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慧灯之光网站 >> 佛教初学者该如何修行丨《慧灯·问道》第三季 返回

佛教初学者该如何修行丨《慧灯·问道》第三季

HDZGGW 慧灯之光网站 2019-01-31


本期话题

 初学者如何尽快找到适合自己学修的法门?

 初学者如何建立对三宝的信心?




疑问是觉醒的开始,《慧灯·问道》系列因此而诞生。它围绕着我们日常的生活、工作及社会热点等展开,在“问”中追寻“道”,在“道”中化解种种烦恼。慈诚罗珠堪布仁波切在《慧灯·问道》第三季中,以他无碍的智慧为我们答疑解惑,和您一起静下来,思考世界,阅读自己。


下期精彩预告

 道场是非多,该怎么办

 哪些行为属于法供养?其功德利益有哪些?

 如何判断自己得到了灌顶




初学者如何尽快找到适合自己学修的法门?


观众:堪布,您好!作为初学佛法者,我看了很多佛经,也听闻了很多高僧大德的开示,却感觉非常混乱。请您开示,初学者如何能够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法门,如何能够按次第去修行?


主持人:这是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


慈诚罗珠堪布(下文简称“堪布”):是的。现在佛教徒中存在几种现象:一个是很多人根本不去学习,主要停留在烧香拜佛、求福报这个层面,家里一出现什么情况就去求佛,等等;另一部分人学得比较多,但还是不知道该怎样去修,或者学了很多佛经,却不清楚哪一个法门适合自己。


实际上,人的根机有很多种:有些人喜欢学习;有些人喜欢打坐修行;有些人这两个都不喜欢,而是愿意当义工、参加慈善活动等。这些都很好,但最终我们还是要静下来去修,这个是最关键的。


学佛的目的有很多种,但最终极的目的应该是把自己内心的烦恼断掉;此外,我们还要帮助身边的人断除烦恼;更大的目标是大乘佛教讲的普度众生,但是我们只能把这个作为长远目标,目前还很难做到。不过我们可以先尝试解决自己的问题和帮助身边人解决问题,这是目前我们可以做到的。这两者都需要通过打坐,让我们的心静下来去修行和锻炼。而锻炼的前提条件是知道怎样去锻炼、锻炼的方法是什么,这个非常重要。


烧香拜佛确实无法解决根本问题,它虽然可以使我们得到福报,但也未必马上现前。而且一些现实问题,只依靠烧香拜佛来解决也非常难。


你刚才的问题属于第二种情况。虽然我们学了很多藏传、汉传的佛教知识,但是不知道怎样把这些理论落实到自己的修行和生活当中,不知道如何实践。这确实是一个问题。我们所掌握的知识里有一些级别比较高、比较深奥,有一些级别则比较低、比较基础,首先我们需要把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和分类,其中高层次的、深奥的知识只能学,目前还用不上,但没关系,总有一天能用得上。现阶段要解决的问题是先把最基础的知识去落实好、去做。


那么具体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很多人认为学佛的终极目标是成佛,但不是,大乘佛教的终极目标不是成佛,而是为了更多、更好地利益众生,帮助众生。要帮助更多的众生,首先要解决自己的问题,自己的问题没解决,就没办法帮众生。即使帮到了一两个人,也不一定能帮到更多的人,所以我们首先一定要成佛,成佛以后就可以去帮助更多的人。从这个角度讲,成佛只是帮助众生的一种方法而已,不是最终极的目标,终极目标是帮助众生。


就像某人因为看到很多人生病而感到难受,想帮助这些人。要帮助这些人,他首先要去学医,学好了以后再去给他们治病。学医并不是这个人的终极目标,只是为了找到帮助病人的方法,终极目标其实是为了治病。要治病就必须先懂医,所以才要去学医。同样,大乘佛教徒的终极目标是帮助更多众生,方法是必须先成佛。目前,这个目标离我们比较远,只能把它作为一个梦想或理想,现在不会马上成佛。


除了终极目标以外,我们还有三个阶段性的目标。第一个在佛教里叫作出离心。出离心是要有求解脱的想法,也就是要有“我要从轮回当中获得解脱,彻底解决、摆脱生老病死的痛苦”的决心。哪些佛教知识能让我们做出这样的决定,哪些修法能让我们产生这种决心,这些就是我们先要去落实的。


