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智悲学子 >> 学习笔记|《前行广释》第125课-法师辅导 返回

学习笔记|《前行广释》第125课-法师辅导

课前、课后教诫的重点、难点


(一)前行该生起的功德要生起来


1、正行的功德生不起来是因为前行的功德没有生起来


(1)修正行的时候应该能够生起正行的功德

A. 到了密乘的修法,不管生圆次第、大圆满本来清净还是托噶等,所有的密乘法都是窍诀,窍诀法要本身的力量非常大。生圆次第的窍诀法只要按照指示去观,仪轨里所提到的所有功德都可以获得,这是法本身的力量,它的加持力和价值就在此处。本来仪轨就是精华和窍诀,按理来说,你照做就行了,肯定可以生起功德。

B. 严格来讲后面的窍诀法非常简单,没有大段的推理。该推的早就推完了。在进入密乘之前,一切都应该准备好:菩提心应该早就生起来了;在积累资粮的时候,认认真真地修了曼茶之后,福德会非常深厚;修金刚萨埵的时候,也认真修了,罪障应该非常轻微;带着这些前行的修行成果进入密乘的时候,所有的优势在仪轨中都会体现出来。再加上最直接的窍诀和最简单的方法,最后就可以生起功德,应该是这样的。


(2)修正行的没有生起正行的功德原因何在

前行里该解决的问题没有解决,又带到了正行里来了,该做的准备没有做好,导致我们在修持正行仪轨的时候,还在对治很多邪见、怀疑,还在纠结其他的问题,甚至于连修仪轨应有的目标都没有,到底是为了解脱,还是发财,到底是为了自己解脱,还是为了众生解脱?还在纠结这些问题。如果你还要花时间去解决这些问题,正行仪轨本身的功德也没办法显发。


(3)怎么补救

A. 对于密乘该修的还是应该修。

B. 要好好地“补课”。对前面我们学过的内容,在修密法的过程中重新把它补圆满,不到位的都要让它到位,这样就可以逐渐地弥补。


2、现在重视前行还来得及


(1)相续成熟就会重视前行

A. 大恩上师等老修行人经常讲的教言也是这样的,一个人相续成熟的时候,就会对前行法非常重视。或者说如果对前行等修心的法很重视,说明他的相续在成熟。

B. 我们现在应该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以前对于上师的话没有体会,到了后面越来越发现前行的重要性。如果把前面的法一个个地修好了,反反复复地修,认认真真地落实,逐渐把暇满修好了再进入第二、第三个次第……在真实修正行的时候,很快就可以相应了。前面所做的大量准备就是为了最后在修的时候,带着这些资粮一下子能够有所突破。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没有积累大量的资粮,需要突破的时候突破不了,也没有东西来突破。


(2)别灰心,所有的积累都没有唐捐

A. 现在既然在学修,就尽量做好。前行也不是一两次就能学好的,需要大量的沉淀。我们现在尤其应该好好去学比较了义的法,比如说中观或如来藏的法要,学完之后都可以用得上,没有一个用不上的。

B. 好好的对待前行引导文。你好好对待它,它也会好好对待你,该生起的功德肯定会生起来。


讲记中的重点、难点


(一)施身修法


1、下施素斋


(1)原文

如果自己具有娴熟的观想能力,就将自己观想成玛吉黑怒母,从心间化出白、蓝、黄、红、绿五色事业空行母成百上千、不可胜数,好似日光照射下的微尘弥漫一般,她们将智慧颅器中装满的无漏精华甘露施给三界六道的每一个众生,使他们心满意足。如果自己不具备这样纯熟的观想能力,就将自己观成忿怒母,左手将托巴中熬好的甘露洒给三界六道一切众生,普降甘露雨,使所有众生痛快畅饮之后心满意足,这就是下施素斋。


(2)具观想能力者如何观想

A. 将自己观为玛吉黑怒母

a.“玛吉黑怒母”的“玛吉”就是玛吉拉准。玛吉拉准是一位空行母,是断法的创始者。

b. 为什么叫玛吉黑怒母:虽然有时候形象上观的是黑忿怒母,但和玛吉拉准的本性是无二无别的,有时玛吉黑怒母的意思就是黑忿怒母。有些修法中首先把自己观成玛吉拉准,然后再观成本尊。因为这是玛吉拉准空行母传下来的一支,所以有时在里面也会带着她的名字。实际上玛吉黑怒母就是前面我们讲的黑忿怒母。

B. 从玛吉黑怒母心间化出五色空行母

 “事业空行母”就是要成办事业的,这里的事业都是利益众生的事业。五种颜色的事业空行母都是忿怒母的形象,只不过有白、黄、红、绿、蓝五种颜色。


(3)不具观想能力者如何观想

就观一尊:如果自己的观想能力不娴熟,就观一尊。即观成黑忿怒母,自己从容器里面舀出甘露抛洒出去。洒出去之后,观想每一个众生手上的碗里装满了洒出去的甘露,接到之后,就喝了下去。


