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求学足迹 >> 《善生经》(五) 返回

《善生经》(五)

索达吉堪布 求学足迹 2019-04-17

Never stop engaging in virtuous deeds.

上师课前开示:

今天我们继续讲《善生经》。前面讲到四种戒,还有四种恶劣之行,然后六种损财义,其中分了三十六种法,沉湎于酒、赌博、放荡,迷恋于游戏、娱乐,还有依止恶友和懈怠。

前面已经讲了饮酒的过失,赌博的过失,放荡的过失。

虽然我们在世界上有些人可能喝酒不认为是过失,有些人认为放荡也不一定是过失,赌博不一定认为是过失。但真正从其意义和结果 上看,我们会多多少少发现,其中有许多我们难以想象的过患,导致许多痛苦。

所以,对人身非常不利。

我们总听到人说,如果我早点认识到正法……人生中遇到许多挫折,造了很多业,通过善知识的引导 ,改邪归正,趋于正道。

我们这里的每一个道理,是公正合理地分析,我们需要从很多方面了解这些真理。


仁波切继续宣讲《善生经》

善生,迷于伎乐复有六失:

一者求歌,二者求舞,三者求琴瑟,四者波内卑,五者多罗槃,六者首呵那,是为伎乐六失

若长者、长者子,伎乐不已,其家财产,日日损减。

佛陀告诉善生,迷于伎乐有六种过失。

一是求歌,就是唱歌 ,很多人当歌星,整天唱着各种各样的歌,这是一种娱乐 。

二是求舞,喜欢跳各种各样的舞,其他知识无兴趣。

三是求琴瑟,一般是乐器,在音乐方面。

四是波内卑,就是一般古代的戏剧、诗词、古诗等,包括现在的电视电影吧。

五是多罗槃,也是用于音乐方面的,可以说是手铃。六是首呵那,就是我们用的大鼓。凡是这些,在古代印度不同的乐器,有不同的类别 。

共有六种过失。

当然这里从乐器歌舞上,行为上分了六种。如果沉迷 于此有六种过失。

如果长者、长者子,伎乐不已,一直不间断地贪执这些,那么其家财产也会日日损减。

因为现实生活中,大多数 人喜欢娱乐 ,歌舞等活动。如果长期这样,玩物丧志。真正内在的德行会被损伤。当然我们现在的社会上看,有一部分人非常喜欢。

很多人唱歌 跳舞、文工团、艺术学院等,有很多人以此得到快乐,有的人以此为生。如果究竟来看,整天沉迷 于此的话,许多有意义的事情可能就没有机会了。还有,对于来世非常有功德的事,就没有机会了。

甚至有些人当作它是最美好的,也许当前是这样的,但来世不一定是这样的。

《阿含经》中有一个人问佛陀,古代有很多人唱歌 跳舞过一生,死之后,因为让许多人欢喜 的缘故,转生善趣,是不是?

佛在问了三次没有回答。后来说,这种歌舞 等,以贪嗔痴 来造作,之后对其进行耽著,相当于人被绳索捆绑,如果向其上洒水,则被绑得更紧了。

就象人们在轮回中,被三毒捆紧,如果再继续束缚,造了很多业,转生到恶趣中。

那个人哭起来了,说我不是为自己,我感到很多人因为传统文化的影响,不知取舍,为他们感到伤心。


真正去耽著这些,也许即生心理也有一些危害。包括现在网络上 非常沉迷 。有些年轻人玩电子游戏。

有些藏族喇嘛在上课时,在下面玩电子游戏。我们这里没有发现,其他的世界都发现了。因为现在的世界比较容易吧。沉迷于此,看起来是乐事,其实对自己的心灵也是不利的。


去年联合国卫生组织 发现这是一种沉溺病,是一种精神疾病。有网络中一直沉迷导致死亡的事。

在这个世界上,一方面外在的花花绿绿的事情 特别多,沉迷于其中致死、心理疾病特别多。

以前有一个智者说过,十九世纪是肺病死亡最多,二十世纪 是癌症而死的多,二十一世纪是心理疾病死亡者多,它就是人类的杀手。


因为商家为了吸引我们的眼球、爱好,先去调研,知道你喜欢这样的那样的,他们有一个套路,知道我们的兴趣之后,设了很多网,让我们陷入其中。有些人即生中无法自拔。以后沉于三恶趣中。


