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趋于道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法趋于道怎么去做?
法趋于道,“道”字怎么解释?在道教里有很多的解释,而在佛教里道是什么?大家知道,宗喀巴大师的《三主要道》里面已经讲得很清楚了:第一,出离心是道;第二,菩提心是道;第三,证悟空性的智慧是道。除了这三个以外,没有道,所有的道就包含在这三个中。
法趋于道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呢?
依止善知识
学佛的时候,一定要找一个善知识。善知识就是上师、师父,在藏传佛教里面,通常叫上师。在汉传佛教里面,师父用得比较多。但是在佛经里面如《华严经》等,善知识用得比较多。不过都是一个意思:善知识就是上师,就是师父。
为什么说我们必须依止一个善知识?如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他学的应该是很简单的知识,但都必须要有一个老师。如果没有老师,一年级的小学生什么知识都学不会。
大家知道,如果真的想成为一个大乘佛教徒或小乘佛教徒,我们第一个要做的就是去寻找一个善知识。这个真的非常重要,因为以后的解脱路走得好与不好,全靠善知识。如一个学校里的一个班,学生考试及格、不及格,都要取决于老师的教学水平。世俗是这样的,佛法也是这样的。
善知识是有标准的,佛经里有这个标准,这是非常重要的,大家去了解一下。今天就不讲这个标准了,大圆满的前行《普贤上师言教》里面讲的非常清楚了。善知识很非常重要,可是必须依止标准的善知识,如果善知识依止错了,我们就一定会走错路的。善知识就像是我们汽车上的导航,如果导航出了问题,它一定会带错路的。
闻思修
依止了善知识后,我们去干什么呢?有这种现象:很多的人在找了师父、上师后,每天都为上师捐款、募款、修庙、修塔,就为了这些事情忙了十年八年,结果什么也没有学到,更没有修行。为上师募款、当义工等事情当然是很好的,如募款用到该用的地方,自然是自利利他的一种行为。但是,佛教的核心不是募款,不是去修庙,不是修塔。大家知道佛塔是什么意思吗?它象征八圣道,是佛陀的觉悟。把佛陀的觉悟变成了一个有形有色的物质来表达,叫作佛塔。
那么,我们用钢筋水泥来修一个象征佛陀觉悟的物质,还不如自己的内心当中去修真正的佛陀的觉悟。当然我们目前还没有那么高的境界,但往这个方向走,是非常重要的。这个意思并不是说不能为上师、师父募款,而是大家必须要明白,我们依止善知识的核心的意义,就是三个字:闻、思、修。听闻佛法,思考佛法的教义,然后再去修。
出离心
要闻思修,就需要有求解脱的心,这个心就叫作出离心。我们做任何事情,烧香拜佛、修庙、修路、当义工,只要有求解脱的心,功德都不是世俗的功德,而变成了解脱之因。而烧香拜佛,是为了得到健康长寿;去修庙、修路是为了发财等的功德都不大的。所以我们要随时随地有这种求解脱的心,做任何的善事,要建立在求解脱的心的基础上。
慈悲利他
大乘佛教的道是慈悲、利他,就是菩提心。
法趋于道就是这四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依止上师,第二个就是闻思修,然后第三个是出离心,第四个是菩提心。这些是《四法宝鬘论》的内容,也是它的要点。今天没有准备把《四法宝鬘论》里的每一个字一个字地去解释,大家可以网上可以下载。《四法宝鬘论》的内容,是比较通俗易懂的。
在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后台,
回复“慧灯之光”领取,全套《慧灯之光》电子书
回复“有声书”获得,全套《慧灯之光》有声书
平台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