2、上供花斋


(1)原文

接下来观想从沸腾的甘露蒸气中,散发出沐足水、鲜花、薰香、酥油灯、香水、神馐、乐器、八吉祥徽、轮王七宝、幡伞、宝幢、华盖、千辐金轮、右旋海螺等等不可思议的供云,将这一切的一切均敬献上供对境,以此圆满自他一切众生的资粮、清净业障,这是上供花斋。


(2)何为花斋

 “花”的意思就是各式各样的用具,不单单是饮食。


(3)供施花斋和供施素斋的区别

上供素斋和下施素斋中,上供下施的是饮食的自性,不管是本尊、上师、众生都要饮用,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圆满资粮、清净罪障。


(4)上供花斋的供品

A. 来源

a. “接下来观想从沸腾的甘露蒸气中,散发出......不可思议的供云。”:沸腾的甘露就像在一口大锅里烧了汤,上面热气腾腾的,从里面冒出很多甘露蒸气。这些甘露蒸气相当于如意宝一样的自性,什么都可以幻化。

b. 这样观想的功德和必要性:这样观想符合于因缘力、法性力。一切万法空性中只要具备了因缘什么都可出现。一切万法的本性什么都不是,什么都不是中,具备了因缘什么都可以显现。通过观想力、法性力和三宝的加持力,所有的因缘具足了之后,就可以在蒸气中幻化出无量无边的殊胜供具。

B. 供品

a. 沐足水

就是洗脚水。这主要是针对印度的习惯。印度地处热带,人们都是赤脚走路。从外面赤脚走路回到家里的时候,就会在门口准备洗脚水,把脚洗干净,这是一种当地的供养方式,沐足水主要是以前有,现在还可以采用。

b. 熏香

我们觉得味道最好的熏香都可以供养,天然或者合成的,不管怎么样,就是非常悦意、善妙的熏香。

c. 神馐

各式各样最好的食物。

d. 乐器、八吉祥徵、轮王七宝,各式各样的幡伞、宝幢、华盖等

有些是很吉祥的缘起,佛陀加持它们成为吉祥物,只要能够拥有,受用一切都会变得吉祥,比如八吉祥等等;有些本身是具有巨大的利益或者它的功能很强大,比如轮王七宝等。

e. 宝幢

自然可以遣除很多违缘,因为胜利幢立在这里,很多违缘自动就退散了,所以很多寺院的四角都会放宝幢。天界也有胜利幢。


(5)供养对境

上供对境就是上师、本尊、空行等等。


3、下施花斋


(1)原文

再观想从中如雨般降下六道所有众生各自所需求的一切资具,使他们全部欢欣喜悦、称心如意。尤其是自己从无始轮回以来到现在(必定欠下了许许多多的债),比如杀生短命的债、夺财贫穷的债、殴打多病的债、上者救护的债、下者恭敬的债、中者友爱的债、高官住房的债、卑微田地的债、亲友近邻的债、子孙牲畜的债、享用饮食的债、穿着衣服的债、债债相联的债、挤取乳汁的债、役使驮运的债、开垦荒地的债、消费使用的债等等宿债,此时此刻,观想一切男女冤家债主手拿容器前来讨寿讨命、讨骨讨肉等等,犹如债主索债般蜂拥而集,他们各自所求的各不相同,不管他们求什么,都满足他们的愿望,求食施食,求衣施衣,求财施财,求乐园施乐园,求乘骑施乘骑,求住房施住房,求亲友施亲友,如雨般降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从而了结了宿缘、偿清了宿债、化解了宿怨、清净了罪障,那些冤家债主也全部心满意足,皆大欢喜。接下来,对于那些语言无力、势力薄弱以及跛、盲、聋、哑等为苦所迫的所有六道可怜众生,给他们各自所求的事物,无依无怙者面前作为他们的依怙、无有友军者面前作为他们的友军、无有亲朋者面前作为他们的亲朋、无近邻者面前作为他们的近邻,赐予病者康复的灵丹妙药,赐予亡者起死回生的甘露,赐予跛者神足,赐予盲人智慧眼,赐予聋人无漏耳,赐予哑人智慧舌等,他们受用后心满意足,远离了六道各自的一切业感、痛苦、习气。最后所有男众均获得圣者观世音的果位,所有女众均获得圣者度母的果位,从而彻底根除了三界轮回,这是下施花斋。


(2)所施物哪里来

所施物是从无漏的甘露蒸气云中浮现出来的,但甘露蒸气云还是来自于我们自己的身体,这些全是我的身体中幻化出来的,只不过以诸佛菩萨的加持力,通过空性、法性的缘起等能力,我的身体变现成了这个样子。


