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笔记(10)
仁 波 切 传 讲
尔时,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什么叫做睡眠当中的过失?若观察时。菩萨应当发起精进不生热恼。首先要观察、要知道什么是睡眠的过失。如果知道了睡眠的过失,那菩萨肯定会日日夜夜精进地修行,不会产生烦恼。
如果你不知道睡眠的过失,会认为睡得越多越好,现在很多观念都是这样。以前经常说,人睡得越来越多,就长得越来越好看,智慧越来越增上。
像这样,关于营养、食物、睡眠都有不同的说法,有很多所谓的科学方面的赞叹,今天是一个理论、明天又是一个理论。原来说一定要喝牛奶,喝牛奶补钙;再过一段时间他们观察了很多藏地老年人后,发现大多数老人关节不好,又说这是因为喝牛奶导致的,喝牛奶不好。今天说吃鸡蛋很好,能补充身体的营养;又有一些科学家说,鸡蛋千万不能吃,对身体不好。以前说最少睡足八个小时,否则人的寿命会越来越短;前几年加州的科学家,通过对百万人的跟踪和观察,发现睡眠超过八个小时的人死得特别快,所以,千万不能睡八个小时,不然活在人间的希望会越来越少。因此这一段时间,所谓科学权威的学说又提倡不要睡太多。
拓展内容【1】
牛奶在全球范围内受到重视,自然有它的好处。采访中,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中国奶制品工业协会常务理事南庆贤和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范志红都认为,牛奶主要有以下益处:
1.牛奶营养丰富,除了含丰富的钙质外,B族维生素、维生素A和维生素D的含量也很丰富,而中国人体内最缺的营养素恰好就是钙和维生素A、D、B2等。日本酪农乳业协会的资料显示,牛奶的营养成分主要是乳糖、脂肪、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结构优良,其中的乳糖还能促进钙、铁等微量元素的吸收。
2.牛奶蛋白质中含有8种人体必需而又不能自行合成的氨基酸,消化率高达98%—100%,能充分保证蛋白质的摄入量。
3.牛奶能增强人体免疫力,促进儿童骨骼生长,为他们提供发育所需的营养成分。对老人来说,牛奶能防止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和骨质疏松。另外,日本专家认为,牛奶能坚固牙齿、帮助睡眠,还能预防病菌感染,调整胆固醇水平以及减肥。
牛奶“危害论”站不住脚
虽说牛奶好处很多,但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关于牛奶“危害”的研究不断出现。去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奖单位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发表研究称,大量饮用牛奶会增加卵巢癌发病率。去年9月,日本山梨医科大学名誉教授佐藤章夫在《产业医学杂志》上撰文指出:芬兰人和瑞典人虽然比日本人多喝了4.5倍的牛奶,但却更易骨折;过量饮用牛奶或吃乳制品可能引发心肌梗死和脑梗塞。他还怀疑前列腺癌、乳腺癌等都与牛奶中的激素有关。总的来说,这些“危害论”包括4个方面:1.导致蛋白质摄入过量,损害健康;2.牛奶呈酸性,会溶解钙,导致骨质疏松;3.导致患糖尿病、皮肤过敏的几率上升;4.导致患乳腺癌等癌症的几率上升。
针对这些观点,范志红教授指出,这些说法是建立在针对西方人群的调查基础上的。首先,西方人的膳食结构特点是高蛋白、高脂肪,再加上大量的牛奶、奶酪、冰淇淋等,但中国人的蛋白质摄入则是普遍不足。她告诉记者,牛奶中蛋白质的含量是3%,远远低于肉类等食品,甚至低于豆制品(水豆腐5%,干豆腐20%)。从膳食结构来看,它为人体提供的蛋白质比例是很小的,只能起到补充作用。因此,“蛋白质过量的棍子不能打在牛奶头上”。
其次是钙的问题。中国有几千万中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范教授表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以前都不喝牛奶或者喝得很少。事实上,牛奶中富含钙、镁、钾等金属元素,总体呈弱碱性——据权威部门测算,100克牛奶中含钾120毫克—130毫克,钙110毫克—140毫克。既然牛奶呈弱碱性,就不会分解骨骼中的钙质,导致骨质疏松。调查表明,我国大部分骨质疏松患者都生活在农村等牛奶消费量较低的地区。
对于糖尿病、皮肤过敏等问题,范教授指出,研究发现,6个月以前的婴儿如果接受了牛奶蛋白,成年后患糖尿病的几率会增加;4—6个月的孩子用牛奶喂养,有可能增加皮肤过敏的发病率。因此她表示,在婴儿时期,我们要提倡喝母乳,少喝牛奶。但对于6个月以后的孩子,特别是成年人来说,饮用牛奶与糖尿病和过敏发病率没有什么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鸡蛋是最普通不过的营养食品,常认为它有健脑益智、保护肝脏、防治动脉硬化、预防癌症、延缓衰老等作用。然而,日本科学家进行的一项长达14年的研究发现,与同龄人相比,每天吃1个或以上数量鸡蛋的妇女,与每周只吃一个或两个鸡蛋的妇女相比,死亡率要高一些。日本学者选择了9300名男女作为研究对象,这些人都曾经在1980年接受过一次生活方式的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他们经常食用哪些不同的食物。跟踪调查发现,每天吃一个鸡蛋的妇女,死亡率比每周才吃上一两个鸡蛋的妇女要高出22%(年龄、吸烟习惯和体重等因素不计),每天吃两个甚至以上数量鸡蛋的妇女死亡率更高,不过这部分妇女的数量不多。
