勒),其他三译未列。又如正宗分、流通分中的某些段落,各本也都稍有出入。因而近世学者疑此经梵本原有数种异本。

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印光大师于1933年勘定《佛说无量寿经》(康僧铠译本)为标准版本。

宗教文化出版社2013年出版的《净土五经一论》中的《无量寿经》版本,已由民国时期夏莲居个人所会集的《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会集本》恢复为印光大师勘定的标准版本。 

【相关资料】

现在所流传的五种《无量寿经》,经名各有不同:
最早是后汉时代所翻译的,叫《大阿弥陀经》;第二种是《无量寿清净平等觉经》;第三种是康僧铠翻译的《佛说无量寿经》;第四种则列在唐朝时代所翻译的《大宝积经》之内,《大宝积经》里面有一会叫作《无量寿如来会》,仍分为上下二卷,《无量寿如来会》和《无量寿经》的内容是一样的;第五种是北宋时代法贤三藏所翻译的《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总共有这五部。


比如说一个人也会有不同的名称,有在家的名字,也有出家的名字,出家的话也有这个那个等不同上师取的名字,自己也给自己取一个名字,所以这些不同的名字,都可以代表这个人。比如说我的名字索朗达吉,有时候叫四郎达吉,有人叫我索达吉,有些人叫我吉达索。(众笑)我去一些学校时,学校的人对我不太了解的时候,他们叫我吉达索、吉索达。我知道他在叫我,“是是是,就是我。有一次在一个学校,有一位女教授,她边看我边说;“我们的深布吉达索”,她边介绍边看我,我也这样点点头。(师模仿,众笑。)

念错了我们人的名称,没事,佛更慈悲更有智慧,念错了名号他也会理解的。我念的时候可能不太准确,但我想佛陀也会点头,会理解我的。像水月光佛,我要是念成月水光佛,佛也会点点头,说:“哇,这个人念诵那么差。” 会理解我的。

下面继续讲。



无月明佛。



南无月明佛

月明佛,有些经典讲,月明佛是一个东方的佛,他告诉他的菩萨到娑婆世界去。月明佛再三强调,说娑婆世界比较不清净,你不要作下劣想。在我们刹土千百万劫修梵净行,不如在娑婆世界一顿饭的功夫修不害心的功德大。还有些佛经说,当初有很多佛发心的时候,月明佛发愿摄受清净刹土。他当时劝释迦牟尼佛发心,而后释迦牟尼佛发心摄受浊世众生。他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佛。当然佛肯定都了不起,但是每一位佛所调化的众生不同,所化刹土也有清净、不清净的差别。

【相关资料】


《持心梵天所问经 (卷1)》:月明世尊告诸菩萨。诸族姓子勿作斯言。所以者何。于吾之土设百千劫净修梵行。不如忍界从且至食不行害心。斯为殊胜。

   《大乘悲分陀利经 (卷6)》:善男子。此诸大众见彼佛土如来及诸众生。宝藏如来普告大众言。彼月明如来过去无量阿僧祇劫。于宝盖照踊如来前。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亦劝化多亿那由他众生。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令住其中随彼众生。于宝盖照踊如来前。立愿取佛土庄严。有取净土有取不净五浊。于中彼摩诃萨初劝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于彼宝盖照踊如来前。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愿。取此五浊佛土庄严。时彼如来叹我善哉。授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南无日光佛。南无华色王佛。南无水月光佛。


 南无日光佛  南无华色王佛  南无水月光佛
南无除疑冥佛。



 南无除疑冥佛

其它佛经说是,南无除疑痴佛,愚痴的”字也有愚痴的意思吧。


 南无度苦行佛。



 南无度苦行佛

度苦行佛。度痛苦行为的这些众生。


南无净信佛。



 南无净信佛
南无善宿佛。



 南无善宿佛

善宿佛。宿,前面佛号中的“宿”读的是xiu,这里是读su,意思是善妙的宿世。其前世都是很善妙的,不像有些众生从地狱、旁生当中投生过来,前世不是很善妙。

 南无威神佛。



 南无威神佛

威神佛。威德和神通具足的佛。


南无法慧佛。



 南无法慧佛

法慧佛。精通法、具有智慧的佛。


南无鸾音佛。



南无鸾音佛

鸾音佛。鸾音,藏文当中是笑音,欢笑的笑,因为鸟的声音特别好听。


 南无师子音佛。南无龙音佛。南无处世佛。南无自在佛。



 南无师子音佛  南无龙音佛  南无处世  南无自在佛

这以上讲的是54佛,从那天讲的定光佛一直到这里的自在佛。法藏比丘(阿弥陀佛的因地)在自在王如来面前发了48大愿(有说49大愿)。这些佛是法藏比丘之前的佛,时间特别特别久远。

54佛在汉地的传统,在康僧凯版的《无量寿经》中,还是有人念的。我记得不是很清楚,是《无量寿经》,还是在汉地的佛教大词典里面说,藏文里面大概有80尊佛,康僧凯的译本当中,有54佛,其它译本则有41佛。