所以歌舞好象是让人们快乐的,佛教中也不否定。象我们的念诵中,上师如意宝在的时候,经常放一些乐器,有的人不理解。这也是以歌舞 对诸佛菩萨的供养;密乘中也有金刚歌金刚舞。


有的人偶尔也可以唱一唱,但象我唱得不好可以不唱。但一直沉于其中,没有什么意义。一旦老的时候就会发现没有什么价值。


有一些人年龄渐长时,会感觉到无肋无奈。所以有这些特长专业的话,没有必要放弃,只要心好,可以继续 。

但一般的佛教徒,一直沉迷 于此,人生大半会被荒废。


恶友相得复有六失:一者方便生欺,二者好喜屏处,三者诱他家人,四者图谋他物,五者财利自向,六者好发他过,是为恶友六失

若长者、长者子,习恶友不已,其家财产,日日损减。

依止恶友有六种过失:一是方便生欺,以各种方法让你被欺骗。

二是好喜屏处,通过恶友的影响,喜欢处在一些暗处,看不到的地方,就象现在的藏在背后,搞各种坏事,做不可告人的事情。现在的很多黑社会团体、恐怖组织 。表面看不出来,甚至有表面的修饰,但实际 不是这样的。

三是诱他家人,不但欺骗别人,而且家人朋友都会欺骗。有些人包括参与各种传销,连家人和所有的周围认识的,都被恶友骗走了。

四是图谋他物,可能大多数 是想着他的财物,把它骗完。

五是财利自向,而且这引起财利全部归为己有。不可能为其他人、社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六是好发他过。经常做不事理的事情 。


如果长者、长者子,经常依靠恶友,其家财产会日日损减。

这是依止恶友的过失。在我们佛教当也好,也是很重要的。修行人中恶友对其作用影响是非常大的。

麦彭仁波切说过恶友对我们的危害很大。


有一些恶友欺骗 意识不到,善友和善知识对你严厉,你反而离开,最后会发现。恶友也是这样的。比如《大般涅槃经》中说恶知识坏无量善心。

一个邪知识的原因, 对无数人和身体会毁坏。对我们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所以对我们的作用也好,危害是非常严重的。

不仅是我们一般的世间人,甚至可能有些善知识,一些圣者也有影响。显现上佛陀也是远离恶友。

《出曜经》上说, 佛与阿难,远远看到提婆达多,说我们绕道走吧。阿难觉得稀有,问你不是获得佛果,为什么要绕他走呢?

佛说我已经获得佛果,在菩提树下,魔王波旬以各种方式来伤害我,但无损于我的毫毛,但恶友对每一个行者还是有影响的。所以应该远离恶友,亲近亲友。

行齐德同 俱造于善

乃名亲友 不造善行者 不名为亲友

所谓的亲友,可能以为是亲朋好友,其实不造善行者,不名为亲友。

不管是你的父母哥弟姐妹,经常制造违缘损害 你的功德,也许不是亲友,反而依他们的行为断你的慧命。真正的亲友对你的功德善法越来越增长,才是亲友。

与同行道友可以说是亲友,是最亲的。

为什么是最亲的呢?乃至菩提果之间永远不分离。


远离恶知识,亲近善知识。远离恶友,亲近善友。这是很重要的。

世间也是一样,随着接触的人,真的会受很大影响。比如接触一个人两个月,如果 他有智慧德行,会有熏染。恶友也是一样。

比如住一个晚上,那人特别精进的话,另一个人会不好意思 。自己就起来参禅念经,如果那个人特别散乱,你也是会受影响的。


《正法念处经》中说:

随近何等人 数数相亲近

近故同其行 或善或不善

             

不管是什么样的人,因为亲近他的缘故,你的心要么变得善,要么变得不善。如果亲近善人,你会变成善人。如果亲近恶人,慢慢会变恶。

这是规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有一些人特别散乱,你经常和人一起,可以推断你也是散乱的人。同样的道理,与一个进步的人在一起,他的成绩也会下滑。有的同学与成绩好的同学在一起,也会有进步。这是世间老师对同学的推断。

不管是东方,西方也这样认为,这种人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我们自己应该尽量亲近恶友,远离恶友。


懈惰有六失:

一者富乐不肯作务,二者贫穷不肯勤修,三者寒时不肯勤修,四者热时不肯勤修,五者时早不肯勤修,六者时晚不肯勤修,是为懈惰六失

若长者、长者子,懈惰不已,其家财业,日日损减。

懈惰有六种过失:

