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诚堪布(生西法师)辅导: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第十四课1
第十四课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发了菩提心之后,今天我们再一次一起来学习华智仁波切所造的《大圆满前行引导文》。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也叫作《普贤上师言教》,是华智仁波切在上师如来芽尊者讲解《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仪轨》时做的记录,记录当中有道次第的修法、修法的窍诀、修法的关要……大恩上师在这堂课开始也讲了关键的内容,即噶当派两个公案中的对话。
第一个是仲敦巴尊者和阿底峡尊者的对话。仲敦巴尊者问他的上师阿底峡尊者:“为什么给其他人宣讲密咒却给我讲道次第呢?”阿底峡尊者说:“之所以给你讲道次第,是因为此法极其重要,除了你之外其他人无法完全了知,无法真正弘扬道次第的修法。”仲敦巴尊者能够把佛法核心的修行次第完全了解、证悟后传下来,对后代弟子相续的调伏非常关键。
其实这个问题,在当时或是现在修行者中都有类似的想法,觉得道次第不如密咒重要。(密咒就是密乘的修法,以及一些咒语的念诵,生圆次第等诸如此类。)很多人认为,修学佛法就应该通过观本尊、念诵咒语的方式,其它方面都不重要。现在很多修行者也是持有这种观点。显现上阿底峡尊者和仲敦巴尊者师徒的对话,把这里面的关要讲出来了。一方面可以打破我们修行方面的误解,一方面说明了这里面的核心。到底什么是核心?虽然密咒修法非常重要,但是对于一般根基的修行者,如果内心当中没有依次产生出离心、菩提心等等,那么上上的密咒很难在相续中相应。即便是修了生圆次第、修了密咒,也不确定可以很快解脱。
阿底峡尊者在西藏的时候(有些地方说他是通过神通观察到,有些地方说是有两个印度的僧人到了西藏),尊者问他们,现在印度发生了些什么事情?僧人回答说:“在印度有一个修持密集金刚或是大威德的修行者,证悟了小乘的见道。”还有种观点,阿底峡尊者感叹说:“今天早上,我的一位修大威德的印度弟子堕入了恶趣”。也有可能是两个人的两种事情,表达的意思是一致的。
修行密咒或是密法,如果内心当中没有真正菩提心作为基础,即便是很深的密法,都有可能误入歧途。有些是会进入小乘道,因为没有以大悲心修持法,这个算是好的,至少有想要解脱的心。以出离心修持大乘的关要密法,最后修成小乘道,这在圣者们看来是很悲哀的事情。还有些修持殊胜的密法如大威德等,堕入了恶趣,成了很多头、很多手的饿鬼。通过修持大乘密法却变成饿鬼,这也是很可悲的事情。所以修行的道次第很重要。
以前众生的根基相对比较利,很多修行者不需要道次第,因为他们内心当中多少已经具备了修道的基础,所以针对他们的根基稍微开示一点法,就很容易相应、很容易成就。但是越往五浊恶世走,众生根基越钝越劣,在这样的前提之下,如果不通过修道的次第来逐渐净治有情的相续,让有情相续当中逐渐具有修法的基础,想要以暇满人身修持佛法并得到殊胜成就很困难。很多修行者或许是因缘福报不够,对于修道次第并没有引起重视。
通过上述对话也知道了道次第的重要,阿底峡尊者认为仲敦巴尊者是他唯一的传人、法脉和心子,所以专门传了道次第,这样可以把这个修法传下去。后来道次第分了两支,宗喀巴大师出世时,把道次第修法重新整理并著成《菩提道次第广论》。此论是在阿底峡尊者的《菩提道灯论》以及道次第法脉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发挥,所造的殊胜修行论典,是为了让有情通过这些法要而逐渐成熟相续。
大恩上师曾说过,藏传佛教中有一种不共的修行方式就是“道次第”,通过次第性来让修行者的相续逐渐成熟,这是非常稳妥的一种方法。虽然很多法都是佛法,一心一意修持任何一个佛法都可以获得成就。但是,有情的相续如果没有成熟,基础没有打牢,那么修行时也是比较难以相应的,所以道次第是很重要的。