不管怎么样,我们以清净的心来念这些佛号,确实在积累资粮和遣除痛苦方面,有很大的功德,即便没有特别清净的心,也有很大功德。

《万善同归集 》:若人散心念佛,乃至毕苦,其福不尽。痛苦斩断,福德无穷无尽。

所以念佛很重要,不管念哪一位佛都很好。有些人习惯性地念佛,我觉得这是很好的习惯。你念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都可以,或者《千佛名经》、88佛,35佛忏悔文中的35佛,54佛。汉地很多人都特别喜欢念佛。像净土宗的大德,为了强调净土的重要性,说只念一位佛都可以,当然对个别人而言,这样可以,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是这样的缘分。所以法师们讲经说法时,要圆融一点。比如说这个法师特别喜欢禅修,让所有人都禅修,别的都不修,部分人能适应,但部分人不一定的。像我特别喜欢念阿弥陀佛,对其他佛都没信心,要求所有听众都只念阿弥陀佛,不准念其它。这对与你同样根基的人来讲是合理的,但其他人不一定的。

【相关资料】


八十八佛是五十三佛加三十五佛。五十三佛名见《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是娑婆世界的过去佛;三十五佛名出《决定毗尼经》,是十方世界的佛。这八十八佛都可以为众生作忏悔主,因此,人们可以向他们申述自己改悔过恶的愿望。



我个人在三十多年中讲经说法,是比较有包容心的。有些是密宗根基,有些是净土根基,有些是禅宗根基,我自己并没有偏向哪一个宗派,没有要求有些人必须这样做,没有这样过。我看有些法师,有时稍微有点因为自己的爱好,把所有人都统一到你的思想轨道上来,这样对有些人合理,但凭我的经验看,这不一定适合所有人。比如我特别喜欢吃酸菜、麻辣的菜,那我就要求所有人都必须吃这个,有部分人口味和我一样,但是其他人就不敢不吃,因为你是法师。就像有些领导,认为这个好吃,就说:“你们吃吃吃……这个好吃!其他人心想这个一点都不好吃,但嘴上会说:“好的领导,我吃一下。嗯,这个好吃!”其实他心里并不是这样想,但怕领导不高兴,才说好吃。(师模仿)“哇,好吃哦!”其实他心里想,特别难吃。(众笑)

佛法也是这样的,你自己特别喜欢禅修,让所有人禅修,其它什么都不需要做,有部分人真的无法相应。像有些有名声、能力的法师,给别人传授教法时,要注意众生有各种不同的根基,佛陀讲八万四千法门,原因也在这里。佛与其他老师的不同之处,是会随顺不同众生的根基。这不仅体现在精神上,还有物质上,像我自己特别喜欢一种颜色的衣服,让所有人都穿这种颜色,也有一定困难。你得知道,你喜欢的这个,不是所有人都一样地喜欢。这样的理念,如果你能掌握,对你周围的人、家人,都会理解他们的。像你喜欢吃甜食,要求家里所有人都吃甜食,不一定能做到。因为每个人基因、前世的习气不同,今生当中,后天的习惯也不同,这一点大家要互相理解。这种理解不仅仅是饮食上、思想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这一点很重要。

讲完《无量寿经》的54佛后,下面继续讲此经很多版本里面讲的12光佛。这在我们以前讲的版本中也有。
 
 南无无量寿佛。



 南无无量寿佛

净土经当中讲无量寿佛,有十二光佛不同的名称,因为光的功德不同,度化众生的方式不同。讲《无量寿经》时,下面这些都是阿弥陀佛的不同名称,因为其光有十二种。但是在这里,单独安立为过去的十二大佛。我们后面也会说,千百万佛的分身、化身,无量光可以是一位佛的显现,也可以在不同世界里,他的光佛分身也不同。

十二光佛是哪些呢?

【相关资料】

《佛说无量寿经 (卷1)》:无量寿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诸佛光明所不能及……是故无量寿佛号无量光佛。

无边光佛。无碍光佛。无对光佛。

炎王光佛。清净光佛。欢喜光佛。

智慧光佛。不断光佛。难思光佛。

无称光佛。超日月光佛。

其有众生遇斯光者,三垢消灭,身意柔软。欢喜踊跃,善心生焉。若在三涂勤苦之处。见此光明,皆得休息,无复苦恼。寿终之后,皆蒙解脱。无量寿佛光明显赫,照曜十方诸佛国土。莫不闻知。


图片说明:十二光佛

【相关资料】
我忆往昔,恒河沙劫,
有佛出世,名无量光。
十二如来,相继一劫。
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
彼佛教我,念佛三昧。
——摘自《楞严经》.


南无无量光佛。南无无边光佛。南无无碍光佛。



南无无量光佛  南无无边光佛  南无无碍光佛
南无无对光佛。



 南无无对光佛

无对光佛。“对”是对等的意思。


 南无光炎王佛。



 南无光炎王佛


光炎王佛,藏文当中是光炎王佛,其它有些经典,把“光”字放在后面,炎王光佛。汉文《无量寿经》的译本里是炎王光佛,而光炎王佛这种译法像在汉地的《净土礼赞》里面也有。差别不大,译法不同。

南无炎光佛。南无炎根佛。



南无炽光佛  南无炽根佛


这两位佛号前面出现过,虽然此处藏文当中这两位是有的,但是汉文版出现过两次,而且《无量寿经》中也没有,所以我们按照前面的做法,这里不用也可以。炎光佛,炎根佛,在上节课出现过一次。此处,藏文当中前面没有,这里有;敦煌本前面有,这里没有。此处虽然与藏文本一样,敦煌本把这两个佛号放在前面,所以没有必要重复,而且在十二光佛中间出现,也没有必要。

