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零散收录 >> 如来藏每个众生都是具足的,但为什么我们还是有那么多的局限性? |《楞严经》49导读 返回

如来藏每个众生都是具足的,但为什么我们还是有那么多的局限性? |《楞严经》49导读

知幻园 2023-06-07

WISDOM WISDOM

聆听圣者对话

踏上开悟之旅

《楞严经》49 导读




精彩摘录



1





前面已经讲到了,佛陀对阿难说:“你作为一个远离了声闻缘觉,为无上发菩提心的话,首先是应该对如来的三摩地不要厌倦,然后发菩提心的时候要具足两种决定义。”


第一个决定义,实际上是因地的发心跟果地的这种觉心要相应。第一个决定义的意思主要就讲这个。讲这个过程当中,首先是因和果怎么相应,这个问题讲了。


在这个过程当中为什么现在我们不相应?就是因为众生对如来藏的本来面目并没有如实的了知,所以出现“五浊”。我们所谓的“五浊恶世”的“五浊”,跟这里所提到的名称也是相同的,包括劫浊,命浊,见浊,众生浊,烦恼浊。这个“五浊”名称上是一样的,但实际上意思有些地方是有一点点差别,所以这个“五浊”讲的时候,首先“五浊”是怎么认识的?然后通过比喻来讲“浊”的意思。


昨天前面介绍了这么一层内容,那今天继续分别讲什么是“五浊”,讲这个道理。


首先是讲“劫浊”。



2





实际上刚开始我们真正的本体也好,如来藏本妙觉性也好,它没有分开的。但是后来时间长了以后,无缘无故地产生了我们所谓的,比如说俱生无明、遍计无明。


这样出现以后,“相织妄成”,最后本体的对境的虚空和心性本基阿赖耶,在显现上“相织妄成”,变成了妄想,变成妄想以后,产生了第一念的这种无明。


第一念的无明,实际上是刚开始的水,最后跟尘土结合在一起,马上变成浊。刚开始水是清净的,它跟浊没有任何关系的,但后来有人把土粉扔在水里面,那就变成“妄成”,“相织妄成”。“是第一重,名为劫浊”,这是第一重浊,它的名字叫做是劫浊。


如果我们对应的话,这是五蕴当中的色蕴。很多注释当中讲,这个分别为五蕴里面的色蕴,意思就是说,我们刚开始出现了无明,出现无明之前,身体也是没有的,所谓的受也没有的,想也没有的,什么都是没有的。但是第一念无明产生以后,那么十二缘起,最后身体这个五蕴就开始出现,五蕴出现的话,那名和色,也就是说外境和内心的这种坚固的事物慢慢慢慢形成以后,出现了“劫浊”。



3





第二个讲“见浊”,那见浊是怎么产生的呢?佛陀告诉阿难,你的身体——因为刚才色蕴已经出现的话,那么现在可以说是形成了身体,你的身体“现抟四大为体”,也就是说,你的身体应该实际上是地水火风四大假合,变成我们的所谓的肉身。


这样的话,实际上我们的身体四大假合以后出现了什么呢?“见闻觉知”,我们见呐、闻呐、嗅啊、尝啊、觉啊、知啊,所有的这些见闻觉知就出现。因为有了六根以后,见闻觉知出现。见闻觉知出现以后,“壅令留碍”,“壅”是堵塞,或者说是障碍,障碍令有“留碍”,也是有质碍性的。


比如说眼睛见到以后,不超出色法。本来从如来藏的本性来讲,没有阻碍,没有隔阂,它可以通用的,四大四通八达的,但是因为有了这样的阻碍,眼睛只能看到色,而不能听到声音;耳根只能听到声音,不能品尝其他的对境等等。这样的话,“留碍”,除了自己的对境以外,其他的都没办法通达。



4





我们本来的觉心,它是清净如虚空一样的,它就没有什么见闻觉知的,有片段的这种意念,没有这样的妄念。但是因为四大跟我们的觉知结合在一起,比如说水,我们就感觉它是湿润的;火感觉是柔软的;土感觉是坚硬的;风感觉是动摇的,这些跟着我们的觉知合在一起。


这样以后就“相织妄成”,好像觉得这些都是真的。地水火风跟我们的身体结合一起的时候,然后有各种各样的快乐的感受、痛苦的感受、等舍的感受,这些实际上是“名为见浊”。


“见浊”对应为五蕴当中的受蕴。为什么跟受蕴对应呢?大家都知道,受蕴它一般能执取对境。同样的道理,这里也是,我们的心性跟地水火风的四大假合,合在一起的时候,实际上是它有隔阂的,它有片段的,但是如果没有这样的隔阂的话,实际上我们的如来藏的功能来讲,它完全都是可以的。



5





现在我们很多人,包括有一些小孩儿,他相当于是有一种天眼通一样的,一般大人看不到的好多的这种对境,他也看得到,包括一些鬼神也好,包括很多的一些,现在有特异功能的很多人,他就即便是盲人,但是他通过手指的感觉也能认出字,还能辨别各种味道,就种种情况的。


所以这个我们要知道,我们的四大如果没有掺合,不清净的这样的四大,没有假合、控制我们的觉心的话,实际上觉心它自己的功用上面完全都是可以的。就像这个水,它如果自然放起的话,里面什么样的白红蓝的各种影像可以呈现的,但是因为它有一种混合的浑浊物,这样的原因,各种影像,里面是不能呈现,水它自己的功能没有如实的发挥出来,原因就是有其他的一些外缘。


这个道理我觉得还是很重要。有时候我们觉得,好像如来藏每个众生都是具足的,而且如来藏的功德什么都可以将来出现的,但是为什么我们还是有那么多的局限性?局限性的原因在这里也是讲得很清楚的。





讲解全集,请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