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言精髓(5)
传法时间:2016年8月12号
哈拉毒药
法王如意宝在《胜利道歌》中说:"我执如同哈拉毒药一样,必须要完全舍弃(原文:舍弃爱自如毒食)。"哈拉毒药是一种剧毒无比的毒药,人们一旦接触,马上就会穿肠封喉、中毒身亡,同样,自私自利的我执就像哈拉毒药一样,不管是谁,只要相续中有它,无穷无尽的痛苦就会如影随形,甩也甩不掉。不仅在无始以来它给我们带来了无量痛苦,今世我们也因它造了很多恶业,修法不能如愿以偿。
——索达吉堪布
五种邪命
1、诈现威仪:为了得到别人认可而获得财产名声,身体的行为装得如理如法。听说有些人为了骗取信徒的信心,本来不是出家人,却扮成出家人的样子,给别人灌顶、说神通。外表上他好像眼睛都睁不开,一直身体跏趺、闭目而坐,俨然好似一位真正的菩萨,但施主离开之后,他的行为马上变成另一个人……
2、谄媚奉承:为了得到利益供养,赞不绝口地恭维施主:“你对某人是不是供养过一个很好的东西?非常随喜你的功德,一看你就知道你很有福报,世间上也难找第二个,可能你的前世是波斯匿王吧。(当时的印度,波斯匿王是所有施主中最富裕的。)”诸如此类的花言巧语,就叫做谄媚奉承。
现在有些人为了达到一些目的,经常跟施主说:“你是波斯匿王,我是舍利子,我们俩在释迦佛时代就有殊胜的因缘……”原来一段时间,很多人宣传自己是莲花生大士的某某弟子,现在呢,佛陀弟子转世的情况比较多。
但令人不解的是,舍利子和目犍连等大尊者,神通神变都超越世间,按理来讲,心相续应该越修越上去,从释迦佛到现在有这么长时间,如果真是这些圣者的化身,各方面应该有所进步,然而在他们身上,这些并不是特别明显。也许是诸佛菩萨的示现吧,因为末法的众生越来越浊,圣者们的显现也是越来越钝。但也许是这些所谓的转世,大家需要值得观察。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转世都不合理,从藏传佛教的历史上看,确实有相当一部分转世活佛,无论是修行境界还是弘法利生等方面,均超胜于平凡世间人。但是现在鱼龙混杂,中间掺杂了很多水分,大家理应谨慎取舍。
3、旁敲侧击:依靠转弯抹角的语言,令施主慷慨解囊,将他人的财富归为己有。
4、巧取讹索:为得到供养而巧立名目,通过不同手段获取施主的财富。现在这些人的方法比较多,施主们应当事先观察,不然供养完了再后悔,那没有必要。
5、赠微博厚:给你一点点东西:“这是加持品,这是金刚带,这个头发是我前世的前世的头发,这个衣服是某某大德的衣服……”,通过使用这种伎俩,获得这样那样的东西,这也是一种邪命。
按照龙猛菩萨的观点,以上叫做五种邪命,依靠这些不正当手段所得的财富,属于不义之财,如果随意去享用,对修行没有任何意义。
——索达吉堪布
当年米拉日巴尊者在光明洞闭关时,有一次去孟津化缘,被一对老夫妇请到家里应供。老夫妇见尊者长得不错,修行也好,就问他:“你从哪里来?有没有亲人?”尊者答言:“我舍弃了家乡,也没有亲人,我就是这样一个乞丐。”老夫妇听后,说:“我们也没有子女,你就做我们的义子吧!我们有块好地,你可以去耕耘;然后再找个好姑娘,生个可爱的儿子,这样一来,你不久就会有很多亲友了。”
米拉日巴尊者说:“这一切我都不需要,我舍弃他们还来不及呢。”于是以歌唱道:“子初悦意如天子,慈愍之心难形容,中间过分催索债,虽施一切无悦时。别人之女迎入内,大恩父母逐出外,父亲呼唤不答复,母亲呼唤不应声,后成冷淡之邻居。勾结狡者造恶业,自生怨敌刺痛心,应断轮回之耙绳,世间子孙我不求。”
