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零散收录 >> 《入菩萨行》第六讲问答|禅修的窍诀:心像一只在马屁股上打滑的苍蝇 返回

《入菩萨行》第六讲问答|禅修的窍诀:心像一只在马屁股上打滑的苍蝇

宗萨钦哲仁波切 骑着蓝色狮子BL 2024-03-05

堪布阿琼说:“当你禅定时,你的觉受会变得有如马屁股上的一只苍蝇。”这太美了。事实上,这是如此传神的画面。

他的意思是:通常马屁股非常光亮滑溜,所以苍蝇停在上面的时候会有点打滑。现在我们的心落到某样东西上时,就像牛粪一般,甚至比那更糟,像是粘着胶水,像蜂蜜一样,会粘得牢牢的。然后如果你试图捡起来,会一半留在上面,一半在你手指上。我们的心就是这么运作的。修持禅定之后,你看着一个所欲对境,心却会滑走,亦即没有欲望了。那是应该会发生的事。基本上就是心不会落下停驻,不会安逸地落下并停在那里。当心永远不留驻,甚至不会暂时停驻时,心会变得自由.....

心一直在打滑是修持禅定之后会发生的事,如果你能坚持每天禅修或许一两个小时,我想2026年你就会打滑得很厉害......

如果这是你想要的,要记住:或许你会找不到银行的工作;而且你的家庭也会觉得自己抚养你的方式一定有问题,他们不明白你将会救度他们,实际上是永远地救度。所以没必要告诉他们打滑比停驻更重要。你应该做的就是祈请和发愿,因为来世他们将会成为你的弟子之类的,那时你就能轻易地教他们如何打滑。"

--宗萨钦哲仁波切

《入菩萨行》
- 主讲 · 宗萨钦哲仁波切 -
中文翻译 / 西游译文

问 答

学生问:《入行论》与其他大乘经典说,菩提心是一种心态、一种精神状态;密续经典也叙述菩提心是身心系统的一部分。我在某处读过有种称为菩提心滴的东西,那是什么?对于生起菩提心,身体方面是否有我们能使用的东西?
仁波切答:是的,有很多我们可以做的。上至大乘佛教徒都非常强调心,但即使在声闻乘中,身体也很重要,例如坐直--那已经成为一种技巧,而且是唯有身体才能做的技巧--还有呼吸等等的一切,都很重要。
寂天也说过:“念身如舟楫。”在大乘里,尤其是较为初学的菩萨们,他们对待身体的态度如同一艘带你从此岸到彼岸的船,所以身体就像一个你应该要好好照料的工具,你不应该破坏它。大家知道有苦行那类事情,某些外道和佛教徒之间对此有很长的讨论。大乘佛教徒可能不会对身体施加苦行,大乘佛教徒不会认同上下颠倒地倒坐很多年、曝晒太阳浴很多年、单腿站立好几个月那类事情,因为大乘佛教徒认为身体很重要,身体是个工具,所以大乘的人不会否定抵制身体。
或许各位会认为这是我自己的解读,但我对此很有信心:大乘佛教徒不会反对抽脂手术,大乘佛教徒不会反对合适种类的唇膏、润肤霜或洗发水。为什么?因为这身体是你的工具,是你的奴仆。待它好一点,是精心照料自己的一种方式。然而,真正的照料是照料你的心,那才是真正的目的,你不能忘记这一点。只要不忘记这一点,所有其他事情若能使你高兴,又有何妨?
在密乘中,身、心的区分非常微小,几乎没有区别。虽然有身金刚、语金刚、意金刚等描述,但区别很小。正因如此,可以说菩提心甚至有了身体方面的描述。当你达到那个层面时,心态就不会像是“身体是工具,是我们的奴仆,有如从此岸到彼岸的船”,那时会远远不止于此。当你有正确的心态、正确的动机、正确的信心时,即使你走出房间去买润肤霜,也能将这一切真正转为崇敬本尊的密续之道,因为身体即本尊。但这是另一个领域,现在是在谈大乘,不过我已经告诉你密宗修持方式了。


学生问:我越修持,似乎就越心不在焉,像是我居然会在牙刷上放驱蚊软膏,有诸如此类的事情。这是个好迹象吗?
仁波切答:意识到你变得心不在焉,这是个好迹象,所以你应该继续意识到这个情况。能意识到是好的征象。
学生问:如果空性和佛性一样,那么为何先教空性,然后留到最后一年才教佛性?为什么用不同的名称?