 南无清净光佛。南无欢喜光佛。南无智慧光佛。南无不断光佛。南无难思光佛。



 南无清净光佛  南无欢喜光佛  南无智慧光佛  南无不断光佛  南无难思光佛
南无无称光佛。



 南无无称光佛

无称光佛。“称”是称说的意思,不可思议的光,很难称说。


南无超日月光佛。



 南无超日月光佛


上述的南无无量光佛,南无超日月光佛,就是《无量寿经》出现的十二光佛。

下面讲的佛号,有些在《佛名经》中有。



 南无相好紫金佛。南无远照佛。



 南无相好紫金佛  南无远照佛
南无宝藏佛。



 南无宝藏佛


这里的宝藏佛,应该是《悲华经》,即《大悲莲花经》里面讲到的宝藏如来。《佛传》里面讲海尘婆罗门的上师,其它译本是宝海梵志,即宝海婆罗门的上师,也就是宝藏如来。佛陀的前世--海尘婆罗门,在宝藏如来面前发心。《增一阿含经》也提过这位宝藏如来。有些经典说,念诵或者听受宝藏如来的名号,可以获得七觉支、宿命通。

【相关资料】

又称宝藏佛。宝海梵志之子,出家成道后,号宝藏如来。阿弥陀佛过去世为无诤念王时,即依此佛发心成道;释迦牟尼佛亦依此佛发心成道。——来自:【《简明净土宗词典》(林克智编著)】

宝藏如来

 南无无量音佛。



 南无无量音佛


无量音佛是南方的佛。听到这位佛的名号,令自己修行不退转。

我认为,不退转很重要,要有佛的加持、上师的加持、本尊的加持。不然一段时间当中自己的境界、信心、精进都不错,但过了一段时间后,慢慢退转,最后自己也说:“原来我在一段时间中很精进,现在我太糟糕了,自己对自己很失望。”

所以有些修行人,有特别高的无深法忍,不容易退转。但凡夫人起起伏伏,今天觉得自己修行很有把握,一切都是光明无为法,尤其是天气比较好,周围没有违缘,身体也很好的时候,经常讲一些光明离戏、远离四边八戏、不可思议……很多这些比较深奥的词来形容自己的境界。一旦自己退失信心的时候,“我就是凡夫人,我就是业力深重,我就是有贪嗔痴。“自己对自己开始丑化。

如果修行是在一个平等的线上保持下去,是很好的。这位佛主要是起到不退转的作用。


 南无甘露味佛。南无龙胜佛。南无胜力佛。南无师子音佛。



 南无甘露味佛  南无龙胜佛  南无胜力佛  南无师子音佛
南无离垢光佛。



 南无离垢光佛

离垢光佛一直到下面的自在王佛之间,这些佛号在《佛说佛名经》当中都有。

离垢光佛在《大宝积经》当中,有他的故事,还有以前我翻译过的《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中,也有他的故事。离垢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太子叫业首,他很傲慢,特别沉迷在世间的欲乐当中,不愿意修行,也不愿意见佛。

离垢光佛很想度化这个太子,把手下的八万四千个菩萨叫来,问:“有没有人发愿度化业首太子,因为他太散乱、太可怜了。度他需要八万四千年,哪一个菩萨愿意发愿?”在场的菩萨都不发愿,只有一个叫极妙精进的菩萨举手,说:“我来度,我可以用八万四千年。”像见到太子要等多少万年的这些情节,《佛传》里面有,特别特别难。在见到太子之前,这漫长的过程中,有人殴打、轻毁、侮骂他,以各种方式对他刁难,令他痛苦。一直到最后好不容易见到太子,极妙精进菩萨通过各种方式讲佛的功德,慢慢把他带到离垢光如来面前。拜见离垢光佛时,太子比较调柔了,说:“因为极妙精进菩萨的恩德,我才学到法。”后来他在佛的面前出家,舍弃了自己的王位等一切,最后得到了很殊胜的果。

业首太子就是后来的弥勒菩萨,极妙精进菩萨是释迦牟尼佛的前世。这里讲到的这位佛,是释迦牟尼佛以前依止过的,一位特别了不起的佛。当时释迦牟尼佛当菩萨时,劝弥勒菩萨发心,弥勒菩萨当时很调皮,沉迷于世间妙欲。释迦牟尼佛度化他用了八万四千年。那个时候人的寿命很长。

现在有些人也是这样的,“我给我的家人、亲人说了好多次,他都不学佛,没办法了,我跟他断绝关系。”我们不能这样,虽然不能用八万四千年,八万四千天也没有,那八万四千个小时可不可以?八万四千个小时是多少年?我们对有些人说一两次,可能就觉得可以了。但这样还不够,应该像极妙精进菩萨,这么长的时间当中利益众生。

我以前翻译《释尊广传》时,最感人的一些故事就是,世尊度化众生没有厌烦心,为了度化一个众生也花很长时间,一直这样。可我们凡夫人,有人对你做一些不悦意的事情,说一次两次,到最后你度化他、与他结缘的心都没有了。觉得这个人那么难度化,接触一两年,觉得他刚强难化就放弃,其实真正的菩萨没有厌倦心,这一点很重要。
 
【相关资料】

《大宝积经 (卷118)》:

佛告族姓子。往昔过去无央数劫。长远无量不可思议。尔时有佛。名离垢光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世尊。世界曰寂然。劫名爱敬。寂然世界丰乐安隐。五谷平贱快乐难量。天人孳盛。离垢光佛。其声闻众九十六亿。菩萨八万四千。其佛寿三十三万六千岁。

