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 如何面对职场压力
本期话题
职场压力会对心理产生什么影响?
职场压力大致来自哪些方面?
来自于工作负荷、人际关系、职位升迁、工作环境的职场压力,分别有哪些表现?
遇到职场压力,应该如何疏导心理?
疑问是觉醒的开始,《慧灯·问道》系列因此而诞生。它围绕着我们日常的生活、工作及社会热点等展开,在“问”中追寻“道”,在“道”中化解种种烦恼。慈诚罗珠堪布仁波切在《慧灯·问道》第三季中,以他无碍的智慧为我们答疑解惑,和您一起静下来,思考世界,阅读自己。
下期精彩预告
什么是瘾?
瘾是普遍现象吗?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已经达到患病的程度了?
瘾有哪些类型?
佛教中如何界定瘾?是否有戒掉瘾的办法?
读
版
主持人:各位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收看这一期《慧灯·问道》节目。如今的都市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很多人难以感受到来自内心深处的快乐和放松。这期节目我们将与大家共同讨论职场当中我们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同时探讨面对这种高压的环境,我们如何找到排解的方法,如何从这种负面的情绪中走出来。今天我们为大家请到的尊贵嘉宾,同样是慈诚罗珠堪布,欢迎您!同时我们为大家请来的还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十佳心理咨询师”于芮老师,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方昱南老师,欢迎两位!
说到职场压力,在座的各位,作为职场当中的一员,想必也会有。我们做了一个街边的采访,通过观看这个街访的小片,我们也可以了解一下,他们的职场压力到底是怎么样的。请看大屏幕。
(大屏幕播放关于“职场压力”的街头采访)
主持人:谢谢!通过刚才的街访小片,我们可以看到众生百态,以及他们对于职场压力方面的一些想法和看法。大家都有一些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职场压力,这些职场压力如果放任自流,肯定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我想问一下堪布,这些压力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慈诚罗珠堪布(下文简称“堪布”):我们提到过的几种精神上的疾病,尤其是抑郁症,早期的源头就是这样的压力。如果这个压力没有处理好,既没有办法自己化解,又没有心理疏导,在这种情况下一直憋在心里,累积下来了以后就会变成心理的疾病。压力,大家都有,一般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有时候压力大得自己承受不了了,影响到正常的生活,例如出现失眠、晚上睡不好,那么一定会影响到白天的工作效率。工作效率不好的时候,领导也许发现了,也许没有发现。如果领导发现了,他自己却没有发现,就会产生另外一个更大的压力。这样以后,压力又导致另外一个压力,这些综合的压力又导致更多压力,最后很容易就会变成心理疾病。
主持人:那也想问一下方老师,职场压力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方老师:你看片中那些职场人士,上班的时候是一种紧张焦虑的状态,很难有一个放松的状态,我们只听到有一位说,他是如何轻松。每个人都清楚自己有没有压力,如果这些心理的压力没有得到疏导,就会变成身体上的一些反应,会影响内分泌系统和消化系统的运作,让我们整个身体都变得僵硬,再加上伏案工作太久等,又可能给颈椎带来很多影响。总之,职场压力对身体和心理都会有影响。
主持人:目前为止,职场压力的现状如何?
方老师:从刚才的片子里你可以看到,真的是非常严重。很多来心理咨询的人也是因为职场压力。他们在工作中遇到压力,又不能疏解,比如有人面临晋升机会时跟同事没有办法竞争,然后他就很犹豫要不要辞职,要不要换岗位,这些压力会非常大。
主持人:没错,这确实是很普遍的一种现象。我想问一下于老师,我们如何辨别自己是否处于一个高强度的职场压力之下?
于老师:高度的职场压力跟另外一个词相应而随,叫职业倦怠感。
你做一项工作,做着做着觉得没意思了、不想做了,当你有这种感觉的时候,实际上你在职场当中就有压力了,只是这种压力的表现不一样而已。另一个就是刚才放的这段视频里提到的辞职,自己觉得不想做这个工作,但离开这个工作又不会干别的工作,不知道去做什么。
主持人:又不得不做。
于老师:对,还不得不做。有这种感觉基本上就是你的工作压力非常大。
主持人:高强度的职场压力了。
于老师:对,还有一个最简单的评判标准,就是你每天早上去上班的时候,是高高兴兴、欢欢喜喜,一到时间就背上包,很开心地去上班;还是每天都“哎呀,又要去上班了……”
然后你从星期三就开始盼望着双休日……
主持人:您要这么说,所有人都是了。从周三开始就指望着什么时候周五;周五过完以后,又想周一又要来了啊……
于老师:那基本上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真的都有职场压力。
主持人:没错。也想问一下方老师,我们的职场压力主要是来自于哪些方面?