吃鸡蛋数量最多的妇女,因患上心脏病和中风而死亡的概率也要高一些,尽管从统计角度看,两者之间的联系并不十分紧密。学者们认为,这也可能和妇女很少死于这两种疾病有关。
营养学专家认为,鸡蛋以沸水煮5-7分钟为宜。油煎鸡蛋过老,边缘会被烤焦,鸡蛋清所含的高分子蛋白质会变成低分子氨基酸,这种氨基酸在高温下常可形成有毒的化学物质。
男性任吃无事:原因尚不清楚
在男性当中,吃鸡蛋与死亡率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研究人员对这种现象的原因还不清楚。他们推测,这也许是因为妇女对自己的饮食习惯了解得更清楚一些。
尽管睡眠过少的危险众人皆知,但根据一项新的研究,睡眠过多同样可能有害无益。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者发现,与每天睡八小时的人相比,每个工作日睡眠时间达到9-10小时的人似乎有更多入睡和睡眠品质方面的问题,以及其他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包括半夜醒来、晨间早醒、醒来后无法再度入睡以及日常活动时疲倦等等。
此外,与每天八小时睡眠者相比,每晚只睡七小时的人也表示他们入睡更难,早上醒来时更少感觉神清气爽。
《身心医学》(Psychosomatic Medicine)期刊发表的这项研究结果表示,希望获得一夜安眠的人可能不必把睡眠目标定在八小时以上。
研究报告作者克里普克(Daniel Kripke)表示,对于每晚睡眠超过八小时或八个半小时的人来说,考虑减少一下睡眠时间“也许是个好主意”。但他也谨慎地表示,要想证明这一点还需要更多研究。
此前的研究已显示,长期睡眠不足具有潜在的危害。比如有一份报告表示,一个人如果习惯上每晚睡眠不到七小时,那么在一定期间内死亡的风险就高于睡眠较多的人。
由此可见,人的一天健康的睡眠时间应该是6--8个小时最好!
最近国外的一些医学研究发现,有不少常感到疲倦的人,并非感到有病或是睡眠不足,反而是睡眠过多引起!睡眠过多为什么会影响精神和体力呢?因为在睡眠时,血液循环减慢,养分和氧气对脑的供应大为减少。睡眠过长,脑细胞就得不到足够的氧气和养分,因而活动能力减弱。睡眠过多,又使肌肉、筋络组织的活动减少,肌肉从血液得到的氧气和养分也少,所以就变得松弛无力,自然就感到疲倦。
许多睡眠过多而感到疲倦的人,假如减少一些睡眠时间,并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就可使入睡加快、睡眠加深,也就会消除疲乏无力的感觉。
所以睡眠多也不是什么好的事情。
根据人体生物钟来说,晚间11点左右睡觉是比较有利的,因为脑部活动和新陈代谢在10点到2点之间是最需要得到充分休息的了。
睡眠时间过长与睡眠不足一样,都可导致神疲、体倦、代谢率降低,睡眠不宜过长,睡的时间过长后,心脏的跳动便会减慢,新陈代谢率亦会降得很低,肌肉组织松弛下来,久而久之,人就会变得懒惰、软弱无力起来,甚至智力也会随之下降。因此,人的睡眠时间不宜过长,成年人昼夜7-8小时也就足够了,如果想用增加睡眠时间来获得健康,那将会适得其反,增加疾病,缩短寿命。
但我们自己感觉,不管是以前的前辈大德,还是名人、科学家,从他们的生活质量来衡量,睡的时间太长,不一定对寿命有利。我比较赞叹后面的说法,人一般睡觉五、六、七个小时比较适合。当然我没有教证和理证,凭自己的想象和看法,自己是这样认为的,如果睡眠超过八、九个小时确实对身体不利。特别爱睡觉的人,下面讲到的过失基本都有。
不过,人如果一点都不睡,或是只睡三、四个小时,确实可能不够。以前我们刚来的时候,基本上只睡两、三个小时,睡四个小时都觉得太浪费时间,但后来身体似乎不是特别好。
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有些人习惯性睡得时间比较长一点,有些短一点,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调整,不能太强迫。有些人说,我本来睡九个小时,现在一定要睡七个小时。但马上减两个小时,身体不一定能适应。
我自己感觉,睡眠跟自己的心理和习惯非常有关系,从自身体验来看也是如此。有时候出去时,讲座安排得特别多,基本上是三、四个小时的睡眠,刚开始确实有点困,但习惯了以后完全可以。我有一次出去,当时的行程安排得特别紧,一个月当中睡得特别少,但是也没有损失什么;还有一次出去的时候,事情比较少,就尽量多睡,每天睡眠时间比较长,但也没有增加什么功德。所以,对每个人而言,有时候睡眠与习惯有一定的关系。
最近晚上大家睡得比较晚,因为我晚上有课。我是从2000年开始改到晚上上课的,到现在将近20年的时间中,都是像猫头鹰一样在晚上摸索。我有时候想,和猫头鹰一样,现在让我白天上课的话,我好像看不到路了,不习惯了。因为有了20年的习惯,想再改变很不容易。2000年之前的课基本是在白天,后来全部变成晚上。再加上今年比较特殊,很多道友早上四五点钟起来,所谓的"喝茶"也好,"喝咖啡"也好,大家也很辛苦,但习惯了以后也不会困。如果按以前的生活习惯,晚上这么晚睡、早上那么早起,可能有一定的困难。