(3)通过下施花斋还债

A. 提早、主动还债的方式

a. 我们从无始轮回到现在,每一世都要和很多众生交往,在和人或旁生等有情交往的过程中,积了很多的业,也欠下很多的债。因为我们在被动地偿还宿债,所以感召各式各样的违缘痛苦、不悦意,这些都是我们相续中的业和债成熟后的体现。

b. 在我们相续中还有很多没有到期的债,我们通过施身法的方式把债务偿还了,利益了债主以后就不用再以生病的方式还债了。

B. 数数债务

a. 数数债务

(a)上者救护的债

能力比我们好的、地位比我们高的人经常帮助、救护我们,这也算是一种债务。

(b)下者恭敬的债

Ⓐ 下面的人对我们很恭敬,身体语言等方面对我们很恭敬,有时按照法律或者善恶业来讲,虽然不一定是恶业,但也是一种债务、因缘。

Ⓑ 下面的人恭敬你或者上面的人保护你不一定是恶业,但毕竟在这个过程中留下了痕迹,以后还是需要通过各式各样的方式去偿还。如果能够通过施身的方式把该偿还的债务偿还了,就可以打破我执、利益众生。

(c)中者友爱的债

“中者”就是互相友爱,对方对我很友爱也有一种债。

(d)享用饮食的债、穿着衣服的债、债债相联的债

甚至于穿衣、吃饭、喝茶,都有一些因果在里面。虽然严格来讲并不是造了很重杀生等罪业,但是毕竟你这样做了之后对众生间接或直接地有所伤害,所以,也会有一些债。因此我们穿衣、饮食都会有这样债债相连的债。

(e)开垦荒地的债

荒地是无主的,从某些方面来讲,你想要开垦是可以的。但可能荒地上是蚂蚁的家,它们一个大家族都住在这里,开垦的时候就相当于把它的整个家族给毁了。所以,在开垦荒地过程中,可能会欠下众生这样那样的债。

b. 无论是债务,还是因缘,都可以通过施身法解决

有些债务、疾病、违缘是因为各式各样的因缘和业,有时是因缘和业交织在一起,综合形成的当前这种状况。有些单纯就是以前的罪业等,有些不一定是业,而是一些因缘和合形成的,这些都有可能导致自己的身体不适或者方方面面的违缘。如果是罪业,我们通过这种方式来忏悔;如果不是罪业,我们就通过债务的形式来还债,反正各种各式的情况都可以通过这个方式来解决。

C. 求什么给什么、甚至给予更好的

a. 债主们心满意足了

(a)在这个过程当中,了结了所有的宿怨,我和一切众生之间结的缘都已经了结了,而且不好的缘了结之后,我布施给他们很多东西,这些都是通过菩提心来做的,所以,从今以后也结上了利益他们的缘。

(b)自己做古萨里修法就是针对冤家债主,通过布施自己身体给冤亲债主来化解我和他们之间的宿怨,偿清宿债等,也可以消尽我执、清净罪障等等。和我们单纯通过交钱的方式请僧众念经去化解怨亲债主的宿债相比,这种方法的功德方方面面都要齐全。

b. 对于那些语言无力、势力薄弱以及跛、盲、聋、哑等为苦所迫的所有六道可怜众生,缺什么给什么。

(a)缺什么给什么

Ⓐ 无有友军者面前作为他们的友军

“友军”相当于亲友团一样,他们的亲友或者能够帮助他们的人称之为友军。

Ⓑ 无近邻者面前作为他们的近邻

这是真实意义上的近邻——可以提供帮助那种近邻。

Ⓒ 赐予跛者神足

给他神足,不单单是有脚了,而且有了神足,还可以飞行。

Ⓓ 赐予盲人智慧眼

盲人既有生理上的盲人,也有心理上的盲人,即内心中不知道取舍辨别,所以就赐给盲人智慧的眼睛。一方面是肉眼,一方面是能够辨别一切、照见实相的智慧眼也赐予他们。

Ⓔ 赐予聋人无漏耳

给他们清净的耳根,还有能够听闻无漏法界的无漏耳。

Ⓕ 赐予哑人智慧舌

赐给他们最殊胜的智慧舌根,不但能讲话,而且也能辨别万法,对众生宣讲一切万法的实相。

(b)下施之后自他都获益

Ⓐ 所有六道可怜众生得到了这么好的偿还物品后非常满意。

Ⓑ 这里也有一种菩提心的意识。在观想给众生在还债的时候,虽然是还债,但是我们除了满足他们正常的需求之外,还给予了他们更殊胜的、能够辨别实相、获得解脱的功德。这里也有菩提心,愿一切众生得到利益和究竟的快乐。我们通过观想,我执就会逐渐消失,罪障清净、福德圆满。随着自己功德的增长,我们也会证悟实相。当我们证悟实相、获得圣者功德之后,逐渐引导、帮助众生获得神足、智慧舌等,帮助他们安住于法界实相中,逐渐将众生引入究竟的果位。这里是一种观想,通过这样的观想,最后自己就可以成就真实帮助众生的能力。


(4)下施花斋的结果

所有男众均获得圣者观世音的果位,所有女众均获得圣者度母的果位,彻底根除了三界轮回。

A.如果按照汉地的规矩来讲,我们觉得应该是一切女众获得观世音菩萨的果位。但这里是按照藏地和印度的传统来讲的,印度、藏地的观世音菩萨都是以男相身份出现的。

B.虽然有些地方说菩萨是超越了男女的,但是在习惯上,释迦牟尼佛、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都是男相。