那么我们学到的这些知识里,哪些跟出离心相关呢?比如从藏传佛教的角度来讲就是四前行,即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痛苦、因果不虚,这四个都是最基础的理论,修行方法也非常简单。其实这四个理论,无论藏传佛教、汉传佛教;显宗、密宗等,所有佛教宗派都会讲,是最基础的修法。我们先去修四前行,修成了以后就有了出离心,也就达到了第一个目标,走完了第一步。


第二步,也就是第二个目标,叫作菩提心。我们还是要从学到的知识里寻找哪些知识与菩提心有关系,看自己是否学到了菩提心方面的理论和具体修法。如果没有,我们就要去学习、补充一下,然后再去修菩提心。有了菩提心以后,第二个目标就达到了,第二步走完了。


最后,第三个目标就是要证悟,禅宗叫作明心见性。明心见性也就是开悟、证悟,证悟般若空性。我们还是从所学的知识中先寻找与般若空性有关系的部分。如果有,我们就去用;如果没有,就去补充一下,学一学。之后就可以开始打坐,总有一天会证悟的。对一个佛教徒来说,证悟完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可以说从此以后,生死问题就解决了。


这三个目标,就是佛教的三个阶段性的目标。所有佛教徒都要按这三步走,它适用于每个人。


有些人说到学习、打坐就头疼,不想做,如果实在不想做也别勉强自己,先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佛教中有布施、持戒、忍辱等善行,以及各种各样的利他活动,我们总能从中找到自己喜欢的。可以先做好自己喜欢的事情,然后再进一步去修行。


主持人:堪布讲得非常细致,解答了我们在学佛之初的很多困扰和迷茫。有时候我们想打坐也静不下心来,但经过一段时期的训练,就能让我们把心静下来,然后真正做到堪布所说的精进修学。


堪布:这是一个过程,一步一步来。



初学者如何建立对三宝的信心?


观众:堪布,您好!我的问题是初学者怎样才能得到三宝的加持,生起信心?


堪布:这个很重要!初学者首先要了解三宝,三宝就是佛、法、僧。信心是对三宝的信任,相信佛、相信佛法、相信学佛的人。


很多人遇到问题临时抱佛脚,去寺庙烧香、打卦、算命,做一些佛事活动,这样的人不一定对三宝真有信心,有可能是半信半疑。而我们真正把佛教作为信仰,把学佛作为自己一生的修行,还需要一些其他方面的努力,这与平时有点不顺就去烧烧香、拜拜佛是不一样的。


怎样对三宝生起信心呢?比如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在自己的圈子里肯定有我们认为可以相信的人。为什么我们相信这个人呢?这种信任是怎么产生的呢?就是因为我们了解这个人,知道这个人可信、可靠,所以会相信他。了解是信任他的前提条件,有了了解之后,才会有信任。


我们对三宝也一样,首先要去了解:了解什么叫三宝,佛是什么,法是什么,僧是什么。最好是自己去了解,不能只听师兄的说法。比如有些师兄说可以相信三宝,相信三宝就能怎么怎么样……但这是不一定的,因为其中可能有他自己的主观想法,甚至可能有因为他不了解真相而导致的错误。


了解不是道听途说,要去学习正规的佛经。通过自己的了解,就能找到为什么要相信三宝的理由。当我们对佛、法、僧有了一定的了解后,信心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就像生活中,某人用教育和劝导的方式让你相信他,你未必能够真正相信;但你自己了解他以后,自然就会有信心和信任了。


所以我们需要佛教里面讲的闻思。闻就是听闻佛法,要多听、多看,不仅如此,还要去思考:到底是不是这样;为什么是这样?通过闻和思,我们就会对佛法产生信任,这个非常好。


同时,我们还要了解人的生老病死等基本痛苦,以及解决这些痛苦的方法。我们会发现,这些问题如果用佛教的方法去面对,是可以解决的。明白了这个道理后,我们就了解了佛教的价值,就会相信佛法了。


简单地说,就是要学习、闻思,由此可以产生真正的信心。



推荐阅读


得到传承后,修行才有功德吗?丨《慧灯·问道》第三季



每个疑问,都将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慧灯·问道》 每周四与您相约



 • END •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收看《慧灯·问道》 


您有问题希求解答,

或者您对栏目的意见和建议,

以及栏目合作、文章转载等事宜,请联系:

📮  wendao@huidengzhiguang.com

本公众号视频及文字内容均为原创,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