佛言弥勒。初业菩萨。应当观察睡眠过失有二十种。若观察时。能令菩萨发起精进意乐无倦。
弥勒。云何名为乐于睡眠二十种过。一者懈怠懒惰。二者身体沉重。三者颜色憔悴。四者增诸疾病。五者火界羸弱。六者食不消化。七者体生疮疱。八者不勤修习。九者增长愚痴。十者智慧羸劣。十一者皮肤闇浊。十二者非人不敬。十三者为行愚钝。十四者烦恼缠缚。十五者随眠覆心。十六者不乐善法。十七者白法减损。十八者行下劣行。十九者憎嫌精进。二十者为人轻贱。弥勒。是为菩萨乐于睡眠二十种过。
佛告弥勒菩萨:喜欢睡眠有二十种过失,到底是哪些呢?这些过失前辈大德们都讲过,我经常用萨迦班智达《格言宝藏论》中的一个格言,མི་རྣམས་ཚེ་ཐུང་དེ་ཡི་ཕྱིར། ། མཚན་མོ་གཉིད་ལོག་ཤི་དང་འདྲ། ། 诸人寿短其一半,夜间入眠如死亡,又遭病老等众苦,余半亦无享乐际。人生很短暂,一半都在睡眠当中度过,睡眠就像死亡一样,人间的很多美景都无法享受,再加上人生中经常遭受病痛、衰老、爱别离苦等各种各样的痛苦,这样一来本来剩下的一半是睡眠,一半是我们所谓的人生,但这个人生其实没有很多享受快乐的时候。我当时很喜欢这个偈颂,觉得确实是这样的,后来看到佛陀的《出曜经》当中也有跟这个教证的意义比较相同的偈颂:“一日过去,人命随减。虽寿百年,卧消其半。”过去一日,寿命便减了一日,一个人虽然年寿有一百岁,仅睡觉就用了一半。这里没有讲中间遭受的病苦老苦、也没有讲享受快乐的时候。
由于了知睡眠的过失,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的很多前辈大德们基本上是夜不倒单。我刚开始来的时候也是夜不倒单,但后来慢慢倒下去了,至今应该有十多年了。我们这里有些堪布、堪姆,还有一些道友,刚开始的发心到现在都没有退,还没有倒下去,这也是非常稀有的,因为时间长了以后很多事情都会倒下去。戒律上并没有强行要求夜不倒单,但这样的坐姿、这样的姿势对减少睡眠很有帮助。
拓展内容【2】
夜不倒单:即夜间不睡觉,结跏趺坐,或念佛,或参禅,或看话头,盘踞终日,不分昼夜。乃了生脱死,速证涅盘之要行。不倒单是头陀行的一种,过去很多大师都是修不倒单的,清定上师、高僧广钦、宣化上人和很多高僧都是夜不倒单(彻夜打坐)。
梦参老和尚:佛说的每一句话含义都很广。例如“夜不倒单”是修禅的人入定了,你也强制自己不倒下休息,这叫执着。行般舟三昧,你达到这种境界没有?薄地凡夫,惑业全在,过于勉强,这不是解脱境界。功夫到了,倒下、坐着一样,常在三昧之中。
拓展内容【3】
"美容觉"的时间是晚上的10点至次日凌晨2点,那为何这段时间称为"美容觉"呢?因为这段时间是新陈代谢进行最多的时间,也是调整内部最好的时间,所以一定要珍惜这段时间,不要去熬夜。
靓女们都知道睡觉美容说,睡觉真的美容吗?是人们的经验之谈,还是有什么理论依据?如果你不了解,那就听听中医专家的理论依据吧!
虽然人们早就知道,早睡早起不仅身体好,还能养颜,但是到底要多早才能起到作用,才能算是"美容觉"呢?这在《黄帝内经》里可以找到准确的答案。
根据《黄帝内经》的记载,香港中华易学科技应用协会会长陈语轩解释说,人们的最佳睡觉时间应该是亥时(21~23时)至寅时(3~5时)末,也就是在晚上21时睡下,早晨5时起床。这是因为亥时三焦经旺,三焦通百脉,此时进入睡眠状态,百脉可休养生息,可使人一生身无大疾。《黄帝内经》云:"气以壮胆。"又曰:"十一脏腑取决于胆。"意思是人体五脏六腑之气都取决于胆,取决于胆气的生发,如果胆气能够生发起来,身体就不会受到影响。而23时至凌晨1时是子时,胆经最旺。能在21时至23时这个时间入睡,在胆经最旺的时候就能得到很好的休息,帮助人在睡眠中蓄养胆气。
养好胆气能够美容,这是因为很多夜猫子,在子时还未入睡,加重胆经负担,肝胆的主色为青色,所以睡眠不好就会脸色发青,目倦神疲,这样如何能美丽?专家陈语轩说,如果不能21时睡下,那至少应该在23时之前入睡,才能有养颜美容的效果,才算是真正的美容觉。
4、四者增诸疾病。如果睡的时间非常长,整个身体里面的功能,由于运动很少而减退,我们以前讲过,身体里面消化系统在睡眠过程当中全部都不活动,就在那里一直等着,这样的话,身体里面的很多代谢也有一定的困难,再加上身体里面的垃圾如果没有清除,自然而然各种疾病会出现,因为身体力量不足。糖尿病、高血压很多都是睡出来的,会产生诸多疾病。不爱锻炼的、不爱念经的,一直睡觉,确实对身体不好。我都有这种感觉,上课的时候或者有事情的时候,身体虽然不是很好但是还算可以,一旦放松下来,好像什么病都出来了,本来想好好休息补一下身体,结果不但补不了,反而这里痛、那里痛,自然而然有很多疾病,从自己经验当中也可以发现。
5、五者火界羸弱。刚才讲了,身体运动得很少,整个血液循环就比较慢,身体的火界就没有了。一直躺着的话,地水火风当中的火界得不到特殊运动。比如,当我们跑步的时候,满身出汗,火界就上来了;如果没有这样,天天睡觉,身体可能就会冷冰冰的,慢慢四肢无力,最后会出现很多疾病。所以,火界在身体当中非常重要。
6、六者食不消化。食物不消化,跟刚才的火界有一定的关系,内在的四大调整得不是很好,食物消化能力就很差。平时早上起来运动一下可以帮助消化。
