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零散收录 >> 【大学演讲17】寻觅失落的文明——藏地幸福密码 返回

【大学演讲17】寻觅失落的文明——藏地幸福密码

精品研习 2020-10-19


藏地幸福密码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演讲

(2013年4月4日下午)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问答

(2013年4月4日下午)


演讲文字


宗教系埃亚尔•阿维夫教授(Prof. Eyal Aviv):


各位晚上好,非常感谢你们的到来!


我是埃亚尔•阿维夫,来自乔治华盛顿大学宗教系,也是荣誉课程项目的教授。今天我很高兴能请到尊贵的嘉宾,来自喇荣佛学院的索达吉堪布。我们两天前才发出演讲通知,只有短短的两天时间,向大家宣布堪布到访华盛顿的消息,今晚就来了这么多人,可以看出在座各位十分惊喜。


大多数人都知道,按照佛教的哲学理念,没有他人帮助,不可能办成任何事。堪布的到访也是这样,如果没有世界各地朋友的帮助,堪布此次也无法成行。在此,我们要特别感谢乔治华盛顿大学宗教系,以及西格尔亚洲研究中心,是他们承办了今晚的演讲。


大家都知道,今晚的嘉宾索达吉堪布,是一位作家、翻译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佛教学者和宗教领袖。他是法王晋美彭措最亲近的弟子之一——法王晋美彭措是最杰出的佛教导师之一,也是当代藏传大乘佛教中最尊贵的上师。索达吉堪布的微博有100多万粉丝,他也是畅销书的作者,他撰著的《苦才是人生》与《做才是得到》,都属于当今中国的畅销书。目前这两本书只有中文版,我非常期待看到它们的英译本。堪布还在佛学研究的各个领域著书立作,如佛教的宇宙观、哲学、密续以及因明学等等,这足以证明堪布对佛教甚深法门的精通。


堪布今晚的演讲内容,正是我着力思考的命题——佛教的幸福法门,即从佛教和藏文化的角度,探讨什么是幸福。这个话题非常适合我们这个不确定的时代,这也正是大众的普遍需求。


藏地的幸福密码,我们急切需要这个密码,来为自他打开通往幸福的大门。让我们一起欢迎堪布!





今天能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与阿维夫教授的学生们以及其他学者互相研讨学习,我感到非常高兴。同时,我也有一点难受与失落——二十年前,在1993年,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曾来过这个地方。在附近的一个大厅里,给大家传讲教言,针对佛教与科学等主题作了演讲。当时我作为侍者,跟随上师一起来过这里。后来上师示现圆寂,如今已过了十年。二十年后重返故地,回想起上师传授的教言,以及他老人家种种行住坐卧的庄严威仪,心里可谓是五味杂陈……

 

埃亚尔•阿维夫教授和校方安排此次演讲时,提议我以《藏地幸福密码》为题。当然,仅仅依靠一次演讲,就把幸福的密码交给大家,让大家的心灵骤然得到安乐和幸福,这是非常困难的。不过,世界上的所有民族、所有人,都向往幸福。也有很多人,在研究、学习和探讨以何种方法去寻找幸福。既然主办方有此提议,我本人也有这个意乐,愿意就这个话题和大家学习交流。

 

今天大概用时两个小时,我一定会认真对待这次演讲。如果诸位对演讲有任何不同观点,可以直接提出来。藏传佛教历来就有辩论的传统,经过长期训练,我自信没什么不能接受的。

 

这次演讲,算是东西方思想的一次交流。尽管我代表不了所有的东方人,但通过多年学习,对佛法还算比较了解。我对西方的新思想、新知识,接触得比较少,而西方学者对东方思想,尤其是佛教的见修行教义虽有些了解,却可能很少有机会像我们一样,年复一年甚至用更长的时间学习。今天,就东西方的思想,佛教与科学等话题进行互相学习和探讨,交流彼此的经验,非常符合21世纪的需求。

 

21世纪的人,不但要有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新思想,也要了解以往的传统和宗教的见解。否则单凭新思想,是解决不了人类所有问题的。因此,在这里,能从东西方不同的视角、佛教与世间不同的着眼点来探讨幸福,我认为是非常好的机缘。

 

藏族人的幸福来自信仰

 

