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情绪灾难的良方- 禅定
防止情绪灾难的良方- 禅定
痛苦源于心不自在
现代文明所衍生出的浮躁和虚荣, 使现代人将更多的专注力投放在外物的追求和满足中。然而当物质不再匮乏时,出现的更快的生活节奏、高强度工作压力和人际关系又把人逼到了崩溃抑郁焦虑的边缘。内在的心灵在没有获得调节能力下, 心就被死死地束缚住,抑郁症、孤独症、恐惧症频频出现在我们身边。
这时, 禅定, 是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危机的最佳手段。
禅定—心性休息
穿越千年的智慧
什么是禅定呢?禅定在藏文中叫“桑丹”,意思是心专注于某个事物,而发现自己的情绪。人的情绪有正面的、负面的,只有心处于宁静状态才能发现它们。如果能用心观自己的心,这样的行为其实是精神、心灵的奢侈品。
禅修的方法 – 寂止
首先身体以毗卢七法安住,或者很安静地坐下来。之后,心专注于某个事物,比如一朵花、一只瓶子,如果有信仰,可以专注于佛像或十字架。这样修持时,不要闭眼睛,如果平时戴眼镜,此时最好摘下来。不过,如果外面的景象让自心无法安住,那么闭上眼睛也可以。另外,呼吸要舒缓,这样内心的浮躁会慢慢平息。
在这种状态中持续安住,越久越好。如果一开始实在无法坚持很久,那么短短的三五分钟也可以。
观修时,产生各种不好的分别念的时候,产生任何负面情绪或正面情绪的时候,你应该去认识它、接纳它。所有的分别念实际上都是内心的一种幻化;不管是贪嗔痴等任何分别念,安住在这个分别念的时候,这种分别念就自然解脱。
最高的禅定 – 胜观
观修时会有 “明”“乐”“无念”“空性”四种禅境,可以压制生活中的各种妄念,但是要把这种境界长期坚持下去,就需要更高的修法,也即“胜观”。仅仅不起分别念而安住,在佛教中叫寂止,要把寂止延伸到日常的行住坐卧中,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入定时,就需要胜观的摄持。
如何修持胜观呢?可以这样去观察:当我们的心安住时,各种烦乱就自然消失了,但是这种状态常常无法保持,原因在哪里呢?就在心上——心安住时为何不再烦乱?安住的心到底是怎样的?如果能这样观照,一旦认识了心,就认识了真正的自己。
实际上,最高的禅定就是认识自己。世间人都认为自我存在,但是佛教认为运用智慧观察时,“我”是无迹可寻的。
这种方法非常有用。当你非常生气时,胸中好像有颗要爆炸的嗔恨心,但真正观察时,这颗心到底在何处呢?身体的里里外外、上上下下都找不到。
如果心不是有的法,那是否是无的法呢?也不可能。因为有、无互相观待,如同东、西一般——如果有的心不存在,无的心就更加无法立足。所以,心也不能是一无所有的单空。
心不是有,也不是无,能否是有无兼具呢?也不可能。世界上不可能有一个法既有也无,因为有与无是互绝相违的,不可能并存一处。
心不是有、无抑或有无兼具,那更不可能是有、无之外的法。如果证悟了这种无可言思的境界,就成就了最高的禅定,进入圣者的行列。
寂止只是让心宁静,如果进一步认识了心的本体并安住其中,就叫做止观双运。一旦拥有这种境界,禅定永远不会退失,各种外缘也无法扰乱内心。相反,如果没有达到这种境界,而只是内心平静安住,那么你在房间闭目入定时,自我感觉良好,但是走出房间遭受损害时,烦恼就会死灰复燃,因为寂止只是压伏烦恼,无法断除种子。
世界上所有的痛苦都是从我执和未调伏自心而产生。心没有调伏,则产生百般的痛苦,调伏心则能制伏一切。萨迦班智达说:性格恶劣的人住在寂静的地方也暴躁凶猛,犹如森林当中的猛兽;若能调伏自己的相续,住在大城市里也是堪能温和。如果能调伏自己的心,则能获得暂时与究竟的安乐,所有的功德也是能圆满自在。
心的调服中,需要记住:
✅关注心的状态,不要流于表面。心中若存有世间八法,仅在表面上修持正法、持守戒律或是具有一定的智慧,意义不大。
✅要在没有任何希冀和疑惑的境界中安住,避免希求安乐和厌离痛苦的分别念,因为我执未尽之前始终不会间断。
✅正在痛苦的时候,最好安住在空性的境界当中,如果做不到,就修持自他交换的菩提心,观想代受所有众生的痛苦,并将功德和安乐回向,这样一次的修法也可以积累千百万劫的资粮并可减轻自己的痛苦。
✅不要等待,立即行动。根登群佩大师说:“乃至小蚂蚁在内的所有动物,都是为了自己的利乐而奔波。”所以我们不要再等待,不要想我明年、后年再修学,现在就立即要开始调伏自己的心。
✅修心的方法要不紧不松。
✅对三宝生起信心,特别是对自己的根本上师要作猛厉祈祷:祈祷上师您心中的智慧完全融入我的心间,愿我将来能弘法利生,请好好地加持我的相续。这样,哪怕是一刹那祈祷自己的传承根本上师,上师的大悲加持也会对我们有很大的意义。
✅调心的最佳窍诀就是以心来观察心,这也是大圆满的窍诀。
✅7天内好好地修持。托嘎如意宝曾教言道: “如果你们七天当中,好好地祈祷上师,认真地调伏自己的心,那心的状况也会与从前有极大的不同。”金刚语真实不虚,到时就会知道这个教言确实非同凡响。
✅若自心不能安住,就注视释迦牟尼佛的心间,若产生昏沉,就往上观他的肉髻,在大手印当中,也有观文字或标帜,这样观想佛在心里面,就容易调伏自己的心。
无论何时,当你的内心再次沦陷龃龉,深陷烦恼时,请忆起智者的教言。用两千多年传承下来的方法,去实践它,使用它。观待情绪,明察秋毫,用智慧加以审视。你将会在积累更多的经验中,获得自信与余地,收获勇气与智慧,即使心的风暴再起,你也能找到驶向寂静港湾的航线, 回归平静与安乐。
---摘录自
《穿越千年的智慧 \ 禅定---心性休息》
《窍诀宝藏海 \ 自我教言》
◆ ◆ ◆ ◆ ◆
唤醒迷梦 早证菩提!
相逢很短 关注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