去年要求藏族觉姆和喇嘛一定要吃早餐,这样对身体很好。但是今天商量的时候发现,喇嘛这边还是有一些年轻人,只是中午吃一顿,早上不吃,这样对身体特别不好。有些人觉得早上好好睡一下,等会听课就可以了,其实这样很不好。比如你晚上六点钟吃了晚饭,到明天早上六点钟之间有那么长时间,期间整个身体没有补充水份,一直通过毛孔等其它方式流失,身体里面很多食物都没有了,如果没有及时补充的话,肯定不行。早上起来一定要喝水、吃饭。我们这边也一直强调,早上不管怎么样一定要吃早餐,以前讲《弟子规》时讲过,这个很重要,否则你上课的时候空腹,肯定没办法好好听受,可能打瞌睡,这样很不好。
现在有些人消化不好,可能主要是睡眠太多了。脾胃不好、消化不良,说明这个人睡得太可怕了——是这个原因导致的,不一定是其它原因。以后谁说消化不好,说明这是爱睡懒觉的人。
拓展内容【4】
一日三餐是一种规律,很多人一般都会选择每天吃三餐,认为这样相对来说更健康,特别是一日三餐当中的早餐,如果能吃好了,那么好处多多,所以现在很多的人宁愿晚餐不吃,也不会放弃早餐。在本文内容当中就详细介绍了坚持吃早餐都有哪些好处,下面就来看看吧。
坚持吃早餐有5个益处:
1、吃早餐有助于减肥
对于重视体型的男男女女,早餐可以有助于减肥,保持更好的体型,特别是在早餐当中能多吃一些谷类食品,不但可以促进消化,而且所含热量不多,很多女性每天早上坚持吃谷类一些食品,身材都比较苗条。
所以一定要坚持吃早餐,让自己拥有好的体型,拥有健康的身体。
2、吃早餐远离肠胃病
晚上吃过的食物,通过一晚上的新陈代谢,这时胃部已经没有任何食物,所以能通过早餐尽快的补充食物,就可以让自己尽快的通过早餐的营养,来更好地输送到身体每一个角落,吸收更充分的营养,才可以远离疾病。
因为清早不吃早餐,往往会导致消化道的一些疾病,比如会出现胆固醇的升高,而且也会出现胆结石,特别是处在长身体的孩子,更要早上按时吃早餐。
3、吃早餐可以避免营养不良
很多人之所以出现了营养不良,往往是没有重视吃早餐,清早起来以后就去上班,这时的体内没有任何的营养共给身体所有的细胞,如果长时间处在这种生活习惯,就会出现营养不良,所以早餐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都要坚持吃早餐,就可以避免出现营养不良。
4、吃早餐让精神集中
不管是上班族,还是学生,如果能更好的吃早餐,而且保持早餐的营养更丰富,比如像奶类,蛋类,蔬菜类,最好是加一点水果,包括谷类,这样营养更加的全面,就可以通过吃早餐,保持精力比较集中,这样对于孩子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5、吃早餐可以心情愉快
通过吃早餐,可以让血糖保持一个平稳状态,也可以使得心情更加的平静,不会出现暴躁,而且通过吃早餐,可以更好享受早餐食物的美味,所以很多吃过早餐的人都会明显感觉心情比较愉悦,精神状态比较好。
看完种种吃早餐的好处,早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想远离疾病,更好的享受生活,一定要坚持吃早餐。
——网络
拓展内容【5】
一般藏文中,不用“一、二、三、四……”排序,直接用标点符号连接二十个法。(见下图红线标处)
拓展内容【6】
《法句譬喻经·教学品第二》
昔佛在舍卫国祇树精舍。佛告诸比丘。当勤修道除弃阴盖。心明神定可免众苦。有一比丘志不明达。饱食入室闭房静眠。爱身快意不观非常。冥冥懈怠无复昼夜。却后七日其命将终。佛愍伤之。惧堕恶道即入其室。弹指觉曰。
咄起何为寐 螉螺蚌蠹类
隐蔽以不净 迷惑计为身
焉有被斫疮 心如婴病痛
遘于众厄难 而反为用眠
思而不放逸 为仁学仁迹
从是无有忧 常念自灭意
正见学务增 是为世间明
所生福千倍 终不堕恶道
比丘闻偈即便惊寤。见佛亲诲加敬悚息。即起稽首为佛作礼。佛告比丘。汝宁自识本宿命不。比丘对曰。阴盖所覆实不自识也。佛告比丘。昔维卫佛时。汝曾出家贪身利养。不念经戒。饱食却眠不念非常。命终魂神生螉虫中。积五万岁寿尽复为螺蚌之虫。树中蠹虫各五万岁。此四品虫生长冥中。贪身爱命乐处幽隐。以冥为家不喜光明。一眠之时百岁乃觉。缠绵罪网不求出要。今始罪毕得为沙门。如何睡眠不知厌足。于是比丘重闻宿缘。惭怖自责。五盖云除即得罗汉。
10、十者智慧羸劣。没办法开智慧,越来越愚钝。我们也可以看到,有些人虽然年龄高、事情多,但是自己特别不爱睡懒觉,早起晚睡,他的智慧越来越增上。法师们在各个班中也能看得出来:有些人进步很快;有些人刚开始还算可以,但后来因为被恶友影响,或者被睡眠影响,慢慢没有进步,智慧越来越下劣,越来越愚钝,最后连基本道理都无法理解。
11、十一者皮肤闇浊。前面是从脸色憔悴方面来讲,这里是说整个皮肤没有青春的感觉,没有光泽,特别暗浊,很难看。所以,“睡眠越多越好看”不一定是正确的,你们再次观察观察。
12、十二者非人不敬。天龙夜叉不会恭敬、不会暗地里护持特别爱睡觉的人,因为此人整天浪费时间、浪费生命——不会恭敬爱睡觉的人。《阿含经》等经典里讲到:特别爱睡觉的人,天神经常呵斥他;而精进的比丘,天神也会帮助他获得圣果。
拓展内容【7】
《杂阿含经》卷第五十(一三三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有异比丘在拘萨罗国人间,止住一林中,入昼正受,身体疲极,夜则睡眠。时,彼林中止住天神作是念:“此非比丘法,于空林中入昼正受,夜着睡眠,我今当往觉悟之。”
尔时,天神往至比丘前,而说偈言:
“比丘汝起起,何以着睡眠?
