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零散收录 >> 你知道吗?这样累死也成不了彩虹的 返回

你知道吗?这样累死也成不了彩虹的

梓露 静怡苑心灵乐园待迁入 2023-03-12
我竟然可以如此优秀
07
a

《从拖延到自律》

第七期



    我们要分享的第一本书,书名为《从拖延到自律》。为什么选择它呢?因为现如今包括乐园宝宝在内的许多人,都存在拖延的问题,明明内心很想精进努力,可就是无力摆脱“一听就会,一练就废”,“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醒来走原路”的丧循环。

●●●

▏▎▍▌▋▊ 星期四

让时间价值最大化


训练20:把事情按照轻重缓急排序


把事情按照轻重缓急排序,其实是时间管理的一大要素。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有很多事情要做,如果总是随心所欲、想到哪件事就做哪件事情的话,最终的结果就是混乱、繁杂,捡了芝麻却丢了西瓜。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最重要的事情放在首位,这样才能最快减轻我们的心理负担,让我们更高效、更自如地完成目标。


那么,如何把一堆事情按照轻重缓急依次排序呢?书中介绍了“轻重缓急四象限原理”,即将所有事情按照急缓程度划分为四个范畴:

1、重要且紧急的事情。这类事情是放在最首位的,应当立即去做。对于奶奶来说,那就是每一天完成与彩虹计划相关的所有小任务。


2、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比如:学中医、插花、喝茶等……这些都是能够提高自身素质或是暂时帮助他人的事情,但并非是急迫的、非要当下执行不可的。这类事情可以放在次要的位置,要有计划地去做。


3、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例如突然收到的朋友聚会的邀约、快递电话、他人的临时请求等,这些都是属于紧急但不重要的范畴。对于这类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可以选择委婉地拒绝,或者在时间充裕的时候处理。


奶奶现在所在的地方比较宜居,也会有一些宝宝和朋友提出要来见我,但绝大多数都被我婉拒了。一来,路途遥远,来来回回折腾,既耽误宝宝的宝贵时间,奶奶也没有能力接待所有想来的宝宝,如果我们把时间都用在聚会上,很多既定的重要目标就都无法完成了。包括一些三观不同的世间朋友,我们人生的最终目标不同,相处起来双方都会觉得索然无味,不如不耽误彼此的时间。当然,如果我某一天或几天内表现得特别乖,也会奖励自己和宝宝们去一趟海边。


4、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情。这类事情做起来完全就是浪费时间了。很多人觉得时间不够用,恰恰是因为浪费在这类事情上了。刷抖音、刷微博、刷剧、看小说……这些娱乐方式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让我们感到放松,但如果过度沉迷,只会适得其反。对于这类“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情”就尽量不做。前一段时间我经常浏览一些灾难方面的报道,搞得自己心情一直很低沉,晚上也睡不好,后来我就反思,过度沉溺其中是大可不必的。


要知道,时间是一切财富中最宝贵的财富。俗话说“钱要用在刀刃上。”同样,宝贵的时间更要花在最需要的地方。时间塑造了生命的意义,“当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方能成就一个优秀的自我。


如果你想找一群小伙伴和你一起抱团成长,可以加入我们的优秀打卡群哦!这里没有任务,只有陪伴,每个人在群里打卡自己的小目标,所以不要有担心任务完不成的顾虑哟。



训练21:用好高效的“黄金时间”


书中按精力和人体各项机能的运行情况,提出了四个“黄金时间段”。但我们也不必循规蹈矩,每个人的“生物钟”各不相同,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自己的“黄金时间”。在什么时间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最好、周围环境最佳,能够最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这就是你要找的“黄金时间”。


1、早晨6点。被公认为记忆力最佳时段,这个时间可以用来背记一些知识。但对奶奶而言,晚上才是记忆力最佳的时段,或是吃完早饭,做完早锻炼后的时间。


2、8-10点。这段时间是人的思维很活跃的“黄金时间”。经过了一晚上的休息,大脑细胞重新活跃起来,此时是人的精力最充沛的时候。我一般会在这段时间去看最难懂的书,听深奥的课,或起草计划、文字整理等,总之可以做那种“攻坚克难”的事情。


3、18-20点。这段时间是人最沉着的时间。身体也会跟随自然慢慢进入一种沉静的状态,日暮西沉,我会出去散步,回家后完成洗漱,之后便开始座上的一些训练。


4、入睡前的时间。这段时间是加强记忆的最好时间。我通常会在这一时段进行“复盘”,除了一天的所行所想外,还会复习一些学习中的重点、难点。这是我大脑最高效的时间,所以也让我养成了爱熬夜的坏习惯,导致现在想改变生物钟都颇有难度。


每个人都公平地拥有一天24个小时,但普通人往往只想着如何打发时间,聪明人才会设法利用时间。我们最终的“人生大计”能否实现,全看自己如何把控“黄金时间”了。书中提供了几个具体执行步骤:


1、在备忘录上列出每日事项。我会在备忘录上罗列好近期需要完成的事情,具体到每天需要做什么,并会逐一核对自己当天的完成情况。

2、列出自己能够抽出来的所有时间。由于奶奶现在不需要工作,每天除了一日三餐和休息,以及一些必要的发心工作、处理临时事件等,大部分时间都能够自由支配,但我仍会计划好包括零碎时间在内的每一个时间段,安排好具体要做些什么。

