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幸福很近》学习笔记|17.再谈放生
脉络梳理
简略分析
引言
一、倡导放生之缘起
二、放生之重要性
三、当前存在的问题
1、需要如理如实做到的九点要求
2、需要遣除的误区
结语
引言
既然放生具有无上功德,就该如理如法地去行持,否则可能会造成不良后果。
一、倡导放生之缘起
1、慈悲心:我们放生最早在1991年,因为1987年朝拜五台山,看见菜市场上凄惨的杀生场面,部分出家人就发愿一起放生。
2、放生令师欢喜:真正在全国各地倡导大规模放生,则是起源于法王如意宝的一个梦。
3、上师们的金刚语
(1)法王开示:在末法时代,放生是诸善事中能令诸佛菩萨、根本上师欢喜的唯一因。
(2)大恩上师于1997年6月撰写《放生功德甘露妙雨》、《最可贵的是么?》、《劝友放生书》,并编集了适用于放生的念诵仪轨。
二、放生之重要性
1、尊重生命:众生的生命都是平等的
憨山大师云:“人既爱其寿,生物爱其命。放生合天心,放生顺佛令。”
印度素食主义者甘地提倡生命平等。
2、放生功德,杀生过患
一切有为法中,放生的功德无与伦比,杀生的过患罄竹难书。
放生最早记载于《金光明经》中往昔佛护生。《杂宝藏经》中记载沙弥护生延寿。
《药师经》云:“放生修福,令度苦厄,不遭众难。”
《大智度论》的教证:“诸余罪中,杀罪最重;诸功德中,不杀第一。”
《极乐愿文大疏》也说,力行放生即生中自然而然会获得各种安乐。
3、劝勉戒杀护生
(1)戒杀:宜素食,勿点杀,崇尚简单生活。
庆典活动放生最好。
爱因斯坦在《我的信仰》中倡导简单淳朴生活。
莲池大师说过:“世间至重者生命,天下最惨者杀伤。”还有:“放生非独佛教,儒中君子无不奉行。”
要知道,个人痛苦、乃至世间天灾进行都跟人类的肆意杀生有关。
(2)放生:一定要提倡放生,即使没有太大能力,每年放生一两次也可以。
志公禅师讲过:“放生功德,不可限量。”
寒山亦云:“一念慈悲,救一物命,是一念观世音也。日日放生则慈悲日日增长,久久不息则念念流入观世音大慈悲海矣。”
慈诚罗珠堪布、大恩上师仁波切带头坚持放生。不管你是什么样的人,都应该对放生加以重视。放生成办增上生、决定胜,但我们更关注众生的生命。
三、当前存在的问题
1、需要如理如实做到的九点要求
(1)所放的众生要在三宝加持下释放。
(2)要让所放的众生喝到甘露水。甘露丸一定要来源清净。
(3)要在所放众生的耳边念经。
(4)动作要轻柔。
(5)发心要清净。
(6)放生最好是亲力亲为。
(7)放生时要注意环保。
(8)放生应选择地点,观察所放众生在什么环境中可以存活。
(9)不定期放生。
2、需要遣除的误区
(1)有些人认为:“救出正在屠刀下的众生,这才叫真正的放生,故应该去市场上买动物。”这种想法虽然好,但在价钱上,肯定差别很大。如果放生善款在中间被浪费了,就无法救度更多众生的生命。
(2)有些人放生没有经验,买时虽然过了秤,但送到放生地点的时候,根本不过秤,小心商家耍诈。
(3)有些人认为:“放生钱不能直接给鱼老板,否则他有了钱之后,还会再买动物杀生。”总会卖给其他人,不必要过于计较这些。
(4)如今藏地有些人说:“杀牦牛是应该的,以此可刺激经济发展,提高牧区的生活水平。”赚钱产业有很多,反对“杀生致富论”。
结语
如理如法放生,上师在利益众生、弘扬佛法方面的叮嘱当依教奉行。
重难点分析
一、 如何生起放生的意乐?
1、真正的生起对众生的慈悲心。
(1)自他平等:真正认识到生命是平等的。
(2)自他交换:感受众生生命受到威胁时的痛苦。
2、了知放生功德
(1)放生可消灾解厄。
(2)放生可增上福报。
(3)放生可获得解脱。
3、了知杀生过患,励力忏悔酬补。
总说罪大:龙猛菩萨《大智度论》的教证:“诸余罪中,杀罪最重。”
异熟果报:所造的弥天大罪,未来势必不会有好结果。
增上果报:今天出现传染病,明天出现地震,后天出现雪灾,各种天灾人祸此起彼伏?其实也跟人类的肆意杀生有关。
等流果报:今生多病短命,喜好杀生。
4、遣除各种心理误区
二、俗话说:“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有些人认为放生也是一种“买卖”,最终不会真正利益到众生,故反对放生,请问如何遣除这样的误区?