还有一组问答,是噶当派的修行者普琼瓦尊者和金厄瓦尊者之间的对话。两位都是噶当派著名的格西、传承上师。普琼瓦尊者问金厄瓦尊者:“如果是在通达五明、获得五种神通、获得八大成就即八大悉地,和在心中生起道次第中选择,你会选择哪一个?”其实这个问题也是针对当时有些修行者应该要避免的歧途。以前很多的修行者也不一定抓到了修法的关要,现在的修行者也是这样。这样的问答对于澄清当时修行者的一些问题很重要。大恩上师在讲记中提出这组问答,对我们现在修行佛法,澄清一些谜团也有很重要的意义。金厄瓦尊者回答说:“当然选择道次第在心中生起。不要说真实的心中生起道次第,仅仅确定‘道次第的确如此’的胜解,也应该选这个。无始轮回中我们很多次通达五明、获得五种神通、八大悉地,但是都没有解脱。如果真实内心当中产生道次第,那么一定可以从轮回中解脱出来,这个意义是完全不同的。”
我们再分析一下为什么有这种说法呢?有些人非常希求出名,觉得通达五明就是世间的大智者。医方明-医学方面很精通;现在的工巧明范围比较广,电脑、修理汽车等其他很多技术都属于现代工巧明;还有是声明方面,各式各样词句的应用、难解字的辨别、读音及意义,词句与词句之间的搭配等语言学方面都是属于声明。如果一个人对语言文字方面特别精通的话,也是很多人羡慕的地方。因明就是逻辑、辩论等等。内明以前主要是属于婆罗门的教典,都是和宗教有关的,后来我们在讲五明时,内明都是和佛法有关的。以前的内明不确定是佛法。
主要在这几个方面讲了精通五明。对于一个想成名的人来讲,如果通达了五明,在世间也很吃得开了。找工作绝对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各种各样的技艺都通达,什么样的学问都了知。所以在通达五明和道次第生起来之间,有些人肯定会选五明。由此可见,通达五明是非常好的。
另外更具有吸引力的就是五神通和八种悉地。五神通包括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以及他心通和宿命通。这些方面无论哪一个,对世间人都会具有极强的诱惑、都想得到。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以及神足通(可以飞来飞去),如果获得五神通太妙了。获得五神通和道次第相比,生起道次第感觉不到特别重要,很多人肯定会选五神通。而且很多人如果没有长时间依止上师,学习佛法的目的可能也是想早日获得神通,像这样的话很多人也会选五通。
还有一种是八大悉地,即八大成就。悉地有两种,一个是共同悉地,一个是不共悉地,不共悉地当然就是证悟空性。共同的悉地、成就有八种。全知麦彭仁波切也有专门修世间神通、世间悉地的修法。有些是咒语、有些是药,有些是通过缘起物,配了之后抹到脚上就可以跑很快等等,诸如此类很多的世间悉地的修法。在印度的话有很多种,比如说金丹术即点金剂,配各样的药方、修炼之后就可以修成点金术等等。还有保健成就如眼药成就,通过一种修法修成眼药(不是现在看电脑时间长了,眼睛痛而点的眼药水),涂在眼皮上面就可以看清楚地下哪个地方有宝藏。这些方面都是共同的成就,还有保健的悉地如飞行术等等,因此八大成就对众生来讲,是颇具吸引力的。
选八大成就还是道次第呢?可能有些人会选八大悉地,因为他不知道众生需要什么、应该得到什么。得到成就、从轮回当中获得解脱是很重要的,但是如果没有智慧和福德的话,会对这个问题看不清楚。所以他肯定会选择八大悉地,对道次第在心中生起不会有兴趣,当然就不会去学习了,也不可能在心中生起道次第。真正的道次第是什么?内心当中逐渐生起出离心。出离心生起当然是暇满难得完全在内心当中生起,对于寿命无常、轮回痛苦以及业因果也是完全生起来并坚信不疑。当这些方面的出离心在内心当中生起来,这当中所包含的功德,这个修行者相续当中是有的。通过菩提心的教授,道次第当中的菩提心在内心当中生起来了,然后空性的正见等等生起来了。道次第如果真正在内心当中生起来的话,对有情解脱至关重要。