有些不同版本,但不管怎么样,可以以自己的智慧观察参考。没必要取一舍一,也许可能本师释迦牟尼佛在宣讲时,不同的阿罗汉涉及的不一样,有些看gc的是人,有的人认为是人的行为。根据录音整理也有不同。只不过智慧不错的人整理得好一点, 有些不是。当然一般是阿罗汉和成就者,从大方面会有错误。便佛陀因机施教,所以得到的利益可能不同。

所以在不同的版本中有不同内容时,应该有一种包容的心来接纳。

有些学术界的人,通过自己所谓的研究探索, 认为那是假的、伪经,认为是不合理的。

因为……所以是错的。

学术界的人因为没有信仰,也不明白佛陀所说,有些众生的业力和业感不同,只是表面从历史 从人类从学术层面 分析,可能有些地方会缺少专业的研究吧。

比如我是一个非专业的学化学的学术界的人,本身对这个专业不知道很多,我去研究就是外行。

这些研究者,从来没有系统 地学习过,毕竟还是外行行为。

我们佛教徒既要看我们修行者的观点,也要看一下他们对我们的评论,这时候没有必要修安忍。因为如此可能以非理摧毁我们的一些经论,生存的空间都可能会没有。

比如一个好人,经常被各种人攻击,也不行。

佛教徒应该有一种责任感,不止是修行,要维护佛教的正理,自古以来的大成就者有所付出,我们作为现代的佛教徒,也是有责任学习、弘扬、推广。每一个人都有此责任。

就禅宗有的只传给一个人,其他人旁观,不是很好。

系统 地学习很好,尤其有一些年轻人,受到此专业系统 的教育之后,长大之后,一旦成名,有内在的智慧,自然有弘扬佛法的能力。世界上有一些非理来推翻我们时,我们应该以什么方式来交流。这是我们要思考 的。


懒惰还没讲。

今天穿了一件新衣,但领子太大了。

有六种过失。

一是富乐,不肯做事,整天沉迷 于财富。富贵的人一般不太喜欢修行,因为骄傲 ,开心时学一点,又放弃。有一些人不是这样。

二是太贫穷,有饥饿的,甚至生活不能解决,这种人不修行不工作,对世间的什么事都不感兴趣。

三是寒时不肯勤修,冬天冷时不愿意出来,连听课都不愿意。我们学院有些人冬天象旱獭一样在被窝里不出来,连夏天都穿得特别厚。

四是热时不肯勤修,象东南亚,特别热,爱出汗,也不愿意勤作。

五是时早不肯勤修,因为早了打瞌睡 。有些人星期天还不错。有一次的去学校,本来初中毕业班离毕业还有六十天,早上我去看了,二百多学生中有四个女生在外面读书。

我以此说了他们,以前我们不管怎么样,还是比较精进的。我们这里的道友,平时不认真,临考试时熬夜。这个方法不太好,考试时肯定会迷糊的。

六贪玩不肯睡,晚不肯勤修。


如果长者、长者子,一直懈惰。有的版本不止是懈怠, 还有各种借口。这样的话,他的家财业会日日损减。

所以要精进,世间的事无法做,修行人来讲,出世间的修行也没办法的。

懈怠懒惰人 一切无堪用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

                       世间诸果实 皆由精进生

贪恚痴疑惑 皆由懈怠生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

懈怠的人连提一桶水都喘气,不说弘扬佛法,连自身的生活都不能自理,这是严重的事情 ,所以应该有一种精进,精进中应该排除懒惰。

象《入行论》中有自轻凌的懒惰、散乱的懒惰……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很多人最严重的病就是拖延症,现在越来越严重。

在一些公开的资料中,中国的一些大学生,有70%的人有,最近的统计,有90%的人有拖延症。

有些人也是一样,今天念个经,明天再念吧……最后就什么也做不成。现在很多人没有时间节点,基本不做事。而且有人有及时行乐的想法,有手机等玩的事物。应该做的事也不做,它一直控制 着你的时间,最后一无所成。

世间一些高端的企业,每一件事都有时间节点的要求,并且非常准确。

很多人作业也好,世间的很多事情 ,平时一直散乱,到最后写论文、做作业……包括发心人员,应该写的东西,一直不写,明天要交了,今天熬个夜。


我们要有正知正念,将世间散乱的因控制 。

现在人最严重的是,做什么事都拖。这样很多事情 没办法做下去,如果不拖,精进的话,即使不是特别成功的人,但在世间中做很多事情 。


科比以前也是非常著名的球星,退下来之后,也是写自传等,安排得满满的,该做的事情 会去做。不是因为一些原因——今天不舒服,今天来了一个朋友,应该做的事情 会做下去。


