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读物|《八万四千问》十九 | 为什么善解人意的女性找不到结婚伴侣?
关注·
点击蓝字,关注我吧
微信:athenatang1001
公众号: 動物樂傳心
《八万四千问》
作者: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目前在大城市里,有很多才华横溢、相貌美丽的女性,她们独立、善良,也有着善解人意的性格,但却找不到能够结婚的伴侣。这样的女性还在不断增加。仁波切认为主要的原因是什么?您对她们有什么建议吗?
这和关系本身无关,却反映出社会和轮回存在里的种根本性的变化。在过去,女性被留在知识的暗夜里,被拴住、被约束、被关在家里。现在的女性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变得越来越睿智,并且她们想要独立。
独立的见地和态度在她们的心智里,甚至反映在她们使用的香波里。所以当她们投射出独立的色彩、光芒与光辉的时候,把男人们吓走的概率就高了很多。
但这个问题也说明了为什么关系在本质上是有缺陷的,这源自很多综合的因素。首先,试图在一个不完美的世界里寻找完美是有挑战的。其次,在追求独立的同时寻找一位终生伴侣,这有点儿矛盾。也有其他许多因素,看上去微小,却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为当代世界的一切都被设计得让我们彼此疏离。
这些因素包括地点和时间的变化。例如,婚姻制度的意义与价值,在荒漠或者游牧民族的文化里,和在上海或北京有很大的不同。并且,正如我前面提到的,仅在过去的几百年中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我们读五百年前描写一对拥有完美关系的夫妻的小说,我们听浪漫的老歌,或者读儒家的名言,例如关于婚姻价值的名言。但我们身处2015年,电视有这么多可选的频道,这很自然地使丈夫和妻子疏离,因为他们各有自己爱看的节目。
事实上,当代世界的一切,包括所有消费品,都只是在促使我们拥有属于各自的东西,包括各自的车子。婚礼策划师们帮助人们结婚,然而就在同一间公司里,可能有其他人的工作是帮人离婚,因为离婚也是个好生意。当人们离了婚,他们会购买更多东西,因为他们分开居住。
所以,或许是该重新定义婚姻的时候了。永远幸福地生活着,就像五百年前在中国、印度或者其他地方的模范婚姻那样,这种事情将不会再发生了。或许如今我们需要像单身广告、约会服务或者相亲网站之类的东西来广而告之“一位英俊的男人在寻找一位漂亮的女孩作为一个叫做婚姻的公司的共同股东。”你感到孤单和无聊,所以想要一个伴侣;而你也是自私的,所以想要独立。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不幸有时有助于婚姻的稳定。例如,我认识一个女孩,她有个患癫痫的男友,所以有要照顾那个男孩的理由,这以某种方式把他们结合在一起。很多时候,丈夫和妻子能很好地一起生活,是因为他们的孩子生下来就残疾或智障。
关于年轻聪明的女士找不到丈夫的问题,我希望自己有个又好又简单的答案,但不幸的是我没有。就像我之前提到的,可以有很多方式去看待这个问题,包括在想要独立和想要终生伴侣之间的明显矛盾。
对于在努力寻找合适爱人的现代年轻女士,可能我唯一能给出的总体建议是不要太挑剔,并要鸟瞰人生。
记住被你接受成为伴侣的那个男人有自己的心识,因此他有自己的习惯,有的习惯甚至连他自己都不知道,所以可能结婚三年后才会显现出来。
你也应当思考一下,自己想要从婚姻中得到的是什么。你要一个孩子吗?婚姻是生产孩子的制造业吗?如果那是你的目标,既然如此,那你的丈夫是否听《第九交响曲》就不那么重要了。
并且你应当间自己,这个男人是否会给你很多自由和空间,是否你也会给他自由和空间。我们很快会说我们会给对方空间,但我们多半不会。
我们也应当不要太执着于和一个伴侣永远幸福地在一起。对这个理想愿望的执着经常会造成很多痛苦。在一个更加基本的层面,所有这些讨论都表明,轮回本质上是有缺陷的,为了让一些事情看上去行得通,某些其他的事情就进行不下去。
仁波切,您在接受《南方人物周刊》采访时提到您有位女朋友,这让很多人感到困惑、不解,甚至难过。请问您是出家人吗?