方老师:通常我们看到特别多的是这样几种:
第一个就是工作负荷。比如工作强度特别大,刚才我们听到有些人要加班,长时间的加班,工作时间很长,而且他做的那些工作还要绞尽脑汁,这种工作负荷就会特别大。
第二个是工作中的人际关系。比如上司对他非常不满,总是批评他、指责他;同事之间又没有一种合作的精神,都是互相竞争、互相挤压,这也会带来很多压力。
还有一种是在一些特定工作环境里才会有的,像一些制造业企业里面是军事化管理:必须按时上洗手间,生产任务来了就必须加班,没有生产任务的时候必须请假,完全不是由自己来控制的。
主持人:强迫性的。
方老师:完全是军事化管理。这种工作环境带来的压力也比较多。
我们也知道有些职业比较特殊,比如说,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大家想想护士的压力有多大,医生的压力也非常大。
主持人:没错,还有警察。
方老师:对。这跟他们的职业岗位有关,这些岗位会带来一些压力。
主持人:随时要待命的这种状态,没有节假日,没有休息。
方老师:对,是的。
主持人:那我想问一下,您之前提到了工作负荷的职场压力,它还有哪些表现呢?
方老师:我们刚才说了,最主要是表现在工作时间和劳动强度上。
还有个人能力方面。比如IT行业,这个行业的技术日新月异,一天不学习,就一天跟不上技术的发展。这种工作必须要提升自己能力,假如自己没有精力去提升,也是工作负荷的一个表现。
主持人:就是自己已经难以适应公司的发展速度了,最后自然而然地被公司淘汰下来。
于老师:对,就是老化淘汰。
主持人:那想问一下于老师,对于职场压力,您是怎么进行心理上的疏导的?
于老师:基本上跟预防和缓解抑郁症的方法差不多。比方说工作负荷这一部分,首先我们一般是建议这个人要承认自己有压力,看到并接受这个现实,同时给自己创造机会,比如创造学习机会,让自己首先从能力上提升自己,对工作能够完全胜任。当自己在这个工作单位完全胜任,做得津津有味的时候就不会有这种压力了。
同时,还要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并注意生活作息。
就目前职场压力来说,人际关系这块是最难调和的。我们调控不了领导,调控不了同事,只能调控自己。
还有一种来自职场的很大的压力是什么呢?就是随着公司的发展,新进的人才对于上一波人才的冲击,比方说目前新的主持人对您工作的冲击。
主持人:是,我受到的冲击感很强。
于老师:就是会有一些压力存在,这是我们很难去调控的。我们只能从自身调控,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承认其他人的能力。堪布之前多次说到转移注意力,在这个时候我们可能也会引导大家转移到自己的兴趣上,多发现自己一些擅长点:我会做这件事,我还会做那件事;我在公司里,能做这个,同时也能做那个,当这个工作岗位有人来竞争的时候,我还可以去做那个岗位。
主持人:我想采访一下堪布,在佛教里面,有没有对治这种职场压力的方法,让我们从压力当中解脱出来?
