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我学到了一个新名词,叫“懂事崩”。我觉得这个懂事崩有点残忍,这是一项难度极高的技术活。成年人的世界里懂事崩难度挺高,那么小孩子的世界呢?通常不少父母在衡量自己家孩子的时候有一项指标“懂事”,这个“懂事”在我看来,有时候有那么点“残忍”。
“被懂事”的孩子,父母往往会忽视他们内心的真实需求和感受,孩子会有一种不被父母认可的感觉,会有一种被忽视的感觉,久而久之,容易产生自我怀疑,认为自己不被爱,不自信、自卑甚至抑郁。
“被懂事”的孩子不敢表达自己的需求,不擅长拒绝,害怕拒绝会让别人“不喜欢”自己,久而久之,容易形成“讨好型人格”。这在婚恋生活中很常见,最典型的当属“为何好女孩总是遇到渣男”。
“被懂事”的孩子,他们宁愿委屈自己,也要让身边的人舒服和开心,希望避免一切麻烦,而并非全部来自于爱,是出于自身缺乏安全感。
家长们总是喜欢用大人的思维去定义孩子的世界,总喜欢用家长的权威去逼迫孩子服从,鲜少有耐心去了解自己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成为平等的朋友那样相处。家长们总是很急切地希望孩子能运用成人的思维去思考问题、理解问题,殊不知,孩子的思维和大人是不一样的。
其实,“被懂事”的背后是,孩子再也不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心声了。因为,每次一表达,父母不是不分青红皂白地驳回,就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批评一通,或者贴个标签“不懂事”。
也有不少孩子逐渐变成了对父母“报喜不报忧”,自己遇到的任何麻烦、压力、不顺心都不愿意与父母分享。父母会埋怨孩子长大了,不愿意跟自己交流。其实可能是因为他“害怕”父母担心,“害怕”自己做得不好,父母会不爱自己。因为他一报忧,父母要么唉声叹气,要么大通说教,要么担心焦躁.......
“懂事”的孩子诚然好,但是懂事要建立在你引导他明白道理,明白事情的因果规律上。
懂事是你引导孩子成长,不是拔苗助长式强迫孩子懂事,更不是忽视孩子的委屈压抑。
别让你的孩子“被迫懂事”,是每个家长值得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编辑:圆慧定
采编:圆藏
校对:审核小组/济晟/云曦月
来源:德育行微信公众号
我们专注于儿童德育教育、分享德育育儿经验,以德育的方式帮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无论您否是专业人士,只要您喜欢孩子,愿意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添砖加瓦,期待您的来稿。
1. 征集孩子所画、所写的作品,要求内容原创。
2. 征集儿童德育教育、德育育儿、德育故事方面的文章,要求内容原创,语言通顺易懂,主旨明确,德育故事需适合孩子阅读。
收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温馨提示:接收的稿件,默认智悲德育拥有使用权,修改权(修改标题、个别文字以及配有声、插画翻译成其他语言等),包括但不限于智悲德育相关联平台的使用,修改。征稿最终解释权归智悲德育网所有。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