宣讲这种问答,也有让我们清醒的作用。上师说过如果左边是一万块钱,右边放一个前行的法本,可能很多人会选钱、不会选法本。因为觉得法本到处都有,钱很难赚,有的人就会这样选择。有些人在修学佛法过程当中难以进步,难以和佛法相应,并不完全是外境造成的。主要是因为对于佛法的重要性,或者修行佛法的殊胜功德没有认清楚,当然就会做一些错误的选择。
大恩上师说有些修行者往往是把佛法排在最末一位,或者排在很靠后的位置。他们觉得事业、家庭、健康或者赚钱等方面是很重要的,所以总是说修行佛法、听课、打坐没有时间。为什么没有时间呢?因为他把时间用在其它的方面去了,浪费时间的事情安排的很满,佛法可能最多挤个十分钟。其实这说明我们内心当中对佛法还有解脱道兴趣不高,如果这样要获得解脱当然很困难。
大恩上师在之前也提到了,噶当派的很多教言对于我们法入于心、心和法相应力量是很大的。大圆满前行也是一个道次第,讲共同的前行与不共前行分别怎么修,修行前行之后还会进入正行的修法,修持生圆次第的密法,以及大圆满修法等等都是按照次第上去的。严格意义来讲,真正得灌顶修密法,应该是在出离心、菩提心以及空性的基础上,以及对如来藏在相续当中已经生起定解的基础上,根基、条件圆满了,这个时候才可以真实地学习密法。
如果前面的基础打好了之后,学习密法就非常好。因为出离心也有了,不用在修密法的过程中,去遣除心理上的障碍;菩提心也修好了,不用担心修密法是否为了自私自利;空性的正见也修好了,观生圆次第的时候也不会把本尊或者气脉明点执为实有、没有误入歧途的可能性。之后如来藏的观点也有了,在真实的抉择的时候,比如说很多道友学习的《大幻化网光明藏论》当中,一切都是清净的显现,自己是本尊,外面一切都是佛,如来藏这个观点学好之后,便很容易理解这些问题。否则为什么我现在这个血肉之躯就是佛呢?为什么就是本尊呢?外面的一切为什么就是刹土呢?为什么一切都是上师的显现呢?这些就会搞不清楚,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如果了知这些教法之后,再来接受密宗的观点,就会觉得特别容易理解,而且很殊胜,对于密宗当中抉择的观点,再再地生起永远不退失的信心。这些都是前期的铺垫,前期的基础打牢之后,再修学这些法要,非常顺理成章地就可以接受和修行。
但是现在很多人对于前期的修法并没有重视,没有去努力地修前行,虽然也接受了密法、得了灌顶和窍诀,似乎是个密乘弟子、经常拿念珠等等,但是为什么这样修?内心当中还是很迷茫的。在这样的状态中修持密法,若要很快相应和成就,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大恩上师经常讲,我们要把前行修好。很多上师也都是这样讲,包括慈诚堪布在很多地方都是非常强调加行,还有大宝法王、宗萨仁波切等等,对于前行也是非常重视和提倡。这些圣者的智慧远远超过凡夫人的分别心,有人觉得上师每天都会强调前行,这个是不需要的。或者有些时候听旁边某某道友说不需要,所以就不需要了,这个某某道友已经学了好几年了,其实他学了好几年也不一定学得好,如果这些圣者的语言不相信,反而相信一个普通的人的话,这个也是不应理的。所以我们很容易受到旁边人的影响。
大恩上师在《小甘露丸》这篇文章当中也提到过这个问题,对于佛陀、传承上师们的教言不相信,反而去相信一个具有业惑的凡夫,这就是颠倒。有时我们可能会受到旁边一些人的影响。有些人显现上是道友、世间学者、也可能是完全不懂佛法的普通世间人。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当中可能具有某种权威性,但是在佛法的修证上面,绝对不是权威,必须要信任佛陀和传承上师们,他们通过实修实证得出来的经验是绝对可靠的。其他不了知佛法或刚刚学了一点佛法、对佛法的理解似是而非的人的语言思想,不必要去接受,否则对自己的修行是有影响的。