睡眠有何利?病时何不眠?
利刺刺身时,云何得睡眠?
汝本舍非家,出家之所欲。
当如本所欲,日夜求增进,
莫得堕睡眠,令心不自在。
无常不恒欲,迷醉于愚夫,
余人悉被缚,汝今已解脱。
正信而出家,何以着睡眠?
已调伏贪欲,其心得解脱。
具足胜妙智,出家何故眠,
勤精进正受,常修坚固力。
专求般涅槃,云何而睡眠?
起明断无明,灭尽诸有漏。
调彼后边身,云何着睡眠?”
时,彼天神说是偈时,彼比丘闻其所说,专精思惟,得阿罗汉。
拓展内容【8】
《佛说离睡经》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
一时,婆伽婆在婆祇尸牧摩鼻量鹿野苑中。彼时,尊者大目干连在摩竭善知识村。彼尊者大目干连,独在静处经行而睡,世尊知尊者大目干连独在静处经行而睡。彼时世尊知尊者大目干连独在静处经行睡已,即如其像三昧正受,以三昧意,犹若力士屈申臂顷,世尊亦如是,在婆祇尸牧摩鼻量鹿野苑中忽然不现,至摩竭善知识村,在尊者大目干连前。
彼时世尊从三昧起,告尊者大目干连曰:「汝目干连!汝目干连!汝欲睡?」
「唯然。世尊!」
「为何以念而欲睡耶?莫行想,莫分别想,莫多分别,如是睡当离。汝若睡不离者,汝,目干连!如所闻法,如所诵法,广当诵习,如是睡当离。若不离者,汝,目干连!如所闻法,如所诵法,当广为他说,如是睡当离。若不离者,汝,目干连!如所诵法,如所闻法,意当念当行,如是睡当离。若不离者,汝,目干连!当以冷水洗眼及洗身支节,如是睡当离。若不离者,汝,目干连!当以两手相挑两耳,如是睡当离。若不离者,汝,目干连!当起出讲堂,四方视及观星宿,如是睡当离。若不离者,汝,目干连!当在空处仿佯行,当护诸根,意念诸施,后当具想,如是睡当离。若不离者,汝,目干连!当还离仿佯,举尼师坛敷着床上,结跏趺坐,如是睡当离。若不离者,汝,目干连!当还入讲堂,四迭敷欝多罗僧着床上,举僧伽梨着头前,右胁着床上,足足相累,当作明想,当无乱意,常作起想思惟住。
「汝,目干连!莫乐床、莫乐右胁眠、莫乐睡、莫乐世间恭敬以为味。何以故?目干连!我不说近一切法,我亦不说不近一切法。云何,目干连!我说不近一切法?汝,目干连!我说不亲近白衣。目干连!若亲近白衣住者,但有论俱不与诵俱,因彼论便有谀谄憍慢,因有憍慢便有嫉妬,因嫉妬不知息。汝,目干连!若有不息已,三昧便远离,是为,目干连!我说此不亲近法。云何,目干连!我说亲近法?目干连!当至静处草蓐为床,默然不言,远离诸恶、离人众,常当坐思惟。是为,目干连!我说亲近法。
「目干连!若入村乞食,当莫求利报,当莫求恭敬。汝,目干连!息利报恭敬意已,当入村乞食。汝,目干连!入村乞食,当莫以想入他家。何以故?目干连!居士家多有俗缘。若比丘入居士家不共言,彼比丘便作是念:『谁有向此居士护说我,而令居士不共我言?』便有恚心,有恚已便有贡高,因有贡高便有不息。目干连!有不息意已,便远离三昧。汝,目干连!若说法时当莫见胜负,当作不胜意。若作胜意便有多论,因多论便有贡高,因贡高便有嫉妬,因嫉妬便有不息。目干连!不息已,我说远离三昧。汝,目干连!若说法时当作有益,当决定说,当莫非他说,当如师子吼论。如是,目干连!当如是学。」
于是尊者大目干连从坐起,一面着衣,叉手向世尊,白世尊曰:「唯世尊!云何比丘,至竟尽、至竟无垢、至竟行梵行?」
「此目干连!若比丘所有病痛,若苦若乐若不苦不乐,当观彼痛是无常住,当观是败坏,当观是无染,当观是尽,当观是正,当观是止住处,当如是观彼痛。当观彼痛无常住,当观是败坏,当观是无染,当观是尽,当观是止,当观是止住;便不着此世间,不着已便不恐怖,不恐怖已舍有余般涅盘,生便尽,梵行已成,所作已办,名色已有知如真。是为,目干连比丘!至竟尽、至竟无垢、至竟梵行、至竟行梵行。」
佛如是说。尊者目干连闻世尊所说,欢喜而乐。
(摘自《大正藏﹒阿含部》,《大正藏》第一册第八百三十七页)
《佛说离睡经》前半部分乃述目犍连尊者独自在寂静处经行,不堪睡魔引诱,昏昏欲睡时,佛陀即以三昧力得知,便现其前,阐明十种离睡之法:
·第一、莫行想,莫分别想,莫多分别:
莫行想,昏沉时,不要随此睡意想着要睡。如果跟随睡意进行思维:这么瞌睡,就睡一觉吧!那就真的会被睡魔骗走了,这一次顺服,下次也会如流水般顺流而去。
分别想,就是有分别心的妄想。虚妄分别的念头,耗费神思心力,就脱离了定境,而落入昏沉陷阱。
多分别,是指更甚一步,就是胡思乱想。比如我以前有的时候,临睡前一会儿想想这,一会儿想想那,可谓联想丰富,想着想着迷迷糊糊就睡着了。如果逆此障缘,没有分别想,心中就会清净,心定则神思心力充足。
若睡意不离去,就用第二个方法。
·第二、如所闻法,如所诵法,广当诵习:
应反覆读诵温习所听闻过、诵习过的经典。佛法无边,文字般若可谓字字珠玑。沐浴在佛恩中,就会法喜充满,精神振奋。
