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友恒同修,共往安乐刹|《普贤行愿品讲记》/ 连载017
“身口意业皆同等 一切行愿同修学”
▼
普贤行愿品讲记
No.017
善友恒同修
共往安乐刹
丁六、亲近善友愿:
所有与我同行者,
于一切处同集会,
身口意业皆同等,
一切行愿同修学。
愿所有与我同行者在一切处都与我同集会,我和他们身口意业都相同,共同修学一切普贤行愿。
所谓同行者,就是发心、见解、修行、行为、得果相同的志同道合者,就此处而言,就是所有发了菩提心、修持六度万行的大乘行者。菩提学会的佛友们经常在一起念经、听闻佛法、思维佛法、修加行、行持善法,这些人的身口意业就是相同的。
值遇大乘同行者是非常难得的因缘。法王如意宝曾开示说:“我们学院每次举办极乐法会或者金刚萨埵法会,至少都有几千僧众共同发愿断恶行善,这是非常难得的因缘,大家应该珍惜这个因缘。”有些人可能想:这没什么吧,反正哪里都有很多人,在我生活的城市里甚至有好几百万人。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大城市虽然有很多人,但他们的见解不一定相同,而且大多数是造恶业的人,所以根本比不上大乘同行者。
在行持善法的过程中,道友的助缘是很重要的。《正法念处经》中说:“若人近善友,增长无量法,犹如注大雨,河流皆增长。”《妙臂请问经》中说:“譬如车行须全二轮。若阙一者。无由进趣。修行助伴亦复如是。若求助伴者。当求种族尊胜。形貌端严诸根不缺。心性调柔好修善法。智慧明利精勤勇猛。有大悲心恒乐布施。信重三宝承事供养。不归信于诸余外道及天魔等。”
佛经中记载,阿弥陀佛和释迦牟尼佛曾在许多世发愿共同修持善法。文殊菩萨和观音菩萨也共同发愿过。如今很多道友能在一起修学佛法,肯定和前世的发愿有关。法王在写给一位印度大德的道歌中说:“你我在很多生世中以善愿力共同行持佛法,从这一点看来非常值得欢喜;未来乃至菩提果之间,我们还要发愿共同行持普贤行愿之道。”
在我的印象里,法王特别重视《普贤行愿品》。法王在五台山面见文殊菩萨时造的道歌中说:“普贤菩萨诸行大愿王,所有胜义妙果皆现前。”法王在金刚座造的《愿海精髓》中说:“由从普贤行愿品所说,如海菩萨行愿皆圆满。”法王去过不丹,不丹有许多莲花生大士的圣地,法王在这些圣地都是念《普贤行愿品》发愿。作为法王的传承弟子,今后我们朝拜神山或者去寺院礼佛、拜见大德时,最好念一遍《普贤行愿品》,念的时候要自始至终忆念偈文的意义。当然,凡夫人的心很散乱,刚开始一边念一边思维,可是不知何时心就跑了,最后口虽然在念偈文,心早就离开了偈文,这就 是凡夫人经常犯的毛病。
法王曾说:“《普贤行愿品》圆满具足了往生极乐世界的四种因,如果每次上课前后念一遍《普贤行愿品》,这就是修积往生净土资粮的最胜方便。”现在佛学院的道友每天上课都要念《普贤行愿品》,外面通过光盘学习的人每次上课也念《普贤行愿品》,这些人肯定有机会往生极乐世界。
我自己经常有这种感觉:如果某一天既没讲课也没念《普贤行愿品》,我就会特别着急;如果某一天讲了课,即使这堂课讲得不好,但想到念了一遍《普贤行愿品》,心里就觉得很充实。
希望大家在有生之年坚持念诵《普贤行愿品》,自己的念诵功课不要换来换去。如果今天念《普贤行愿品》,过一段时间换一个发愿文,再过一段时间又换一个发愿文,这就是心不稳重的表现,这是菩提道上最大的障碍。在我们的道友中,有些人的心非常稳重,和十年前相比,念诵的功课没变,和二十年前相比,念诵的功课还是没变,只不过随着时间流逝,后来增加了一些念诵。我觉得这样很好。作为真正的修行人,在念诵观修方面应该有一种长期的精进。
言归正传,菩提道中最可怕的违缘就是恶友。乃至获得一地菩萨果位之前,修行人都可能被恶友所转。有些人心地本来很善良,但经常遇到不三不四的人,没过两天相续中的善根就被毁坏了。而有些人很少遇到恶友,这也是一种福报。所谓恶友,就是贪嗔痴严重,对善法没有兴趣,对三宝不恭敬的人。因此,我们不仅要发愿值遇善友,还要发愿生生世世不要遇到造恶业、破坏佛教、没有出离心、没有菩提心的人,即使遇到这种人也不要染上过患。
注:标题为编者自拟添加
- 未完待续 -
译/唐罽宾国三藏般若
释讲/索达吉堪布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世界青年佛学研究会
开放|包容|求真|利他
• 官方网站
http://www.wybuddhist.com
• 新浪微博
http://weibo.com/u/3573842014
• 脸书账号
www.facebook.com/wybs2011
• 联系我们
wybuddhis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