4、念诵


(1)原文

直到观想得一清二楚为止,期间一直尽力念诵:嗡啊吽

再接着念下文:

上供满足对境贵客意

圆满资粮获胜共悉地

下施令众欢喜清宿债

尤令作害魔种悉饱足

息灭病魔障碍消法界

摧毁一切恶缘及我执

一切能供所供及供境

本性无改大圆满中啊


(2)“尤令作害魔种悉饱足”

A. 释义

在观想的时候,尤其令做害的、给佛法修行做障碍的,给整个佛法或者一个地区、某个道场,乃至于给自己修行做障碍的,各式各样的魔都能得到饱足。在观想的时候,尤其令做害的、给佛法修行做障碍的,给整个佛法或者一个地区、某个道场,乃至于给自己修行做障碍的,各式各样的魔都能得到饱足。

B. 不仅仅是令魔得到饱足

令他们饱足东西里本来就自带了慈悲心的成分。他们受用了以后,菩提心的力量也会在他们相续中发挥作用。相当于这个饮食配方里面就有菩提心、慈悲心,谁吃了谁就能接收到菩提心的信息。所有的魔众享用了之后,他们也生起了慈悲心,不再作害了。


(3)“息灭病魔障碍消法界”

A. 所有的病魔、障碍消法界,这也是最好的消除违缘的方法。

B. 既可以通过修忿怒法、念护法,也可以通过施身法来清净我们的障碍、违缘、一切的病障,让这些都消失于法界中。


(4)“摧毁一切恶缘及我执”

A. 施身法是殊胜的法,但因修法者情况不一,故效果显现有差别。

a. 有些修施身法的人,信心、福德等方方面面都非常好,所以通过修这个法,他各式各样的违缘,尤其是各式各样难治的疾病,完全就可以消尽了。

b. 还有一些人可能信心没有那么稳固,福德也没有那么深厚,虽然修的时候可能是会得到一些利益,但是立竿见影的效果不一定会浮现。

c. 还有一些刚刚入门的人,相续当中的条件都很差,修施身法的时候,效果就很轻微。


(5)“一切能供所供及供境,本性无改大圆满中啊。”

古萨里的核心思想是安住于般若空性中,最后安住在没有能供、所供和供境的大圆满的本性中,证悟空性了,当然可以清净一切我执。


5、邪断法的表现


(1)原文

当今时代有些自诩为断法者的人认为,所谓的断法,就是通过残杀、砍剁、殴打、驱逐等手段,彻底消灭那些凶神恶煞的一种粗暴事业,所以他们始终都是怒气冲冲、煞气腾腾,摆出一副气势汹汹、洋洋自得的姿态,他们觉得必须要像阎罗狱卒一样威风凛凛,盛气凌人。他们在对病人等实施断法的过程中,也是以怒不可遏的暴力行为,瞪着碗大的双眼、怒目而视、咬牙切齿,同时握紧双拳、连捶带打,甚至将病人身上穿的衣服也撕得破破烂烂。他们自以为这样便可以降伏鬼神,孰不知这种做法实在是大错特错。


(2)行为上的威猛相(显现上怒气冲冲、煞气腾腾,咬牙切齿,同时握紧双拳、连捶带打等等)是不是一定不对

A. 略答

不一定

B. 分析

a. 有时候修威猛法、忿怒法需要一些特殊缘起

(a)有些时候需要这样外在的行为。在佛学院,有一次在修一个金刚橛还是大威德法的时候,那个领诵师的声音比较温和,法王如意宝说:这个声音修忿怒法可能有点不太好,太温和了,应该找一个声音很雄壮、很威猛的维那师领诵,这样合适一点。所以说,还是有一种这样的缘起。包括修忿怒法的时候,坛城都是三角的,比较恐怖的,有时穿戴的装饰也是比较让人生畏怖的,声音或者法器的使用也带着一种威慑的力量。

(b)有些人擅于观察:这个修行者可能是修忿怒法的,因为他的外表看起来带着一种比较威猛的形态,所以也会有一些因缘。

(c)有些仪轨中也需要这样,该打的还是要打,仪轨里面就说对病人要捶打等,通过这样的方式,一边念咒一边安住菩提心,一边通过外在的行为多管齐下,假如是非人附体,这时候它受不了就会走掉。