时有梵志为大国王。王有太子名曰业首。端正姝好见者无厌。厥年十六。惑于颜貌迷于豪贵。荒乱自大。不肯往诣离垢光佛。不修恭敬稽首为礼。

佛心念言。太子业首。云何忽失无上正真道意。劝助德本。不识宿本而计吾我。荒迷容色财业豪贵。及怀自大不数诣佛。既来至此不肯归命。违失礼节。设为殷懃宣其本行者。必识宿命。数诣如来稽首受教。于时离垢光如来。皆悉请会八万四千菩萨。使行法筹谁能堪任诣太子业首所。八万四千岁教化说法者。而不患厌一切苦恼所见逼迫。虽往教彼不见接待。座席言谈。但得骂詈毁辱诽谤耳。

佛告族姓子。时虽行此筹。八万四千诸菩萨中。无一菩萨肯受法筹。时彼会中有一菩萨。名极妙精进。即从坐起。偏露右肩长跪叉手。前白佛言。我能堪任八万四千岁。往来太子业首数数相见。舍一切安皆忍众苦虽遭诸厄不以为患。极妙精进适发此言。三千大千世界。应时六反震动。百千天人住于虚空。举声叹曰。善哉善哉。无极精进。被弘誓铠。

……

佛告宝髻菩萨。欲知尔时极妙精进。我身是。太子业首。弥勒是。族姓子。过去菩萨。开化众生不以懈倦。威德巍巍无量如此。所学日深精进无侣。是故菩萨欲度众生。当念修学。如彼往世极妙精进菩萨之德。

南无离垢佛

 南无德首佛。南无妙德山佛。南无人王佛。



 南无德首佛  南无妙德山佛  南无人王佛
南无金刚王佛。



 

藏文当中有,敦煌本里面没有发现。有时候我是这样认为,既然藏文中有,即便敦煌版本里面不是很明显,也应该可以有的。因为敦煌本好多都是残缺的,包括现在大正藏里的敦煌本大概有四个不同的残缺版本集合在一起,包括大英博物馆、日本的大谷大学。

所以,毕竟其中有些残缺,也许里面不一定是完整的。比较而言,藏文版本比较可靠。我那天也讲了,藏文版本是国王赤松德赞时,以印度的班智达格玛拉ཀུ་མ་ར་ཏ།和藏地的益西德ཡེ་ཤེས་སྡེ། 为主进行翻译的。其中,益西德是藏地七大了不起的译师之一,而且当时藏地的整个佛法没有受到任何的灭佛运动。到了后弘期时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违缘,所以相对来说,后译的班智达跟前译的不同。前译的班智达对意义非常重视,而且那个时候,佛法也是完整无缺的。

有些时候敦煌版本或者大正藏中名号有些残缺,以藏文的版本为主参考应该是非常可靠的。只是因为其中有残缺,而把敦煌本或是大正藏中的《圣大解脱经》放在有怀疑的经书行列,这不合理。因为藏文是在前译时期翻译的,大概在五六世纪时也有汉文版本,你没有任何理由对它产生怀疑。如果因为你不知道译者的情况而把它立为疑似本,这种做法确实很不好。但是汉地大藏经的编辑者并不是真正的佛教徒,是有些教授和研究者做的,他们完全凭自己的想象,再加上并没有信仰,而是以学术的那一套来推断。既然是推断,这毕竟是几百上千年的历史,有些你可能没办法考证。所以我们觉得把它归为疑似本的做法不合理。

藏文的大藏经和论注,不论是北京的版本,还是德格的版本、拉萨的版本,都没有说是疑似经。疑似本的说法只有汉地才有。其他民族,比如巴利文中,疑似本的说法也是没有的。只要有疑似的说法,别人就可能对其产生怀疑,我觉得这种做法不合理。

金刚王佛在藏文当中是有的。吉藏大德写了一本《弥勒经游意》,里面讲到过去庄严劫千佛中最后的佛叫做金刚王佛,有这样的说明。


【相关资料】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又名《大通方广经》,分上中下三卷。近代日本学者才在编纂《大正藏》时,分别从四处(日本松本文三郎氏藏敦煌本、大谷大学藏敦煌本、知恩院藏写本以及大英博物馆藏敦煌本S.1847)搜集到了经文的绝大部分内容,这些内容主要来源于敦煌藏本,经整理校勘后,连缀成文,收录在《大正藏》第八十五卷(倒数第二卷)。



 南无无上华佛。



 南无无上华佛
南无畏力王佛。



 南无畏力王佛

藏文当中也有,在《佛说佛名经》中也有,叫南无无畏力王佛,加一个“无”字。

 南无龙自在王佛。



 南无龙自在王佛

在《佛说千佛因缘经》里面有一段龙自在王佛的因缘。曾经有一个比丘,叫做净龙丰庄严比丘,他跟当时的一千个婆罗门进行辩论。一千个婆罗门认为自己的“神我”特别好,龙丰庄严比丘用无相空性的道理来进行辩论。这一千个婆罗门认为比丘说得很有道理,问他从哪里得到的说法。比丘说,三世诸佛所证的境界都是如此。于是,一千个婆罗门全部皈依他。刚才一千个婆罗门成为后来的贤劫千佛,龙丰庄严比丘成为龙自在王佛。所以龙自在王佛跟贤劫千佛有这样的一段因缘。

