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那穿越千年的共鸣,是“哀民生之多艰”的慈悲
今天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原本是我国先民去疾禳灾,竞渡龙舟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日子。2300年前的同一天我们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得知国破家亡后投江以身殉国。因此端午节也成了我们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屈原走了,但屈原忧国忧民广博无私的爱和追求美的浪漫主义精神却一直延续到了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时至今日,那些有充满力量和爱的文字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穿越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继续照亮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的心灵,激励并鼓舞着我们不断前行。
今天,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走进屈原的经典诗文辞句,一起去凭吊缅怀,去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吧!
诗人当时遭小人谗害被放逐时,内心已是痛苦不已,但依然心系百姓,为百姓苦难的生活感到哀伤叹息,掩面哭泣。
屈原的哀泣,饱含着对黎民百姓的慈悲和怜爱和悯惜,像一道不灭的光,穿越千年直照今日。曾经的很多时候,我们的恩师也曾因这世间众生的疾苦默默流下慈悲的眼泪。不知道大家还记得那个难忘的画面不,恩师刚手术完毕,手臂上套着点滴也依然忍受着病痛坚持讲经说法,为的就是用佛法的智慧捞起我们这些流落娑婆的迷途幼儿,带我们走出生老病死无尽的我痛苦烦恼河。
诚如恩师所教诲慈悲心是消除世间痛苦的关键,佛陀也曾指出:不以慈悲心对待他人,就无法真正理解世界。我们也需要如屈原大夫一样,如诸位恩师一样常怀悲悯之心,去观照这人世间的疾苦,尽可能伸出援助之手,为众生纾难解困。
哪怕是一个浅浅的陌生微笑,也许便是照破某个伤心人心底雾霾的那一缕珍贵阳光。哪怕只是一个默默的遥远祝福,也许便是某个久涸不毛地的一眼甘泉,只有当我们心怀慈悲,才能真正感受到他人的痛苦,去真正体味到他人的需要,从而带来真正的改变。
愿我们无论遭遇何种,都能心系苍生,恒时不离慈悲心,愿我们都能从内心深处发出慈悲之光,去观照世间的痛苦,发愿尽力去消除这些痛苦,让世界充满和平和爱!
尺长于寸,但与更长的东西相比,就显得不足;寸比尺短,但与更短的东西相比,就显得有余。任何事物都有不足的地方,而人的思想智慧也有不明晰的时候。
在日常生活中,我是否运用到过这些富有深刻哲理的辩证思维去看待一切事物呢,所谓人无完人,金无足赤,面对问题,要多加分析,正确地对待。
老人家曾说:人生是用来体验的,不是用来演绎完美的。我慢慢能原谅自己的迟钝和平庸,允许自己出错,允许自己偶尔断电,带着缺憾拼命绽放,这是与自己达成和解的唯一方法。我们很难做好每件事,尽力就好,愿你能放下焦虑,放过自己。
同时,我们也需要要有一颗包容的心,像接纳不完美的自己一样去宽容这不完美的有漏世间,去正确看待不完美,既能拥有喜见阳光的乐观热情,也能拥有包容阴影的宽容和大度。但愿我们都能放下自己的执著和偏见,尝试去理解接纳不同的观念,以开阔的心胸去体验,不断去修正强大自己,去让我们身处的周遭更加温暖和谐。
前面的道路啊又远又长,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
诗人虽遭到放逐,面对未知的明天,为探寻国家的富强之路的心却依然未曾停歇。屈原大夫心怀家国,坚持正义刚毅不屈的伟大精神到今天依然在激励着大家勇敢地面对人生的种种未知和不确定。在我们犹豫不决的时候给我们力量,唤醒我们内心的抱负,激发我们的斗志,给我们砥砺前行的勇气和信心。
我本来就知道正直敢言,忠贞正直会成为祸患,但还是忍耐着而不能停止。但我忍着内心的痛苦不能改变我的本性。
修行的路是一条逆行道,是向我们累世以来的执著习气发起挑战,每一次对执著习气说不的经历都是一次锻炼成长的机会,都是成蝶前一次又一次地奋力破茧出壳,所以我们也需要像屈原先生一样,披上信念的精进铠甲,坚持真理,永不言弃。
因为我们所在的世界非JILE世界,在修学过程中无法避免各种坎坷和违缘,甚至会面临很多挑战,老人家也反复强调说要想修学佛法成功就一定要坚强。只要我们拥有一颗坚强的心,依靠这颗心什么违缘都能无余遣除。而一切坚强心中,坚强的信心最为重要,所以我们永远也不能舍弃对SS三宝佛法的信心,坚信依靠佛法智慧能遣除我们的各种迷乱和智慧走出轮回生命的光明之旅。
只要合乎我心中美好的理想,纵然死掉九回我也不会后悔。
求取佛法真理的路上,历代高僧大德不惜一切跋山涉水翻山越岭,唐玄奘不畏险阻西行取经,东晋法显不惧年事天竺求法,阿底峡尊者不惜舍寿二十年应请藏地传法,法王如意宝历尽千险,一路忍饥挨饿到石渠求学,大德们呕心沥血才给我们带来了现在修学的方便。
虽然我们现在身处相对和平美好的时代,但我们的心却似乎不再堪能,面对修行路上频频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障碍,我们是否有过想要放弃退缩的念头,还是我们也有九死犹未悔这样的坚定?
不管是修行还是追求事业学业,坚持初心至关重要,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和梦想,但只有保持初心不忘初衷才能战胜重重困难,最终才能走向成功。
日月转瞬,时光迅速而不停留,春秋交替,四季更迭。草木凋谢零落,担心有才德的君子年老衰弱。
时光易逝,草木终凋,贤德难久,高际必堕,生际必死,聚际必散,积际必尽人生无常,寿命无常,万物无常,面对人生充满各种各样的无常,我唯一能做 就是认清无常的本质——好的也会变坏,坏的也会变好,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珍惜每一天,趁年华尚在,让有限的时光变得有意义,安定内心,心无旁骛地去精进修持探索佛法的精妙奥义。
虽然屈原先生早在两千年前就走了,但他留给我们的文化精神却像是奔流不息的长江水一样,源源不断滋养着我们一代又一代,“定心广志,余何畏惧兮。”今天的汨罗河畔,依然回荡着屈原先生的浩叹和歌唱,纪念一个人最好的方式,便是传承并弘扬他的精神,今天,又是一年农历五月五,让我们一起来缅怀先生!致敬伟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