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次第花开 >> “因为不知道可贵,所以不知道希求。” 返回

“因为不知道可贵,所以不知道希求。”

www.ptz.cn 次第花开 2022-01-22


问师:我懈怠,不想做功课,怎么办呢?

师笑答:你没有出离心。

再问师:那怎么才能算达到具有出离心的标准。

师再笑言:书上都有啊。


你没有出离心

— BUDDHA DHARMA —


我汗颜。


是的,我没有好好地看书,我仍旧将《普贤上师言教》当小说一样看,看了一遍,就放在佛堂里,再没碰过。里面的道理,当时知道,现在想想,一个也记不得,更甭提做到。


问师:这是不是一种障碍?

师答:是,你要突破。突破了,就好了。


回到家中思维着上师说的:“你没有出离心。”是的,我是没有出离心,上师一语点中要害。



在我的人生中,也曾经一刹那地生起过“出离心”。

亲人突然离世时,我确实感觉,生命只在呼吸之间;儿子易病难养,我感觉到无论什么样的人都怕病来磨;与先生冲突频频,则直接让我体会怨憎会苦……

师在《次第花开》中说:我们是一群得了严重健忘症的人。受苦受难、哭天抹泪、心灰意冷,全架不住健忘,一转眼功夫,又哪热闹往哪去。”

现在的人就是这么刚强难化,这么的健忘,即使一刹那的善念都那么不稳固,有时我都会对自己生起厌烦,对自己灰心丧气。


深刻体会到了无常

— BUDDHA DHARMA —


第一次深刻体会寿命无常是在十年前,回家过春节,我遇到了妈妈期待的眼神,她慈爱地说:你快三十岁的人了,赶快结婚吧,想看着你漂漂亮亮地穿上婚纱的样子,再晚我怕我就看不到了。

我撒娇地搂着妈妈的脖子,告诉她:谁说的,妈妈会很长寿的,再说我也不老,才二十多岁,着什么急啊!妈妈听后哈哈大笑。

在那笑声里,很有几分酸楚,我知道。妈妈身体一直不好,这次回家,妈妈的脸色愈加憔悴。

我从小体弱多病,这让妈妈为我操碎了心,也流过不少眼泪。

爸爸和妈妈的感情不是很好。爸爸总是会在酒后对妈妈发无名火,甚至拳打脚踢。从小到大,我看过太多妈妈的泪水,见过太多妈妈的艰辛,所以,我从小就一直争取做个好女儿,不让她为我担心。

一般的事情,我是不会忤逆母亲心意的,每次在她为我送行时,从不忍心对视那不舍与期待的眼神。

这次回来之后,妈妈的话一直在我心里盘桓,我明确了和男朋友的关系,还主动提出了要见他的父母。

眼看着再过一个月,妈妈就能够看到身穿婚纱的我,那天傍晚还跟她通了电话,聊着我的种种设想,可半夜却接到家里的电话,妈妈突发心脏病去世。



那是一个漆黑的夜晚,下着雪。

就在几个小时前,电话里,妈妈还开心地告诉我她给我做了两床被子,龙凤被面,很漂亮。

再有一个月,就能满妈妈的愿了。

为什么?为什么不能再多一些时间给妈妈?为什么现实要这么残酷,要在这个时候,让我来品尝爱别离的滋味?

我冲入雪夜中,一路奔跑着,任泪水在脸上滚落。我不甘心!最后跌跌撞撞哭倒在雪地上。

我很恨,很恨。

那样令人措手不及,又无可奈何,真痛得让人无法呼吸。

我很快就将这种恨迁移到了爸爸身上。我恨他对妈妈的不好,恨他对妈妈的打骂,恨他……而后也迁怒到自己身上,我谴责自己,不应该这么爱玩,为什么不早一点结婚?为什么?……太多的为什么,太多的遗憾和懊悔。

至亲至爱撒手而去,让我强烈感受到什么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没有经历过的人,很难说真正懂得。