大恩上师经常讲,在修行佛法的过程当中,他得益最大的就是修前行,这对他老人家显现上面帮助特别的大。法王如意宝也是经常讲前行,大恩上师非常的赞叹,也在显现上面讲了很多次。在最早的时候,没找到大圆满前行的法本,大恩上师给当时在佛学院的十几个汉僧,讲过一次节略本的前行。后来大恩上师在外地得到最早期的一位郭元兴居士翻译的法本,特别欢喜,回来之后又讲了一次,我那次也赶上了。但那个法本的确非常难懂,所以在道友们一再祈祷下,大恩上师翻译了现在这个法本,并改版了很多次。大恩上师经常讲大圆满前行,说明它的内容特别殊胜。上师们在佛法方面是权威,既然上师们说它很重要,那一定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刚刚的分析可知,如果前行的基础没打好,要修持上面的法是非常困难的,就好像世间盖大楼打基础一样,如果下面的基础没有打牢,那上面也不稳固,很容易坍塌变成豆腐渣工程。不要让修行变成一个豆腐渣工程,过一两年后轰然倒塌了,或者很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要把修行的大工程变成精心打造的优良产品,那怎么做呢?认真地把关和落实每一个修法、每一个步骤,尤其是听上师的教言,这远远超胜听自己的分别念和世间人的指引,这很重要。
下面讲第二个大科判。
甲二(所讲之法)分三:一、共同外前行;二、不共内加行;三、往生法。
“共同”和“不共同”主要是对比而言的。
大恩上师在讲记中提到,有些是属于显宗密宗共同的。比如出离心、皈依、菩提心等等。还有一些是密宗才有的,比如金刚萨埵的修法,曼茶罗积累资粮的方法,还有上师瑜珈等等,这些属于不共的。
还有一些属于大小乘的共同和不共。大小乘共同的基础前行,比如暇满难得,寿命无常等等,修小乘法也需要有出离心,大乘法也是在出离心的基础上修。比如大小乘共同的皈依,这些方面可能也有共同的,但是大乘不共的皈依,小乘是没有的。还有大乘的菩提心,小乘没有的。讲道次第时,有共中士道,大小乘都需要生起共中士道的出离心等等。这也说明在修行佛法过程当中,基础是必须在内心当中生起来的,否则的话就很难更进一步地修持殊胜的法要,这是大小乘的“共同”和“不共”。
还有教派之间的共同与不同。大恩上师讲,前译、后译的教法之间有共同和不共的。比如前面讲的暇满难得等共同加行是一样的。有些皈依、发心也是一样的。不共的比如上师瑜伽,以及在大圆满前行法本中修曼扎的时候,像心髓派、宁提派的不共曼茶罗的修法、不共的三身曼茶的修法,其他的教派没有。还有皈依,虽然都是密乘的皈依,但是大圆满的不共皈依是本派独有的。这是共同、不共的安立的方式,当然其他教派也有不共的修法。
从修上师瑜珈的角度来讲,皈依境主要是观莲花生大士,其它教派可能是观想金刚持或是宗喀巴大师等,也有不共的皈依境的主尊,这是共同和不共的差别。但是皈依本体都是佛法僧三宝、都是佛的法、报、化三身的自性,这是没有很大差异的。虽然在所观的外表形式上,每个教派所观的主尊和法脉的因缘是不一样的,是不共同的,所以必须要这样观;但是所观的本体都是一模一样,都是佛陀的本体。所有教派的内部都是一味的,但是在观待众生的修行根基上面有些差别,这要分清楚。
还有就是修行者方面的共同和不共。有些修法,每个教派的修行者都可以修行;但还有一些不共的修法,只有这个法脉的修行者在得到了不共的传承、了知修行的方式后,才可以修行,这是不共。
共同和不共,对修行者来讲,都要了知。修行的时候首先修共同前行,再修不共前行。因为不共前行的修行方式、见解比共同前行要高。如果共同前行没有修好,不共的前行也很难修成。在修加行的时候,刚开始时一定要高度重视外加行即四加行,四加行主要是让我们看破轮回,生起真实的想要求解脱的心。如果修行佛法没有这样的心,那么更高的修法就和解脱道没有关系,而是沦为一种为世间轮回法服务的修行方法了。这根本不符合于佛法修行的核心思想。
共同前行之所以重要,第一步目标定位一定要准确,一定是为了解脱道。如果把共同前行修好了,内心当中一心求解脱,世间的事情有些是可以放弃的,对不能放弃的,做的时候以出离心摄持,有一种超然心态,就不会耽著在世间法上面。修出离心时,有些事情要放弃,为什么呢?因为这些事情和解脱没有一点关系,并且对解脱还有很多负面的影响,比如杀生、偷盗、邪淫诸如此类。这些一直背着,不单单得不到解脱,在轮回当中也无法获得善趣和安乐。所以对于不符合业因果的取舍必须要放掉。