b. 光有外在行为是不行的

(a)如果内心中没有见解,完全只靠外在凶巴巴的行为,那不起作用。

(b)修这些法要有菩提心,的确是有很殊胜的效果,但是只是做外表的行为是没有用的。


6、真正的断法与邪断法之差别


(1)原文

玛吉拉准空行母也说:“对于从无始时以来以恶业为因、被恶缘之风所吹、接连不断处在迷乱显现之中不断感受痛苦、死后也将立即堕入恶趣深渊的那些凶猛残暴的鬼神,我是以大悲的铁钩勾召它们,以自己的温热血肉布施它们,以慈悲菩提心转变它们的心,并将他们摄受为自己的眷属。可是未来(末法时期)那些‘伟大的断法者’却认为断法就是残杀、驱逐、殴打我以大悲铁钩勾召的凶神恶煞,这完全是邪断法,也是魔教兴盛的标志。”她还预言将来会出现九种黑断法等邪断法,因为这些都是认为离开慈悲菩提心而只是通过残暴行为降伏鬼神的邪法。这种做法虽然可以降伏一两个势单力薄的鬼魔,但如果遇到一些凶猛残暴的鬼神,反而会赔上自己的性命,这一点依靠我们日常生活中亲眼目睹的许多实例也足可以证明。


(2)可恨之人也必定有可怜之处

表面上看,这些凶猛残暴的鬼神是可恨的对境,谁都不喜欢,谁都不愿意被它们缠上、被它们做障碍。但反过来讲,这些可恨的对境也有可怜之处。“恶业为因”是可怜的;“恶缘之风所吹”是可怜的;“接连不断地处在迷乱的状态”是可怜的;生的时候遭受各种痛苦是可怜的,死后堕入恶趣也是可怜的。


(3)邪断法之所以成为邪断法之因

a. 从施法者角度分析

嗔恨心对菩提心:如果以嗔恨心去殴打驱逐所有的非人魔鬼等等,这是属于邪断法,也是魔教兴盛的标志,因为这是魔教的特点,魔教的特点就是以嗔恨心去面对敌人,一定要赶尽杀绝。佛教的标志就是以大悲心为核心为根本的,所有的事情都应该以慈悲心、智慧来面对,而不是通过自己凡夫人的习性,或世间的处理方法去面对。

b. 从降伏的结果分析

在藏区有很多修断法的人,也有很多人在修断法过程中,没有通过菩提心摄持,结果触怒鬼神之后,压不住它们,然后直接被凶魔杀死的。


7、邪断法的危害


(1)原文

特别是对修行正法的人来说,很难以了知他们所得到的降魔加持等能力是真正的道相功德还是魔障,因为大多数鬼使神差的人表面上也具有神通、威力等等,但从长远来看,他们的言行举止肯定与正法越来越相违,到了最后甚至连芝麻许的善心也荡然无存,结果自己得到的就是背着重如须弥山的信财异熟债。而且得到的蝇头小利对今生也起不到什么作用,到头来连维生的衣食也无处寻得,或者即使得到也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以至于冻死饿死,正如前面所说,这些人死后也一定会转生在孤独地狱等恶趣当中。


(2)邪断法危害之被魔加持、背离正法

A. 要小心有神通的人

在遇到有一点能力的人的时候,我们不要马上皈依、马上生起信心、认为他一定是一个大成就者,这是不一定的。因为所谓的神通、降魔的能力,不一定是他的能力,有些是属于魔的能力。所以不要马上去皈依,或者觉得他是一个成就者。

B. 自己也要小心神通

不要去追求这些所谓的能力,因为当你很想得到这些能力、很执著的时候,也许有些非人魔障给你一点帮助,他们的能力附在你身上,然后你有一点能力,就开始飘飘然,这个过程中渐渐丧失了所有的善心。最初你是抱着希求正法、自己解脱、利益众生的心态来学习或者修法的,最后修完之后变成一个完全没有善心、相续中充满了恶念的人,这是非常可惜的事情。所以,我们最好不要把注意力放在这些所谓的降魔的功能,或者与众不同的功德上面,如果我们经常性的追求这些,就非常容易忽略佛弟子应该有的素质。比如说上师们强调的三要道。


(二)断法之含义


1、认清所断之魔


(1)原文

断法所要降伏的妖魔鬼怪,其实并不在外界而在内心。外境错觉显现为鬼神的形象也都是由没有根除我执、我所执的傲慢产生的。玛吉空行母说:“有碍无碍魔,喜乐傲慢魔,其根为慢魔。”所谓的魔就是我执傲慢魔。空行母还这样说过:“众魔为意识,凶魔乃我执,野魔即分别,断彼称断者。”

米拉日巴尊者也曾经对岩罗刹女说道:“比你更厉之魔是我执,比你更多之魔是意识,比你更纵之魔是分别。”


(2)魔的根本即我执

A. 妖魔鬼怪没有妖魔鬼怪的自性

外在显现的妖魔鬼怪,到底是不是妖魔鬼怪?对我们来讲也许是妖魔鬼怪,就是外在的一个非人或者一个魔鬼,但它是真实的吗?也不一定。因为对妖魔鬼怪的亲朋好友来讲,没认为它是一个妖魔鬼怪,对它们来讲不成立。对于已经证悟空性的人来讲,他也不会认为这是一个妖魔鬼怪。虽然表面上也许是妖魔鬼怪,但是究竟来讲不是,它没有真正的妖魔鬼怪的自性,所以妖魔鬼怪不在外界而在内心。

