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今日当精进 >> 《极乐愿文大疏释》98 * 甘露丸 返回

《极乐愿文大疏释》98 * 甘露丸


闻法规矩  

在听课的过程中,身体的威仪要如法,内心要具足恭敬心,应当放下一切琐事、专心致志地听闻。在《大圆满前行》中,闻法规矩中讲到:首先要发菩提心,为了天边无际的众生获得圆满正等觉的果位而闻法;中间听法时不能散乱;最后要将闻法功德回向一切众生。希望各位佛友依此而行。

现在我们每堂课一般是讲一个小时,大家最好空出这一个小时专门用于听法。但不管怎么样,还是要尽量挤时间,如果实在无法完成前后的念诵,至少中间听课不能迟到、早退,在听课的过程中也不能有说话、接电话等行为。听课的时候要看法本,虽然我讲得不是很好,但我讲的内容是有依据的,所以你们要边听边看法本,看看自己是怎么理解的。


遮止发恶愿 

作为学佛之人,尤其是学习大乘佛法的人,千万不能将自己的善根作颠倒回向

道友们要注意了,在禅修、念诵的过程中有人影响你时,如果你产生厌烦心:这个人真讨厌,将来我要变成恶魔吃掉他。这样一边做善法一边发恶愿,后果确实很可怕。因此希望大家以后尽量发善愿,遮止恶愿

大家以后一定要注意,不要因一时的不快而发下恶愿,否则仅以一次恶愿也会带来生生世世的痛苦

不懂因果的人就是这样,为了博得他人的信任,或者为了隐瞒、澄清某件事,甚至不惜以说妄语来发恶愿。在座的各位想想自己的经历,可能也说过这样的语言。有些人为了洗清自己而发誓:如果我贪污了,但愿我怎样怎样。有些夫妻吵架时也发誓:如果我做了这件事,但愿我下地狱。诸如此类都属于发恶愿,将来一定逃不脱因果的制裁。其实因果的范围相当广,可惜很多人不懂,所以大家应该从方方面面了解因果,这样就会知道如何做人处事,也会避免许多恶业。


以善缘印持所行善法

做完任何善法后,即便是一点善法,也要以善愿来印持:以此功德,愿我度化无量众生,愿我获得什么境界……全知无垢光尊者在《窍诀宝藏论》中讲了恒时念诵的六种发愿,大家可以依之发愿。如果即生这样发愿,将来就会依愿成熟果报。

愿我乃至生生世世中,

获得具足七德之善趣;

愿我出生立即遇正法,

具有如理修持之自由;

愿我能令上师生欢喜,

日日夜夜之中行正法;

愿我悟法后修精华义,

彼生越过三有之大海;

愿我能为众生传妙法,

成办他利无有厌倦心;

愿我能以无偏大事业,

令诸有情一同成正觉。

在见到三宝所依时,即使供养一朵花、一支香等微少供品,之后以善愿作印持,这都有极大的意义。在遇到修经堂、供斋等善事时,自己也要努力结上善缘,之后作如理回向。当然,我们不一定要出很多钱,主要是看发心,只要自己的心清净,出一元钱也是可以的,之后一边念《普贤行愿品》一边发愿:以此善根,愿我生生世世如何如何

只要是善的愿,什么愿都可以发。有些人想智慧敏锐,有些人想身材高大,有些人想相貌庄严,有些人想经济宽裕……自己希求什么都可以发愿。

产生行善的意乐后,哪怕念一句观音心咒,我们也应该诚心发愿:以此善根愿自他一切众生往生极乐世界。现在很多人的发愿就是:平平安安、快快乐乐、顺顺利利,或者是:家庭平安、工作顺利、婚姻美满。这些我都听惯了,很少有人提到利益众生、发愿成佛。如果为了短暂的人生几十年发愿,那这种发愿所摄的时间太短了,过期以后就没有用了。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着眼长远,目标不能太短暂,否则一过期自己和他人都用不上,那就太可惜了

在这方面,我觉得藏地的老人很不错,他们经常一边转佛塔、用经轮,一边发愿:“为了利益一切老母有情……”我们在旁边听起来感觉很舒服,不知道他们内心是不是真有这种念头,但口中念得还是很不错的。而汉地则不同了,许多人到寺院里请80、180、380元的高香,为家庭幸福插一支香,为朋友平安插一支香,为生意成功再插一支香……目标太渺小,太短暂了!