有些不需要放比如工作、挣钱、吃饭、养家糊口诸如此类的,这些暂时也放不掉。放不掉就以解脱心来摄持,知道这些不是主要的,只不过在修行解脱道的过程当中,还有一些责任,这些方面暂时没有办法放掉,以出离心来摄持这些世间的工作、家庭的关系。有了更深的智慧,更高的见解,以求解脱道的智慧来摄持这些行为。因为有了这些高的见解,并以解脱道摄持的缘故,虽然在做,但是不会过于执著。
事情会不会成为障碍,关键要看内心当中对于工作等本身的看法是怎么样的。既可以修行得很好,也可以把世间的工作做的好。修行佛法有的会学了出离心后,什么都不想做了,有些事必须要做,如果该做的事情不做或没有做好,反过来会对修法的心态有影响,这就需要一种协调的智慧。通过佛法的智慧来做这些事情,该做的还要做,而且在某些情况下应该把它做好。只不过通过修行的心态摄持,过滤掉一些过于贪婪的心和过度的执著。
这些去掉之后,我们工作时、在生活中,就会去掉很多额外的烦恼,而且和同事、家人的关系很融洽。有一个很好的环境但是并不耽著,和别人的关系很好但是也不耽著很深。好的工作环境、家庭生活,对我们以一个很平稳的心态修佛法也是很重要的。否则修学佛法过程当中如果没协调好,家里的关系、公司里面的事情搞的很紧张,别人会给你压力,你没有成佛也没有成为菩萨,这些言语、行为不可能对你的心没有影响。修行的时候也不可能一心一意地去修行,总会想到这些事情。
所以上师说修行佛法的话,也要把世间的事情处理好,处理的很善巧的话,反过来对修行也有很大的帮助。通过出离心、佛法的智慧摄受,并不意味着放弃所有的东西,在这里面获得能够协调的智慧和能力,不过于耽著也不走极端。不会认为现在学佛了,就啥都放下、什么都不管了,不会这么极端;也不会完全没有时间去修行、沉溺在世间法当中。有了佛法的智慧摄持生活、修行、工作,这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这样修行,让我们的心逐渐的成熟,在此基础上来修持出离心。
道次第的第一个是生起出离心,在出离心基础上,要修持菩提心,逐渐地把心引导趋向于大乘道、行于大乘道,得到大乘道的果后度化众生,共同前行和不共前行分析了这几种情况。
第三种就是往生法。往生法在大圆满前行当中属于正行,如果是在大圆满的正行当中,也会作为后行来做。因为前面修行的上师瑜珈或观心的来、住、去,正行修本来清净、任运自成,后行的时候会修往生、破瓦法,在本论当中它是属于正行的。
共同外前行
共同外前行对我们来讲非常重要。因为刚才我们讲了,迈入解脱的第一步就是共同外前行。如果把共同外前行修好了,意味着放下了对轮回的耽著,内心就一心一意地求解脱道,求解脱道对于一个佛弟子来讲最重要的。对轮回的事情该放下的放下,该看破的看破,这个方面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出离心,虽然在修菩提心或者其它的生圆次第,但是因为总的思想没有求解脱,所以你的菩提心有可能沦为在世间当中得到名利、坚固我执的方便。修空性也是这样的,所有的修行有可能沦为世间法。这个方面共同外加行特别的重要,所以我们在学的时候要认真学,修的时候要重视。
对我们当前来讲,最重要的正行就是共同外加行,所以我们不要认为,共同外加行修一下、过一过就可以了,有些认为磕头是前行,只要过一遍就行了,主要修生圆次第、大圆满、进密法班听密法等等。其实每个修法在每个阶段都有正行,对我们来讲初学者的正行就是共同外加行,在这个阶段必须要用绝大多数的时间、精力把这个问题搞清楚,然后用绝大多数的时间、精力来修持内心当中产生的共同外加行,这方面对我们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乙一(共同外前行)分六:一、暇满难得;二、寿命无常;三、轮回过患;四、因果不虚;五、解脱利益;六、依止上师。