B. 魔的根本在内心

a. 不否认在外境当中也有妖魔鬼怪,但是根源其实还是在内心中。

b. 如果你的内心执著很大,它就显现成一个妖魔鬼怪的样子,完全符合你内心中对妖魔鬼怪的认定,在法相上就符合了;但是如果你的心变了,你充满了慈悲心,没有觉得它是怨敌、妖魔鬼怪,那它就变了;如果你证悟了空性,觉悟了实相,你再去看它,它就不是什么妖魔鬼怪,完全没有妖魔鬼怪的法相,你看到的就是它的法性、它的如来藏,它就是本尊,就是一个真实的佛,哪里还有妖魔鬼怪呢?完全不存在了。因为内心当中有我执和我所执,所以导致一些错觉,认为外境中有鬼神的形象。


(3)介绍魔:“众魔为意识,凶魔乃我执,野魔即分别,断彼称断者。”

A. 众魔

就是我们的心,就是意识,我们的意识很多,各式各样的意识,所以有很多很多魔。

B. 凶魔乃我执

凶猛的、凶恶的魔其实就是我执,我执也有各式各样的。

C. 野魔即分别

野魔就是我们的分别心。

D. 众魔、凶魔、野魔其实都是我们的心

意识也是心,我执也是心,分别也是心。


2、以断法断魔


(1)原文

关于断法的分类,玛吉空行母说道:“漫游险山外断法,弃身施食内断法,唯一根除义断法,具此三断乃瑜伽。”所以,一切断法行者彻底根除了所有无明迷现的根本——我执,就称为“唯一根除义断法”。在没有断除我执之前,外境迷现的魔杀也杀不了,打也打不倒,压也压不住,赶也赶不走,就像火没有熄灭之前烟无法灭尽。同样的,在没有根除内心的傲慢魔之前,由它的功用所产生的外境迷现的鬼神不可能消失,诚如岩罗刹女对米拉日巴尊者所说:“未了魔乃心之根,似我之魔不可数,你虽劝逐我不去。”

至尊米拉日巴也说:“执魔为魔遭损害,知魔为心获解脱,证魔为空即断法。此魔罗刹男女相,未证之时乃为魔,制造障碍作损害,若证悟魔即本尊,一切悉地从汝生。”


(2)“漫游险山外断法,弃身施食内断法,唯一根除义断法,具此三断乃瑜伽。”

A. “漫游险山外断法”

险主要是指非人比较多: “险山”的险指有很多非人住的比较凶险的地方。比如在藏地有时候说:这个地方的山神很凶猛,千万不要动他的石头,连一根草都不要拿,否则拿了之后他就会惩罚你。

B. “唯一根除义断法”

a. 义是密的意思。

b. 我执没有消尽之前,我执就是魔的大本营,会源源不断地从“我执”里浮现出各式各样的所谓的魔障。在外境上去打去杀是不起作用的,只有把内在的我执灭掉之后,外面一切的迷乱相跟着就消失。这就是断法的一种原理。

C. 具此三断乃瑜伽

具有三断就是修断法的瑜伽士。


(3)“未了魔乃心之根,似我之魔不可数,你虽劝逐我不去。”

岩罗刹女说:如果没有了解魔的根本是心,像我这样的魔太多了,你劝我、打我根本劝不走,因为我是来自于你内心的。你所有的恐怖,所有的障碍都是来自于内心,你不从内心去根除,从外面去找一个庇护、找降伏,方向就不对,暂时可能起一点作用,究竟来讲起不了作用的。尤其断法是要证悟空性的,所以还是要从内心下手。


(4)“执魔为魔遭损害,知魔为心获解脱,证魔为空即断法。此魔罗刹男女相,未证之时乃为魔,制造障碍作损害,若证悟魔即本尊,一切悉地从汝生。”

 “一切悉地从汝生”:所有的悉地成就都是从魔而产生的。一证悟内心的实相,你见一切都是实相;你证悟了空性,魔也变成了本尊的形象,赐给你一切的所欲,所有的悉地从“汝”而来。那时内心所谓的魔、本尊,全都是无二无别的,一切的悉地是证悟空性而来的,所以也可说是外在的本尊赐给的,也可以说就是以前的魔赐给的。


3、切切不可错用心


(1)原文

所谓的断法是指彻底根除内心执魔的分别念,而不是指残杀、殴打、驱逐、镇压、消灭外魔,因此我们一定要弄明白的一点是,所断的魔不在外界而在内心。

一般来说,大多数其他教派将一切事业的利齿、粗暴的威力,矛头箭锋指向外面,对外境的怨敌魔障展示降伏的事业,可是我们的这个教派并非如此,诚如米拉日巴尊者所说:我们这个教派的宗旨就是彻底根除我执、抛弃世间八法、令四魔无地自容。

