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佛学会 >> 【大学演讲】藏地真正的风景在内心
返回
【大学演讲】藏地真正的风景在内心
松赞干布是第三十三代吐蕃王,他建立了大昭寺和小昭寺。他当时对藏民族的道德要求,我们可以跟今天对照一下。大家都喜欢去藏地,喜欢用照相机来拍藏地的风土人情,但相机不一定能拍到藏族人的内心。如果你们去藏地,不要只关注藏地的寺院和转经轮,更重要的是藏族人的内心世界。他们的内心世界有什么呢?就是《大藏经》以及藏地高僧大德们所造的论典。
我看到台北师范大学有很多的喇嘛、堪布、格西在学习,这是很好的。他们学习其他民族的知识,你们也应该学习他们的甚深智慧。和他们在一起合个影也不错,但相机的像素再高,也无法拍出他们的内心。那他们的内心有什么呢?因为藏地的寺院跟学校是一体的,从小在那种佛教氛围中成长起来的人,即使不是圣者,心里也会充满令人宁静的知识。如果你们能看到这些,才是遇到了真正的藏文化、藏传佛教。
现在很多人特别著相,喜欢形象上的事物,比如喜欢拍摄藏地的歌舞。拍这些也可以,但最重要的是,要看一看藏族人内心是什么样子,他们为什么、又如何为今生来世的快乐做准备,他们如何面对痛苦?我在玉树地震后也去过灾区,那里的藏人在面对大灾难时,确确实实与其他地方的人很不同。他们在那种难以想象的痛苦中依然保持微笑,坦然地面对,这背后肯定有一定的原因。
摘自藏文化的特色——台湾师范大学演讲
本月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