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佛学会 >> 【有问有答】佛教达到空的境界,是否和康德所说的“理性的不带有任何个人情感的、第三者的客观观察状态”相似?
返回
【有问有答】佛教达到空的境界,是否和康德所说的“理性的不带有任何个人情感的、第三者的客观观察状态”相似?
问:佛教的超脱、达到空的境界,是否和康德所说的“理性的、不带有任何个人情感的、第三者的客观观察状态”相似?
索达吉堪布答:
对空的了解和探索,可以称为康德所说的理性智慧。但是他的一些思想,跟佛教所剖析的空性境界有差别。我以前也看过他的一些书,他所研究的目标,跟佛教的空性不同。
佛教中,用理性的智慧去抉择空性,到最后所谓的空也找不到。如果认为空是一切万法的实相,那空就成了实有,但这种实有,在实相中是没有的。我觉得,康德的理性智慧在思想领域,有他的一些成果,但与佛教不太相同。
二者之间相同的地方是,在观察的过程中,都不站在自方的感性基础上,一定要以客观真理为准。佛教的因明学以及其他任何观察,都不包含保护自宗或者体现自我的感情。在这方面,两者非常接近。
——恭录浙江大学问答
本月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