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眼看教育(二十七)
慧眼看教育
仁波切曾说:
他没有别的伏藏法,
大学演讲系列就是他的伏藏法。
学校教育之智慧
大家每天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希求智慧上,比如学习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各门学科,如果没有这种智慧,恐 怕我们很难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大家能在这样一所很好的学校里学习,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但同时,你们不能因此而满足,还要更加努力地去追求智慧。其实在世间中,智慧无法被人夺走,是我们一生当中有价值、有力量的品质。
大家都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希特勒想要灭绝犹太民族,但犹太人不但没有被灭绝,现在反而遍布全世界。在犹太人的价值观当中,钱财、地位并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智慧。犹太父母会经常教育孩子,钱财并不是可靠 的财富,他们应该更多地依靠自己的智慧,因为智慧才是世 界上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因此,犹太人的孩子从小就知道要好好学习。也正因为这样,犹太人中出现过一些很伟大的知识分子,比如爱因斯坦、弗洛伊德等等。
藏地也有类似的教育。在孩子学习知识的时候,父母会教育他要努力学习,因为学习知识是一生当中有意义的事情。藏地也有很多关于学习的比喻,比如把教育比喻成给孩子送黄金,而老师就是无条件地送黄金的人。
是不是因为老师要求严格,你们就觉得老师很讨厌?不要这样想。俗话说“严师出高徒”,严格的老师会教出很多高材生。如果老师对工作不认真,上课讲故事应付,不重视学生的话,虽然课堂上很轻松,但这不一定是一件好事。
我以前读书的时候,也很喜欢轻松的课堂,讨厌特别严格的老师。但后来回想起来才意识到,原来严格的老师会在 我们今后的人生当中留下许多珍贵的东西。所以,老师是非 常伟大的。
这里有几位教授,从战争时期就开始做老师,培养学生, 已经坚持了三四十年,很不容易。有些出家人说,与佛教事业接近的职业就是老师和医生。这一点我很赞同。释迦牟尼佛的传记中说,佛陀在因地时很想找到一个生活有意义的在家人,结果发现,只有老师和医生的生活才比较有意义。可能有些学生以后也会当老师、医生,有些会从事其他的职业,无论怎样,除了我们所学习的知识以外,我们还需要有 一种让自己和他人都快乐的智慧,而千万不能有损害自己或 别人的智慧。
从柬埔寨的历史上可以看到,很多的“智慧”实际上都 是非常不明智、反人类的,如今反省起来,就会发现那些“智慧”非常可怕。就拿“万人坑”和“罪恶馆”的历史来讲, 在那段特殊时期里,很多人死于非命。我到“万人坑”的时候,看到很多人被埋在一起的痕迹,觉得特别恐怖。也许是历史的原因,当时的人们有一种很不好的“智慧”,杀害了很 多人。
我们很幸运地没有出生在充满饥饿、战争的年代。今天 可以无忧无虑地在校园里共同学习,应该说是很快乐的。大 家不要因为现在有学习的压力,将来会有家庭的压力,于是就整天愁眉苦脸。其实,我们现在是很幸运的。
智慧,是要帮助我们获得快乐的。人生的确有很多痛苦, 一些表面上看起来很有智慧的人,心里可能会很痛苦。有人曾请教一位大德:“我了知世间所有的学问,但心里的烦恼却 越来越多,这是为什么呢?”大德回答:“你拥有的只是知识,而不是智慧,所以你依然会经常烦恼。但如果你获得了真正的智慧,那一切事情都会豁然开朗的。”
希望大家不仅追求学问,还要追求真正的智慧。这种智慧一定是内在的智慧,而不是把自己打扮成知识分子的模样。现在很多人只注重外在形象的包装,而内在什么都没有,这 样的形象不是很重要。
有了智慧,很多事情就不会再让你烦恼。很多人心胸特 别狭隘、斤斤计较,会因为一点小小的事情而烦恼,这就是没有智慧的缘故。如果有智慧的话,不管是在任何环境中, 你都会很快乐,无论学任何专业,只要你投入时间和精力去 专注,后获得的结果也会是非常满意的。所以我希望大家在希求智慧的时候,不要只追求学问,也一定要追求正确、 清净的智慧。
——节选自《如何寻找人生的坐标》,柬埔寨金边端华学校演讲
学校教育之母语教育
问:我也是一名藏族的在校大学生。我们藏族学生,初中、高中、大学都在内地读书,教育与内地接轨让我们自身开阔了视野,但也导致了对母语教育的忽视、宗教意识的淡薄化。目前,实施双语教育仅限于小学。对于这种现象,我个人不作评论,想问一下堪布的看法?
答:如今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很多藏族学生从小就学汉地的教科书,就算有一些藏语课本,里面也大多是汉地的故事,比如雷锋的故事、英雄黄继光的故事,这些译成藏语之后,再让学生学。我曾经也跟相关部门提过:一方文化养一方民族,藏地有自己的传统思想,若以这个为基础的话,可能比较好一点。
而且,不少藏族学生到了汉地,自己的习惯、语言、传统都弃之不顾了,好多行为跟汉族人一样。尽管这也没什么不可以的,但比较可惜的是,藏族人原有的虔诚信仰、对父母的孝顺恭敬、人与人互相关爱的优良传统,这些也一并淡漠了。
很多大学生回到藏地之后,有些特别不争气,有些还比较不错。不管怎么样,希望大家要记住:在任何地方,爱心都是一样的,不论是汉族人、藏族人,爱的传播都没有限制、没有隔阂,所以,我们的传统文化不能丢!
总而言之,你们无论在哪里,一是自己的语言、文化不要舍弃,同时,也应当学习其他民族的先进知识。
——节选自《新时代需要心灵的教育》2011年6月10日华中师范大学演讲
学校教育
之鼓励教育
问:学校教育是不是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怕犯错?
答:这个我很认可,现在很多小学里也要求学生积极发言、勇敢参与,在演讲等活动中培养各种能力。
——节选自《人类面对灾难的心理安慰》,青岛大学问答
排版 | 一心一意
图片 | 一心一意
求学足迹
分享上师的金刚语
愿您得到殊胜的加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