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智悲德育 >> “冬至”孝亲莫等闲,四重好礼帮你圆 返回

“冬至”孝亲莫等闲,四重好礼帮你圆


冬至是24节气中的第22个,也是古人最早制定的一个节气,这天在全年中夜晚最长白昼最短,此后白昼每日增长,是下一个循环的开始,因此古人将此日看做吉日。冬至又名:“数九”、“亚岁”、“冬节”。人们从这天开始向后数九个九天,每个九天对应一种天气情况,比如: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直至第九个九天结束,就是春分时节了,天气由寒转暖,所以冬至又被称为“数九”。

此外,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后汉书》中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为了庆祝下一个循环的开始,在冬至前后,朝廷上下都要放假,一切运营之事全部停业,亲朋好友间相互拜访,赠送礼物。魏晋六朝时还要求晚辈向父母长辈拜节。因此冬至又被称为“亚岁”、“冬节”。

虽然我们不像古人那般隆重地过“冬节”、拜父母,但孝亲的传统没有改变。“中秋”、“重阳”、“新年”传承着中华民族感恩父母、敬老爱老的理念;古时的孝亲故事也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至今仍广为流传,在儿童品德教育中起着重要的榜样力量。如黄香九岁为父母温席、子路为双亲百里负米,汉文帝为病母尝汤药等。孝亲是亘古不变的话题,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体现。


我们为什么要感恩父母、孝顺父母?

1、母亲自怀胎十月起,就一直无微不至地抚育我,对我有“怀胎守护恩”;

2、母亲冒着生命危险生下我,并忘记所有的痛苦,甘愿付出,对我有“临产受苦恩”、“生子忘忧恩”;

3、父母在我出生以后,好吃的东西、好用的东西都留给我,含辛茹苦地抚育我长大。对我有“咽苦吐甘恩”、“回干就湿恩”(父母将干净的物品的给孩儿、污湿的部分自己将就)、“哺育养育恩”、“洗濯不净恩”;

4、我长大后每每独自出行,父母都牵肠挂肚、担惊受怕,为我祈祷一路平安,因此父母对我有“远行忆念恩”;

5、无论我孝顺与否,对二老关心多少,父母都加以体谅,并鼓励我以事业、家庭为重,一心考虑我的前程,不求回报,因此父母对我有“深加体恤恩”。

6、父母一生操劳,直至生命结束都不能穷尽对子女的怜爱之心,因此父母对我有“究竟怜悯恩”。

父母赐予我们生命、身体、财产,以及世间学问等等,他们为了孩子去打工、为了孩子整天操心,心心念念就是孩子……所以父母对我们的恩德非常大,我们一定要感恩父母并想尽办法孝顺他们。


古代孝亲故事

过去有位孝子,他的母亲非常严厉,总是在他犯错时严加管教,他也总是跪在地上虚心受罚。慢慢地他长大了,有一次母亲打他,他竟然哭了起来。母亲很诧异,因为从小到大,韩伯俞挨打从未哭过,于是追问其原因。伯俞回答说:“从小到大,母亲打我,我都觉得很痛。但我知道母亲是为了教育我才这么做,而且看到您身体健康,我也很欣慰。今天母亲打我已经感觉不到疼痛,这说明您已年事已高,身体愈发虚弱,我孝敬您的时间也越来越短了,想到这里我难以控制内心的悲痛,不由得哭了起来。

时光如白驹过隙,父母将短暂的青春给予了心爱的孩子,用生命谱写了最壮丽的人生。如今父母已日渐衰老,我们如何能真正地尽孝,做到孝亲有方、养亲有道,让父母晚年幸福呢?下面我将古籍中找到的“孝亲四法”送给您,借“冬至”时节将此“好礼”与您分享,愿天下父母皆能安康,在这个冬季“天寒心不寒”!

 

一重礼:养父母之身,即子女应想尽办法照顾父母的身体。

推荐礼品:桂圆、大枣、枸杞、糯米等食物,护腰两副、暖宝一个,保暖衣服两套,药品数盒,兼银钱若干。

有了这些“装备”,爸妈在家可时常熬些暖胃粥驱寒,也可在家门口随性花点小钱,有些病症可用药控制,衣物也可随时增减。

我们应尽力照顾好自己的父母,让他们的物质不要有缺乏。不管是住的、吃的、用的,包括平时他们的医疗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子女,物质上对他们尽量不要有欠缺。如果子女很富裕父母特别贫穷的话,可能自己也特别过不去。虽然我们不能经常陪在父母身边,但也要想办法维护父母的身体,并以此方式让父母知道我们对他们的惦念,心里多少会温暖些吧。