堪布:这个有方法。2015年的时候,我跟美国的一个医院的医生和护士交流了一下,他们在医院里面开了一个新的课程,一个禅修课。他们为什么要开这样的禅修课呢?在美国,两个行业的自杀率和辞职是最多的。一个是医生、护士,另外一个是老师,就这两个。因为他们的压力大,尤其是护士。从开始在医院工作,就会遇到很多负面的东西,而且几乎每天都是负面的东西,比如说有些病人没有抢救过来,或者是没有治好病,去世了,然后家属会有太多的负面态度。护士几乎每天都面对这些,所以很多护士最终会因为受不了而辞职。据说在美国50%的护士、医生都会辞职,甚至更不好的就走了绝路。
主持人:压力这么大。
堪布:对,压力这么大,确实是这样。刚才于老师提到的这句话非常有意义,一个工作的压力大与不大是看这个人对这个工作有没有兴趣,这个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主持人:看你是以一个什么心态去工作的。
堪布:对。比如说在这个工作中你要处理很多事情,而且要花很多时间,但是你很乐意,这样的话,这个工作就不会给你造成太大的压力。如果说这个工作让你不开心,你不愿意接受,不愿意去做,虽然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但是这个工作给你的压力就根本不一样,是很大的。
比如说,有些医院的护士、医生,一开始在面对病人没有救过来、家属有各种各样负面态度的时候,心里特别紧张、恐慌,这是一个阶段。但是过了这个阶段以后就是麻木的阶段:死了很多人了,家属怎么痛苦了……他就不再恐慌。但同时有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他们把人当作东西,这个是他们告诉我的原话。
于老师:没有生命,不把病人当生命看。
堪布:对,这样去治疗的话,这个时候他觉得自己的工作非常没有意思,就开始有负面的东西出来了。之前虽然是有恐慌,但是他对这个工作有些时候还是有兴趣的,觉得有意义。但是任何事情都是一样,时间长了以后,麻木了以后,他就觉得这个工作没有太大的意义,但是每天还要麻木地去做这么多事情。最后,一方面他自己觉得这个工作没有意义,另外一方面,又要每天都面对这么多负面的东西,这个真的就会产生非常大的职场压力了。
后来他们就开了一个新课,一个禅修的课,内容是大乘佛教里的慈悲心,叫作慈悲禅。慈悲禅在他们的医院已经有一定的时间了,他们自己编了一个教材,也有专门的教练。他以前是心理医生,后来转到禅修中,等于现在做着教练的工作。在沟通中,他告诉我这个方法非常管用,不仅减少了医生和护士的压力,而且跟医院的收入有很大关系。因为医生和护士有很大压力的时候,工作上会有很多失误,比如很多时候会出现给错药等问题。
主持人:还影响金钱的收入。
堪布:对,因为出现问题以后,医院要赔偿,每年都有很多这方面的赔偿,也就是医疗事故。
后来,他们就开始学习佛法了,大家有了慈悲心。举一个例子,比如一个医生是真心地关心一位患者、病人,从这个医生的眼神当中,病人就看得出他真的是关心自己的,病人因此感到非常温暖。虽然是精神上的,但是他精神上感到的温暖,对他生理上的治病有很大帮助。
一方面,禅修对他们医院的收入有帮助;另一方面,对病人的治病有帮助;再就是对医生和护士的减压方面也有帮助。因此,他们非常推崇这种方法。
主持人:是一个互惠互利的过程。
堪布:对。这就是大乘佛教里面的慈悲心的修法,有些大乘佛教的名词他们直接就用,根本没有改。这些都是缓解压力的方法,非常有帮助。
主持人:其实医生最伟大的一个地方,就在于他人性光辉的存在。当这个职业没有人性光辉的时候,会是很麻木、很可怕的一个状态。
堪布:对。
主持人:所以当这个职业注入慈悲心,变得更加具有人性的时候,肯定会获得更好的效果。对此我相信于老师和方老师肯定都有经验。对整个企业的员工或者个人进行心理引导,他们心理状况改善后,对他们正常生活上肯定有更多正能量的影响,包括收入的增加,对不对?
于老师:是的。当然,职场压力也有一部分是来自于自己的薪酬和工作的匹配程度。如果工作中付出很多,但是薪酬很低,从现实层面来讲,愿意做这个工作的人确实不多。除非是自己真的非常喜欢做,即使做公益、慈善都要去做。但从现实生活来说,有一部分人做不到,还是要求薪酬的。
刚才谈到改善工作环境,我接触过一个监狱,到那里面去给大家做减压。狱警们非常郁闷、压抑。我跟他们监狱长聊天的时候,和他开玩笑说:“你们的狱警在社会上都是很难找到老婆的。”他哈哈大笑并问为什么。我说:“你看他们的脸色都是黑的,他们都非常不开心。”监狱那个环境是非常封闭的。改善一个企业或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真的非常重要。当时我们就建议他们把操场扩大,多种一些绿色植物,多养一些颜色很鲜艳的花。
主持人:这是通过外在环境的调整,让我们的内心展现更加阳光的一面。
于老师:比方把他们的围墙颜色刷得漂亮一点。
主持人:既然不能把围墙降低,那我们就把围墙的颜色变得好看一点。
于老师:对,是的。
主持人:刚才方老师也提到了来自于人际关系的职场压力,那我想问一下它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呢?
