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词回顾】《入_行_论》180(第九品)
#822
若于性中觅,孰为爱所爱?
细究此世人,谁将辞此世?
孰生孰当生?谁为亲与友?
如我当受持,一切如虚空?
昨天已经讲了,证悟空性的时候,得失为主的世间八法都不存在。那么,在胜义中寻觅,人们所执著的事物到底存不存在呢?也不存在。在名言中,众生的迷乱面前,一切得失都存在,世人为了今生的快乐而患得患失、忙忙碌碌,是没有通达胜义空性所致。但若按照龙猛菩萨、月称菩萨、寂天论师的言教,通达了一切的本来实相后,万法在真实义中并不存在。在这种境界中,谁是能贪爱的我?谁又是所贪爱的人和事呢?谁于此世死亡?谁已经出生?谁将在来世降生呢?谁又是亲戚与朋友?这一切的一切如虚空般不成立,既然如此,为何不与我(寂天菩萨)一同受持这样的境界呢?这个偈颂,是寂天菩萨发愿摄持未证悟空性的众生。
#823
己二(于未证悟空性者生悲心)分二:一、所缘;二、行相。
庚一(所缘)分三:一、今世辛苦维生;二、后世感受痛苦;三、三有共同过患。
辛一、今世辛苦维生:
世人求自乐,然由诤喜因,
频生烦乱喜。勤求生忧苦,
互诤相杀戮,造罪艰困活。
对空性有所认识的人,再回过头来看那些没有认识空性的人,一定会生起极大的悲心。阿底峡尊者也说:“只要证悟了空性,必然会对可怜众生生起大悲心,自己绝对不会造恶业。”这两点务必要记清楚。如果你没有一点悲心,证悟空性的境界肯定不高,这从诸佛菩萨和传承上师的传记中也看得出来,证得了无上果位之后,不顾众生的佛菩萨绝对没有,一旦有了证悟的境界,对众生一定会关心,自己也不会造恶业。现在有些人口口声声说证悟了空性,但对众生没有悲心,自己经常造恶业,甚至让别人也造恶业,这绝对不是证悟空性。
这里是说,世人虽然都想获得安乐,却为了谋求微不足道的利益而与对手竞争,为了亲朋好友的欢喜而做种种不如法之事。由于争斗和欢喜这两个因缘所致,而频频发生冲突,心烦意乱,由利益之因而数数欢喜,因没有得到快乐而忧伤难过。人们为了自己所希求的目标,与他人争执不息、互相残杀,造下各种可怕的恶业,以此来度过自己的一生。
敬摘录讲记187
更多精彩,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146-149
150-153
154-157
158-161
162-165
166-169
170-173
174-177
178
179
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