我们生活在世间,退休 了,在其他场合中照样精进。

你在冬天不精进,夏天不精进,有钱时精进,无钱时不精进。心情好时精进,心情不好时不精进。不是这样的。精进的人不会年轻时精进,年老时不精进,没有任何借口和其他原因。但这种精进者是极少数。

有的人以懒惰就是我的定位,课堂上怎么讲无所谓,我一边吃一边想,在讲什么呀,我有各种理由。

这些人是定性了,但有的人,会想到要有持之以恒的细水长流的精神 ,依此精神 不断地……讲考也好,发心也好,很多人最大的毛病是不能持之以恒。刚开始很认真。有些人坚持 一年两年,有些人一个月,有些人说:哎呀,我已经坚持 七八年了,我听力不好,我什么不好……有很多事情 。

只要你不放弃,应该会有结果 的。有些人很聪明,从一口气的智慧,确实超越很多,但是从长久来看不是的。

有的人不是很聪明,但有持之以恒的耐心,远远超过别人。


就象马拉松,他们很有窍诀,一开始不用尽全部力量,最后慢慢超越。

在整个人生也是这样的赛场,懒惰是我们很大的敌人。修行也是一样,一直坚持 下去是伟大的。


应该做的事情 ,不能一拖再拖。如果习惯了,有些事情 确实没办法了。

有些道友一开始背诵,特别轻而易举——这部论典要背。

我们很多道友一开始的颂词会背,最后真正能背下来的不多。



佛说是已,复作颂曰:

迷惑于酒者,还有酒伴党,

财产正集聚,随已复散尽。

饮酒无节度,常喜歌舞戏,

昼则游他家,因此自陷坠。

佛说完之后,作偈颂:迷惑于酒者,还有酒伴党,财产正集聚,随已复散尽。

沉迷 于酒,酒伴酒友,开始可能有财富的积聚,但经常饮酒的话,经常去酒吧享用,最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所有的财富散尽了。

有些人喝着喝着,家里贫穷了。因为也不愿意工作,整天喝酒混人生,非常可怜。


饮酒无节度,常常喜欢歌舞戏,晚上去玩,白天到茶楼、打麻将处,和不三不四的人聊。因此身体陷于堕落。

世间人的一些领导本来很有智慧和能力,但因为整天喝酒,最后一无所成。


随恶友不改,诽谤出家人,

邪见世所嗤,行秽人所黜。

好博著外色,但论胜负事,

亲恶无反复,行秽人所黜。

随恶友不改,经常诽谤出家人,因为邪见的原因在,世间人对他嗤之以鼻,人所黜——世间人的对他进行排斥远离。以前没有恶友时,人们称赞你,当有了恶友,人们看不惯你的邪 行。

有的人说,世人赞叹也无所谓。其实不是的,这样的话,生存也是有困难的。

善人人们喜欢,恶人人们排斥,世间人不喜欢。因为遇到这种人,带来很多染污。

这里的内容合在一起讲。

好博著和耽着外在的名色,只是讨论胜负事,因为亲近恶友的缘故无反复,因为恶友对你的影响,你自己没有什么感恩心,还有行为非常污秽的原因,人们排斥。就象 人们说的,没有永远的敌人,没有永远的月朋友 。一旦对你有利,人们当你是朋友 ,一旦无利,当你是敌人。尤其是现代,爱心等都没有时,人们可能会看你对我有没有用,就象一个领导,有实用性时对他恭敬。

很多地方上师也是如此,这个上师对你有用时,你对他很好恭敬,一旦无用,也会抛弃。出世间也受此影响。确实这个时代是特殊的。

每人的行为要自己维护,这很重要。



为酒所荒迷,贫穷不自量,

轻财好奢用,破家致祸患。

为酒所荒迷,贫穷并且不自量力,以为自己还很有钱的,轻财——财物很少,但却愿意浪费奢用,最后导致的结果是破家人亡,每天沉迷 其中对自己是不利的。

现在的一些广告……

以前吃一顿饭,喝各种酒。有些人以为喝酒对身体健康有利,获得快乐。我们不排斥,但对身体的健康真的没有利益。对利弊要取舍。

有的人是很虔诚的佛教徒,但酒就是戒不掉。很可惜。

出家人不会的,不然住不下去。但居士可能因此对自己带来很大麻烦,一定要注意。


掷博群饮酒,共伺他淫女,

玩习卑鄙行,如月向于晦。

喜欢掷博的饮酒 的,共伺他淫女的,玩一些卑鄙的行为,如下旬的月亮一样,名声地位慢慢地向于晦。这些不清净的行为,有些人全部具足,什么恶行都具足。这些人以前很有名声威望,利他,但逐渐聚在一个人身上时,理想也好,愿望也好,没有的。