【相关资料1】

《佛说千佛因缘经 (卷1)》:海慧如来像法之中。有一比丘名曰龙丰庄严。与诸婆罗门共相难诘。婆罗门说毘陀论经神我之法。沙门复以十二部经甚深空义。演说无相,破其贪着。千婆罗门闻无相义。白比丘言。汝于何处得此无我空寂之法。比丘答言。三世诸佛十号具足。所共宣说。……

跋陀波罗。尔时龙丰庄严比丘者。久已成佛。华光国土龙自在王佛是。千婆罗门岂异人乎。我等贤劫千佛是。

【相关资料2】


《佛说千佛因缘经》《佛说千佛因缘经》是约公元四世纪佛法实证高僧鸠摩罗什所翻译的大乘经典。

图片说明:北宋政和二年至绍兴二十一年(1112--1151)福州开元禅寺刻本 毗卢藏大藏经《佛说千佛因缘经》

【相关资料3】

龙自在王佛(梵文Nagesvara,藏文Rgyal-ba-klu-dbang-gi-rgyal-po)是三十五佛之一,据说龙自在王佛也是释迦牟尼的化身之一。这尊龙自在王佛肉髻螺,圆脸饱满,面相慈悲,竖眉,两眼微闭,鼻直嘴小;身着袈裟,衣角掩盖右肩,袈裟上刻衣纹装饰,双手在胸前结缚拳印,双脚在莲座上结跏趺坐。其特征是在头顶上有象征七条龙的七个蛇头。此像通体镏金,工艺精细,造像风格与清朝宫廷作坊的作品相近,当属十八世纪时在汉地铸造!



南无师子依王佛。



 南无师子依王佛
南无师子威光王佛。



 

师子威光王佛,在《佛说佛名经》等很多经中没有,这个应该不用了。因为还有一个经叫做《出观药王药上经》,跟藏文的顺序基本相同,在那里也没有。

 南无自在王佛。



 南无自在王佛

这以上有一部分主要在《佛说佛名经》等其他经当中出现,包括《无量寿经》当中也有一部分。
 
以下是汉地经常念的五十三佛。有这样一种说法:过去庄严劫千佛、现在贤劫千佛、未来星宿劫千佛都是通过五十三佛的加持和听闻他们的名号才成佛的。前面说的五十四佛跟法藏比丘有关系,汉地说的五十三佛——也就是三十五佛加五十三佛是88佛——这五十三佛实际上是跟贤劫千佛有一定的关系,有些经书中也是这样讲。

下面有一个叫做一切法常满王佛,倒数第二个佛。过去佛当中,从现在的普光佛到倒数第二个佛之间,应该不止五十三佛。但是五十三佛包括在其中,另外还增加了九个或十个佛。下面很多佛的名号,经常念五十三佛的人都比较清楚。下面有些在五十三佛里面有,有些是另外的,不在五十三佛里。

 

【相关资料】


三劫三千佛于因位时闻持之佛,有五十三数。即:

1.普光佛,2.普明佛,3.普静佛,4.多摩罗跋栴檀香佛,5.栴檀光佛,6.摩尼幢佛,7.欢喜藏摩尼宝积佛,

8.一切世间乐见上大精进佛,9.摩尼幢灯光佛,10.慧炬照佛,11.海德光明佛,

12.金刚牢强普散金光佛,13.大强精进勇猛佛,14.大悲光佛,15.慈力王佛,16.慈藏佛,

17.栴檀窟庄严胜佛,18.贤善首佛,19.善意佛,20.广庄严王佛,21.金华光佛,22.宝盖照空自在王佛,

23.虚空宝华光佛,24.琉璃庄严王佛,25.普现色身光佛,26.不动智光佛,27.降伏诸魔王佛,

28.才光明佛,29.智慧胜佛,30.弥勒仙光佛,31.世静光佛,32.善寂月音妙尊智王佛,

33.龙种上智尊王佛,34.日月光佛,35.日月珠光佛,36.慧幡胜王佛,37.狮子吼自在力王佛,

38.妙音胜佛,39.常光幢佛,40.观世灯佛,41.慧威灯王佛,42.法胜王佛,43.须弥光佛,

44.须曼那华光佛,45.优昙钵罗华殊胜王佛,46.大慧力王佛,47.阿閦毗欢喜光佛,48.无量音声王佛,

49.才光佛,50.金海光佛,51.山海慧自在通王佛,52.大通光佛,53.一切法常满王佛。



 南无普光佛。南无普明佛。



 南无普光佛  南无普明佛
南无栴檀香光佛。



 南无栴檀香光佛

这个在藏文当中没有,但下面还有一个南无栴檀香光佛所以其中一个需要保留,一个不需要。

南无多摩罗跋栴檀香佛。南无栴檀香光佛。



 南无多摩罗跋栴檀香佛
南无欢喜藏宝积佛。



 南无欢喜藏宝积佛


那天说欢喜藏宝积佛就是文殊菩萨,是现在的佛。不过这个是过去佛,可能只是佛号相同而已。

 南无摩尼幢佛。



 

好像是后来加的,因为下面还有一个,可能只要一个就可以。


南无上大精进佛。



 南无上大精进佛

《药王经》里是一切世间乐见上大精进佛,前面有“一切世间乐见”,但是没有也可以吧。

 

