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今日当精进 >> 《极乐愿文大疏释》77 * 甘露丸 返回

《极乐愿文大疏释》77 * 甘露丸






佛法是解脱妙药 

对有正知正见的人来说,任何佛法都是解脱的妙药,对没有正知正见的人来说,不要说密宗,显宗也会成为毒药。以净土法门来说,如果你有信心,经常发清净愿、念诵阿弥陀佛名号,就可以顺利往生净土;如果你进入净土宗后经常产生邪见,还肆无忌惮地诽谤佛法,将来肯定会堕入恶趣。因此,作为一个佛教徒,不管你是学显还是学密,首先一定要认真学习教理,打好基础后再精进修持,这样才会有解脱的机会。




受戒前了解戒条有必要 


如果一个人打算受居士戒,他首先要知道居士五戒的具体内容,然后考虑自己到底能不能守住这些戒条?如果觉得没有问题,然后才可受戒。这样提前有所准备,受戒以后就不会后悔,而且也能如法地守戒。


受出家戒和菩萨戒也是如此,首先要了解戒条的内容,如果你觉得这些戒条特别麻烦,而自己烦恼很粗重,可能无法守持其中的学处,那就没必要受戒,这样就不会有破戒的过患。


相对显宗戒而言,不学密乘戒更可怕。因为密乘戒数量繁多、极难守持,而且破戒后的过患极其严重。阿底峡尊者说,他受别解脱戒后戒律一尘不染,受菩萨戒后偶尔出现过一两次过失,而进入密宗金刚乘后毁犯的学处则不计其数。像他那样有正知正念的人尚且如此,更何况对密乘戒一无所知的人呢?


密宗的誓言种类繁多,但归纳而言,不管是新派还是旧派,一致公认的是十四条根本戒和八条支分戒。每一个学密的人都必须知道这些戒律。





 未学习密乘戒 

而接的灌顶并不如法


现在很多人口口声声说求灌顶、学密法,可是几乎听不到说要遵守密宗的戒律。很多人认为,得灌顶就是得加持,参加灌顶法会只是参加一种仪式,和参加世间的颁奖、婚礼仪式差不多——当天到上师那里去一趟,然后看看节目,除此之外就再没什么了。以这种心态求灌顶是不合理的。

本来在灌顶之前,上师应该向弟子宣讲《大幻化网》的五条根本戒或者总密乘的十四条根本戒,如果弟子觉得能守住这些誓言,再给他们灌顶也不迟。宗喀巴大师在《事师五十颂释》中说,对于那些想进入密宗的人,为了观察他们能否守持密乘戒,在灌顶之前可以向他们讲解密宗的戒条。可是现在的很多上师不讲密乘戒就传授灌顶,这是非常不如法的。





 接受灌顶不等于获得解脱 


很多学密的人对密乘戒却很随便,觉得接受灌顶就和得加持一样,以后自然就可以获得解脱。其实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得受灌顶后一定要严守誓言。如果你的誓言清净,临终时灌顶的誓言水会变成金刚萨埵使你得到解脱;如果你不守誓言,临终时誓言水就会变成九头魔王痛饮你的心血,让你堕入金刚地狱。





 学密宗必须遵守十四条根本戒 


学密者一定要遵守这十四条根本戒,否则不可能依靠密宗获得成就。密宗的根本戒和支分戒有很大差别:如果犯了支分戒,通过会供等方式都有清净的机会;但犯了根本戒后,如果没有及时忏悔,超过一定的时间就无法清净。续部中说,犯了密乘根本戒后要立即忏悔,最好不要让罪业过夜,如果过了一天、一月、一年、两年……时间拖得越长,罪业越难以清净,超过三年就再也没办法清净了。





 任何上师都是严厉对境 


一般来讲,所谓的上师有六种:忏悔对境的上师、传授共同显宗法的上师、皈依师等引导入佛门的上师、灌顶上师、传续部的上师、赐予窍诀的上师。总的来说,任何上师都是严厉的对境,即使在他面前听过一个偈颂,也不能对他诽谤、说过失或者打骂,否则有极大的罪过。





