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演讲】树立信仰的必要性
若要治疗这些心理疾病,最关键的就是要有一种信仰。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医学院的研究发现:拥有高尚信仰情操的人,精神压力较低,社交关系活跃,饮食习惯健康,因而身心比较健康;反之则有损健康。
心理学家荣格(Carl G. Jung , 1875-1961)也认为,现代人心理疾病的增多,与信仰的衰落有很大关系。他在《寻求灵魂的现代人》一文中说:“在科学极其发达的当今时代,人类的思想极不健全,此时就需要一种宗教信仰。而在所有的宗教中,佛教的心理疗法最为殊胜,包括坐禅、祈祷、诵经、念咒等修行方式,被认为对治疗心理疾病有颇佳疗效,并被采用、改造为心理疗法。”
所以,我今天跟大家交流的内容,着重是强调佛教可以息灭现代人的痛苦。如果没有它,即使你拥有财富地位、事业成功,可是身体日益疲累不堪,心里始终充满苦恼、不满足,那有再多的钱也没用。
当然,在座各位中,有些人一直信仰佛教;有些只是半信半疑;有些从事科技工作,不但没有信仰,反而还想通过各种方式,驳斥信仰者的一切观点。其中,后一种人务必要有智慧,否则,你根本不了解信仰的作用,就以自己的分别念想驳倒别人,这是非常不科学、不理性的做法。
要知道,一个人如果有了信仰,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痛苦,心里也有了皈依处和依靠处。记得在2002年2月22日上午10点,美国前总统布什来过你们清华大学。当时我在厦门翻译《释迦牟尼佛广传》,打开电视时,恰好看到了这一幕。至今已经过了8年了,但他当时演讲的很多内容,我仍然记忆犹新。他在一段话中提到:“美国95%的人信上帝,我便是其中之一。信仰为我们指出一种道德的规范,这超越人们的法律,也号召我们承担比物质利益更为崇高的使命。宗教自由,不仅不可怕,而且应当受到欢迎……”他讲的虽是信仰基督教,但不管基督教也好、伊斯兰教也好、佛教也好,有信仰的人跟没信仰的人相比,还是有信仰好。倘若你有了信仰,今生的行为就会有种约束,否则,不知有后世的人,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诚如《涅槃经》所言:“不见后世,无恶不造。”
藏文化的修心养生观 ——清华大学科技园演讲
本月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