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 >> 证悟的人没有仇人 返回

证悟的人没有仇人

慈诚罗珠堪布平台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 2020-05-25



接下来就不一样,宗宝本就讲“于世间善恶好丑,乃至冤之与亲,言语触刺欺争之时,并将为空,不思酬害”,它就加了这么一些话。


这个意思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通达了无念之后,得到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呢?那这个时候,“于世间善恶”,世间的善恶、好坏、亲冤,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语言上的讽刺、挖苦、欺骗、争论等等,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并将为空”,就感觉到原来这些都是空的,都是像梦一般、虚幻的。


世间的善、恶、好、坏,乃至世俗的亲人、仇人,以及各种各样的语言,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不需要静下来思考,当下就知道这些都是虚幻的。就像梦里面的争吵、善恶、好坏,都是一模一样。当深深体会到的时候,就发生什么事情呢?“不思酬害”就不愿意去报仇,没有什么可以报仇的,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这个部分敦煌版里没有。


我觉得敦煌版的“法身即是离色身”非常的重要,其他版本里面都没有这句话。其他版本中的“于世间善恶好丑……”等等,就是刚才念的这句话也是非常的重要。实际上我们为什么要修无念?目的不就是这个吗?就是断除自己的烦恼,看到这个世间的好坏、善恶,就能够感觉这是如幻如梦的。这样的时候,你就不愿意报仇,连仇恨、抱怨这些都不愿意有的。就是要达到这个目标,这是我们最后的目标。空性和无念的作用就是这样,也是很重要的。


但是这句话,除了其他的版本有,两个敦煌版都没有,实际上这些也是很重要的。所以结合这两个版本看有互补的作用,也是很有意义的。其他的内容就差不多,只有这个地方出入比较大。


念念时中,于一切法上无住”,于一切法上无住,就是对一切法,对万事万物不执著。“一念若住”,“住”就是把每一个念头当作真实不虚的,这就是我们现在的状态。这样的话,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就是“念念即住,名系缚”。如果我们一个念头没有证悟的话,那后面的这些念头都是没证悟的,至少在这一段时间当中,把每一个念头当作是真实的,这个就叫作系缚。就是因为自己的执著,把我们紧紧地束缚在这个轮回当中,不让我们解脱。



于一切法上念念不住,即无缚也”,如果我们对每一个法都不执著,内外万物都不执著的话,那就叫作解脱。没有什么东西能把我们捆绑在轮回当中,所以就无缚,无缚就是解脱了、自由了。“是以无住为本”,什么样子叫以无住为本呢?这就叫作以无住为本。


无住为本的时候我们再回头看一看,像什么呢?当念头正在产生的时候,就看到它是一个虚幻的念头,并不是说这个念头停止了、消失了以后才是无念。这个念头诞生还没有消失的时候,就看到它是虚幻的。大家一定要记住,大圆满就会这么讲。证悟不证悟就要靠自己的修行,尤其是要靠自己的这些前行方面的基础修法。就是这些话应该足够让我们证悟了。


我刚才讲过,证悟的方法非常简单。为什么这么简单呢?就这么几句话里面全部讲完了。如果听了这些话不能证悟,那文字、词汇讲得越多就越复杂,就像因明、中观很复杂,太繁琐的东西非常非常的多。讲述的方法太多了以后,那没有意义了。禅宗不就讲直指人心吗?大圆满也是讲直指人心,就这么几个简单的方法证悟了,那就是真的证悟了。如果再不证悟,那用词用得再多,就越来越复杂,最后就跟因明、中观没有什么区别了。


最后就是这样子,所以特别特别的简单。但是特别简单的这个方法因为它太简单了,没有什么其他的方法可以用。只有两个方法,一个就是之前的修法,每一个基础的修法都做得特别到位;另外一个,具足对法和上师三宝的信心。如果这两个条件具备的话,就这么简单的一两句话就证悟了。历代的这些上师们,无论是汉传的、藏传的,都是这样证悟的。再不证悟的话,最后就落到闻思的阶段,用太多太多的文字来讲,理论讲很多很多,永远都停留在理论的层面上。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后台,

回复“慧灯之光”领取,全套《慧灯之光》电子书

回复“有声书”获得,全套《慧灯之光》有声书



平台导读


无住者,为人本性念念不住

证悟后,有念头不能说有过失,没有念头也不会更好。

念佛者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