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智悲学子 >> 学习笔记|《前行广释》64课-重点&讲记脉络 返回

学习笔记|《前行广释》64课-重点&讲记脉络

本课重点





意恶业


1. 贪心

a. 法相:凡对别人的财物生起谋求之心,都是属于贪心。


b. 对境:从广义上讲,贪人、贪法、贪财物,均属于贪心的范畴。


2. 害心

a. 法相:凡是对别人生起损恼的心理,都属于害心之列。


b. 害心之过患

※ 念佛不能往生,而且今生来世都会感受无量的痛苦

教证——

《坛经》:“心中但无不善,西方去此不遥。若怀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难到。”

麦彭仁波切:“害心后世常受苦,无缘无故遭他害。”


※ 护法天神都不会护持,还会招来人与非人的种种危害

教证——

《诸法集要经》:“由心乐损害,人神咸不护。”


3. 邪见

a. 无有因果之见

法相:若认为行持善法没有功德,造恶业没有任何过患,前世后世不存在,三宝没有功德,佛没来过这个世界,上有天堂、下有地狱是谎言……这就称为无有因果的邪见,特别可怕。


b. 常断见

※ 归纳而说:常见和断见


※ 详说常见

法相:认为神我常有,大自在天、遍入天是造世主,上帝、真主能创造一切……这些看法都叫常见。


抉择见行

        · 狭义上界定见解:承认造物主常有的宗教,都可以叫邪道。

         · 广义上:

                 · 原则:包容而行——世界各大宗教和睦共处、互相学习、彼此包容,也是应该值得提倡的。

                 · 具体行为:

                          · 秉持内道而行:佛教抉择见修行果的不共观点时,绝不能与邪道混为一谈;

                          · 秉持自宗而行:总体上虽然全是佛教,但旧派、新派也要建立各自的观点,也应该有不同的分析。


※ 详说断见

法相:认为一切诸法自然而生,前世后世、因果不虚、了脱生死等均不存在的观念。


详说断见见解:

       · 外器世界:《黑自在说》:“犹如日出水下流,豆圆荆棘长而利,孔雀翎艳诸苦乐,谁亦未造自性生。”

       · 内情世界:世间各种喜怒哀乐、善恶吉凶,也都是由其本性造成的。

       · 见解要点:往昔业力、前生后世等不存在。


遮破断见的要点:

确立基础:确立本师为量士夫,在此基础上,量士夫所说的因果不虚之理才会被人接受。

通过辩论:将他们的说法驳斥为不定因。


※ 劝教警惕成为持邪见者

原因

· 自己福报不够;

· 智慧浅薄;

· 外道或愚者言论影响。


教诫警惕十不善业中最为严重的杀生及邪见


1. 总说:在十种不善业中,杀生和邪见最为严重

“杀生之上无他罪,十不善中邪见重。”


2. 分说

a. 杀生

※ 罪业严重之因:除了地狱众生以外,谁都贪生怕死,每个有情最珍爱的莫过于生命。


※ 果报惨重

·  杀害一个众生,需要偿还五百次命债。

·《念住经》:“杀害一个众生,需在地狱住一中劫。”


※ 详说由贪嗔痴烦恼引发的杀生

· 痴心驱使下,以善业伪装而杀生

以塑佛像、印佛经、建佛塔等善举为借口而杀生

一边念佛一边把含生、旁生打死,还美其名曰“是在超度它”

· 嗔心驱使下,杀含生

· 贪心驱使下,杀生做供养

· 邪见控制下,血肉供养

         · 果报

                  · 将使施主、上师都染上杀生的罪过,施主的供养成了不清净供养,上师本人也成了邪命养活,此举不但没有功德,反而罪业远远超过了所行的善事;

                  · 例外:除非你的上师是了不起的成就者,有起死回生的超度能力,不被罪业所染。


※ 

· 没有起死回生的超度能力的人,务必要竭尽全力断除杀生;

· 弟子常为上师杀生吃荤,一定会对上师的长久住世和弘法事业有障碍,故为上师长久住世,弟子当断杀。


b. 邪见

※ 过患

· 生起一刹那的邪见,也将失毁一切戒律,不能列入佛教徒或出家人的群体中;

· 纵然原来具足暇满人身,但从此之后,也不算是闲暇的人身了;

· 一旦自相续已被邪见染污,即便兢兢业业地奉行善法,也不能踏上解脱之道。

· 教证:

          · 龙猛菩萨:《亲友书》:“邪见者行善,其果亦难忍。”

          ·《成实论》:“行善者将命终时,生邪见心,则堕地狱。行不善者死时,起正见心,则生天上。”


※ 过患之因:若想趋入解脱,必须对生死轮回、善恶因果有最基本的正见,这是解脱的因。

· 圣天论师:“宁毁犯尸罗,不损坏正见。”


※ 劝教

· 以忏悔对治所造罪业

· 宣说预防邪见之方法

         · 常祈祷上师三宝

         · 多闻思,懂得佛教见修行果的真理


编写师兄:定解B01

审核师兄:定解B01

【档案编号B03064-定解B01-009】

点击

阅读原文

查看《前行广释》第64课重点

阅读原文文章原始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