如果仍然想睡,再用第三个办法。
·第三、如所闻法,如所诵法,当广为他说:
应为他人讲说所听闻过以及读诵过的经典。这里有一个时机的问题,如果二三同修都想离睡而精进佛法,则互通有无,解疑释惑,有的甚至在讨论中豁然大悟。
若睡意不离去,再用第四办法。
·第四、如所诵法,如所闻法,意当念、当行:
所诵习、听闻过的经典法义,应如理思惟并身体力行。既然在此指出当念、当行之法,应该是对治烦恼收摄心神,关闭诸放逸之门的甘露正法,比如白骨禅观。
如果仍然想睡,再用第五个办法。
·第五、当以冷水洗眼及洗身支节:
应该用冷水洗眼睛及身体四肢,这种冷水刺激的方法,会让你蒸蒸耗散的精气,回复小腹之丹田,令你振奋抖擞而精力充沛,所以非常有效。
若睡意不离去,再用第六个办法。
·第六、当以两手相挑两耳:
用两只手同时搓拉、掏挑两个耳朵。耳朵是身体所谓的神经敏感区域,也是道家所谓上丹的一处守护根门。搓拉、掏挑之后,一是刺激之功,重要的是上丹之气因之平衡而不散失,所以能守精气而定神。
若睡意不离去,再用第七个办法。
·第七、当起出讲堂,四方视及观星宿:
应当走出讲堂,环视四方,及仰望天空之星宿,以去除睡魔。
假如仍想睡,再用第八个办法。
·第八、当在空处仿佯行,当护诸根,意念诸施,后当具想:
走到空旷处经行、跑香,收摄护持六根,念及我受十方之布施供养,只为修道度众,不应散乱、放逸。心有惭愧之后,必然勇猛精进。
若睡意不离去,再用第九个办法。
·第九、举尼师坛敷著床上,结跏趺坐:
把坐具铺著在床上,盘腿而端身正坐。诸坐法中,结跏趺坐最安稳而不易疲倦。
若睡意不离去,就用最后一个办法。
·第十、当还入讲堂,四叠敷郁多罗僧著床上,举僧伽梨著头前,右胁著床上,足足相累,当作明想,当无乱意,常作起想,思惟住:
应当回到讲堂,把七条衣叠好放在床上,九条衣放在头前,右胁而卧,两足上下相累。躺下后须作光明想,心不散乱,且常作起床之想,如此可令思惟安住稳定。
(以上注解为网上摘录,非原创。)
饮食不消化,身体无有光润。前面是脸色无光泽,这里是身体无光泽。声音不清彻,爱睡觉的人电话里面都听得出来(师模仿刚睡醒时接电话的声音),如果不爱睡眠,声音很清晰。这是睡眠的过失。
身体生疮疱,日日夜夜昏沉,越睡越沉。有些人一直睡觉,但还是昏沉。以前读中学,星期天的时候,早上可以睡懒觉,一般十二点起来吃饭,吃完饭以后还想睡觉,真是越睡越昏沉。那个时候年轻,身体比较好。诸虫生机关,这句话不是很好懂,大家再好好看看。藏译本当中是说会产生很可怕、难忍的伤口,身体里面出现一些伤疤。隋译本当中说身体产生很多痛苦。
拓展内容【9】
A,藏文当中说是出现难忍的伤口,见下图红线标处。
B,隋译本:
身体多有诸疮疱,昼夜随顺睡眠者,其于身体多生苦,若乐睡眠随顺行。
--《发觉净心经》 隋北印度健陀罗国三藏阇那崛多 译
爱睡觉的人肯定不精进,退失精进。同时,爱睡觉的话,不会积累资粮、积累钱财,财宝越来越少。做生意的人、发心的人,爱睡觉的话,很多福报就没有了。多梦无觉悟,为什么梦特别多呢?应该是睡觉时间长了一点。一般睡眠时间短,会处于酣睡当中,处于光明境界当中。梦多,说明睡觉时间长,爱睡觉的人肯定没什么觉悟。这是乐于睡眠的过失。
愚痴的网越来越多,乐著于诸见、颠倒见,藏译本当中说是怀疑,经常处于怀疑和颠倒见当中。而且颠倒的见解非常炽盛、非常严重,爱睡觉的人邪知邪见很严重,很难以治疗,慢慢会变成另一种人,是乐于睡眠的过失。
拓展内容【10】
A, 藏文当中说是怀疑,经常处于怀疑和颠倒见当中,见下图红线标处。
智慧越来越下降,愚痴越来越增长。明天肯定很多人早起,不知道能坚持多长时间。志意常下劣,一般爱睡觉的人中没有特别伟大的人,没有特别有建设性的建议,没有很有远见的理想。历史上伟大的人物应该是不爱睡觉的。
不过,有一个睡觉法王,2008年圆寂。我们去印度的时候,他们寺院里要求我在那住三个月,当时答应了,后来不想待,想各种方法回来了,当时法王也同意了。睡觉法王是台湾的信徒给他取的,他是宁玛派的大师,修《六中阴》里面的梦光明比较多一点,所以取名为睡觉法王。但很多人认为他天天睡觉,其实不是这样的。藏文当中不叫睡觉法王,应该叫敏林赤钦仁波切སྨིན་གླིང་ཁྲི་ཆེན་རིན་པོ་ཆེ།。
一般来讲,除了特殊的以外,历史上真正伟大的人物,不管是政治家、经济学家、科学家,在睡觉当中悟出来的很少,除非个别大德按照莲花生大师梦光明的方式开悟。所以,将来想成为真正弘法利生的人物,或者想成为一个很好的修行人,最好不要太过于耽著睡眠。
拓展内容【11】
敏林赤钦仁波切简介