方老师:大家想,我们每一个人在职场里面,要面对上下左右的几种关系。上面我们要满足领导的要求和期望;下面我们要带领自己的团队;然后我们还要跟同级、平级的同事,很好地配合才能把工作完成。所以我们要去维持和所有的人的关系。我们要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把工作做完?每一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性格、不同的需求、不同的喜好,要去维持好人际关系,真的是非常非常累。
主持人:那想问一下于老师,在您接触到的这些案例当中,关于人际关系方面的职场压力,有什么可以给我们分享的吗?
于老师:关于职场人际关系的案例真的很多,大部分是和领导的冲突。
比方说他认为自己的方案非常完美了,但是领导不通过,他最多的反应会是什么呢?“领导看不上我,领导对谁谁比较偏心。” 很多时候,他对自我的评价不是特别恰当:他眼中看到周围的人,很多时候不及他;新来的更不用说了,肯定是不如他;同级平等的、左右关系的同事中,他会认为自己付出很多,然而领导却没看到。一般碰到的职场人际关系中,这是压力比较大的一部分。
主持人:那您会选择如何去疏导呢?
于老师:刚才堪布一直在说禅修,虽然心理学不用这个词,但可能会用到一些类似的方法,让他安静下来,比如听音乐、阅读。安静下来以后,引导他从多个角度看问题。他原先看问题的角度可能只有一个,只看到了一个好或不好,那现在引导他从多个角度看问题。看到别人的好的同时,承认自己有一点点不足,允许别人在某方面比自己做得好。同时还要让他看到企业不是一个人在做,是靠一个团队的力量。
主持人:那想问一下堪布,在佛教中,有没有什么理论或者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对治来自于人际关系的职场压力呢?
堪布:这个方面佛教讲得非常非常多,几乎很多都是解决这些问题的。
刚才于老师说了一个很管用的方法,就是不要很死板地从一个方向、一个角度去看问题,同样一个问题我们换一个角度,或者换一种方法去看,也许就不是开始认为的那样。比如说你的同事对你不好,或者是你的上司对你不公平等,其实不一定就是这样的。我也经常听到类似于这种声音:“我们这个公司里谁做得不怎么样,我做得特别特别好,但是领导就……”,实际上也不一定真的是这样。
首先,要在自己身上找问题,看看事实是不是真是这样、是不是真的不公平,也许是自己看错了。
其次,如果真的是领导有这种所谓的不公平,那他为什么这么做呢?为什么他看不上我的工作,为什么他不认可呢?为什么我的通不过,别人的就可以通过呢?这肯定有因缘,不可能是无因无缘。也许我像别人那么去做的话,我的工作也一样可以被看得上、通过,也有这种可能。
这些都不行的话,佛教里面还有一种专门消化来自于各个方面的负面东西的方法,叫作忍辱或安忍。具体方法比较多,通过这些方法去调节自己的心态的话,虽然在客观上有一些不公平的事情发生了,但是不会影响到你的情绪,也不会影响到你的工作和生活。
如果感兴趣的话,我们可以到佛教里面找这些具体的方法。那这个是不是就等于我们学佛了,是佛教徒了?也不一定。当然,如果你有这个信仰,在信仰的基础上全盘地接受,它的力度、给我们带来的正面作用是很大很大的。但是如果你暂时还不愿意变成一个佛教徒或者有信仰的人,也没关系,这里面的方法我们可以拿来用。不管它是佛教的还是谁的,都没关系,我们把它当作一个心理训练的方法来用。
主持人:好东西总是好的。
堪布:对。像刚才于老师讲的那样,我们不一定要用“禅修”这个名词,连这个名词都可以不用了,都没关系。把这当作一个有效的调节心理的方法来用就可以了。
主持人:是的,谢谢堪布!那咱们继续下一个问题,刚才方老师提到了一个叫作职场升迁的工作压力,那它具体的表现有哪些呢?