无论是美国还是欧洲,西方国家很多人都十分羡慕藏人内心所拥有的幸福。刚开始他们很好奇,一个异地的民族能坚强忍受生活中的各种痛苦,无论在生病、男女感情纠葛、得不到更好的地位、生意亏损等任何事情上,藏人都能仰仗佛法的力量去承受并超越。从任何民族看,这样的勇气和智慧都是珍贵稀有的。所以,在关注藏民族的同时,很多西方人也渐渐受到了藏传佛教的感染和影响。我并不是刻意来赞叹自己的民族,而是如实阐述事实,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遗漏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事物。

 

 

藏族人能形成这种特殊禀赋,主要原因是其本身属于大乘佛教种性。从2500多年前释迦牟尼佛宣讲佛法,到如今为止,在雪域藏地,大乘佛法都完好无损地保留着。藏族人从孩提时代开始便皈依三宝,直到死亡,一直都在接受着佛法的熏习。佛法的加持力,已经在每个人心中根深蒂固,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佛法都能有效地帮助我们面对痛苦。

 

在很多地方,佛教、基督教、印度教、伊斯兰教等各种宗教,具有超乎想象的影响力。比如,美国以基督教为主,信仰宗教的人占总人口95%以上,这么高的比例在全球也位居前茅。之所以美国能成为一个自由平等、有信仰的法治国家,主要依赖于宗教的力量。同样,藏地大部分人之所以能有一种对治痛苦的特殊禀赋,也主要仰仗于大乘佛法。我清楚地认识到,藏传佛教足以对任何国家、任何民族的任何人,尤其是对大学生们,起到点拨指引的作用。

 

作为乔治华盛顿大学的学生,你们是美国出类拔萃的精英。既有聪睿机灵,又有刻苦精进,否则不可能进入这所高等学府。不管在任何方面要非常优秀,才能成为这里的一员。据我所知,乔治华盛顿大学的学生来自美国五十个州以及其他一百三十多个国家。这所学校对不同宗教都有研究。在这里学习,是非常自由开放的。

 

其实,对每个人来说,宗教信仰非常重要。如果没有信仰,将来从学校毕业,从事政府行政工作时,仅仅依靠政治来征服世界,是行不通的。因为在全世界七十多亿人口中,完全没有宗教信仰的,只有十亿多,其余都是信仰宗教者或承认宗教者。这所学校的老师们能致力于宗教领域的研究,我感到非常高兴。这是对人类和社会都有益的好事。

 

寻找梦寐以求的幸福

 

世界上有东方人也有西方人,有白种人也有黄种人,他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方方面面有很多差异。比如一个地方喜欢红衣服,另一个地方却讨厌红色,认为红色象征着危险;在藏地,白色象征着吉祥;在汉地,却是红色象征吉祥,白色象征哀悼……尽管世界上的人差别迥异,但希求幸福和不愿受苦这一点,任何人都没有差别。不仅是人,连地上的小蚂蚁等小昆虫,乃至任何世界上的生命,都希望感受快乐,不愿意承受痛苦。

 

只不过大家不知道获得快乐、断除痛苦的方法,这也是现代社会的最大问题和困扰。我们从出生到死亡之间,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痛苦,当这些落到自己身上时,该如何去面对?所以,远离痛苦和创造幸福的方法,是每个人应该学习和修持的内容。

 

我前几天看了一本书,叫《幸福是什么》。讲的是全球155个人对幸福的认识,以及为获得幸福该如何努力等等。有人认为,有很多财富就能得到幸福;有人认为,家人健康或夫妻感情融洽就是幸福;也有人认为,有地位就是幸福;还有人认为,依靠外在的物质刺激,才会获得幸福。其实不然,虽然外在的物质、财富、感情等对幸福有利,但这些东西真能给你创造百分之百的幸福吗?不一定。

 

以美国为例,相比五十年前,现在的经济水平增加了好几倍,但人们的幸福指数却越来越低。如果物质和幸福成正比,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再比如,以前你没有车,现在买了一辆,本来幸福感应该增加。可在买了新车以后,要给它加油,要给它保养,在城市里开车也有种种不便,平白无故会衍生出很多烦恼。

 

所以,不但外在的经济要发展,内在的幸福更应该发掘。对痛苦的根源进行分析和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知足是接近幸福的第一步

 

当然,若想远离痛苦得到幸福,单凭想象是没有用的,还要学习、探讨且学以致用。佛教最重视的,是在自心上不断调整。佛教认为,要想获得幸福,知足少欲非常重要。若不知足,执著就会越来越强烈,痛苦也会接连不断。

 

一位美国教授曾让学生做了个测试:把自己最爱的20个人的名字写在黑板上。一位女士上台,参与了这个试验。写完后,教授让她把不太喜欢的名字一一擦掉。她擦到最后,只剩下了四个人——她的父母、丈夫和孩子。