这里面六个修法,前面四个叫做四种厌世心。四个厌世心是什么呢?通过观修四个修法,可以让我们厌离轮回、生起出离心、生起想要解脱的意乐,这个叫做四种厌世心。有些地方叫四种转心法,可以把我们的心从耽著轮回转变成为希求解脱,就是把我们的心转向于正法的四种思维。
要解脱、生出离心,光喊口号是不行的,必须要有一个真实的让心转变的修法。我们打坐的时候,主要是修四种转心法或者四种厌世心。有些人说打坐到底需不需要观想?打坐的内容有些是寂止,就是一缘专注地修,不用想其它的;有些打坐必须要作意,要真实地趋入所观修的法当中,这个叫观察修,通过观察来修。必须把暇满难得、寿命无常的每一个要点抓住,反复去串习,这个时候心就会转变。转变成什么?以前是耽著轮回的,现在通过修行之后,心就转变成了希求解脱。
通过四个步骤的观修,心真实地转变成为追求解脱道,那就不是喊口号了。只要内心当中真实生起来了,会很自觉地去修持殊胜的积资净障等修行佛法的关要。否则的话,内心当中没有生起,只是说要生出离心,其实心态还是耽著轮回的,这样的话很难迅速地迈入到解脱的行列当中。前面四个主要是四转心法,把心转向解脱道的思维。按照宗喀巴大师在《三主要道论》当中的窍诀的讲法,第一、第二个修法是一个阶段,第三和第四是一个阶段,暇满难得、寿命无常主要是断除对今生的执著,因为轮回要么就耽著今生,要么耽著后世。要不然就是今生当中过得好,把所有的时间精力放在今生的名闻利养上面;要么今生放弃了,但是后世得到一个更好的身份,后世升天、转生为一个大富豪,对后世的安乐追求、耽著。
所以观修暇满难得和寿命无常可以断除对今生的执著,修持轮回过患和因果不虚可以断除对后世的耽著。对今生也不耽著,对后世的轮回也不耽著,这个时候真实的解脱心就产生了。今生当中有些人很苦行,励力地去放生、磕头,想通过修行,后世可以升天、得到天人的果位,啥都不用操心。这只是暂时的安乐,所以说后世的范围是很广的。
我们看轮回过患,轮回过患当中讲到所有可以选择的轮回当中的选项。六道轮回有六个选项,哪一个选项都是过患,有什么可以贪著的呢?即便后世转成天人,还是过患,还是痛苦。所以对于整个轮回过患观想完之后放弃掉,耽著也没有用。而且轮回过患、因果不虚都是连接前后世的,当我们把这些修好之后,自然而然地就会放弃对轮回的希望,开始追求解脱。
第一和第二个科判是放弃今生的耽著,第三和第四个科判是放弃后世的耽著。对今生和后世都不耽著,就会生起出离心,出离就是求解脱道。前面四个科判是这样的。第五和第六个科判是生起出离心的后续。如果特别厌离今生,放弃今生、后世。如果没有解脱道我们会绝望,但是有解脱道。第五个课判讲的略,讲到解脱利益。有三种解脱一个是声闻,一个是缘觉,另一个是大乘菩萨或佛的解脱。这三种解脱果位任何一种获得都是寂静清凉的,都可以让我们离开轮回。
解脱利益这个科判紧跟前面厌离轮回而来的。厌离轮回刚刚讲过,如果一个人对世间绝望,对所有的人、所有的事都绝望,找不到出路会自杀、会非常的痛苦。如果我们通过观察,今生也不能耽著,后世也不能耽著,没有第三条路,没有解脱道我们也会非常绝望。但是有第三条路就是解脱道,所以上师马上跟进给我们讲解脱利益。要解脱的话凭自己能解脱吗?不能解脱。必须依靠一个有经验的导师,要依止上师。上师从现世的显现来讲是学习佛法、长时间闻思修行的专家。不单单是从今世,从整个佛法的侧面来讲,上师是佛的化身。佛是彻底远离轮回的,他就化现成上师引导我们出离轮回。
我们看共同外加行这种次第的安排:断除对今生、后世的耽著,断除完之后有解脱道,让我们生起很大的欢喜心。解脱道没有助缘,靠自己是不能成办的,所以让我们正确地依止上师,找到一个最大的利益。第六个科判大概就是这样的。这是总的一种层次,大概地分析我们要学习的总纲要。在逐渐学习六个科判的时候,会对修行者内心当中产生很大的触动。我们对解脱道的认识会逐渐清晰,而且这里面也能找到很多调伏烦恼的修行方法,我们越学会越欢喜。(待续见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