印象中的妈妈,一直是很乐观的,不管如何疲惫,如何身心憔悴,人前人后,总是坚强地带着微笑,在我心里,妈妈是温暖慈爱的。

妈妈刚去世的那几年,我不能看任何与母女相见有关的场面,更不能提起“妈妈”这两个字,不能面对爸爸的眼神,见到了,分分秒秒会泪流满面。

时间,让我慢慢地接受这个事实,日子继续过着。

可是老天好像偏偏不想放过我,我开始夜夜梦见妈妈。


梦到妈妈在一个黑黑的地方,很清晰地告诉我她在受苦,让我去救她。这个一直持续着的梦让我有些害怕。

相信妈妈正在受苦,我开始急切地想着如何救妈妈。

上网查找,知道了《地藏经》可以救护亡人,于是开始每天为妈妈诵《地藏经》。

《地藏经》我坚持诵了半年。不再有害怕的梦,不再梦见妈妈受苦。我就放下了佛经,不再坚持诵经,。


遍尝这世间的不圆满

— BUDDHA DHARMA —


两年后,我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子。

然而命运并没放过我,让还处在初为人母兴奋与开心的我,开始品尝这世间无处不在的苦。

出生才二十一天,儿子就得了肺炎住进医院。当护士将针头扎进儿子头上血管的那一刻,我和先生的眼泪顿时流了下来。不忍心再看,真比扎在自己的头上还疼。

有了儿子,我的心一直被他揪在手里,三天两头地生病。小医院基本上七天一报到,大的儿童医院,一个月肯定要去上几次。凡是育儿百科书上能列出来的,婴儿按月龄可能会出现的病症,他一个也漏不掉,照样子全给你得一次。

我和先生在那个时期很怕天黑,因为天一黑,儿子稀奇古怪的症状全会出来,不是莫名地大哭、就是鼻子不通气、拉肚子、发烧……

先生照例要拖着疲惫的身体从被窝里爬出来,在电脑前查询,凡能在家里解决的,就不跑医院了。

那个时候,我们像生活在黑暗里,因为大白天也觉着眼前是黑的。

儿子体质不仅孱弱,还易过敏,为了治过敏症,不知跑了多少家医院,看了多少专家。

除去看病,喂药更是一件难事。

从一岁多开始吃中药,之前抱在怀里喂还好,大一些了每次给他热中药时,他会自己藏起来,等找到他,他又开始和我玩起猫抓老鼠的游戏。我们在房子里藏来躲去,等到抓住他时药也凉了,令人又气又恼。

每逢这时,我都会想起自己小时候由妈妈带着去医院看病,常趁妈妈不备跑出医院,每次妈妈找到我,都要追出好远的路。

唉,知道自己为儿子操了多少的心,才会知道当年我让妈妈操了多少心,也完全体会到了“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儿子在三岁时说他看不清东西,医生测试双目:视力都是0.3。我快要崩溃了!过敏还没治好,又要开始辗转于眼科医院。

一年两次的眼底检查,散瞳、检查视力、配镜,每周两次到医院针灸、理疗、贴耳豆……

我每天的大部分时间是带儿子去医院和在家里喂药中度过的。我厌烦了,而谁又能不烦。

再后来,被孩子易病难养的压力拖得我也开始常生病。

人在病中当然不会喜乐,我的生活可谓病愁相伴,那谈得上安乐。于是对先生也不耐烦起来,俩人关系越来越紧张。

再后来,整晚整晚的失眠也开始了,睁着双眼望到天亮。那时候,我好像真的生起了厌离心:是呀,这样的世间,哪里值得留恋?

我是因为身心的煎熬走进佛法的。


因为太苦,想在佛法里找一点安乐,找一些希望。

我想皈依,寻求佛菩萨的护佑。我开始到寺院拜佛,每天念诵《心经》,祈祷观音菩萨,也希望早点找到自己的师父。

那年4月,我读到了《次第花开》。先是被这好听的名字所吸引,在看到上师法像的那一刻,心里清晰一念:这就是我要找的师父。

9月,如愿以偿,我皈依了。

那天,我多么满足,多么欢喜!在经历了亲人的无常、体会着世间的种种苦,到最后皈依上师三宝,好像这一路上一直被佛菩萨牵在手里。

在上师三宝的加持和护佑下,儿子一天天长大,不再难养,不再爱生病,我和先生的关系也在慢慢地变好。此时,我忘记了之前的种种苦,带着儿子满世界地玩,尽情地享受生活。

我开始觉得生活真美好,似乎重新生活在了“光明”里。

“你进步不大啊!”

— BUDDHA DHARMA —


师问:弟子,这一年,你进步不大啊。

我向师祈求:上师加持我!

师答:什么事都让上师来解决,那你自己做什么?释迦牟尼佛也说:吾为汝说解脱道,当知解脱依自己。

我再问师:上师,那具有了出离心,是不是就消极、厌世了呢?