 南无普净佛。



 南无普净佛

在五十三佛中,“净”是“寂静”的“静”。


 南无摩尼幢佛。



 南无摩尼幢佛

你看下面也有一个摩尼幢佛,这里也有一个摩尼幢佛,所以有一个就可以。

可能是在编写的时候,比如敦煌版里有一个,藏文版中有一个,但这两个在不同的位置出现的时候,他们就不敢删减,只能增加,反正佛名越多越好,他们可能有这样的想法。但实际上,如果完全是重复的佛名称,减掉一个也可以。因为与《佛说佛名经》和五十三佛等其他经典进行对照时,这样比较合理。这次应该依比较可靠的经进行补充,这样以后大家念诵时就比较好。

 南无摩尼幢灯光佛。南无慧炬照佛。南无海德光明佛。



 南无摩尼幢灯光佛  南无慧炬照佛  南无海德光明佛
 南无金刚牢强佛。南无普散金光佛。



 南无金刚牢强佛  南无普散金光佛

在五十三佛当中这两个是一个佛号,南无金刚牢强普散金光佛

好像这里有四个,也就是八个佛的名称需要两两连在一起,有这种情况。

 南无大强精进佛。南无勇猛佛。



 南无大强精进佛    南无勇猛

这两个在五十三佛当中也是连在一起,南无大强精进勇猛佛

我们知道一下就可以了,以后念《圣大解脱经》的时候就按《圣大解脱经》的方式来念,念五十三佛时就按五十三佛来念,不同的经典中有不同的密意,没有必要全部连在一起。这里只不过是为打开眼界,跟大家说一下。

 南无悲光佛。



南无大悲光佛

大悲光佛,藏文当中有。《出观药王药上经》里也是大悲光佛。这里“悲光”前可以加上一个“大”字。

 南无慈力王佛。南无慈藏王佛。南无栴檀窟庄严胜佛。南无贤善首佛。



 南无慈力王佛  南无慈藏王佛  南无栴檀窟庄严胜佛  南无贤善首佛

 南无善觉佛。



 南无善觉佛

五十三佛当中是“善意”,藏文当中有“觉”的意思。


 南无庄严王佛。



 南无庄严王佛

五十三里面是广庄严王佛


从这里到下面三个佛,在五十三佛里面没有,《佛说佛名经》中应该有。

 南无金山宝盖佛。南无金华炎光相佛。南无大炬光明佛。南无宝盖照空自在力王佛。南无金华光佛。南无虚空宝华光佛。南无琉璃庄严王佛。南无普现色身光佛。



南无金山宝盖佛  南无金华炎光相佛   南无大炬光明佛  南无宝盖照空自在力王佛  南无金华光佛  南无虚空宝华光佛  南无琉璃庄严王佛  南无普现色身光佛
 南无不动光佛。



 南无不动智光佛

藏文和五十三佛当中都有,不动智光佛


 南无降伏诸魔王佛。



 南无降伏诸魔王佛
 南无千光明佛。



 南无千光明佛

五十三佛当中是才光明佛,藏文和其他经里都是千光明佛


 南无慈慧胜佛。



 南无慈慧胜佛

五十三当中是智慧胜佛,藏文当中也是慈慧胜佛,这个不用改。


 南无弥勒鲜光佛。



 南无弥勒鲜光佛

五十三佛当中是“仙人”的“仙”、“神仙”的“仙”,藏文当中也是光明的意思,都可以用。

 

 南无世净光佛。



 

这里的“净”,在五十三佛和《出观药王药上经》当中,也是“寂静”的“静”。

 南无善寂月音佛。南无妙尊智王佛。



 南无妙尊智王佛

五十三佛当中,这两个也是连成一个佛号,南无善寂月音妙尊智王佛


 南无宝盖灯王佛。



 南无宝盖灯王佛

五十三佛当中没有,藏文当中有这个佛号。


 南无龙种上智尊王佛。



 南无龙种上智尊王佛

那天我们说文殊菩萨成为过去的佛时叫龙种上智尊王佛


 南无日月光佛。南无日月珠光佛。南无慧幡胜庄严王佛。



 南无日月光佛   南无日月珠光佛  南无慧幡胜庄严王佛
 南无无垢藏佛。



 南无无垢藏王佛

敦煌和藏文当中都叫做无垢藏王佛,五十三佛当中没有。

可能你们有点晕,但也没事,过去佛很快就讲完了。我是详细对照了一下,因为要研究的话,要知道哪些当中有、哪些当中没有,这样会好一点。

 南无光明相佛。南无金炎光明佛。南无金焰光明藏佛。



南无光明相佛    南无金炎光明佛   南无金焰光明藏佛

五十三佛当中,没有这四个,南无无垢藏佛、南无光明相佛、南无金炎光明佛、南无金焰光明藏佛。

 

 南无师子吼自在力王佛。南无妙音胜王佛。



 南无师子吼自在力王佛 南无妙音胜王佛
南无常光幢佛。南无常光幡佛。



 南无常光幡佛

藏文当中只有一个,是常光幡佛。汉文当中是常光幢佛。他们在编写时可能把两个都放在一起了。按藏文也可以,幡和幢一个意思。
 
南无观世灯王佛。 南无慧依灯王佛。南无法常胜王佛。南无须弥光佛。南无须摩那华光佛。南无优钵罗华光佛。南无强胜力王佛。南无慧力王佛。南无阿閦毗欢喜光佛。南无无量音声王佛。 



南无观世灯王佛  南无慧依灯王佛  南无法常胜王佛  南无须弥光佛   南无须摩那华光佛   南无优钵罗华光佛  南无强胜力王佛   南无慧力王佛   南无阿閦毘欢喜光佛  南无无量音声王佛
 南无才光佛。