二重礼:养父母之心,即子女应随顺父母、给予安慰。

推荐礼品:抽点空闲,领着孩子,带上微笑,常回家看看。

以前的我总认为父母不懂这个世界,是很古旧、很陈旧的思想,所以既不愿跟父母多聊,也不爱听他们说话,节假日回去也是走走尽孝的形式,甚至与父母出现不同意见时还会顶嘴,想证明自己已经超越他们,凌驾于父母之上。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生活阅历的丰富,慢慢地体会到了当父母的心情以及人老了以后的孤独。再后来通过阅读一些关于孝道的书籍才发现,孝是孝敬、孝顺,只有敬父母、顺父母了才叫真孝。否则,如《孟子》所言:“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如果不恭敬、顺从父母,只供给父母一点物质,这样的孝和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

所以再去看望父母时,建议大家要以一颗真诚感恩的心,配上一双柔顺、听话的耳朵和一副柔和、耐心的面容,听父母忆旧,陪父母唠嗑。无论他们说的对错,都奉行不顶嘴、不拉脸、不敷衍的“三不”政策,顺从到底哦。


三重礼:养父母之志,即子女不应让父母蒙羞,做事应令父母心宽慰。

推荐礼品:做好事、说好话、存好心

古语有云:“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怡亲羞。”这句话告诉我们应尽力满足父母的需求,那样就会令父母欢喜,对父母不喜欢的、忌讳的事一定要记住,千万不要做;身体发肤授之于父母,保护好自己的健康、安全,不要让父母忧愁,也不要做违反道德的行为,那样会令父母蒙羞。

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就是要坚持做好事,说好话、存好心,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遵守法律法规、公共道德,做个好人让父母放心。


四重礼:养父母之智,即子女应引导父母放下对人事物的执着,过快乐的生活。

推荐礼品:植入知足常乐、从容安详、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生活理念。

孔子曾说:“老者戒之在得。”主要指人老了以后,容易患得患失,当回忆过往时,人生的遗憾和不足会令内心产生失落和不平衡。我们应引导父母放下对人、事、物的执著,要从过去的影子中走出来,过一种知足、从容、轻松自在的生活,令心处于一种平和快乐的状态。

我们还要引导父母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面对新事物应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圣雄甘地有句名言:“要像你明天会死去一样活着,要像你永远会活着一样学习。”意思是,明天有没有都不知道,所以不要太执着现在的生活,对学习要有长期的打算。当然,退一步讲,哪怕我们明天死亡,现在也要努力学习。总之,学习对每一个人都很重要,我们应该不断地学习,要尽量保持向上的积极心态,不要总是自闭、悲观,如果整天处于消极失望的心态,这样活着没有什么意义。作为子女,我们应将上述理念传递给父母,引导他们过有意义的生活,若能如此,即使身体逐渐衰败,内心也不会太过于痛苦,也可安享晚年。

小伙伴们,子欲养而亲不待,孝亲路上莫等“闲”,在冬至来临之际,下一循环开始之时,愿孝顺的种子扎根于你我心中,开出圣洁的花朵,结出快乐的果实。也祈愿这四重好礼能帮你完成孝子行、温暖父母心!

-----
-----


文字:空谷幽兰
文字修改:圆心
插画:圆妮/圆戒
编辑:圆仁
校对:审核小组/圆仁/云曦月
来源:智悲德育制作部

推荐阅读

吉吉幼儿园1

倾听内心的声音
你的迷茫,终会败给坚持
特别调皮,做错事经常找理由,求解
如梦令|第一折 南栝的第一次任务(二)


征  稿

我们专注于儿童德育教育、分享德育育儿经验,以德育的方式帮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无论您否是专业人士,只要您喜欢孩子,愿意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添砖加瓦,期待您的来稿。

1、征集孩子所画、所写的作品,要求内容原创。

2、征集儿童德育教育、德育育儿、德育故事方面的文章,要求内容原创,语言通顺易懂,主旨明确,德育故事需适合孩子阅读。

收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温馨提示:接收的稿件,默认智悲德育拥有使用权,修改权(修改标题、个别文字以及配有声、插画翻译成其他语言等),包括但不限于智悲德育相关联平台的使用,修改。征稿最终解释权归智悲德育网所有。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本文文字、图片(插画)系智悲德育网独家策划制作,

并享有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