仁波切答:正如昨天解释过的关于婴儿、哺乳的例子,这是因为有些人无法承受关于佛性的教法。很多人有这种倾向:我们已经很爱自己了--灵魂、灵魂伴侣,或这或那的,认为有某个东西存在--而如果说到佛性、具足三十二相八十随好、金光闪闪、光圈之类的,会导致你甚至更加热爱自己。

学生问:您说要发愿创造让有情众生得以证悟的善缘,但是身为凡夫的我们不知道什么样的外缘会有用,所以我们是否只是发愿就好,而不积极尝试为他人的证悟制造或创造外缘?或者有什么是我们能做的?

仁波切答:第二品全篇都是造作善缘的范例。像是来自秘鲁的鲜花、来自沙特阿拉伯的酸奶--我甚至不知道他们是否有这些--那类事物全都是创造善缘的范例。新加坡的牙签等等,一切事物,什么都可以,无限可能、无量无边的东西,非常非常丰富。真的,甚至像是本·拉登的胡子用来拖地都可以,而且那样也能利益他,他来世可能会有更长的胡子。什么都可以,要有创意,要非常有创意。


学生问:您之前说过,身为凡夫,我们不知道谁是菩萨或谁不是菩萨。菩萨知道他们是菩萨吗?

仁波切答:这取决于菩萨的能力。初地菩萨会知道比他低阶的众生中谁是菩萨,但据说不会知道比他高阶菩萨的情况;二地菩萨会知道谁是初地菩萨,诸如此类的。这是非常泛泛而谈,明确来说,像我们这样的凡夫如果看到某位初地菩萨,会认为他是完全证悟的佛,我们无法区分。一位相当资深的菩萨--尚未登地、但非常接近登地的菩萨--看到十地菩萨的时候,会觉得与佛完全没有差别。实际上,很多佛经、论典中对于证得十地的描述非常令人惊叹、难以置信,几乎可以当成诗一般,像是十地菩萨可以剎那间同时进入十亿的有情众生心识中,这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如果我能同时进入两个人的心中,我会发疯。首先,我无法进入。其次,即使我设法做到了,也应付不了,尤其是有这个德国人在这里。但不管是谁都一样,我不知道人们心里到底在想什么。悲伤、快乐、害怕、爱、恨、不安全感、恐慌、放松等等,全都在同一时刻堆聚在一起。我们如何能表达那种情形?如何能设想那个情形?如何能理解那个状况?我只能说,对我而言是可怕的,我应付不了。
然而,这些是重要的力量。目前我们能举的最接近的例子,就是称作直觉的东西。有时我们会有“我觉得他这么想”的想法,灵光一现而且正确,那就是直觉。但我们说的那种直觉非常微不足道,是非常非常残疾缺陷的直觉。而这里讨论的是令人惊叹的菩萨直觉,那是一种非常巨大的直觉,从来不需要依赖过去经验,是新鲜的、不可思议的直觉。相对地,我们凡夫却是处于思想框架中。
给各位举个例子,大家可以去看一部叫《潜行者》(Stalker)的俄罗斯电影。它很棒,不过那是我的解读,因为这部电影非常晦涩,你也许要看五六遍才能看懂。如果你在笔记本电脑上看,要确保有副好耳机,或者有个好的音响系统,因为声音很重要。对我而言,《潜行者》讲的是当一个人具有超凡直觉之后,他就无法适应其他世界。
但是想象一下,如果你拥有那种直觉,并且知道如何与这个世界玩游戏,那力量就更强大了。我能告诉你的最接近例子就是母亲对孩子的爱:孩子会做各种各样的事情,但母亲总是不疲惫且全然开放地予以接受和理解。像我们有些人不是母亲,我们就不能理解为何这个母亲或父亲会钟爱孩子的荒唐逻辑--这家长怎么会接受那个呢?但母亲能理解。这是我能给你举的最接近的例子。


学生问:您之前说我们需要修心,也说过没有任何自我存在。那么这到底是谁的心?我通常认为心和自我是同一主体?