一切修行就是向内反观自心,将所有的能力、威力、精力全部用在根除我执上。所以说,喊一百遍“救我护我”不如诵一次“吃我携我”的好,向一百位本尊祈求救护,不如将身体施舍给一百个鬼神为食的好。如(玛吉拉准空行母)说:“病人交付于鬼魔,送者托付与怨敌,口诵百遍救护我,不如一遍食携我,此乃佛母我法轨。”

如果断除了内在执魔的根本,那么一切现相都会显得清净,也就出现了所谓的“魔类成为护法神,护法换面成化身”。


(2)向内看

A. 所有佛法的修行全都是调伏内心,不管是把自己的心调伏成菩提心的状态,还是调伏成空性、出离心的状态,所有真正的佛法修行者都是调心的。而不是去要求外境——谁对我不好,他应该做改变;环境不好,应该做改变。所以说修行佛法的人,其实也是调伏内心,如果内心不调伏,总是指望别人去做改变,或者说你想要在外境上去改变,这也是搞错方向了。

B. 我们在和人交往的时候,或者说在解决问题的时候都是一样的,全都是这样的原则。


(3)喊一百遍“救我护我”不如诵一次“吃我携我”的好

A. “吃我携我”

就是把我吃了,把我拿走,干脆把我放弃掉,没什么可保护的。

B. 从“救我护我”到“吃我携我”需要一个过程

a. 我们不懂修行的时候,或者说在修行的初期,经常喜欢向佛菩萨呼喊:“帮助我,救我,遣除我的违缘。”等等。但我们修行到了一定层次的时候,就要改变口号了,这个口号就是“吃我携我”,而不是说“保护我”。

b. 这种转变需要认知和积累

(a)先从认知上面转变,有时候是自动转变的,当我们准备得差不多了,虽然还有些恋恋不舍,但还是要勇敢地跨出那一步。

(b)完全没有累积是不能随便转变的,因为内心当中的我执太深厚了,一下子转变,可能崩溃掉也不好说。


(4)“病人交付于鬼魔,送者托付与怨敌,口诵百遍救护我,不如一遍食携我,此乃佛母我法轨。”

A. “病人交付于鬼魔”

本来我们是要保护病人的,给他念经,不让他受伤害。其实从另外一种更深的修法来讲,把病人交给鬼魔就是放弃我执。因为病人有些时候是属于我执,有时候是属于我所执——“这是我的病人我救护的”,“我的亲人”等等,所以有的时候干脆把病人交付给鬼魔,内心中不把他执为我所。

B. ”送者托付与怨敌“

本来托付者应该交给可靠的勇士护送,但是这个时候反其道而行之,把他交给怨敌,类似把所有的牵挂都放下的意思。佛法运转的规律,是以无我为核心的,从无我为核心来理解这个问题,就很好理解。

C. “口诵百遍救护我,不如一遍食携我”

口里念一百遍救护我的祈祷文,不如念一遍“把我吃了,把我拿走”。你必须以无我为核心来理解这句话,一切佛法都是调伏我执的,而这一切是彻底打破我执的最佳的手段。


(5)“魔类成为护法神,护法换面成化身”

A. 如果实相一证悟,内在的我执清净了,那么外在的现相随后就清净了。外在清净之后,以前的魔,在我执不清净的时候它是魔,我执一清净它自动就转变了。这在《定解宝灯论》第六个问题答疑当中讲得很殊胜。

B. 第一步是魔,第二步是护法,第三步是化身,这就是我执清净的三个层次。当我执完全不清净的时候是魔,清净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变成护法,再清净的时候就变成佛陀的化身。


4、谨防修炼出偏


(1)原文

如今有些不懂此理而自诩为断法者的人认为外境中存在实有的鬼神,并且恒时处于不离执魔的境界中,结果一切显现真的成了妖魔鬼怪,自己整天心神不定、忐忑不安,也常常对别人说“山上有魔,山下有魔”、“这是鬼,那是魔”、“那是妖精,我看见了并且捉住它,最后将它杀了”、......正如邬金莲花生大师曾经授记说:“浊世男心入男魔,女人心中入女魔,孩童心入独角鬼,僧人心中入冤魔,每藏人心入一魔。”又说:“将独角鬼视为天尊的时候,也就真正到了藏人受苦的时代。”这种预言的时间看来现在已经来临了。

所以,我们绝不能将表面似乎显现的外在迷现的鬼神魔障形象看成是真真实实存在,而要将这一切观为如梦如幻的游舞来修炼自心。暂时现似能害所害的鬼神、病人也都是由往昔恶业错觉的因所导致的,从而结成了能害与所害的关系。因此,对他们千万不能有亲疏、爱憎之心,而要平等观修慈悲菩提心,彻底根除贪爱自己的我执,将生身性命毫不吝惜地施给鬼神作为食物,息灭它们相续中的嗔恨、粗暴,诚心诚意地讲些能使他们相续趋向正法的法要并发愿,最终将执著自他能害所害、圣现魔现、自他的患得患失、贪爱憎恨、贤劣苦乐等一切分别念斩草除根。如颂云:“无圣无魔见之要,无散无执修之要,无取无舍行之要,无希无忧果之要。”一旦大彻大悟一切能害所害均是法性等性,就断绝了内心傲慢魔的根本,也就现前了究竟义断法。