行恶能受恶,与恶友同事,

今世及后世,终始无所获。

行恶能受恶果,与恶友相处,在今世及后世都是痛苦的,终始无所获。




昼则好睡眠,夜觉多悕望,

独昏无善友,不能修家务。

折天他们好睡眠,因为晚上一直忙着各种事。比如夜里喝酒,白天起不来不能上班。以前管理喇荣的一个领导,晚上喝酒,白天没有力量生病,他发愿:我下决心 ,再不喝了。但过了一段时间又喝了。

晚上分别 念多,希望多,愿意多,最后无善友,没有朋友 。不能修家务,连家里的事情 都没办法。

有的人因为喝酒,晚上回来吵架,孩子从小有恐惧的心,最后孩子成长之后有心理阴影,一代一代地,可能会受其影响。

这些要好好观察观察 。


朝夕不肯作,寒暑复懈惰,

所为事不究,亦复毁成功

这些人白天晚上,因为耽著酒,散乱 ,一个放荡、赌博、饮酒、依止恶友的、懒惰的,都是很重要的。

在座的佛教徒,非佛教徒,生活佛教……(此处信号中断)……

一直不断地精进的人也比较少。《六 般罗密多经》5

a间很多成功也来自于精进,有些人认为:怎么贪嗔由不精进生?如果很精进,哪有时间生贪嗔痴 ?忙着工作事情 。所以主要原因是不精进。



若不计寒暑,朝夕勤修务,

事业无不成,至终无忧患。

最后一个颂词:若不计寒暑,朝夕勤修务,事业无不成,至终无忧患。

若不计较寒冷、苦热,白天晚上一直努力 ,这种人的事业没有不成的,最终是无忧无患 的。犹如日月不住空。

我们做什么事情 ,不要找理由。不管在寂静的地方,还是不寂静 的地方,大家很努力 地做,没有什么是不成的。

刚开始可能有困难。我去印度时,13-18世纪间,佛教几乎隐没,贝诺法王到了印度,没有什么资源 ,当时贝诺法王为了建佛学院。刚开始他天天卖牛奶 ,让少数僧人解决生活。后来三轮车换为摩托车,逐渐有机会去西方国家,后来一间间修起来,建起了佛学院。我们去时有好几千房间,难以想象。

包括创巴仁波切,刚去西方,没有什么的, 他一开始与他们一起种草、赛马,慢慢建很小的道场,慢慢弘法中心建立 起来了。

我们去美国,法王对其弟子说,我听说创巴仁波切弘法的事迹,我有时特别伤心……有时特别欢喜 ,这种毅力坚定的心是不可思议的。法王如是赞叹。到了那里,也有很多故事。

我们不管弘法利生也好,要有精进的心。不要想着:我永远呆在喇荣。应该想,我暂时在这里求学,以后要到偏僻的地方、野蛮的地方,去建立 有智慧的……暂时来看,也许因缘不成熟 ,但有能力时可以的。

我们看一些高僧大德,因为依其精进不放弃,如此在世出世间取得了非常伟大的成就。

所以在座的各位,不管学什么法,不要在小牛角里拔不出来,除非你象米拉日巴在里面躲雨。这是开许的。

不管在哪里都可以,在什么时代都可以,什么环境都可以,只要我活着就要精进,好好弘法利生,好好修行,与什么人接触都行,但我还是要远离恶友。

今天就讲到这里。



~ 预  告 ~

下周一(4月22日地球日)19:30

甚深大乘经典《维摩诘经》

入不二法门品第一课

开课喽~


不见不散哦~

文字 | 一意

图片 | 阿源,一意


本课堂笔记,为边听课边整理,仅供参考。紧张中疏漏错误难免,若发现请自行改正。

   感恩理解, 深深忏悔!

欢迎关注:求学足迹

为您提供最及时的课堂笔记

愿您法喜充满,早证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