 南无才光佛

藏文当中“才光”是智慧、才华的意思。


 南无金海光佛。南无山海慧自在通王佛。   



南无金海光佛  南无山海慧自在通王佛  
南无大通光佛。



南无大通光佛

《出观药王药上经》中有。


南无大解脱光佛。





可能是后面加的,这个应该不用。因为我们那天说大通是大解脱的意思。


 南无一切法常满王佛。



南无一切法常满王佛

这个是五十三佛的最后一个佛。

大家要明白,五十三佛这里基本上都有,另外再增加了一些。

 南无现无愚佛。



 南无现无愚佛

这个在《三十五佛忏悔文》当中是有的。


 南无过去无量分身诸佛。南无过去一佛十佛百佛千佛万佛。能除无量劫以来生死重罪。南无一亿十亿百亿千亿万亿那由他恒河沙无量阿僧祇佛。



 南无过去无量分身诸佛    南无过去一佛十佛百佛千佛万佛。能除无量劫以来生死重罪。   南无一亿十亿百亿千亿万亿那由他恒河沙无量阿僧祗佛。

这里一亿十亿百亿,藏文翻译时,亿是十万的意思,比如说一个十万,十个十万,百个十万,千个十万,万个十万那由他恒河沙数佛有时候我在想,佛教里面多少多少亿好像很不可思议。这个亿也许就像藏文里面翻译的一样,一亿菩萨就是十万菩萨,这样比较好接受,不然,十亿、百亿,有时候很难想象。

印度“亿”的说法也许不一定是现在亿的量,可能有十万的意思。因为藏文的翻译应该是源于印度的,反正藏文当中是十个十万的意思,亿有十万的意思,这一点可能有研究价值或是思考价值。有时候佛教的数字太庞大了,百千万劫、十亿那由他等,很难想象。我始终觉得这是特别多的意思,也不一定真的有多少个亿。

 若人闻是过去无量阿僧祇佛名。是人八十万劫。不堕地狱苦。是故今敬礼。



 若人闻是过去无量阿僧祗佛名。是人八万劫。不堕地狱苦。是故今敬礼。


我们要顶礼过去的话,真的很有加持和功德,在过去多少劫当中的罪业都可以消除,将来不堕地狱饿鬼旁生。

另外,经常受持佛号和顶礼佛号的人,不受邪魔外道的控制。《除障灭罪经》:“若人持佛名,众魔及波旬,行住坐卧处,不能得其便。”如果有人持佛号的话,行住坐卧中,所有邪魔外道、任何魔众,都不会得逞。

现在浊世时,很需要诸佛菩萨的加持。我有时候想,这个世界越来越糟糕,这个时候,真的很需要佛的加持,才能获得内心的平静。因为人都有烦恼、痛苦,如果没有精神的粮食,真的很难很难。最近我看到疫情期间比较贫穷的众生,这些众生我们看到照片都觉得特别可怜,现在这个世界也变得特别可悲。大家可以看一下,包括非洲、印度,现在很多地方的生活特别艰难。这方面怎么办?大家看一下。

【相关资料】





最近有些联合国的资料当中预计,2021年的时候,疫情可能会更加严重。如果这样,一亿七千六百万人,生活可能会掉落在极端贫穷的线上。那时候,他们的生活水平可能不到三美金。这是他们对未来的一种授记和观察。比尔盖茨基金会说,现在,包括今年,大概三千七百万人的生活非常困难,每天依靠1美元左右,这样来维持生活。现在很多相关的资料当中说,人类25年以来的拼命奋斗,因为过去的25个礼拜,全部都白拼了。很多物质条件,包括预防的药,因为疫情的原因,现在不但生活没有进步,反而回到90年代末。为什么这么讲?因为全世界现在都缺少疫苗。据统计,全世界而言,从2018年到今年,艾滋病死亡人数超过50万人。

【相关资料】


联合国:疫情将导致全球1亿人陷入赤贫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指出,冠病疫情暴露了社会的“脆弱骨架”,并可能导致1亿人陷入极端贫困。但与此同时,这场危机也为建立一个更平等和可持续的世界提供了机遇。古特雷斯周六在“纳尔逊·曼德拉国际日”发表年度演讲中说,冠病大流行暴露了世界数十年来被忽视的风险,包括公共卫生系统薄弱、社会保障欠缺、结构性不平等、环境恶化和气候危机。他说:“我们被微小的病毒击倒了。这场疾病大流行证实了世界的脆弱性。”

他指出,一些区域在消除贫困和缩小不公平现象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因为这场疫情而在短短数月内倒退了数年。

全球已累计1400多万人感染冠病,60万人病亡。古特雷斯指出,疫情引起的经济衰退,对非正式工人、小型企业以及妇女的冲击尤其大。

他警告:“我们面对自世界第二次大战以来最严重的全球衰退。可能有1亿人因此陷入赤贫,我们可能看到史无前例的严重饥荒。”

古特雷斯说,超过70%的世界人口生活在收入和财富日趋不平等的环境,世界上最富裕的26人拥有的财富相当于全球半数人口。

除了收入和财富上的差距,人们也对社会中的其他不平等和歧视现象日益不满。今年5月美国白人警察不当执法导致黑人男子弗洛伊德死亡后,全球掀起反种族主义运动,这是人们已经受够结构性种族主义与制度性不公的又一迹象。