道友们应该舍弃这些世间小愿,要发出世间的大愿,最好按照《普贤行愿品》来发愿。《普贤行愿品》非常殊胜,从胜解行地乃至佛果之间的一切修法均可包含其中。作为初学者,如果无法完全领悟其内涵,在念诵《普贤行愿品》时可以发愿:愿依靠凡夫之身修持往生极乐世界之因,往生后现前一切普贤大愿


做善事要具足四条件

发愿特别重要,噶当派的大德很重视发愿,他们认为做任何善事都要具足四个条件:一、要有强烈的意乐,如果没有意乐,做什么事都成了形式;二、要发愿,如果没有发愿,善事不一定圆满;三、誓言要坚定,比如发了利益众生的菩提心,以后就一定要坚持这种誓言;四、要经常祈祷诸佛菩萨,依靠诸佛菩萨的威力,自己的事业才能顺利成办。


让心安住于善的意乐

其实发善愿就是让心安住于善的意乐,这种意乐具有强大的力量,对人的健康非常有利。据日本新闻界报道,抄写佛经可以防治老年痴呆。后来日本的一位大学教授对一千个老人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抄写佛经可以激发老人大脑的活力,对老人的健康很有利。这项研究成果公布后引起了各界重视,许多人都积极宣传、推广。我们知道,抄经就是一种让心安住于善念的办法,所以这项研究也证明了善意乐的力量。

我也发现过这种现象,多高僧大德和念佛的老人神智都很清晰,甚至到了七八十岁、八九十岁还很健康。我在家乡的养老居士林见过好几位临终的老人,虽然他们有的身患癌症,但心态却很不错,还能平静地祈祷三宝。所以与不学佛的世间人相比,佛教徒在很多方面确实有超胜之处。

发愿、回向等善的意念特别重要,如果离开世间时能保持这种清净意念,一定会走得很安详。虽然这话听起来不是很吉祥,但每个人都不得不面对死亡,所以希望大家引起重视,尽早做好准备。


曾见过诸佛的你,今生又如此幸运

有些人认为,现在我有发财的机会,这真是太幸运了!其实从长远看,这对自己不一定有利,有机会信受佛法、行持善法才是幸运之事,这才值得欢喜。《往生礼赞偈》云:“宿世见诸佛,则能信此事,谦敬闻奉行,踊跃大欢喜。”因此,如果今生诚信净土法门,说明自己宿世见过诸佛,应该对此心生欢喜

学佛确实是值得欢喜之事。有时候见到一些人学法不圆满,我会产生厌烦心:这些人如果这样,那不如当初就不听课。但有时候看到许多人有学法的机会,我又会产生欢喜心:在如今的五浊恶世,做一点善事都很不容易,即使听一堂课、产生一刹那信心,对凡夫人来说也特别难得,应该对此满足了


善心善念来自佛陀加持

往生后依靠阿弥陀佛的加持,自然而然能现前无量大愿,如《普贤行愿品》云:“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

《入行论》中说:“犹如乌云暗夜中,刹那闪电极明亮,如是因佛威德力,世人暂萌修福意。”人们内心产生任何善心都是佛陀的加持所致,比如你今天产生出家、放生的念头,即使一瞬间的善念,这都是佛陀的加持。这样的善念是来之不易。城市里的人每天有做不完的琐事,不要说长期产生学修佛法的心,即便短暂的几天有这种意念也很不容易,一旦在佛陀加持下生起了善念,就要抓紧时机立即实行,哪怕行持十天八天也很难得


净土法门因易修果易成

喇拉曲智仁波切说:“此《极乐愿文》是因易修、果易成的稀有捷道,当今的人们都能够修持此四因,只要肯修持,任何人往生极乐世界都不会有困难。”他说得非常有道理。佛法有难行道和易行道,净土法门就属于易行道。《净土十疑论》中说:净土法乘阿弥陀佛的愿力,很快就能获得解脱,就像海上行船一样须臾即至千里;而其他法单单依靠自力,要经历漫长的苦行,就像腿脚不方便的人在陆地行走一样非常缓慢。因此大家应该重视净土法门。

阿弥陀佛的加持不可思议,他不仅以佛的形象接引众生往生净土,还以其他形象广度有情。在不同的众生面前,阿弥陀佛会示现不同的形象,凡夫人不一定认得出来,但不管怎么样,阿弥陀佛的佛光无处不在,所以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祈祷他

