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 普贤S师言教010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大家都知道,闻法的过程中威仪非常重要,如果闻法的发心和行为不如法,得到的利益会很少。为什么现在有些人经常听法,但效果不明显,佛法无法融入自心?原因就是与闻法方式有关。我们即生中听到大乘佛法,的的确确非常不容易,需要千百万劫的积累资粮。若想这样的佛法融入自心,就要创造各方面的因缘,否则,获得的法益将非常微小。
闻法方式中,前面讲了断除三种过患、六种垢染,今天讲断除五种不持。在学习的过程中,每个人要观察自己具不具足这些过失。如果具足,现在开始一定要断除,不然,你所听的法起不到什么作用。
原文
丁三(五不持)分五:一、持文不持义;二、持义不持文;三、未领会而持;四、上下错谬而持;五、颠倒而持。
戊一、持文不持义:
如果一味注重受持优美动听的词句,而不详细分析甚深的意义,那么就如同孩童采集鲜花一样,也就是说,推敲词句并不能使内心获得收益。
原文
戊二、持义不持文:
如果认为一切文字结构只是泛泛空谈,没有任何实义,进而轻视词句偏重甚深的意义,这样一来,词句与意义就会互相脱离,因为不依赖于词句根本无法理解意义。
原文
戊三、未领会而持:
倘若没有领会了义与不了义、秘密与意趣的各种说法而受持,就会导致误解词句和意义而违背正法的结局。
原文
戊四、上下错谬而持:
如果上下错谬而受持,显然已违反了佛法的规律,如此一来,无论闻法、讲法或修法都会面临矛盾重重的处境。
原文
戊五、颠倒而持:
假设颠倒而受持意义,则自相续会因邪分别念的滋生蔓延而毁坏,甚至会由此而成为佛法的败类。
原文
所以,我们务必要断除上述过患,通过词句与意义上下毫不错谬的正确途径来受持。当遇到意义难解、内容繁多时,绝不能认为无法掌握而就此放弃,要以顽强的毅力坚持不懈地受持。遇到意义简单、词句鲜少之处时,也不能认为法义浅显而轻蔑藐视,必须牢记不忘。
总而言之,要按照上下文正确无误的相应关系,有条有理、一五一十地掌握一切词义。
莫舍己道
勿扰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