 诽谤金刚上师是第一根本戒 


出家后最好住在清净的寺院里,但现在许多寺院不愿意收留老年人,这些老年人想住山也不一定能住得下去,如果实在没地方,住在自己家里也是可以的。有些老人可能有这种顾虑:出家后还呆在家里,子女会不会在人前不好意思?其实这没什么不好意思的,谁家有出家人,这是他们家的福气,这家人应该感到自豪。





 让父母趋入佛门是最大的报恩 


《三戒论》和《时轮金刚》中说,在所有密宗誓言里詈骂或者毁谤金刚上师这一条是最严厉的,所以将其列为第一条根本戒。

全知无垢光尊者曾引用《狮子妙力圆满续》的观点说:“其他罪业通过忏悔有清净的机会,而上师是一切坛城的主尊,所以如果毁谤了上师,这种罪业无法得以清净。”《密集金刚》中说:“世人虽犯无间等,堕落性之种种罪,若已趣入金刚乘,修持此道得成就,一心诋毁上师者,修亦不可得成就。”由于金刚上师是一切坛城的主尊,因此不管修大圆满、时轮金刚、文殊法等任何法,都不能在上师以外去观修本尊。一切坛城的根本就是上师,在上师之外寻找本尊是不可能的。因此,如果想依靠密宗获得解脱,一定要对上师有坚定的信心。

法王如意宝在世的时候,我们学院在举行灌顶、传密法时,从来不允许和金刚上师或者金刚道友有严重矛盾的人参加。法王在世时有这样的传统,以后学院也将一如既往地执行这个传统。




 诽谤上师的界限 


在出世间法方面,声称上师戒律不清净、禅定不稳固、智慧不殊胜,对上师的戒定慧或者修行境界进行诽谤;在世间法方面,说上师人品不好、为人处世不妥、没有学问、相貌不佳等,这些都属于诽谤上师。诽谤上师不仅是以语言进行詈骂、诽谤,也包括以身体进行威胁、殴打,内心产生邪见并认定从此以后和上师一刀两断。这样的念头产生以后,就犯了密乘根本戒。

这条戒的界限非常清楚——如果一个人心里对上师产生邪见,口中说出诽谤之辞,这个人就毁谤了上师。所以,谁诽谤了上师,谁破了誓言,不需要特别的方法衡量,只要一听某个人的语言、一看他的行为就会明白。




 谁是我的金刚上师 


给自己灌顶、传讲续部或者赐予窍诀的上师,具足这三种法恩、两种法恩或者一种法恩的上师就是密宗的金刚上师。实际上不管你认可不认可,只要在某人面前得过密法(刚开始你有权利观察,那时你可以不去听法),即使你不认可对方,他也是你的金刚上师。





 是否违越佛教言的关键是轻毁心 


总的来说,凡是与佛陀的教言背道而驰都可以说是违越佛教言。但密乘戒中的违越佛教言有两个条件:一是违犯了别解脱戒、菩萨戒或者密乘戒的任何一条;二是自己明明知道违犯了戒律,却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觉得违犯就违犯,没有什么问题。如果具足这两个条件就会犯本条密乘戒。由于它的过患仅次于诽谤金刚上师,所以将其列为第二条根本戒。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经》中说,造业时的心态非常关键,如果有轻毁心,很多轻罪都会变成重罪。对于入了密宗的人来说,以轻毁心故意造恶业会立即犯密乘戒。如果没有轻毁心,即使破了别解脱戒、菩萨戒,但却不会破本条密乘戒。本来佛教徒不能杀人,如果你在嗔心推动下杀了人,只要你没有轻毁不杀生戒,虽然会破别解脱戒和菩萨戒,却不会破密乘戒。

总之,以轻毁心违背三乘戒律中的任何一条,这就是违越佛教言。




 金刚道友要和睦 


一般来讲,金刚道友有总金刚道友、远金刚道友、近金刚道友和密金刚道友。总金刚道友是所有的众生,远金刚道友是入了佛教的人,近金刚道友是入了密乘的人,密金刚道友是同一位上师摄受的“一父之道友”或者同一坛城中得灌顶的“一母之道友”。如果以密金刚道友为对境进行诽谤、损害,就会犯本条密乘戒。