方老师:可以说这是关于我们职业发展的一个问题,我们总是希望能满足自己的个人成就感,想去做一些更能够发挥自我价值的事情,所以我们想去寻找更好的职位。可是在这个过程中,就会有很多的竞争,因为同样的职位数量是有限的,这就使我们要不断地去努力学习,补充自己的技能,然后跟同事去竞争,这是一大类。
还有一大类,现在的企业生存压力都很大,就算那些发展特别好的公司也会要裁员,还有所谓的末位淘汰机制等绩效考评机制,所以不仅不能升迁,说不定还有保不住饭碗的压力。
主持人:所以我的节目主持人的位置,可能就被别人顶掉了。这种压力其实就是来自于内心深处的一种恐惧,甚至导致了在工作的时候心难安,不在工作状态等,都是它的一个表现,对不对?那于老师可不可以给我们举一个例子?
于老师:这也是一个医院里的,是一位副院长。
主持人:医院的副院长,那地位其实挺高的了。
于老师:对,一个医院的副院长。实际上,在行政级别上来说,有正院长、第一副院长、第二副院长、第三副院长,他是第三副院长。正院长要调走,然后第一、第二、第三副院长都有可能晋升为正院长。碰巧,第二副院长得了肿瘤,没有办法晋升了,第三副院长就觉得自己的机会多了一个,本来是三选一,现在成了两选一了。他觉得从年龄、学历各个角度来说,他要比第一副院长有优势。结果等任命颁布下来,很不巧,另一个医院的正院长调到这边来当正院长。
主持人:平调来一个,谁都没当上。
于老师:谁都没有当上,所以他的压力就非常大,非常郁闷,然后请了很长时间的病假。
主持人:我觉得可能第一副院长要当上了院长,他心里压力还能小一点,因为毕竟级别比他高。
于老师:对,二选一,尽管几率比较小,但是他心理上是有这种准备的。
主持人:那您是怎么样去帮他的?
于老师:这个当时是用了心理学上的一个方法,叫位置平衡法。首先是让他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另外,到底是谁来任这个院长,很多时候不是以他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是上一级行政机关权衡很多来决定的,要让他从全局出发看问题。同时也让他看到,自己副院长的工作和那个从另外一家医院调过来的正院长的工作之间有哪些差距、差别,让他看到自己的不足。
主持人:是这样的。那想问一下堪布,从佛教的角度,针对职场升迁的压力,有什么方法吗?
堪布:面对刚才这种问题的时候,从佛教的角度来讲,于老师提到的这位第三副院长,佛教会告诉他“顺其自然”这四个字。现实已经是这样的事实了,你必须要跟着这个事实走,不要去想改变它。改变不了时请那么长的病假,最后发生什么都说不定。佛教就告诉我们,现状已经是这样了,要想得通,要接纳。
你接纳了以后,过几个月或者再过一段时间,你心理健康,各方面表现不错的话,就可能会有更好的机会,眼前的这一点就不算什么。
有一句话叫作鼠目寸光,我们只喜欢看眼前,不看长远。当下的这个事情是很重要,但是如果改变不了的话,佛教就告诉我们要学会看远一点,再远一点,未来你也许有更多的机会。这件事情已经是这样了,那你得要接受,这叫作顺其自然。
佛教里面经常讲顺其自然,它有很多不同层次的理解。有些时候在我们的生活当中,顺其自然可以这样理解。
还有一个,比如说刚才这个例子,一开始为什么这么多人去争这个位置,为什么这么多人产生了这样的压力呢?这个就是跟欲望有关系。
心理学跟佛教有一个不一样的地方:心理学里大多数都是在人的精神上不好的东西变成病态的时候,再去研究怎么解决,主要是这个方面;而佛教会在你是一个正常人的时候,教你在源头上怎么样去控制欲望。比如这位第三副院长如果顺其自然,本来该怎么样就怎么样,面对现实,没有那么多欲望的话,那后续的这些压力他都不会有的。所以佛教里面比较重视的是在你健康的时候就调整好,不要等到你生病了以后再去治疗。
主持人:防患于未然。在我们健康的时候,随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要等到亡羊再补牢,虽说时犹未晚,但是毕竟已经出现症状和痛苦了。
于老师:让我们做好各种各样的心理准备。
堪布:是,对。
主持人:方老师,您之前也提到了来自于工作环境方面的职场压力,可以跟我们解释一下吗?
方老师:工作环境包括软性的环境和硬性的环境。硬性的环境,比如车间,可能有噪音、粉尘等,以及有很高的危险系数,很多职业真的是非常危险。
再就是他们的管理制度,是人性化管理;还是非常不人性化、军事化的,甚至是把人当作机器的这种制度。这些方面都会给人们带来很多的心理影响。
主持人:那么于老师,您碰到过这种来自于工作环境方面的职场压力的案例吗?
