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 诸烦恼及业,作者及果报,皆如幻如梦,如焰亦如响。【每日一颂】《中论》
十七 观业品
辛二(破彼能立之因果——观业品)分二:一、以理证广说;二、以教证总结。
壬一(以理证广说)分二:一、宣说业果自性成立之宗;二、对此进行观察而遮破。
癸二(对此进行观察而遮破)分三:一、宣说业无自性故不失坏;二、宣说业无自性之理;三、宣说业无自性也可安立名言之比喻。
子三(宣说业无自性也可安立名言之比喻)分二:一、论中共称之比喻;二、世人共称之比喻。
丑二(世人共称之比喻):
下面用世间共称的比喻——如幻如梦等来说明,因为即使不学佛的人,也不会承认这些法存在。
诸烦恼及业,作者及果报,
皆如幻如梦,如焰亦如响。
一切烦恼、业、作者及果报,皆如幻化、梦境、阳焰、谷响般无有自性。
藏文颂词前两句中除了诸烦恼、业、作者和果报以外,还有异熟身;后两句中有“乾闼婆城”,没有“幻”和“谷响”。
烦恼、业、诸业的作者补特伽罗,以及异熟之身心及相续等一切诸法,正当显现之时,就如同寻香城、幻、阳焰、梦境、谷响一般,空无自性。
《显句论》中解释说:“烦恼是指贪心等,因为能使众生的心相续染污。业指善业、不善业及不动业。身指躯体。作者指我。果报指异熟果、增上果、等流果。”
虽然在轮回的大梦里,烦恼、作者、业果等形形色色的显现无欺存在,但真正以智慧观察时,却都了不可得。就像一个人晚上梦到很多怨敌加害自己,最终自己通过各种方法降伏了他们,然而醒来之后,既没有所谓的怨敌,也没所谓的加害,一切皆是空无。永嘉大师的《证道歌》云:“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在梦里,六道轮回明明存在,但醒觉之后(得圣果后),整个大千世界荡然无存,全部为空。
业等不仅如梦,也如乾闼婆城,看上去好似有人物、车马等,但一切皆是虚无;又如阳焰,看起来仿佛有流淌的水,但实际一无所有;亦如谷响,虽然可以听到空谷回响,但却无处寻觅它的踪迹。正如《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圣天论师的《四百论》、龙猛菩萨的《六十正理论》等诸多论典中也有如是教言。大家应当结合这些比喻,细细体会业因果的虚幻之理。
总而言之,胜义中一切皆空,因果也了不可得。六祖亦云:“不思善,不思恶。”胜义而言,不应思维善,也不应思维恶,因善恶皆不存在之故。但在名言中,在尚未通达这样的境界前,因果则丝毫不会虚耗。
大家闻思的时候,首先要明白烦恼、作者、业果等自性不存在的道理,然后再运用世间或论典中的比喻来加深理解。
◎奇妙之双运
如果对业果虽无自性,却在名言中成立的道理生起了极稳固的信心,说明对中观空性已经有了一定认识,这时定会深感稀有!就像《定解宝灯论》中所说:“空性显现凡夫前,虽似相违于现见,诸智者以奇语赞,说此双运真奇妙。”印藏大德对这一奇妙现象皆赞叹不已!如圣天论师云:“见诸法如空,信业也成熟,稀有中稀有。”意思是,如果见到胜义中诸法如虚空一般,就会深信名言中的业因果,这是稀奇当中最稀奇的事!
真正通达中观之后,随着空性见越来越清晰,对因果毫厘不爽的名言理也会越来越生信。明白这一点非常重要!
敬摘录索·达·吉·堪·布讲记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新版讲解
记忆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