对方相续中具足密乘戒,你也知道对方是自己的道友,然后以语言或者身体进行诽谤、殴打。具足这些条件就会破本条密乘戒。这条戒非常容易犯。

如今在同一位上师面前得受密法的人比较多,如果这些人互相产生嫉妒心、嗔恨心、竞争心,然后进行诽谤、吵架、打架,那肯定破了密乘戒。这种行为就是所谓的“金刚内战”,其过失非常严重。如果发生了金刚内战,以此为缘有些大德很快会圆寂,许多殊胜的佛法也会很快隐没,世间也会出现各种灾难。有时候,通过某些金刚道友的行为,也可大致推知密法住世的时间不长了。




 密宗行人不能舍弃任一众生 


大乘行者发愿利益一切众生,愿他们获得圆满正等觉的佛果,如果密宗行人舍弃这样的愿心就会犯密乘戒。不管对一切众生还是对某一个众生产生舍弃之心,都会犯本条密乘戒。如果你想:“今后即使我有能力,也不会帮助某人”、“从今以后我一定要害他”……产生此类心念就会破密乘戒,当然也会破菩萨戒。

这一条戒也很容易犯,不用在语言和行为上表现出来,只要心里产生:某人太讨厌了,有朝一日即使我有能力度化他,我也不去度化他,但愿他生生世世堕恶趣。一旦产生此类恶念,相续中就会出现破戒的阴影。作为发了菩提心的人,对小蚂蚁以上的众生都不能产生舍弃的心。当然,我们和别人发生冲突时可能会产生一些嗔心,仅此并不会破本条密乘戒,如果进一步产生了舍弃对方的心才会破戒。即使对一个众生产生舍弃心,当下就会破本条戒,大家一定要明白这个关键之处。





 入密乘者应接受显宗 


佛陀所说的人天乘、声闻乘以及菩萨乘等法都是根据不同众生的根机宣说的,不能认为只有密宗的见修行果才是至高无上的,而显宗和外道都是很低劣的,也不能对这些宗派进行诋毁。

按理来说,入密乘者应该接受显宗,在没有必要时也不能说外道的过失。可是现在有些人没有学过密乘戒,经常说:“我是学密宗的,你们显宗不好,其他外道也很不好。”这样的诽谤是不合理的。如果执著自己的法是即生成佛的胜法,而别人的法是三个阿僧祇劫才能成佛的劣法,产生这样的分别念是有过失的。

学密的人要观清净心,凡是对众生有利的法都要赞叹,不应该排斥。为了弘扬自己的宗派,你可以说密宗能即生成就,密宗在方便、智慧等方面有很多超胜之处,这样赞叹是可以的,但也没必要诽谤其他宗派。





 三恶道也清净吗?


基道果所摄的诸法自性本来是清净的,都是如来藏光明分的显现。下至地狱、上至极乐世界的一切众生都是本自清净的,一切器世界也是本自清净的,如佛经云:“心净则国土净”。虽然万法的本性是明空无二的清净法界,可是有些人由于没有净见量的智慧,觉得这只是为了让个别人生起欢喜心的说法,实际上是不合理的,对此理产生了颠倒的怀疑,那时就会犯本条密乘戒。在学习《大幻化网》时,通过一因、文字理等理证来观察,很容易明白诸法是本来清净的。





 密宗为什么要保密 


本来密宗没有不可告人的秘密,但由于密宗的道理极其深奥,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接受,所以有必要对根器不成熟的人暂时保密。以前大乘佛法在印度刚出现的时候,很多小乘行人都无法接受。禅宗在汉地刚兴起时,也有很多人不能接受。密宗也是如此,只有真正的法器方可接受,非法器无法接受。因此不能随便公开密宗的甚深见解、行为以及誓言物,否则会有泄密的过失。如果能保守秘密而修持,不仅自己能迅速获得密法的加持,别人也不容易产生邪见。

如果随便公开密法,许多人反而不珍惜,这样一来密法的加持力就会消失。在密宗里,保密是获得成就的关键。





 泄密的界限 


如果别人偶尔看到你的法本,或者听到你说了密宗的几个术语、咒语或者本尊的名号,这不会有泄密的过失。有些人说:“我坐火车的时候,旁边的人看了我的《上师心滴》。我叫他别看,可他硬是看了。我已经犯了密乘戒了,我该怎么办啊?”其实这没有犯密乘戒。泄密必须具足几个条件:首先你知道对方可能会对密宗产生邪见,然后你故意给他讲、给他看,最后使对方生了邪见,这样才会构成泄密。

如果有特殊的必要,比如为了让别人对密宗的殊胜之处生起信心,稍微让对方过一下密宗的法本,简单地介绍一下密法,这也没什么不可以的。所以大家也没必要过于害怕。





 五蕴皆空?五蕴皆苦?