首先,重要的是要理解,持守戒律并不是修持佛法的唯一方法。在很多传统的社会里,人们相信,要做个好的佛教徒,你就必须出家。所以很多人似乎受到影响而这样认为。然而这不是真的。持守出家戒只是佛陀许许多多教法中的一个事实上,只是佛陀教授的八万四千法门中的一种—并且有很多其他有效的路径我们可以遵循。
即使在有着严格持戒教法的声闻乘里,在家众也从未被排除在外。佛陀传授了在家众通往证悟的完整道路,而了解这一点绝对是重要的,否则佛陀的教法会变得非常片面而局限,变得只对某种类型的人有效。那就有了大问题,佛法就变得像是种姓制度一样,把某些类别的人完全排除在外。
另一个极端是,有的人相信密续意味着没有出家戒律。这些人似乎认为:“哦,如果你是一个金刚乘或者密续的修行者,你不必持守出家戒—你可以喝酒,可以有女朋友,等等。”这也不是真的。有非常多的密续修行者也是持守出家戒的。
所有情况下,当佛陀的教法慢慢渗进人们意识的自相续,就会和人们的习性、传统、禁忌、心理障碍、假设和原则相遇。所以,这些也影响了佛陀不同教法的外在形式。
譬如说,在西藏的有些寺院,如果传承持有上师突然有了女朋友或结了婚,人们都会感到震惊。即便在回顾往事时,有人会浪漫地辩解,说这位传承持有者是位大成就者等等,那在当时也不会公开地被社会主流接受。其实,你是否要做出家人,完全是个人的选择。佛陀的教法从来都不是由阶级、信条、婚姻状况或者工作职位所决定的。这是一条非常个人的道路。
虽然每个人修行的路径不应该被传统或文化所左右,但它的确受到人类自身局限的影响。我不是说这样好或不好,但人的心识就是这样作用与呈现的。
我所属于的传承对于我应该出家还是做个瑜珈士并没有特定的期待,完全没有。例如蒋扬钦哲旺波,对外从来没有佛母,但是蒋扬钦哲确吉洛珠有一个。“佛母”,顺便说一下,是密乘的语言。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有些人因为很多不同的原因希望我成为具足戒比丘,特别是我更年轻一点儿的时候。甚至现在也还有人这样期望,即使人数比以前少了。个人而言,我从来没有出家的强烈愿望,这有很多原因,其中包括我所知道的自己的个性。而且,现代社会中,以我目前的处境,身边一直有人围绕,给两个选择方向都带来很多情绪。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很难成为一个比丘。
如果你只是个隐居山林的简单的出家人,那做比丘是可以的。你谁也不是,没有人会来见你,那么成为一个好比丘的机会就大得多。但是当你有某个传承的头衔,加上所有那些炒作,你就处于一种被社会设计来吸引很多人的境遇中。吸引力有很多种,不一定只是对虔诚心的吸引力。当我越来越了解那些和我自己的个性,我感到虚伪不太好,特别是,因为我认为现在出家戒在每个佛教传统中都已不清净,所以我从来没有特别想成为一名比丘,虽然我必须说,我考虑过很多次。
同样地,也有另一群人,可能比之前那群人数还多,他们因为我是敦珠法王的长子的长子,很希望我可以结婚,生下传承的继承人。现在,在我被扭曲的意识中,做出家人还是做父亲,对我个人和我的性格而言,带来的问题是类似的。我会是一个好父亲、一个好丈夫、一个好的家庭成员吗?从我的个性来判断,我必须说,我不这么认为。
你看,不管谁做我的妻子,她都会吃很多苦。我告诉所有的女孩子,不要认为喇嘛和仁波切很有吸引力,不要掉到那个陷阱里,因为那是一种痛苦的生活。
您为什么有女朋友?
我不是一个已经征服了对安全感、伴侣和乐趣的需要的圣人。但如果你问我是不是个很好的男友,我想不是,而且现在,我绝不会是个好丈夫。
人们问我为什么有女朋友的时候,我感到他们对我有着很高的期待—认为我在普通人之上。这着实令我担心。我非常希望人们认为我是一个百分之百的人,拥有所有人类的特质、弱点、长处和过患。当人们对我的期待超过了他们对其他人的正常期待时,这变得很困难,因为人们期待我做些超人的事,而我却只是个人。
这还会变得更复杂,因为很多时候,为了鼓舞、引导以及和人们沟通,我确实必须装得比普通人高一点儿。但有时这也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理想的是,如果人们视我为普通人而追随我,而不是超人,我会很开心。如果人们视我为一位努力修行、珍视佛法,并想要帮助他人理解佛法的普通人,这会更好。
所以,作为一个正常人,你会感到孤独。这里我想我说的是许多其他活佛以及我自己。人们也许不相信我们会感到孤独,因为他们觉得我们身边环绕着几百个随时准备好放下一切而遵从我们意愿的人。虽然活佛和高阶仁波切们有那些娱乐和繁忙的日程表,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他们就永远不会感到孤独。
于是,也许出于不安全感与孤独感,我也曾向女孩子示爱。但也有女孩子追求我的时候,那是完全人性的事情。业力在这其中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因为当业风以某种方式吹起,人们就相聚。有时无论你做什么努力,这都难以改变。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发愿不管我被吹到、推去或拉来哪里,无论怎样我都可以利益自他。
...
- 未完待续 -
—— 动物乐传心 ——
随喜大家转发
图文|网络
编辑|七筒
以上内容以公益分享为主,文中内容、图片、音乐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学习内容:《你在忙什么》、《八万四千问》、《修行百颂》等著作
我们的希望:每位参加学习的小伙伴在学完一本书后,能够发表200字以上的心得体会
我们的奖励:参加阅读3本书及以上者,奖励精美佛像一尊。参加阅读1-2本书者,奖励平安结或金刚结一个。以上加持品均会请高僧大德进行加持
大家可邀朋友一起参加,加持品有限,请快快行动哟
每天学习一点点,为自己的心灵充充电、减减压。
參與的朋友可以聯繫紫瑩老師
随喜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