 

教授还要她再擦两个名字,她把父母的名字擦掉了。再擦掉一个,她想了很久,将孩子的名字擦掉了。教授问她为什么要这样,她说:“父母会在我之前先死,孩子会在我死后单独留下,能陪我共度一生的,只有我的丈夫,所以我对他的执著最大。”

 

教授说:“如果是这样,你执著的范围非常小。在这么小的范围内,你对丈夫如此执著,认为他是属于你的,他的所作所为就会被你控制,觉得没有自由,就像被关在监狱里一样,这样,他反而可能最先离开你。”

 

佛教认为,执著只会带来痛苦,而不是幸福。执著越大,痛苦越多。尤其在获得幸福方面,藏传佛教有很多窍诀,这并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切实有效的途径。大家若能对此身体力行,必将给现实生活带来很大利益。

 


当今时代,无论在任何城市,都有很多人开着豪华的名车,穿着昂贵的名牌,住着高楼大厦,心里却苦不堪言。而在藏地,人们的房屋、饮食、衣物、环境、气候等各方面,虽然无法与之相比,内心却幸福充盈。不丹堪称全世界幸福指数极高的国度,其实像不丹一样的地方,在藏地有很多,比如我的家乡康区,安多,青海,拉萨,藏民的内心确实是幸福满满。在我看来,其主要原因,就是学习、修持佛法的结果。

 

大城市里的人为什么如此痛苦?就是欲望膨胀所致。贫困藏区的人为什么幸福?因为他们知足少欲,更重要的是,从小就皈依三宝,经常祈祷,这些对心灵都非常有利。

 

不仅佛教这样承认,科学家通过对有信仰和无信仰的,有禅修和没禅修的,藏传佛教的仁波切、出家人以及普通人进行对比测试,在做了种种实验之后也得出结论:依靠信仰的力量,确实能给心灵带来幸福。

 

相信在座的每位教授与学生,也有过各种痛苦,不管贫穷还是富裕,无论有权还是无势,谁都无法摆脱痛苦。如今,很多人自欺欺人地宣扬“人生是美好的”,这并没有什么意义。佛陀曾说,生、老、病、死等各种痛苦,任何人都不能避免。每个人在遇到痛苦时,如何去面对、去认识,才是至关重要的。

 

现在有很多地方邀请我去讲课,只要条件允许,我都会答应。原因就在于,虽然我个人修行不是很好,但我对佛法有很深的串习,哪怕对他们有一点利益,作为一个出家人,我认为也很有意义。所以我不顾辛劳,无论任何地方,不管人多人少,我都欣然前往,最大限度地与他们交流佛法,并尽量让更多人了解:如果真正能修学佛法,一定能有效地遣除痛苦、获得幸福。

 

幸福不能每年只有一天

 

总的来说,幸福是内心的一种感受,虽然财富、权势、爱情等并非与幸福完全无关,但幸福主要来源于知足少欲。佛教衡量幸福的标准很多,有些也很高,但大多数世间人经常提到的身心快乐,也可以理解为幸福。佛教有一种观修空性的方法,将万法观为空性,能帮助我们远离痛苦、获得幸福。另外还可以观修禅定,让心寂静下来,也是非常重要的幸福之道。

 

我看过荣格的一本书,是讲他与一位藏传佛教的仁波切研讨的内容。荣格在真实如理地观修《西藏度亡经》后,首次向西方弘扬了源自藏传密法的心理学,这在科学家中算是最早的一位了。这位仁波切说:要想获得幸福,身体方面的禅修,比如毗卢七法坐式等很重要;语言方面,主要借助于念咒和诵经;意识方面,则是观修佛菩萨或心的安住。荣格在书中写道:我自己也是以此获得了真实利益。

 

如今,美国很多学校经常开设禅修和心理学相结合的活动,很多人依靠禅修,减轻了很多生活压力,对获得幸福起到了切实有效的帮助。希望大家以后无论在学校或其他地方,每天早上用二十分钟甚至五分钟进行禅修,这相当于一个小时的休息,现在科学家也是这样认为的。真正的佛法修持者,很少有心里烦躁、痛苦甚至没有勇气活下去的情况。

 

还有,若想得到幸福,一定要有利他心。在我的朋友中,很多道友唯一将利他作为生活主要目标,所以,当身体遇到病痛以及生活中遇到痛苦时,根本不以为意。在座的老师、学生、学者们不妨借鉴一下,将人生的价值或人生观,主要建立在利益他众的事情上,这样一定会减轻自己的痛苦。如果没有利他心,一味自私自利,只会增加自己的痛苦。如果能以佛教所说的大乘菩提心来做些利他之事,功德会非常大。