无上密宗认为,色受想行识的本体就是五部如来。全知麦彭仁波切在《大幻化网释》中,以教证、理证系统地阐述了五蕴的本性是五部如来。可是有些已经入了密宗的人不知道这些甚深的意义,认为五蕴在胜义中是空性的,在名言中是不清净的,所以五蕴根本不是五部如来。他们不承认诸法自性为清净,执著下乘的无常、痛苦、无我、不净为究竟,进而以轻蔑心折磨身体或者行持苦行,结果犯了密乘戒。





 密宗行人受八关斋戒犯密乘戒吗? 


有些人问:“既然是这样,那受八关斋戒(过午不食)、燃指供佛或者苦行求法,这会不会犯密乘戒呢?”不会。因为这不是以轻毁心而做的。再者,密宗也承认在名言现相中五蕴是无常、不净的,所以就名言现相的层面行持上述苦行没有过失。只不过站在名言实相的层面上,观待圣者的净见量,五蕴的本体才是五部如来,所以我们不能诽谤、折磨五蕴,否则会犯密乘戒。现在有些人说:“学密的人不能受八关斋戒,不能对身体有任何损害,不然会犯密乘戒。”这种说法是不成立的,大家对此要有辨别的智慧。




 远离对上师三宝有邪见者 


一般来说,我们不能把损害上师三宝的恶人当作朋友。内心不要对他们生嗔心,也不能舍弃他们,要对他们修悲心,因为他们毕竟也是众生;但是在行为上要敬而远之,不要和他们交谈,也不要一起吃饭睡觉。这是保护自己的一种方便。否则你最初想度化对方,天天跟他们混在一起,到最后也许你反而被对方“度化”了。有些人就是这样:见到一个人对上师有邪见,本来想把对方度过来,但由于对方特别会说,结果一段时间后自己也学会了诽谤上师。因此,大家千万不要接触对上师三宝有邪见者,否则自己也可能染上过患。




 如何应对纷杂的密宗东西? 


密宗的誓言物分为外誓言物和内誓言物。外誓言物如铃、杵、手鼓、托巴等法器以及衣饰、璎珞等资具,如果你觉得:密宗里乱七八糟的东西多得很,我还是不用这些东西吧!进而以轻毁心舍弃就会犯密乘戒。内誓言物是一些特别修法需要享用的五肉、五甘露等,如果应时不享用就会犯密乘戒。此外,在会供时需要作金刚歌舞等行为,如果不行持也会犯密乘戒。

不过,只要没有轻毁心或者排斥心,即使没有享用誓言物也不会犯本条戒。你的铃、杵可以供在佛台上,不一定天天带在身边;如果没有能力享用五肉、五甘露,可以用其他饮食来代替。如果不方便唱歌、跳舞,可以稍微表示一下。但不能因为学了别解脱戒,就认为密宗的行为是不如法的。当需要享用密宗的誓言物时,最好不要以小乘的眼光对此排斥、生邪见,否则就会犯密乘根本戒。




 遇到女性有过失,说还是不说 


有些人看到佛经中宣说女人的过失,便认为所有的女人都不清净,她们都无法成佛,于是以一切女众为对境进行诋毁、谩骂,如果对方听到自己的语言,自己就会犯密乘戒。当然,如果说个别凡夫女性不好,这不会犯密乘戒。此处的关键在于,对境是“所有的”女性,即心里认为女众和男众有很大差别,所有的女性都是低劣的,然后说出诋毁之辞,这样才会犯本条密乘戒。

女性中有金刚亥母、妙音天女、度母等佛菩萨,世间有许多女性成就者,还有的女性很快就会成佛,所以我们不能诋毁她们。




  学到了,记得要实修呦   



---往期推荐---
《极乐愿文大疏释》76 * 甘露丸
《极乐愿文大疏释》75*甘露丸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