(2)小心总相会变成自相哦

A. 哪些人有这种危险 

 “不懂此理而自诩为断法者的人,认为外境中存在实有的鬼神,并且恒时处于不离执魔的境界中”,他觉得真正有魔存在,对魔的执著特别地强烈,结果一切显现真的成了妖魔鬼怪。如果他经常这样想,分别念串习多了,总相就变成自相了。

B. 真的会这样吗

就像我们修不净观、白骨观一样。首先是在脑海里面修,修了之后在脑海里面显现的就是一堆白骨,后面修到量的时候,你睁眼现量就见到了白骨充满。这个就是修得时间长,总相逐渐就会变成你眼识可见的自相,虽然这个自相是颠倒的。所以说平时魔执很重的人,有时候眼前就会显现魔的样子,一切都会变成魔的境界。

C. 你经常想什么,就会遇到什么

一般来讲是这样的。你经常觉得有鬼有魔,经常这样担心、执著,鬼神最喜欢你这种人,你就是他们的载体。你太执著这些,那它就很容易进入你的身体,左右你的身体。如果我们经常思维佛法,思维上师,思维法义,思维菩提心,我们内心也逐渐会如是转变。


(3)不要轻易相信“鬼话”

A. 有人说能看见鬼神

有些人看不到鬼神,是乱讲的;有些人是看到了。即便他看到了,也算是妄言骗人,胡说八道,因为有时候就是他内心当中的一个幻觉而已。好像是看到了,也捉住了,也给杀了,但都是骗人的东西,从这个侧面来讲它是虚假的。

B. 有人说附体等说话了

有的人自己着魔之后,觉得看到了本尊,看到了护法等等,然后就把自己看见的都给别人讲。有时我们会相信这样的人,他说自己看到了,而且说的一些事情我们觉得似乎是对的,好像和我经历的事情对得上,就会很相信这个人。但是有些时候是鬼神控制他的相续,是它们的语言。所以相信这种情况,对自己长远来讲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是妄言授记、胡说神通。

C. 境界里有佛菩萨给我授记

a. 要注意所谓的本尊、佛菩萨给我的授记!这个不一定是真的,有时候就是鬼神的欺骗。

b. 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如果不管它,它根本就没有下手的地方,能够下手的情况就是你当真了,你执著了,如果你不执著,它自然就消失了。即使是好的显现也不要紧,你的修行是这个状态,好也好不到哪儿去。如果你的境界上升了,有了真正的菩提心,或者说证悟空性实相之后,那个时候境界很稳固,能够辨别各种各样的情况。但是我们修行还很浅的时候,不要把这些当真,如果当真了,就很容易误入歧途。

c. 不执著、修空性是最好的护轮,最好的对治。一个修行者能够知道如梦如幻,这个修行人就不会着魔,我们自己修,然后也把如梦如幻的修法大力推广,让众生不着魔,让大家能够了悟降魔的真正方法,这就是空性,就是般若波罗蜜多。


(4)是上师怎么还会被鬼神骗呢

A. 鬼神欺骗的上师都不是真实的上师:上师并不一定是证悟的,有凡夫的上师,有打引号的上师,名义上是上师其实根本就不是,有各式各样的上师。鬼神能够欺骗的上师,用世间的话来讲,鬼神欺骗的上师都不可能是上档次的,都不是真实修行的上师。

B. 真正有修行的上师根本不会被鬼神欺骗

因为这些上师安住在慈悲心中,安住在如梦如幻的境界中,他们知道怎么样去面对这一切的显现,知道一切都是心识的幻变。有这样的认知,他们肯定不会被欺骗,有时候幻觉里出现的鬼神的变化,给他讲的授记,他根本就不听。


(5) “浊世男心入男魔,女人心中入女魔,孩童心入独角鬼,僧人心中入冤魔,每藏人心入一魔。”

A. 如果从我执的侧面来讲,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魔。以为每个人心中都有我执,有我执肯定就会有魔。

B. 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业,有魔的不同种类,比如说男魔女魔,这是根据不同人的业来安立魔的名称。

C. 在浊世,大家都不着重调伏我执,不注重调伏自心、修行空性,就调伏不了魔,这就导致了魔力的猖狂,群魔乱舞。因为大家都是在我执中做事情,所以就会出现所有人民是魔民,国王是魔王的状况。


(6)总结降魔大法

先修世俗菩提心,再修无我空性,修如梦如幻,逐渐就能够泯灭圣现魔现,能害所害等等。把这些法讲到最极致的就是大圆满,中观里也会讲到这些内容。


使用说明:本笔记参考生西法师《大圆满前行引导文》辅导笔录梳理、整理而成,若希望阅读法师辅导笔录原文请自行在网络搜索


编辑师兄:定解B08

审核师兄:定解B01

档案编号 B06125-定解 B08-007

文章原始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