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萨钦哲仁波切:佛陀在世时最重要的一场会议!
作者简介:
当今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佛教上师之一,公认具有创新精神的年轻仁波切,曾引发中国知识分子学佛热潮。
我宁愿一个人
“祈愿一切众生获得快乐”自称佛教徒
而不希望他因吃素、持咒、禅定而自称佛教徒
点
击
播
放
器
收
听
佛陀在世时,最重要的一场会议,在今日我们所称的灵鹫山举行。那是在比哈尔邦。如果你去那里,会完全看不出该处有何重要性,就只是一座小山丘。
但就在那座小山丘上,举行了最重要的会议。一些最富声望、 最卓尔不凡者,你得想成是七国或八国峰会之类的盛况,那是一场很大的峰会,由佛陀亲自主持,还有舍利弗。
我们在谈的是天才般的人物,非常非常多。有很多很多伟大的大菩萨,不只是菩萨,而是大菩萨,比如观自在菩萨。
他们的会议不是关于一些范围狭隘、微不足道的议题。他们在那里是为了解决三界的问题,即整个三界,所有众生其问题究竟是什么。
他们得出一个结论:“我”这个概念或想法是造成世界上所有问题的根本原因。所以当时有一场很长的讨论,是最最伟大的舍利弗和观自在菩萨之间的讨论。
“我”是什么?在那里,经过系统性讨论后,他们得出这样的结论:当我们想到“我”的时候,指的总是佛教徒谈到的五蕴。除此以外,他们无法找到任何其他东西,可以被当成是“我”。
因此,他们对其一一进行分析,发现了所谓的“色即是空”。但我们说的“色即是空”到底是指什么?我们可以看到色蕴,它并没有消失,也不是空无所有。
于是,他们得出这样的结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等等。他们分析了每一蕴——受、想、行一切的蕴。
对这些蕴进行分析之后,终于得出结论,即五蕴并非本具实存,于是我们明白:“我”只是一个概念,“我” 只是一个想法。
就像金钱和民族只是一个观念一般,“我”也只是一个观念而已。 但我们不能就只是鄙视它,或摒弃它:“不过是个观念罢了”。因为这是累生累世所顽固建立起来的一种观念,它不会轻易消失。
就连要认知它只是一个观念,都十分困难。事实上,很多其他宗教都把它当成是至高无上的这个或那个,由这个上帝或那个神所创造出来的。
我要说的是,这真是一场令人惊叹的革命。要有极大的勇气,才能说出:“我”并不存在!因为,那就像是你在战场上的最后一颗子弹,是人人都想保留的事物。
顺带一提,也就成为对空性的根本教法。如果没有我,就没有他,如果无我亦无他,那也没有慈悲,不是吗?那么也就没有布施,什么都没有!
所以,如同《般若经》所言:一切都不存在,就连证悟也只是个观念,仅仅存在于相对层面。最后,这种了悟被称为“玛哈曼陀罗”,意即“伟大的真言”。
出于佛的悲心,你甚至能够念诵那个咒语:“即说咒曰:嗡 揭谛 揭谛 波若揭谛 般若僧揭谛 菩提 萨婆诃”。
而那些只是一种工具,不过这里也一样。我说的“只是”一词,不表示要对那些工具弃之不顾,很顽固,明白吗?
所以,从那个观点来看,甚至没有自他的存在,而如果两者均不存在,就不能说它们是相同的。如果我说两者相同,就是在主张它们存在。
为了理解那样的实相,我们便有法道。而在道上,作为菩萨的我们,为了修炼自心,可以如此思维:自他平等菩提心,自他相换菩提心。即自他为一,自他相同,或自他交换。
正是为了这个般若波罗蜜,为了趋近这个般若波罗蜜,所以我们才想象澡堂、 鲜花、天鹅、歌曲、钹音等等,知道吗?这正是大乘佛教美妙之处。
虽说一切皆空,并不意味你要否定所有的仪式,毫不违和,基于自以为是的正义而建立起的法道,从来不管用。而基于空性建立起的法道,却能非常契合。
禅
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