往生极乐世界意味着彻底摆脱轮回,因为依靠阿弥陀佛的强大愿力,再下劣的人也只会顺利成佛,不可能退转,更不会以业力牵引而堕入恶趣

一般来说,只有登地的圣者才能往生报身刹土,我们这样的凡夫人无法往生报身刹土。化身刹土虽然容易往生,但许多化身刹土五浊泛滥、器情衰败,有些化身刹土虽然很清净,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所以没有往生的必要。相比之下,极乐世界既清净又容易往生,实为凡夫修行人最好的选择,所以大家应该发愿往生极乐世界。

弥勒菩萨所居住的兜率天,这是一个化身刹土,只要守持清净戒律、祈祷弥勒菩萨,死后就可以转生到那里。在藏地,格鲁派的很多大德和传承弟子都发愿往生兜率天。但兜率天照样有生死之苦,所以并非十全十美。乔美仁波切最初就是发愿往生兜率天的,他曾在七年中念《弥勒发愿文》,后来他觉得天界依然有生死之苦,于是转而发愿往生极乐世界

莲花生大士的刹土也是化身刹土,祈祷莲师可以往生到那里,但那里也有生死之苦。乔美仁波切也曾经发愿往生莲师刹土,后来也改变了。他说过:“我肯定能往生莲师刹土,但一方面,自己害怕生老病死;……而极乐世界既容易往生,也没有生老病死的痛苦,更不会造恶业堕落,所以我选择了往生极乐世界。”

的确如此,一想到生老病死的痛苦,选择往生其他刹土确实需要很大的勇气。像乔美仁波切那样的成就者都忍受不了生老病死之苦,我们这样的凡夫就更难以忍受了。有时候我们的身体稍微有一点痛苦,自己那时是什么样的感受,我想每个人都应该清楚。


断除对净土法门的怀疑

对此不要寻思观察,否则不仅会断绝自己的善根,也可能断绝随行他人的疑惑者和信心不稳固者的资粮

净土法门没什么可怀疑的,如果你有一些怀疑,应该多看净土方面的经论。在《宝积经》、《法华经》等大乘经典中,都宣讲了阿弥陀佛及其刹土的功德庄严,如果经常翻阅这些经典,就能逐渐遣除自己的怀疑

有些人对佛法的怀疑特别重,其实这主要是智慧未提升所致。我遇到过许多知识分子,如果真正要他讲,他也讲不出可靠的根据,可是心里总是有一大堆疑团,其实这都是毁坏自他的因。有些知识分子嘴巴很会说,经常说这不对、那不对,没智慧的人听后也随声附和,结果自他都造下恶业,这样非常不好。

要断除怀疑和邪见,一定要多闻思佛教的经论。有些人以前对密宗有看法,可是他们翻阅密宗的续部和论典后,不要说破斥里面的观点,连在讲什么都看不懂,最后不得不信仰密宗了。净土法也是这样,妄图以凡夫的浅见破斥它也是极其可笑的。在世间,如果幼儿园都没有毕业就想破斥量子力学,这可能成功吗?儿童的智慧一点都不成熟,不要说破斥爱因斯坦的观点,连爱因斯坦学生的观点都破不了。出世间也是同样,凡夫的智慧非常浅薄,不要说破斥佛陀的观点,也不要说破斥月称论师、圣天论师的观点,甚至连后代佛弟子的观点都没办法破斥。所以,有些人产生怀疑不能说明佛教有过失,这是自己的智慧跟不上所致。

当然,佛教并非绝对不能产生怀疑。有些宗教不允许教徒产生怀疑,否则就必须离开这个宗教。佛教并不是这样的,初学佛者产生怀疑是允许的,只不过要通过闻思去解决,最终应当驱散怀疑的阴云,显露出信心的璀璨日光

作为希求解脱的人,大家千万不能毁谤净土、密法等甚深法门,如果有怀疑只能说明自己的智慧不够,此时一定要广泛闻思教理,多与智者们交流,这样就能摒除怀疑和邪见,树立真正的信心。到了那时,念佛、修密法就非常容易了。


备足往生之因

人生非常短暂,人人都要抓紧时间修行。在座很多人以前发过念佛的愿,有些是在法王面前发的愿,有些是法王圆寂后发的愿,学院每年极乐法会也要求完成三十万遍阿弥陀佛心咒,这些念诵都是往生极乐世界的因,希望各位道友尽早完成。前面也说了,仅靠自力寸步难行,兼借他力则容易成功,现在我们依靠修持四因之力(自力)和阿弥陀佛的愿力(他力),往生极乐世界应该不难,大家要好好努力!