 

 

前不久的3月20日,是联合国命名的“国际幸福日”。每年的幸福日如果只有一天,那多么令人沮丧啊!应该在一年的365天中,每天都能寻找到幸福。但要想获得究竟的幸福,还是要依靠佛法的学习和修行,这样不仅能获得幸福,也能对治所有的痛苦。

 

埃亚尔•阿维夫教授:


刚才索达吉堪布提到了“国际幸福日”。你们当中也许有人知道,联合国制定的第一个国际幸福日,是来自不丹的启发。这个国家不看重国内生产总值(GDP),而看重国民幸福指数。这种深深扎根于不丹的传统,就源自于藏传大乘佛法的熏陶。目前,这种普遍寻求幸福的行动,全世界都在效仿。我认为真的非常殊胜。


接下来,是我们的提问时间。






问答文字


(一) 问:尊敬的堪布,扎西德勒,我是华盛顿的一名藏人。在我们佛教的见解中,幸福的来源之一是知足少欲,但外国人却将知足少欲的心态,理解为懒散懈怠。对此您如何理解?

 

答:真正去学习佛法时会发现,佛教讲的知足少欲与出离心等,并非懒散懈怠不精进。所谓的知足少欲,不是指没有竞争心,没有积极性,而应理解为欲望不要过于膨胀。

 

现在有些年轻人认为,佛教与生活完全背离;汉地和其他地方的一些人认为,只有遭遇坎坷才会选择出家,很多电影中也有这样的情节。其实并非如此。佛教本身是积极向上的,但如果欲望过于膨胀,就只能导致痛苦而不是快乐。

 

二) 问:我是在美国首都的一名藏人,出生在安多热贡。我要衷心地感谢您、堪布慈诚罗珠,以及众多的大乘善知识将佛法传播到汉地以及各个地方,给很多人带来了幸福。

 

 

我想提一个问题:我虽然身处西方,却心系东方,主要源于自己出生在藏地。回想当时的情景,心里感到很幸福。就像您讲到的一样,我现在的物质享受,比在藏地时要好百分之七八十,但心灵的幸福度与物质的增长度相比,却显得特别贫瘠。是什么导致我如今时常出现痛苦和不悦意?是所谓的业力。那么,首先请堪布解释一下“业力”。

 

第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说,这个孩子有一种“习气”等等,该怎样理解“习气”呢?我们平时经常会说这个人很有福报,那个人没有福报,但真的去解释就很困难。再请堪布简单地讲一下“福报”

 

答:佛法中讲的习气,是指一种俱生的喜好,比如有些人从小就喜欢积德行善,有些人天生喜欢为非作歹,这些都叫做习气。有很多学者进行过这方面的研究,虽然现代科学无法解释,但佛法里面讲得很明白。如果学习过唯识的论典,对习气的概念就会很清楚。

 

你刚提到的“没有福报”,只是藏地民间的一种说法,这不是指福报完全用尽或根本没有福报,只是将福报浅薄说成没有而已。

 

所谓的业力非常重要,为什么现在有些人再怎样努力,经济、健康都不尽如人意;有些人不用太努力,却能安享健康幸福,这就与业力有关。这不只是藏地的说法,而是整个佛教共同的观点。如果想详细了解业力,最好能学习《俱舍论》第四品。业力是多种多样的,有白业、黑业、杂业等等。通过学习,就会对此生起定解。如果没有好好学习佛法,就算是藏族人,也会有很多问题。现在的年轻人对这些词不太理解,不同经论对此有很多解释。

 

(三) 问:我是乔治华盛顿大学的学生。我上过阿维夫教授的佛教课,而且非常喜欢。有时我会为知道太多而苦恼。当我在了解一些事物后,发现它并没有我期待的那样美好,我就变得十分不快乐。请问,有才智和有学识,难道不是也非常重要吗?您在面对这些困扰时会怎么办?您会放弃更深入的探索吗?