第十一世敏卓林法座持有者,赤钦晋美昆桑旺嘉(睡觉法王)于1930年藏历元月十五日的满月日,由第十世敏林赤钦晋美敦珠旺嘉和佛母达瓦卓玛之子,出生时当地出现了很多吉祥征兆。他从不同的敏珠林持有者和许多著名伟大的成就者,例如敏令堪钦仁波切、敏令秋吉仁波切、雪谦冉将仁波切和他的父亲第九世敏令赤钦法王处接受许多佛法教育,并且领受灌顶、传承和教导,随后进行长达七年之久的闭关。在藏传佛教的修证体系中,有许多殊胜的法门,行者可以透过幻相证语究竟的清净平性,宁玛派的法王敏林澈钦仁波切即是以梦观成就闻名于世,由于法王修行梦观夜瑜伽(睡梦瑜伽)成就,因此龙体常现睡相,不但梦中能知世事,在眠中依旧持续修持,悟得净光和光明,且能不畏印度酷暑而达于禅定境界,台湾信众对此佩服不已,因此都尊称他「睡觉法王」。
尊圣的敏林赤钦仁波切从许多杰出的西藏上师那里接受了广泛的教授和灌顶。宗萨钦哲确吉洛珠(Dzongsar Khyentse Ch?kyi Lodro)、雪谦康楚仁波切(Sechen Kongtrul the great)、敏林淳仁波切(Minling Chung Rinpoche)、敏林堪仁波切(Minling Khen Rinpoche)、雪谦冉江仁波切(Sechen Rabjam Rinpoche),多津南卓嘉措(Dordzin Namdrol Gyatso)、多津德诚朝津(Dordzin Dechen Choedzin)、以及格隆昆赞拉(Gelong Kunzangla )是其中部分著名的上师。尊者的根本上师是宗萨钦哲确吉洛珠,他给与尊者关于《秘密藏续》(Guhyagarbhatantra )及其注释的珍贵教导。宗萨钦哲确吉洛珠仁波切宣称,尊者对这些珍贵教法的理解和修证已经超过了自己,并指示尊者在未来给幸运而具格的弟子传授此法11次。
闭关,著作,发掘伏藏
师从伟大的西藏上师们学习多年以后,仁波切闭关14年,完成了许多修行。在众多异常吉祥的征兆中,尊者编着了许多教法,并发掘出大悲吉天旺楚白玛嘉旺的伏藏。
第十一世敏林赤钦的坐床典礼
1962年,尊圣的敦珠仁波切和尊圣的顶果钦哲仁波切在卡林邦的赞多帕里寺主持了尊圣的第十一世敏林赤钦的正式坐床典礼,无数著名的上师和贵宾参加了典礼。在卡林邦,仁波切与尊贵的敦珠仁波切、尊贵的第十六世噶玛巴、尊贵的顶果钦哲仁波切以及其它上师一起,努力在印度的弘传佛法。
在印度重建敏卓林
1976年,仁波切搬至印度达兰顿,领导流放中的敏卓林寺,同时利益有情。他在此世界的显现引导启迪着其它人追随无私慈悲的纯净道路。尊者致力于弘扬伟大的法王确嘉德达林巴之教导:保持教法的清净、保持三昧耶的清净。
睡觉法王於2008年藏历正月初三(2/9)印度时间 晚间七点圆寂了。
拓展内容【12】
在诸多经典中,都可以看到佛对弟子们睡眠贪欲的严厉呵责,历代祖师也说:“若人喜昏睡,其慧必日灭,精神亦损减,胜智常败坏。”《楞严经•卷五》二十五圆通中的眼根圆通说:“阿那律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初出家,常乐睡眠,如来诃我为畜生类。我闻佛诃,啼泣自责,七日不眠,失其双目。世尊示我乐见照明金刚三昧。我不因眼,观见十方精真洞然如观掌果,如来印我成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旋见循元,斯为第一。”阿那律陀尊者是佛的堂弟,因过去劫曾供养辟支佛,所以得到九十一劫不受贫穷的果报。阿那律陀尊者初出家时,很喜欢睡眠,经常在听佛说法时打瞌睡,佛就呵斥、责怪他为螺蛳蚌蛤类的畜生,阿那律陀尊者听后非常惭愧、痛哭自责,就七日七夜不睡用功,因此罹患眼疾,双目失明。佛就教他金刚照明三昧,他精进修持证得天眼通,观三千大千世界如观手掌中阿摩罗果一样非常清晰、洞然透彻,佛印证他证得阿罗汉果,他也成为佛陀十大弟子中的天眼第一。
有些人说谁谁谁因为看书太多、太精进了,导致眼睛不好,也不一定吧,有时候可能对别人评价的时候,稍微有一点过头。看书不一定把眼睛看瞎,可能本身有一些不同的病。
愚人增见网,愚人增加各种邪见的网,无利损功德。
前面“是乐睡眠过”有十五个偈颂。
有智慧的人常年如一日、恒常不变地精进,而且不是在世间法,比如看电视方面精进,而是勤修清净道,今生来世离苦得安乐,最后佛菩萨和传承上师们都会称叹。
世间的一切伎艺或者知识,这里工巧是出世间的所有学处,隋译本是出世间的能处,藏译本当中也说工巧。意思是,世间的知识和出世间的知识全部来源于精进,就像《入中论》里面所讲的一样。所以,作为智者应该精进修行。确实,有些人智慧很不错,但是精进很差,最后还是失败;有些人智慧不是那么高,但是特别精进,最后还是会成功的。世间的知识和出世间所有的解脱,这里的工巧应该是指学处、能处,出世间所有的境界、智慧,全部都依靠于精进,而且精进恒常不断,就像细水长流。
拓展内容【13】
A, 藏译本当中也说工巧,见下图红线标处。
B,隋译本:
世间所有诸才艺,及出世间诸能处,能发精进不为难,智者何不力精进?
