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零散收录 >> 堪布昨天吃了,今天我们去的话,应该可以的。 返回

堪布昨天吃了,今天我们去的话,应该可以的。

菩提脚印 2021-09-26






当然,对于一个上等修行人来讲,的确是钱财越少越好。而在我们这个时代当中,钱财过多当然是不行的,但是钱财过少的话,可能比钱多的痛苦更大。

没有钱的话,什么事情都做不了,别人也会欺负你,你自己心里想做什么也做不了,连吃饭和基本的生存都有困难。尤其是在大城市里面,只要你动一下就必须要有钱。

现在,各个国家的钞票印得非常多,每天都在哗啦哗啦地印,正因为这样,全世界的货币贬值得很厉害。

表面上看来,有些人有几百万、几十万,但实际上,这些钱能起到的作用却很少很少。而且,很多人得到这些钱也不容易。

因此一方面,像米拉日巴尊者那样的上等修行人、在山里苦行的修行人,资具、财富是越少越好。因为他们除了修行以外没有什么事情。

所以噶当派的很多修行人依靠四依法,一直过着贫穷的生活,最后死在山谷里面。这是修行最主要的目标。


但是另一方面,如果今天所有的佛教徒都准备到山谷里面去饿死的话,恐怕也不一定是合理的。

所以,我们该争取的还是要争取。否则,如果连基本的生存都无法保证,也有一定的困难。

像我们佛学院的话,不管是开法会也好,做任何建筑也好,都不会化缘。前一段时间开金刚萨埵法会,网上有各种各样化缘的消息。

后来我们在智b佛w上给大家发布通告,这里从来没有任何公开的供斋、化缘,以前上师如意宝也是这样讲过的。

所以,对于现在学院的所有建筑,以及我在其他地方的建筑,除了个别善心居士自愿供养我没有阻止以外,都没有公开化缘。以后也是这样,这是学院的基本原则。

我觉得这样是很好的。如果有相应的条件,就可以做一些事情;没有条件的话,也没有必要向大家公开化缘、发生财务上的关系。

否则,人们对佛教会有误解。其实,我们现在也不需要化缘。


我给汉族这边带佛教的课,马上就到三十年了。刚开始确实比较贫穷,也比较麻烦。

那时只有五六个人,法王给我们借了桑耶塔,我就在那里面给他们讲课。后来有了二十多个人,桑耶塔里面实在是没办法容纳了,我们就准备在佛学院建一个汉僧经堂。

后来我就去设计,经堂的中间要有四根柱子,当时有些汉族管家说,经堂一定要长一点、宽一点,两根柱子之间要相隔四米才行;而我建议相隔三米,因为那边的木头基本上是三米的。

后来他们就听我的,准备建成长九米、宽九米的经堂,大概有八十平方米。


那个时候汉族人很少。我们在学院的财务科借了一万块钱,后来财务科让我还,我觉得有点困难。

当时有一个管家叫智开,我跟他说:“怎么办啊,看怎么样解决?”后来我说:“我认识一个新加坡的法师,我应该给他打个电话。”

我就从佛学院到成都去,那个时候只有一个地方可以打国际电话,就是邮电大楼。

我到那里去打电话的时候,两三天都没办法打通,又辗转打另一个电话,后来终于通上电话了,我说:“法师,您来过佛学院。

我们这边修了一个汉僧经堂,大概花了一万多人民币,您可不可以给我提供一下?”他说:“我们新加坡这边,钱也是不好找的。堪布,对不起啊!”

后来我看了一下,因为我辗转打了好多次电话,好几百块钱的电话费已经花掉了,法师也没有答应我的请求,他可能也确实没办法。

我原来听说新加坡特别富裕,但我们也没有去过。那大概是1991年。我也没办法,就回来了。

后来,有些居士发心出了钱。


那个时候,我们学院确实比较困难,当时求法的汉族人也是比较贫穷的。

我记得有一次,我在家里吃饭的时候,有几个重庆的居士给我做了包子,就拿到我家里来了。

当时,我家对面山上住着三个人,好像是智高他们,到了中午的时候,他们很饿,就一直看着我家。

他们知道那些居士到我家里来了,就开始商量:“我们要不要去堪布那里吃个包子?”“今天不行,堪布自己还得吃,我们先不去,忍着吧!”于是他们第一天没有来。

第二天中午,那一群居士又拿着高压锅到我家里来了,他们又商量:“堪布昨天已经吃了包子,今天肯定会剩下的,咱们应该可以去。”

然后他们就过来了。确实,我前一天已经吃了,当天就没有吃多少,只吃了一个包子,其他的就分给他们了。

我当时没有想到,他们是提前商量过的:“噢,堪布昨天吃了,今天我们去的话,应该可以的。”


那个时候,我跟一些汉族求法者经常接触,生活比较平凡,但是当时,我们应该比现在佛学院的修行人更加精进。

我除了闻思和修行以外,基本上没有什么琐事,当时求学的那些人也非常努力。

所以,人需要有适当的资具,包括修行人也是如此。但我们不能过于贪婪,过多的贪欲对自己不利,对整个社会和家庭也不利。

我们知道,现在全世界的很多纷争都源于贪婪。《阿含经》中也说,人与人之间、婆罗门与婆罗门之间、国王与国王之间、王妃与王妃之间,所有的争斗都来自于欲望和贪婪。


大多数情况确实是这样的。现在国家与国家之间发生战争,目的是什么呢?就是为了争夺国土、资源、财物。

所以,所有嗔恨的来源都是欲望。比如一家人吵架:“你对我不好!”“我怎么对你不好呢?”最后发现,是因为他要贪着某个人的身体或财富等,这也与自私和贪欲有关。

所以有时候心静下来,看看世界上的很多纠纷,都跟人们的欲望有一定关系;所有令人不开心的事情,也都跟我们的自私、贪婪有密切的关系。

因此我们作为修行人,不能有过多的贪欲和贪执。


敬摘录于《大圆满心性休息释》

— END —

回     向   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菩提脚印 ∣一个自利利他的公众号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