师看了看我,答:不是,这是两回事。



是的,师是遍知的,提这个问题时我故意避重就轻,其实是知道出离心和厌世是两回事。

上师洞察这一切。就在我已经停下了修加行的脚步,观望了一段时日,不想每天看着心中那个贪嗔痴慢疑的“我”耍把戏,不想每天与它们激烈地较量,更不想每次要面对那个贪嗔痴慢疑的“我”获胜后,在我面前得意的嘴脸。

我不想再观察内心,因为越观察就越不喜欢现在的自己,发现自己有那么多恶念。

有时想:就这样吧,这样也挺好,就求人天福报吧,解脱的路太辛苦了,我还是保持现状吧。

于是我开始放下修行,和朋友出入美容院、逛商场,到朋友家喝茶闲聊。



一次,师问我:最近修行怎么样?我有些心慌,赶紧答:很惭愧,看到有的道友已磕了132万的大头,弟子很惭愧。

师听后,说:是的,是要感到惭愧。

既希望上师指导我的修行,同时也怕上师问起我的修行,因为懒惰又放逸,我开始躲避与上师谈及自己的修行。

临别时,上师突然冒出一句:我现在可能老了,特别健忘,不知怎么回事,记性特别的不好。

我一时愕然接不上话,师也没等我回话,说:再见,弟子。就走了。

我心里特别难过,为上师的记性不好而难过,更为上师显现衰老而难过,忙不迭地念上师住世祈祷文,我一边流着眼泪念,一边在脑子里盘算着,吃些什么有助于恢复记忆,杏仁、核桃……

隔天,我仍在查找增强记忆力的偏方,正找着,突然间我明白了,上师说现在记性不好,其实是在点醒我的健忘。

上师慈悲,说话留情面,在上师面前的我,其实就是一个三岁的孩子,一眼能被看透。

师说的一点儿没错。

按理,自己过去受了那么多的苦,应该更能认识到人生有多危脆,有多短暂,可自己偏偏不去想这些。

“轮回和解脱”只在我不如意的时候出现在脑子里。自己到底为什么学佛?之前好像是求家人平安、健康,摆脱现实生活里的苦,而现在却没有了动力。

上师说:为什么大多数所谓学佛者不确定自己是否真的想解脱因为大家在心底不觉得轮回真有那么苦

这说的就是我。每天做功课好像不为什么,只是皈依时答应了上师要做功课,把功课当成了硬性的任务来完成而已。

修忍辱

— BUDDHA DHARMA —


这一次,师又指出我没有出离心。

回来后,我按照师的要求,从观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因果不虚四个外前行着手,踏踏实实认真学习《普贤上师言教》,将其中的内容一点点融入心中,对法义不光说得来、听得懂、背得来,还要必须通过反复修持,在心中生起定解。

祈请上师本尊空行加持,让我早日生起对世间的厌离心,断除对今生的一切贪恋与希求心,生起真实的出离心。

让弟子时刻记住:暇满难得,人生无常,死期不定,务必要精进修行,不辜负这珍宝人生



上师是慈悲的,上师的加持,时时处处不离我左右

一天早上,我像往常一样让儿子到佛堂点灯磕头,这时,先生跟点了火的炮弹一样,大声地嚷嚷着:告诉你,以后再让我儿子天天磕头点灯,我就跟你没完,就把你的佛堂给砸了。你试试看!!!

我有点懵了,以前他从没反对过儿子磕头点灯,今天发疯了吗?!我本想发飙,想吼出去,可儿子可怜兮兮地站着没动,很害怕的样子,我的心软了。我让儿子回房间自己玩,然后一声没吭地去厨房准备早饭。