意思是,儿子刚降生时犹如天子,可爱得不得了,但长大后就成了讨债鬼,即使给他一切,也没办法取悦他。待他把别人的女儿娶回家,就会把大恩父母逐出门外。父母怎么呼唤,他也不搭理,就像关系冷淡的邻居一样。甚至他还与恶人勾结,做尽坏事,刺痛父母的心。故应断除轮回的绳索,世间的儿子我不要。
老夫妇又说:“儿子的确可能会变成仇人,那么就要一个女儿吧,女儿还是很可爱的。”尊者又以歌唱道:“女初笑颜如仙童,掠夺财宝具大力,中间讨债无尽头,父前公开索要走,母前暗地偷偷带,施给不知报恩德,嗔恨大恩之父母,后成红面罗刹女。若善他人之荣耀,若恶自己祸害源,祸害魔女刺痛心,断除无觉之忧愁,祸根之女我不求。”
老夫妇不甘心,继续劝道:“没有子女也倒不要紧,但若连一个亲戚都没有,你会处处受人欺侮的。”尊者摇摇头,唱道:“亲友初遇见欢颜,密切来往漫山谷;中间酒肉如还债,送他一次还一度;后成贪嗔争吵因,恶友讼因刺痛心。舍弃乐时之食友,世间亲友我不求。”
汉地、藏地都有这种情况:开始的时候,亲友之间你请我、我请你,显现特别热情;到了中间,就开始讲条件了,你请一次,我才还一次,不像最初那样了;最后关系越来越僵,甚至还会互相争吵。这就是世间的亲友,对此也没必要希求。
《佛子行》
因求利养相互争 损坏闻思修事业
故于亲友施主众 根除贪执佛子行
文殊菩萨的甚深教言:“执着此生非行者,执着世间非出离,执着自利非菩提,执着生起非正见。”
由于无始以来的串习,我执这个大魔王会一再设下种种利益的陷阱,尤其是在物质生活空前繁荣的现代社会,令佛子们在大乘道上不断面临挑战与抉择。如果能觉知并跨越,这种胜利将会大大提升自己的修持境界;如果失去正知正念、寂止和胜观,忘记了自己的终极目标,便会迷失于金钱物质与名利得失之间,以此证明和加固了自我,再次落入了轮回的窠臼。
这就验证了《给孤独长者女得度因缘经》中所记载的古老预言:过去有一位迄栗积王,梦到一头大象,庞大的身躯虽然已经穿过窗户,尾巴却被窗户障碍而出不来。迦叶佛为国王解释,这预兆着未来的释迦牟尼佛灭度后,有众多信徒虽然身体出家学佛,内心仍旧贪恋世俗的利益而不得解脱。
具体而言,由于贪着那些给予利养的施主及亲友,佛子没有勇气去履行自己的责任:直接指出施主的缺陷,生怕失去施主;而施主既没有因为付出财物而获得正确的指导,也没有机会了解真正意义上的布施度,同时对这位佛子又充满了不切实际的期望,在双方共同的期待和担忧中,关系将变得复杂化,神圣的佛法变成了一种商品,佛子也悲哀地沦为施主的经营顾问和风水先生,身陷在这些无尽的俗务当中,变成一个伪善阿谀的俗人。
特别是为了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这种贪执会逐步升级,演变成更为恶劣的闹剧:修行人因为贪求施主、名声、利养和恭敬,引发相互之间的争斗,不惜以夸大自己、贬低他人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世俗利益,由此而违犯戒律,罪过极大。
《劝发增上意乐经》中说:“当观察利养恭敬生贪欲;当观察利养恭敬摧正念……”
阿底峡尊者说:“紧紧缚出家,利养与恭敬,彼中得解脱,犹如火中莲。
无著菩萨说:“知足是最好的财富,无贪是最究竟的幸福。”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