 

答:了解一些真相,也许会产生痛苦和不悦意。但如果是有价值的知识,学得越深入,越能平息自己的痛苦和烦恼。

 

比如,如果不掌握学校中的知识,就会成为没有文化的人。从初中到大学乃至博士,随着学识的慢慢广博,在学习过程中,你虽然有艰辛,但自身也会受益,智慧会增长。所以,没有基础是不行的,打好基础非常重要。

 

无论是佛法还是世间知识,都应像佛法中所说“即使明早要死亡,也应学习诸知识”,应该有这样的决心。虽然在短暂的一生中,学不完所有具有价值的知识,但我仍然认为,此生不断地学习,才会让人生具有真正的价值,这也是我的愿望。

 

当然,对此也有不同的理解。实际上,学习具有价值的知识,不可能导致痛苦,只会带来利乐。

  

 

(四) 问:我是乔治华盛顿大学的学生。我的问题比较个人化,当您正在痛苦时,怎么远离痛苦?您是否能给想要寻求幸福与满足的西方人一些建议?

 

答:藏族有一句谚语:“安逸饱足修行人,灾难临头更庸俗。”也就是说,有些人在安逸饱足时,宣扬自己是个修行人,可一旦痛苦临头,由于没有将佛法融入心,或许表现得还不如普通人。

 

藏族人从小就接受死亡的教育,但西方与东方很多人对死却很忌讳,连提都不想提,更不用说接受了。不过,藏传佛教清楚讲了死亡来时该如何面对,死亡的痛苦是怎样的,以及解决痛苦的方法等等。

 

大乘佛法中也讲过:要代受他人的痛苦,并将自己的安乐给予别人。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除苦方法。与此相关的实修法中提到:当呼气时,可观想将自己的安乐施与众生;吸气时,观想接受众生的痛苦。以此,身心会处于安乐之中。

 

佛教还讲过,要了知万法的本性是痛苦,并要了知如何断除痛苦的方法。佛陀也曾这样讲:正因为轮回是痛苦的自性,所以,婴儿都是哭着降生,没有一个是从母胎中笑着出来的。现代科学家也发现:人在死亡时,会流下三滴泪,所以也是哭着死去。我们在生活中会有很多痛苦,所谓的幸福,实际上也是痛苦。

 

学习这些道理以后,一定要去修持。仅仅是理论上了知,在痛苦降临时,仍然会无法承受。我平时也讲过:开车的时候,路况好,谁都会开,但在遇到危险路段时,车技不好就有困难了。同样,平时认真修行的人在痛苦降临时,能运用各种窍诀去面对,如果没有好好修持,当痛苦出现时,就只能被它吞没而无法对治。

 

(五) 问:谢谢您非常有启发性的演讲!我在华盛顿生活和工作,在北京出生和长大。我有一个问题:作为人,我们会犯错误。很多时候,这些错误和过失,会给他人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我们也会感到难过和内疚,特别是那些善良和有道德的人。面对这种深深的内疚时,您会怎么做?

 

答:通常人分为很多种,有些人就喜欢善法,有些人却不是,佛教很强调这一点。

 

佛经中讲过一个公案:一个卖鱼的人走到恒河附近,由于天色已晚,就借住在一家花店里。浓烈的花香味,使他彻夜难眠。不得已,他把鱼放到鼻子旁,嗅着鱼腥味才安然入睡。

 

人是各种各样的,有些人犯错后经常自责,有些人从来没有后悔心。汉地有个非常有名的人,就在自传里说:自己从未生起一刹那的后悔。

 

佛教中认为,生起后悔心是相当重要的。在此基础上,依靠念诵金刚萨埵心咒进行忏悔,非常有必要。忏悔之后,还要发誓永不再做。这样通过四对治力进行对治,罪业就会逐渐清净。

 

即使在罪业清净以后,由于我们的分别念此起彼伏,在将来的生活中,还是很容易造业。不管任何人,想百分之百不犯错误,是非常困难的。佛教认为,罪业本来没有功德,但通过忏悔让罪业得以清净,就是罪业的功德。

 

在东西方的大城市里,很多人被痛苦束缚,不能积极面对生活。这主要是心态造成的,并不是后悔心本身产生的问题。所以,我们需要鼓起勇气,以后悔心来忏悔罪业,并积极地面对未来。这对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

 

 

埃亚尔•阿维夫教授:

 

感谢堪布非常有启发的开示!这不仅是开启幸福的密码,还是非常重要的帮助我们对治痛苦的妙药。

 

感谢大家的到来,感谢诸位的努力,能把堪布带来这里。让我很感动的是,在座各位也许知道,堪布实际上今天刚到,有12小时的时差,但他仍给我们带来了如此清晰透彻的演讲,以及清晰明了的回答。这就已经在告诉我,在他身上,完全体现了他的智慧与修行。我们今晚很幸运,得到了其中的一些窍诀。非常感谢堪布!

 

今晚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