3、找出周围环境最好、最适宜的时间段,即为黄金时间。我现在周围的环境就很好,没有任何人打扰,身边志同道合的宝宝们和自己的作息、三观都很吻合。

4、把最重要的事情放在“黄金时间”段完成。

5、其他事项放在其他时间完成。



训练22:重视不起眼的零碎时间


有人曾经算过这样一笔账:假设我们每天早上赖床的10分钟,上厕所5分钟,排队、等车等等零碎时间加起来,一天就有1小时25分钟,一年就是517个小时,相当于整整21天的时间。


21天,足以养成一个习惯,如果我们放任其流逝,便得不到任何回报,倘若善加利用,便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零碎时间也是拉开人与人之间距离的重要因素之一。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教授在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时说道:“我把整段时间称为‘整匹布’,把点滴时间称为‘零星布’,天天二三十分钟加起来,就能由短变长,派上大用场。”


以奶奶为例,我一坐在马桶上,就会打开手机,回复一些不太重要,却必须要处理的信息,其实这时候应该规定去做专注练习,但是我已经养成习惯了,一时很难改正。当然,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酌情安排零碎时间。


具体操作时,书中建议了以下几种方法:

1、利用“衔接式”时间。人们在一件任务和下一件任务交接的时候会留有一定的时间空隙,这是很常见的零碎时间。比如点完餐之后排队等叫号、洗完澡之后到上床睡觉之前的那段时间。通常而言,我会给这些“衔接式”的时间规定一些“固定搭配”,一旦情景被触发,我几乎会条件反射般的去做某件事,这是我二十多年来养成的习惯。比如:一旦我开车,我就会听课;一旦我睡醒,我就会念清洗瑜伽;一但我吃饭,我就会念诵关于给予的句子;见到小动物,我就会给它“种种子”;遇到突发情况,立马沟通水库;包括每年一到固定的时段,比如“洗澡大会”期间,我就会完成一定数量的洗白白歌词等等。这样长年累月地坚持下来,形成习惯就永远不会忘记了。


2、利用“并列式”时间。顾名思义,“并列式”时间就指的是同一段时间可以用来做两件事情。这可不是要你一心二用,而是指放任一件事情自然进行然后集中精力做另一件事情。比如煮饭期间,我可以一边站桩,一边给自己的心灵做一次“能量清洗”。值得一提的是,我家的自动化电器使用率很高,我觉得这些料理机、扫地机、洗碗机等等,简直就是伟大人物的一种化现,帮我节约了大量的时间。今天我就用十几分钟蒸了一锅青稞馒头,在此期间就可以看会儿书。如果大家经济条件允许,还是可以选择性的添置一些实用工具,释放出更多宝贵的时间。

3、减少零碎时间。如果能将零碎时间控制到最小化,将任务与任务之间交接的时间压缩到极致,那么你便会有更多的整段的时间。我基本上是做完一件事情后,除了短暂让自己稍加休息、换一下脑子的时间外,会立即开始另一项任务,不给自己太多拖延的时间。如果我们每天工作两三个小时,就跑去看场电影或是几集电视剧,那什么事情都别想完成了。


在整段的时间里我们才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完成负荷较大的工作。最近我所学习的一些东西比较费脑子,需要记忆、思索、分析逻辑……于是我会将手机关机,把周围所有的电子设备都屏蔽掉,尽量给自己创造整块的时间。


此外,如果排队的时间太久,那我们不妨避开人流高峰期。前两天我们去朝拜南海观音,一到现场才知道,如果想要近距离接触,光排队就需要一个半小时。我们一致认为,是否站在她老人家脚下,并不影响我们的彩虹计划,于是果断选择了放弃排队,节约时间成本。


如果不想被闲聊消耗了时光,不妨早一点结束无聊的话题。一直以来,我和别人聊天都有一个习惯,就是只说正事,如果正事说完,已经开始重复之前的话题,我一般都会果断选择结束这段谈话,除非对方有抑郁症,我才会为了照顾他的情绪继续倾听。这么做可能会得罪人,但是我觉得时间更宝贵。如果能把这些零碎时间全部利用起来,我们的生命一定会有特别的惊喜。


<未完待续>




寻人启事

Search notice

亲爱的读者宝宝们:


在未来沉静耕耘的日子里,为响应伟大祖国在科技领域迈出一大步滴号召,我们准备为大家酝酿一份更大的惊喜——逼真呈现生死奇幻元宇宙空间!希望能让越来越多的人真正拥有临终装备,最终超越生死之狱!


如果您有上述资源或技术,愿意与我们共襄善举,请私信联系我们,留下您的联系方式。也恳请其他有缘宝宝为促成此事默默祝愿,我们相信: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联系我们时请备注资源类型,如:影视制作、发行以及3D、CG动画制作,分镜导演、动画导演、视效导演、配音导演,建模(Maya)、渲染、美术(分镜画师及原画师)、音效音乐等技术或资源。




心灵乐园

充满烟火气的智慧小水滴


扫码关注

解锁更多智慧生活大礼包


更多智慧与生活内容分享

请移步

↓↓↓ 


我知道你“在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