具足信心易往生

只要有信心,修什么法都很容易成功。修净土法的各位都是对此法门有信心的,在藏地,佛教徒互相问候会说:“愿你往生极乐世界”,在汉地,佛教徒口口声声也是:“阿弥陀佛”,甚至打电话都是:“阿弥陀佛,你好,你现在在哪里?”“阿弥陀佛,你身体好吗?”开示的时候是:“阿弥陀佛,晚上好……”演讲结束后是:“……谢谢大家,阿弥陀佛。”这些祝福、问候的缘起非常吉祥,也是内心有信心的表现。如果像这样起心动念、所作所为都想到阿弥陀佛,则随时随地可以得到佛的加持,往生极乐世界就不难了


极乐世界功德

往昔,世自在王如来在俱胝年中为法藏比丘宣说了八百一十万俱胝那由他(有些经中说是二百一十亿)佛刹的一切功德庄严,并以神通力令其亲见,了知这些刹土的功德后,法藏比丘将其铭记于心,并在五劫中专精思维,将所有刹土的功德合而为一,最后发愿受持胜过其他一切刹土、圆满殊胜、至高无上的刹土。之后他在多生累劫积累资粮,最终圆满修成了刹土,这就是如今的极乐世界。但愿我们能往生到那里。

何谓极乐世界?《阿弥陀经》云:“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在藏地的经论中,阿弥陀佛的刹土称为安乐世界,而汉地的经论中经常说是极乐世界。也许是汉地众生特别喜欢快乐,所以译者用了一个“极”字。这样也很好,反正人人都喜欢快乐,也没什么不可以的。

极乐世界具足无量功德,即便对其中的微小部分加以广说,则纵使佛陀在多劫中也说之不尽。


应该这样念佛

忆念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很重要。汉地佛教徒经常说要念佛,但我认为“念佛”不能只是口里称念,心中也要忆念。我们看这个“念”字:上面是“今”,下面是“心”,合起来讲就是运用现在的心。汉地大德对念佛的解释偏重于口念,而藏地大德则比较强调心里的观想、忆念,麦彭仁波切就是以观想、忆念来解释“念”的。其实从念佛的本义来说,确实应该包含内心的观想和忆念,如《楞严经》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因此大家今后要从两方面来理解念佛:一方面口念佛号、心咒,另一方面心中念念不忘佛陀


不忘修行目标

需要明白的是,我们往生极乐世界并非为了享受,主要是为了求得正法,让自心获得解脱。善导大师说:“一一诸佛,从初发意终至菩提,专心求法,不顾身财。”一切佛陀从最初发心到最后成就菩提,在此期间都是一心求法,为了求法连自己的身体、财产都不顾。这种精神值得许多人学习。

现在许多修行人心中想的、口中谈的就是吃穿住用、人际关系等,而寻求正法、调整自心方面的话题比较少。而诸佛不是这样的,从最初发心到最后成就之间,他们唯一关心的就是佛法和众生,除此之外再没有什么了。希望修行人搞清楚自己的方向和目标,否则外面挂着修行者的招牌,内心一点都不靠边,这就不太好了。

大家要以闻思修行为根本,衣食住行应该放在次要位置上。人活在世间,虽然不得不关心自己的生活,但也不能过于关心。如果主要考虑的都是生活,偶尔才考虑一下佛法,那就本末倒置了如果我们时刻将念佛摆在主要位置,把生活摆在次要位置,往生净土是不会很困难的。可是很多人是什么状况?我想大家也应该清楚。一天二十四小时是怎么过的?睡觉多少个小时?吃饭多少个小时?散乱多少个小时?真正用于修行又是多少时间?希望每个人好好观察一下。



生生世世不离师 恒时享用胜法乐

圆满地道功德已 唯愿速得金刚持



往期推荐

《极乐愿文大疏释》97 * 甘露丸

《极乐愿文大疏释》96 * 甘露丸

《极乐愿文大疏释》95 * 甘露丸


文字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