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不要让矛盾过夜
标题为方便阅读所加
“我对上师具足信心,对金刚道友没有嗔恨,我的密乘戒律很清净”,敢这么说的人肯定没有认真仔细地观察自己。
密乘五戒的第四条,慈愍已入正道者,这条戒律要求所有密乘道友,尤其是依靠同一上师、同一坛城受灌顶、窍诀的金刚兄弟,从入道起一直到菩提果之间,不断绝亲近之情。内心舍离就破了这条根本戒。
在金刚乘中,金刚上师与弟子之间、金刚兄弟之间的关系比世俗间...的关系要近得多。广义地说,所有获得密宗灌顶的人都是金刚兄弟,但同坛灌顶的金刚兄弟,关系更为密切。
金刚兄弟之间要团结和合,所有的佛教徒之间、佛教团体之间要和睦,不要有矛盾。
凡夫人在交往中难免有磕磕碰碰,但是同在菩提之路上,都以寻求解脱为人生目标的佛弟子之间,发生了矛盾应该及时相互忏悔,最好不要让矛盾过夜,如果长时间地从心里嫉恨对方,会对修行造成很大障碍。
以前法王如意宝常说,金刚兄弟在日常交往时最好保持一点距离,不要彼此还不怎么了解,就马上热乎得不行,没过多久又因为一点小事闹矛盾,相互起嗔心,有点距离关系才融洽。
今天参加灌顶的有同事,有好朋友,也有夫妻,今后都还要长期相处,所以要注意不要闹矛盾。金刚兄弟在世俗上是一家人的,得更加谨慎,住在同一屋檐下,有容易起摩擦,一定及时忏悔。
就算是亲兄弟性格也不一样,各有各的脾气,这很正常。性格合不来,可以少见面,但不要背后议论是非,说金刚兄弟的坏话。否则的话,不仅仅会障碍自己修行,也会对佛法造成负面影响。
在时轮金刚的十四条根本戒中,第三条就规定了金刚兄弟要团结和合。金刚兄弟之间破密乘戒,可能就已经违背了上师的教言。上师希望金刚兄弟和合,弟子不听从,相互嗔恨,这就扰乱了上师的心。
一位具德上师在弘法利生之外,不会考虑任何个人得失。金刚兄弟不和合必定会影响上师的弘法利生事业,这时无论你表面上如何恭敬,供养多少财物,真正的具德上师都不会欢喜。
能够不起矛盾的前提就是尊重和恭敬他人。别太拿自己当回事,人就不会那么固执。
就算你们发心向善,但自认为发心好就一定完全正确,以傲慢心对待别人,这会破坏别人的善根,也毁坏自己的善根,而且会使事情变得糟糕,影响也不好。
很多时候,为了护持他人的善心、善念,成全他人的善行,不仅我们自己的意见、方式可以放弃,甚至我们所做的“善事”或“这件正确的事”本身都可以放弃,不必坚持事情一定要做到完美。
佛教徒之间闹矛盾,无论是个人之间还是团体之间,不但自己要承受犯戒的果报,还会伤害佛教的形象,影响佛法的弘扬,这个业将有更大的果报。
佛法中有很多殊胜的教法,蕴含至高..的智慧。非佛教群体里很多都非常注重团结,听闻过这些至高无上的道理的佛教徒,就更应该慈爱、宽容。
密乘弟子应该时常观察自己的密乘戒是否清净。
“我对上师具足信心,对金刚道友没有嗔恨,我的密乘戒律很清净”,敢这么说的人肯定没有认真仔细地观察自己。
阿底峡尊者曾经说:“我在出家后从来没有违犯过出家戒律;受持菩萨戒后,有过稍许违犯;进入密乘后,会时常违犯,一旦违犯,我马上忏悔,从来没有让过失过夜。”凡夫人与阿底峡尊者这样的大成就者根本没法比,所以我们在进入密乘后,肯定会有许多违犯戒律的情况发生。
犯戒后要及时忏悔,最好不过夜,忏悔得越早,业障越容易清净。宗喀巴大师曾说:破密乘戒三年之内没忏悔的话,不能恢复戒体。这样的人不能参加法会,因为他就像一滴变质的牛奶会把全部的牛奶都弄坏。
一旦破戒应当在最早的时间内以猛烈的忏悔心忏悔,这样不但可以清净业障,戒体也能够恢复;
若三年之后才忏悔,虽然业障可能得到清净,但戒体已经很难恢复,戒体没有恢复,今生无法成佛。
文|摘自
《寂静之道》> 希阿荣博堪布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