--《发觉净心经》 隋北印度健陀罗国三藏阇那崛多 译
C.第四菩提心焰慧地
功德皆随精进行,福慧二种资粮因,何地精进最炽盛,彼即第四焰慧地。
此一颂说焰慧地精进功德,谓精进炽盛如火焰故。此地唯有二颂,应精进理未广说者,上三地中所说应布施等之理,即是应精进行布施等之理,故不再别说。但总说一切功德,皆由精进引生。前三度为福资粮,后二度为慧资粮,此精进通五度,亦即通二资粮。功德者,总摄一切福慧资粮也。精进如沟渠,善法如水,有沟之处始可获灌溉之利。精进如鞭,善行如马,马无鞭策,则怠缓不能疾行。故经云,有一法门失诸功德,谓懈怠。若无精进,诸善功德,皆不得成。精进者,能止恶修善之力也,即三十七菩提分法之四正勤,谓已生恶令断,未生恶令不生,未生善令生,已生善令增长。若于恶法勤行,是名懈怠,不名精进,众生于修功德,常多因循,谓今日不作有来日,今年不作有来年。不知无常迅速,不与人期。人命短促,于生死长夜中,不过如电光一闪,若不乘此熹微之光,早向坦途前进,漫漫长夜,满地泥涂,将何托足乎?临命终时,良医束手,眷属围绕,自知命尽,怖畏张惶,追悔无及矣。如阿育壬,统南赡部洲,威德等同轮王,能役使鬼神,造人间地狱,以怖暴恶众生,造八万四千塔,遍于赡部,命将终时,诸臣以王好施,凡物入手,即转以施人,凡王所求索,皆不给与,王教令不能行于臣下,财位库藏,一切不得自在。最后求索庵摩罗果,得半枚,此半枚庵摩罗果,乃王威权所及,可自由食用。王语一最亲信侍臣,将此半枚庵摩罗果,往鸡园寺,供诸比丘。时诸上座,多是大阿罗汉,语大众观今日半枚庵摩罗果之主人,即当年役使鬼神造八万四千塔之轮王。彼施此半枚庵摩罗果功德,大于造八万四千塔,以此是其唯一所有之物故。观此可见人应及时为善,勿待衰老,不得自在,欲积功德,不可得矣。
立焰慧名,有二因:一者于六度中精进炽盛最为圆满,二者于三学中,慧学增胜,发生通达菩提分法之出世慧光故。
——法尊法师讲《入中论》隆莲法师整理笔记
拓展内容【14】
A,藏译本的此处,见下图红线标处。
B,隋译本:
若欲真住胜菩提,彼等当知睡眠患,精进无怠不放逸,我于如是发觉彼。
--《发觉净心经》 隋北印度健陀罗国三藏阇那崛多 译
拓展内容【15】
A,藏译本:
B,隋译本:
故无放逸与恐怖,发于精进禅定心,舍于诸患离睡眠,守护菩提及种子。
--《发觉净心经》 隋北印度健陀罗国三藏阇那崛多 译
所有的智者应该长期产生精进心,尽量少睡,守护我们相续当中的菩提种子,这样的话,到一定的时候一定会开花结果,能饶益无量众生。
这以上是偈颂的内容。
这个时候,弥勒菩萨白佛言:希有世尊,今天才知道乐于睡眠有这么多过失,非常稀有。在座的,有些不知道活了多少岁,也许不一定知道睡眠有那么大的过失,睡了一辈子,今天才知道,我们也感觉好稀有。当时弥勒菩萨也帮我们说,睡眠原来有那么无量的过失。当然这里只讲到了二十种,其实有无量的过失。
如果听到这些,不产生忧悔和厌离之心,不发起精进心,这个人肯定是很愚痴的。在座的人也是如此,明明知道睡眠有那么多过失,还不远离,不精进修行,那这个人就太愚痴了。
如果有菩萨想获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并且听到如是睡眠过失的真实句义、精进的功德利益以后,对于善法还产生懈怠心,不起精进的住菩提分,无有是处,不可能的事情。作为一个明智的菩萨,听到睡眠的过失、听到精进的功德的时候,对善法一定会产生精进和意乐心,一定是这样的,一定会精进,不可能对善法不精进。
今天讲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