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慈诚罗珠堪布 >> 修行也要有方案,你做了吗? 返回

修行也要有方案,你做了吗?

慈诚罗珠堪布 慈诚罗珠堪布 2021-10-07

HUIDENGZHIGUANG

寂止的修法 09



高处着眼,低处着手

DICHUZHUOSHOU


从无始以来到今天,每个人都在轮回中经历了那么长时间,但我们不但没有成佛,而且从来没有靠近过佛。修得不成功不是佛法的问题,更不是佛在撒谎,而是我们自己没有找到真正的方向,所以越走越远、越走越偏。如果找到一条真正的路,并系统地修持,就不会发生这种情况。当然,如果自己不修,那肯定佛永远都在天边。




修行需要制定一个方案,从发菩提心到成佛,不可能在一两个月或一两年内完成,但真正努力投入地修持,如理如法地用功,也有少数人会即身成佛;退而求其次,中阴成就还是有把握的,即使没有成佛,也能达到比较不错的境界。


有相寂止的修法还有一点思维,但思维不多;而无相寂止的修法就没有思维了,不过也没有达到真正没有思维的空性境界;到了胜观修法的时候,空性境界真的是像禅宗所讲的一样,不思善、不思恶,超离言思、不可名状,如果有思维,则无法修光明与空性。






《般若摄颂》中的一个比喻说得好:“如人为观海水往,见树林山仍遥远,不见彼等遥远相,思近大海无怀疑。”就像人们为了观海而前往目的地,在还能看到绵延的山脉和辽阔的森林之际,就说明离海洋还很远。


当既看不到山脉,又看不到森林,到处是一片平原的时候,就毫无疑问地可以推知,自己已经离大海比较近了。真正到了海边的时候,四处都是水天一色。


我们都知道,宇宙飞船刚刚冲出地面的时候,必须要有火箭的推动力,才能摆脱地心引力;当它彻底摆脱地心引力后,就不再需要火箭,而可以在太空中自由自在地遨游。


同样,虽然思维本身是我们的分别念,是不需要的东西,但在没有到达无思维、无念头的境界之前,我们还需要有思维的推动。刚刚开始修行的时候,思维是我们修行的动力,思维就是修行,修行就是思维;到了修行的后期阶段,思维反而成为修行的一种障碍。


如果一开始就不思维,是不会有进步的;但如果到了最后还要思维,就永远不能摆脱思维,所以此时必须放弃思维,这与得鱼忘筌、过河弃舟是一个道理。







虽然修行最终要达到没有思维的地步,但必须通过有思维达到无思维的境界,通过语言达到超越语言的境界,这是非常重要的次第。


藏传佛教或密宗的优点,就是引导方法非常系统、规范。佛法本身没有差别,显宗与密宗、藏传与汉传都一样,都是从相同的印度梵文版经典翻译成不同的两种语言而已,但修持的方法还是有一些差别。对根机不同的人,就要有与之相宜的法门。 





END






文丨选自《慧灯之光》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