于老师:刚才我提到了一个,就是监狱的狱警。方老师说的这些可能在制造业里面会有。制造业的工人职场压力相对少,但躯体上的职业病比较多。刚才说的这几个方面,粉尘、噪音等,会产生身体上的职业病,比如尘肺病。而我们说的那种职场压力,可能更多是在相对先进的信息技术等领域,或者医生、教师、交警这一类,相对来说,他们的工作环境容易产生职业压力。
堪布给我们介绍了非常有用的禅修方式,由禅修的教练带领大家集体去做,这是一个方法;另外现在针对有众多人的大型企业,也有一个心理学的EAP。EAP就是员工帮扶成长。
主持人:员工帮扶成长,是互相之间的帮扶吗?
于老师:是专业的心理老师对这些企业工作人员进行帮扶,解决他的家庭生活的困惑乃至工作压力,这样的一个帮扶成长。
主持人:全方位的。
于老师:对。现在国家也有要求,大型企业一定要有这方面的设置,一般归属各企业的人力资源部。
主持人:哦,是在人力资源部里面,设置这样一个相关的子部门,帮助企业的员工来缓解自己内心的压力,包括由工作环境造成的职场压力。
于老师:对。
主持人:如果这种案例放到您的手上,您会怎么办呢?您还有什么其他的建议吗?有没有我们自己在生活当中可以用得上的解决方法?
于老师:你要区分一下,你的职场压力是不是你的工作环境造成的。其实有时候比较难区分职场压力到底是从哪一点得来的,很多因素是连接在一起的。很多时候当你感觉到压力时,会觉得人际关系很差;然后有很多不满的地方;平时你看着自己的工作环境还可以,当你有压力的时候,就看什么都不好……具体是从哪一个方面来的,其实自己不大知道,也区分不清楚。所以针对这种情况,还是要给一个全方位的、综合性的判断,也给他综合性的疏导。
主持人:那想问一下堪布,针对这种工作环境所带来的职场压力,佛教里有没有什么对治的方法呢?
堪布:有,佛教里面有一个,叫作烦恼转为道用。这个烦恼它有可能来自于人际关系,有可能来自于工作环境,有可能来自于其他的方方面面,那么不管是来自于什么,所有的烦恼,都可以把它转化为道,就是都用到修行的道路上,把它转化掉。
那么有了这种方法以后,比如一开始的时候某个环境是一个我特别不喜欢的地方,但是通过这种方法我可以训练自己适应这个地方,逐渐地接受。然后,逐渐地增加我的适应能力,达到一开始的时候就不太挑剔。最后,比如一开始让我特别烦躁的一个声音,或者让我特别不开心的一个人或环境,经过自己心理调整了以后,都有能力可以转化;转化以后,这个环境对我一点影响都没有,跟其他舒适的环境一样。佛教有这样的方法。
具体的方法不是一句话两句话就说得完的,这是佛教的一个专业训练的方式。如果感兴趣的话,我们还是要先去听课,听完了以后在教练的指导下去用,有没有信仰都没问题的。如此,就能逐渐把这些环境、人际关系等带来的负面影响全部都转化。
主持人:感谢堪布在职场压力方面给我们进行相关的讲解,也感谢两位老师给我们精彩的建议和指导。这一期我们的《慧灯·问道》节目,与大家共同探讨了职场压力这一话题。通过这样一个话题,我们也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当代都市人在职场方面确实存在着非常大的压力,我们急需要去释放这种压力,缓解负面的情绪,那如何去缓解负面的情绪呢?通过堪布和刚才两位老师的精彩解答,我们的心里都有了明确的答案。
幸福的生活其实很简单,基础的物质条件、愉悦的心情,以及健康的身体,就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最后想引用堪布在《慧灯之光》里面的一句话来作为本期节目的结束语:“幸福的本质,实际上是我们内心的一种特殊感受。”希望大家能够在这种特殊的感受中,找到自己人生最大的快乐!
每个疑问,都将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慧灯·问道》第三季,给你光,向光生长。
社会热点篇 每周四与您相约
• END •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收看《慧灯·问道》
您有问题希求解答,
或者您对栏目的意见和建议,
以及栏目合作、文章转载等事宜,请联系:
📮 wendao@huidengzhiguang.com
本公众号视频及文字内容均为原创,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