所谓的“买卖”,不一定都会带来“杀害”,就像放生便是如此,所以,有时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当然,有些人为了放生,是会专门去捕捉一些鸟、鱼,但即便如此,生命也是最宝贵的,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应把救护生命放在首位。
同时,我们在放生的时候,需要注意一些问题,例如不一定非要定期放生,否则,有些人就会摸准规律,专门在初一、十五或者佛教节日里,抓很多动物来高价出售。因此,我们应避开这样的时间,随时都可以放生。毕竟放生是一种偶尔的行为,一个月中随机放一两次,别人也猜不出你的计划,不会为了你放生而去抓。
所以,对于放生的行为,有些人可能需要考虑,若能如此,你所担忧的问题也就不存在了。——恭录自上师仁波切《山东大学问答》
本课教证
1、托嘎如意宝赐予法王如意宝四句教言:“深寂离戏光明无为法,证悟犹如甘露法性义,随顺所化善巧方便行,愿得度化无边众生力。”
意思是:这个偈颂是佛陀悟道的时候,就证悟了甚深的寂灭的离戏的空性,并且非单空的光明如来藏的大无为法。证悟了如甘露般的法性之后,就开始度化众生。在这个地方“随顺所化善巧方便行,愿得度化无边众生力。”其实是赞叹法王如意宝。“当你证悟了如甘露般如来藏的光明,现前了佛陀的法身功德。从法身当中流现出来的色身来饶益无量的有情。(摘自2015年法师辅导)
2、憨山大师云:“人既爱其寿,生物爱其命。放生合天心,放生顺佛令。”
意思是:人都爱自己的生命,除了人之外的一切有情也爱自己的生命。所以放生是符合天意的。龙天护法都很欢喜的,他们喜欢善法。放生相合于佛陀的心意的。(摘自2015年法师辅导)
3、《药师经》云:“放生修福,令度苦厄,不遭众难。”
意思是:若能行持放生之法,则可消灾解厄、遇难成祥。(摘自《离幸福很近》)
4、龙猛菩萨《大智度论》的教证:“诸余罪中,杀罪最重;诸功德中,不杀第一。”
意思是:一切有为法中,放生的功德无与伦比,杀生的过患罄竹难书。(摘自《离幸福很近》)
5、莲池大师也说:“世间至重者生命,天下最惨者杀伤。”又云:“放生非独佛教,儒中君子无不奉行。”
意思是:这个世间上,最宝贵的莫过于生命,若为自己一时的口腹之欲而杀生,则是最残忍的事情。戒杀放生这一理念,不单单是佛教奉行,儒教为主的很多宗教也极力提倡。(摘自《离幸福很近》)
6、志公禅师讲的:“放生功德,不可限量。”并引用佛经教证,广泛说明了其中义理,经云:“蠢动含灵,皆有佛性,只因迷妄因缘,遂使升沉各别,以渠生死轮回互为六亲眷属,改头换面不复相识。若能发喜舍心,起慈悲念,赎命放生者,现世保病延生,未来当证菩提。”(摘自《离幸福很近》)
7、寒山亦云:“一念慈悲,救一物命,是一念观世音也。日日放生则慈悲日日增长,久久不息则念念流入观世音大慈悲海矣。”
其实,我们发起一念慈悲心,从因位来讲叫因地的发心,从果来讲就是观世音菩萨的悲愿,就是普贤的大愿,就是诸佛菩萨的本愿。(摘自2015年法师辅导)
名词解释
非人
指非人类之天龙八部,以及夜叉、恶鬼、修罗、地狱等。一般又作为鬼神之泛称。【《佛光大辞典》(第三版)】
降伏
释迦牟尼佛以大慈大悲善巧方便宣说了利用强力与现行的方式驱逐、降伏鬼神的法门,这也是悲悯那些鬼神,就像母亲打骂不听话的小孩一样。这种降伏的事业只对于那些有能力断绝无恶不作众生的罪业并且将它们的神识引到清净刹土的人才有开许。【《前行广释》 索达吉堪布 讲著】
超度
为救度亡灵,使其超脱苦难,请僧尼、道士为亡者诵经拜忏,谓之超度。【《佛光大辞典》(第三版)】
等持
所谓“等持”,本来也有禅定之义,如《大般若经》中讲到健行等持、狮子奋迅等持等十万多个等持。【《中观庄严论解说》全知麦彭仁波切 著 索达吉仁波切 译讲】
手印
手指所结之印契。印,音译母陀罗,乃记号之意;【《佛光大辞典》(第三版)】
五浊
佛教以五浊说明世界的丑恶。
一、劫浊,言时代遭逢恶运,灾难频生;
二、烦恼浊,指世人心中充满贪、嗔、痴等烦恼;
三、众生浊,指众生资质低劣,苦多乐少;
四、见浊,指邪见流行,思想混乱;
五、命浊,指众生因恶业受报,心身交瘁,寿命短促。【《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忉利天
天界有四大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山腰;山顶是三十三天即忉利天;再上面、在空中叫夜摩天;往上是兜率天;再往上就是化乐天和他化自在天,这些叫欲界的六欲天。【《前行广释》辅导 生西法师讲】
译言三十三天。欲界六天中之第二,在须弥山之顶,阎浮提之上,八万由旬之处。此天之有情身长一由旬,衣重六铢、寿一千岁(以世间百年为一日一夜),城廓八万由旬,名喜见城,帝释居之。【《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无为法、有为法
有为法是有生住灭,没有生住灭的是无为法。【《前行广释》辅导 生西法师讲】
含生
含有生命者,与含灵同。【《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四众
佛的在家出家男女弟子共为四众。【《藏汉佛学词典》】
甘露丸
甘露丸在密宗里十分讲究。甘露丸的来源,大部分都是从莲花生大师传下来的,后来由真正的伏藏大师挖掘出来。因为莲花生大师传下来的甘露丸不是很多,高僧大德取出来后,在里面加上其他的甘露和药物,并观修念诵进行加持。来源清净的甘露丸有极大的加持,具有“尝解脱”,即品尝之后得解脱的功效。
但要注意的是甘露丸一定要来源清净,若是从破誓言者、密乘戒不清净者手中传来的,不但没有加持,反因晦气而有极大损害,成为修行的障碍。所以,用甘露丸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参考《离幸福很近》索达吉堪布 著, 《关于放生》 慈诚罗珠堪布 著】
随喜
见人之善事,随之欢喜之心也。【《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发心师兄:定解B03 定解B30 定解B23
审核师兄:定解B21 定解B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