不过,古特雷斯认为,冠病大流行也是重建更加平等和可持续世界的机会。

“冠病大流行让我们认识到自身利益和共同利益不幸地脱节,并认识到治理结构和道德框架中的巨大差距。”

他建议,要化解此次危机以及危机前已普遍存在的不满,就须建立能够为所有人带来公平机会、尊重所有人权利和自由的新社会契约;同时须有新的“全球新政”,在国际层面保证权力、财富和机会的更广泛和公平分配。



现在,富裕的人或者高层的人,精神上的疾病非常严重,比如抑郁症、狂躁症等;低层的人,健康、卫生方面都出现很多问题。而且,在这样一个精神和物质不平衡的时候,各个国家准备用自己不同的武器来参战,有这方面的计划。

这个世界本身已经有无情的疫情来折磨大家,同时每个家庭又有家庭暴力的痛苦,国家与国家之间现在也是越来越不乐观。所以,人没有精神上的依靠,没有诸佛菩萨的加持,看来这个世界跟以往一段时间内相比较,也有不同的感觉。在这个时候,一方面应该祈祷诸佛菩萨,可以迅速改变整个世界的状况,同时每个人依靠自身的修证来精进修行,这个很重要。
 
下面有一个简单的偈颂,我就字面上解释一下。

 若人因礼拜 过去诸佛者 灭罪得本心 更不造十恶



 若人因礼拜 过去诸佛者 灭罪得本心 更不造十恶


如果人礼拜过去诸,可以灭除罪障,得证自己本性,明心见性,不会造十种不善业。


 及以五逆等 常得闻正法 具足大乘戒 是故今敬礼



 及以五逆等 常得闻正法 具足大乘戒 是故今敬礼

以及五无间罪,常常得以听闻正法,并且具足大乘菩萨戒。所以,敬礼过去佛很重要,有这么大的功德。

 唯除二种人 一者谤方等 二者一阐提



 唯除二种人 一者谤方等 二者一阐提

唯除二种人哪二种人呢?诽谤大乘者和一阐提。


 若人心净清 不名一阐提 常见无量佛 是故今敬礼  



 唯除二种人 一者谤方等 二者一阐提

如果人心清净,有些版本是“心净信”,则不称为是一阐提。《大般涅槃经》当中讲,第一类的一阐提是诽谤正法,一直不改、不忏悔;第二类的一阐提犯四根本戒、五无间罪,也是屡教不改、不忏悔;第三类不承认三宝、诽谤三宝。《大般涅槃经》佛陀跟纯陀说,什么叫一阐提,一阐提有三类人。

【相关资料】

《大般涅槃经 (卷10)》:纯陀复问。一阐提者其义云何。
佛言。纯陀。若有比丘及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发麤恶言诽谤正法。造是重业,永不改悔,心无惭愧。如是等人,名为趣向一阐提道。若犯四重,作五逆罪,自知定犯。如是重事,而心初无怖畏惭愧,不肯发露。于佛正法永无护惜建立之心。毁呰轻贱言多过咎。如是等人亦名趣向一阐提道。若复说言无佛法僧。如是等人亦名趣向一阐提道。

也就是,如果诽谤佛法、诽谤正法、起邪见、行为很糟糕的,就叫一阐提。所以我们说得严格一点,心不好好忏悔、行为很糟糕的,这些人叫一阐提,这种人很难解脱,你念《圣大解脱经》都不一定得到解脱。

如果人心清净,不叫一阐提。而且能常常见到无量佛,因此,敬礼过去诸

 若有犯重罪 及以五无间 复能清净信 亦得如法住 皆由敬礼故



 若有犯重罪 及以五无间  复能清净信 亦使如法住 皆由敬礼故

若有人犯了重罪,或是五无间罪,如果以清净心进行忏悔,他会住于如法的境界当中,所以要顶礼过去的如来。

 灭除十恶业 悉得大乘戒 是故今礼敬



 灭除十恶业  悉得大乘戒 是故今敬礼


灭除十种恶,得到大乘的戒,所以顶礼过去的如来。


说是过去诸佛名时。十千菩萨得无生法忍。八百声闻发少分心。五千比丘得阿罗汉道。一亿天人得法眼净。




 说是过去诸佛名时。十千菩萨。得无生忍。八百声闻。发少分心。五千比丘。得阿罗汉道。一亿天人。得法眼净。

上面讲到了过去的如来。这个时候有十千菩萨得无生法忍。有八百声闻发了少分心,可能是大乘菩提心的部分。五千个比丘得阿罗汉的果位。一亿个天人得法眼净。这是不是真的一亿呢?可能是刚才讲的十万。

这以上讲到了过去,希望大家也经常念过去的名号。如果实在没有时间,只念过去的名号,功德也非常大,这些都非常了不起,我们要以信心来念这部经。

今天讲到这里。

 



插图原创:家和



本课经文





往期链接



《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上)课堂笔录合集

《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中)课堂笔录合集

《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下)课堂笔录合集

《吉祥经》笔记+音频

《圣大解脱经》笔记(1)

《圣大解脱经》笔记(2)

《圣大解脱经》笔记(3)

《圣大解脱经》笔记(4)

《圣大解脱经》笔记(5)

《圣大解脱经》笔记(6)

《圣大解脱经》笔记(7)

《圣大解脱经》笔记(8)

《圣大解脱经》笔记(9)




此福已得一切智
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
愿度有海诸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