仁波切答:这是个典型的问题,这从头到尾都会是个问题,因为对于世俗谛和胜义谛,我们是既分开讨论又合一讨论。

总之,对于“心是什么”这个问题,佛的回答包含三个要素。“心无有心,心之自性为光明”。这是大乘佛经里的话,这句话的现代翻译是:心,无心,心是明。如果有人能找到梵文的这句话,我想那会更有力量。首先,佛说“心”的时候,他指出也许有一个心的存在。但接着,他立刻说“没有心”,之后又紧接着说“心是明”。这是为了解释不可解释的事物时所采用的迂回方法。所以,回答你的问题:这虚幻的自我,需要藉由虚幻道途的帮助,被虚幻地击溃,从而证得解脱;而解脱又是另一种幻相。这就是你必须结合整句教言的方式,这是唯一的方式。
学生问:在相对层面上,像我这样的一个在家居士正在尝试理解禅修的真实价值和好处。所以从知识性理解的层面而言,心在禅修时到底发生了什么?
仁波切答:我现在会回答你的问题,但以后讲《禅定品》时,如果我们那时仍活着,而且如果你会回来听课,你能再问一遍这个问题吗?
这问题具有重大价值,有很多层次的回答。有成千上万页专家著作的文献阐述、解释这类问题,这些解说非常有价值--印度大师们具有令人赞叹的无价珍宝教诫,不只教言,还有技巧、窍诀;此外也有来自西藏大师的教诫。
我要告诉各位:答案因人而异。举一个相当近代的例子,大约只是一百年前,有一位阿琼大堪布,他有很棒的禅修指导。不过他通常是给牧民传法,所以他会使用游牧相关的例子,于是很多住在城里的人就无法理解他在说什么。他举过一个很棒的例子,我非常喜欢。他说:“当你禅定时,你的觉受会变得有如马屁股上的一只苍蝇。”这太美了,事实上,这是如此传神的画面。我花了很长时间才弄明白这个例子的含义,因为这种事只能请教牧民传承的修行者。顺带一提,令人难过的是,连这些表达和对这些表达的理解也正在迅速消亡中。大约再过二十年,当人们读到“马屁股”这个比喻时,甚至可能会认为这是笔误之类的,而去“改正”这个用语,因为在神圣的传法当中突然出现“马屁股上的一只苍蝇”,人们会想:“这是什么?绝对是个错误。”但它却是在解释一些非常令人惊叹的义理。阿琼堪布的意思是:通常马屁股非常光亮滑溜,所以苍蝇停在上面的时候会有点打滑。现在我们的心落到某样东西上时,就像牛粪一般,甚至比那更糟,像是粘着胶水,像蜂蜜一样,会粘得牢牢的。然后如果你试图捡起来,会一半留在上面,一半在你手指上。我们的心就是这么运作的。修持禅定之后,你看着一个所欲对境,心却会滑走,亦即没有欲望了。那是应该会发生的事。基本上就是心不会落下停驻,不会安逸地落下并停在那里。当心不永远留驻,甚至不会暂时停驻时,心会变得自由。
顺便一提,如果你是处于僵固的思维框架中,从自己的框架内望着一个心一碰到对境就会滑走、心一直在打滑的人,你会觉得他有点疯狂,因为他不在乎你所珍惜的职位、权力、金钱、受人关注等事物,然后你会认为他不是个正常人,因为我们所理解的正常人是表现得像蜂蜜或牛粪般的人,更像是胃不好的牛那种类型的,我们认为那才正常。
心一直在打滑是修持禅定之后会发生的事,那是可以做到的。如果你能坚持每天禅修或许一两个小时,我想2026年你就会打滑得很厉害。
但这是你想要的吗?你必须自己决定。因为如果这是你想要的,要记住:或许你会找不到银行的工作;在那些看重世俗期望的地方,或许你都找不到工作。而且你的家庭也会觉得自己抚养你的方式一定有问题,他们不明白你将会救度他们,实际上是永远地救度。所以没必要告诉他们打滑比停驻更重要。你应该做的就是祈请和发愿,因为来世他们将会成为你的弟子之类的,那时你就能轻易地教他们如何打滑。
学生问:为什么发愿令一切有情证悟比达到世界和平更容易?
仁波切答:到底什么是世界和平?我不知道世界和平是什么。什么才是世界和平呢?
学生问:您曾数次提到,修行和世俗追求是不相容的,像是刚才您说到在银行找不到工作。那是我不理解的地方。
仁波切答:对,是不相容。但要知道这就像淤泥里的莲花,你必须决定在泥水里生长--那是菩萨做的决定。水的淤泥越多、越是浑浊,莲花就越健康。



- 未完待续 -

 视频合集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