一边涮着碗,一边念着上师心咒,一边祈祷,上师的声音也出现在我脑子里:要修忍辱

眼泪流了下来,心也平静了下来,这时,我明白了为什么师总让我们修忍辱。修忍辱也是让我们了却旧业,不增新业。同时,我也在深深地反省和忏悔。

感恩上师,让我明白了这个道理,让我心甘情愿地去修忍辱。很奇怪,当我真忍了下来,先生竟也没像先前那样不讲理,也不再坚持不让儿子磕头。


正视自己的不完美

— BUDDHA DHARMA —


儿子练习钢琴,是最让我头痛的事。所以每天练琴时间一到,就像是进入了战争状态。

我试着祈祷上师,请上师给我智慧,加持我和儿子。

可遇到儿子错音和手型不完美时,我高八度的声音就一浪接一浪。这声音里当然没有慈悲,没有爱,全是挑剔和苛责。

但这次,上师柔和的声音出现在我的心里:弟子,真的有必要吗


那柔和的话语让我一下子心软了。

“真的有必要吗?”是啊,真的有必要吗?仅仅是一个不标准的手形,一个错音,一个不完美的弹奏……

我于是决定去佛堂磕头。

佛堂与客厅相通,儿子能看见我,我也能看见他。儿子有些不安,问:妈,你不管我弹琴了,你怎么磕头去了。

我答:以后,弹琴是你自己的事了,妈妈相信你能自己管好,妈妈要磕头了,这是妈妈的功课。

儿子显然放松了,很开心。我一边磕头,一边听着儿子弹琴。

儿子的放松可够彻底。一会儿上趟厕所,一会儿坐在琴凳上打哈欠,一会儿又去喝口水……20分钟过去了,就没怎么弹。

我快忍不下去了,刚想开口责备,突然想到了自己刚才磕大头的样子,比儿子也好不到那去,我不也是,一会儿看看手机短信,一会儿坐在地上休息,一会儿又跑到餐桌吃几口零食、喝几口水……


我的天,原来指责儿子的种种不是,都是反映着我自己的心。

不能够正视和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不能够接受自己的懒惰;不能够接受自己一遇困难就放弃;不能够接受自己没有毅力和心力去克服困难……

正想着,儿子突然转过头问:妈妈,你磕多少了?我有气无力地回答:七十二个。

儿子欢喜地说:随喜妈妈磕头功德!儿子又问:妈,那您坐在地上干什么?我答:妈妈累了,想休息会儿。

儿子紧跟着加了句:“我的手也累了,我也歇会儿,妈妈,你要加油,继续磕啊!”

听了儿子的话,我真的无地自容。

儿子是宽容的,当我面对困难想放弃时,儿子给予的不是责骂训斥,而是鼓励。我为自己过去责骂而伤害了孩子而难过。

就这样,我们相互鼓励着,我磕完了两百个大头,儿子独立完成了钢琴练习。

儿子感慨到:妈妈,练弹琴真的挺好的,我开始有一点点喜欢上它了,因为今天弹琴时妈妈没跟我喊,还总是鼓励我。


惭愧的我坐在佛堂的地上,久久地看着上师法像,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我从心里由衷地说了句:
谢谢您,上师!感恩上师的加持,您的智慧金刚语,教会了我理解和宽容。


与师的相聚可贵

— BUDDHA DHARMA —


问师:上师,弟子现在快没钱了……

师显得很开心地笑答:没钱好,能吃饱就行,太多钱不好。


又对上师说:前段时间,弟子去了趟泰国……

师严肃地打断我的话,说:成天乱跑,修行能好吗?你太享受了。


《次第花开》书中写到:“与上师相聚,时间并不多;此生为人,时间并不多上师在世间停留不是因为留恋,他是不忍离去,想着要帮助我们了悟:我们的心和他的心一样其实已经在光明中。”


因为不知道可贵,所以不知道希求。”


这本书看了很多回,好像从没见到这两段话,而这次,看到了并让我动容。


悔恨与师一次次地错过,本来,去年夏天
计划去圣地,但是贪玩,我选择了去三亚,觉得见师父的机会以后还会有的这就是我的颠倒梦想。

正是“因为不知道可贵,所以不知道希求”让我醒悟:

因缘聚合才会有与师的相见因为往昔积累福报我们才得以在今生见到自己的上师然而,这样的相逢很短暂

感恩上师三宝加持让我知道“与上师相聚,时间并不多;此生为人,时间并不多”,愿我时刻铭记上师三宝的功德,忆念上师三宝的恩德!

愿我在生生世世中,知道相聚的可贵,希求每一次相见。


弟子:嘎桑卓玛



PS/
再读道友卓玛几年前写的文章,一句觉得见师的机会以后还有的” ,越发感概与师相聚的可贵,希求并珍惜每一次相见。
最近,被问到:“每日...呢,找不到呀”“那个...内容呢”......

“总想着下次再早起吧” 

“已经习惯了每天五点起床”

“周末下午两点......“

“什么时候,还能有......"
不要再说,曾经一次次的错过,能做的,是珍惜现在,阿弥陀佛圣号、莲师心咒、文殊菩萨以及金刚手菩萨心咒念诵还可以填报还可以加量,终身念诵
私信对话框内回复”填报“ 。

最后,珍惜每日,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