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動物樂傳心 >> 《不是为了快乐》二十五 | 蔽障与染污—恶业 返回

《不是为了快乐》二十五 | 蔽障与染污—恶业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微信:athenatang1001

公众号: 動物樂傳心

关注




所有前行修持的精义,是要把习性上僵固的心训练得较为柔顺而灵活。


我们每个人都因为僵固的心而受苦,为何会如此?大都是由于我们很轻易地就屈服于情绪的反应,以及令我们生起情绪的对象一期待与恐惧。长劫以来,我们一切的思维与感觉、一切的诠释,几乎都根基于期待或恐惧;而它们转而又将我们的心束缚于动荡的情绪之中,以至于心对情绪毫无任何控制力。因此之故,根据声闻乘的教法,我们需要“调伏”自心,菩萨乘的看法是“修”心使其有用,而金刚乘的观点则是去“认识”心。


然而,为了单纯起见,我们就用“修心”这个词。“修心”的第一步,是要反复地认知并思维轮回生活的徒劳无益。如我们已知的,持续珍惜世间法的任何面向,就会让我们基本的心态产生漏洞,最终将危害到我们的佛法修行。因此,真实地认知世俗活动、物质财富与人情关系都毫无实义是极为重要的。如我们已知,思维四共加行(转心四思维)是个好方法,能让我们鲜明地认知轮回终究是毫无结果的。虽然佛法蕴含了广大殊胜的教法宝藏,但是只要将“转心四思维”的教法加以反复听闻或思维,就能积聚无量的福德。


经由修持“皈依”,让我们将注意力从错误的法道转入正确的法道,经由“生起菩提心”,让我们从窄道趋入宽途(小乘趋入大乘),这是前行修持的前两项基础。接着,“金刚萨埵”的修持教导我们如何清净承接佛法甘露的容器—我们的身、语、意。


根据金刚乘的说法,我们的色身与心同样都是法器,因此也需要清净;菩萨乘与声闻乘的传统则持不同观点,他们认为只有心才是法器,而且,虽然他们同意心需要调伏,却坚持身体只是心的奴仆,因而建议对待身体要如主人对待奴隶一般。作为奴仆,身体得以享有食宿的回报;然而主人必须小心不过度地放纵奴隶,以防被奴隶占到便宜。前文已引用过寂天的偈颂,这里值得再重复一次:


若仆不堪使,主不与衣食;

养身而它去,为何善养护?

既酬彼薪资,当令办吾利;

无益则于彼,一切不应与。


然而,从金刚乘的观点而言,色身是我们自己最明显而具体的部分,因而在法道上的每个阶段都可用它来作为工具,而非只是把它当作奴隶或容器。因此,身体每一部分的结构、感觉、健康与滋养,无论是内在的或外在的,在解脱道上都至关重要。


蔽障与染污—恶业

《本生经》(Jatakamala Sutra)中说,每当魔众看到有人致力于解脱道时,他们就会大为恐慌。佛法初学者必定会在法道上发现许多无价之宝但同样的,也很可能会搅动出许多障碍,这就引出了我们本节的主题恶业。


在佛法中,“恶业”是描述蔽障与染污的多种方式之一,而蔽障与染污通常都会化现为障碍,那是我们需要净化的。然而,突发于你计划中的一个讨厌的小问题,到底是障碍或是加持,却很难说。有时,修行者历经很久的修持,但那些看起来特别顽固的障碍却似乎不被影响,以至于他们认为自己的修持无效。但他们错了。


事后看来,他们才领会到,原本迫切想要除掉的障碍,其实却是发生在自己身上最美好的事物。这类的转变非常普遍,修行人有此经验之后,就会开始理解到“逆”境远比“顺”境更能为修行提供沃土。


那么,我们修持金刚萨埵法要净化什么?最关键的是,要净除我执所产生的染污。虽然它在本质上是暂时性的,并无任何一种特别难以净除,但是由于染污长久以来就是我们业力构成的一部分,它已经成为深植的习气。


因而要区别“我”与“我的染污”,看起来几乎不可能。而正因为它们如此难以区别,我们努力去净除染污就更为重要。


对金刚乘的修行者而言,一提到“金刚萨埵”之名,自然就联想到“净化”与“清除”的原理。由于这两个词都意指“污垢”是存在的(由于缺或外乏更精准的语言形式,我们就只能使用“污垢”一词),这就引起了我们极端的焦虑,唯恐染污与蔽障会曝光—大多数的人都会竭尽所能地去避免这种折磨,而宁愿专注于自己良善的品质。


然而,净化染污就是揭露自己的佛性;如果佛性不是我们本具的一部分,那么,试图净化染污就毫无意义。这一点极其重要,因为只要我们理解这一点,就不会为了自己的过失而使说情绪受到搅动。很多修行者忽视了“净化”的这个面向,却耗费所有精力不肯承认任何个人的污垢,更不承认控制着他们的嗔恨、嫉妒与贪欲。因此,与其担忧所需净化的一切东西,更有效的是利用“金刚萨埵”的修持,来专注于揭露自己的佛性。


以清洗带有咖啡污渍的杯子为例,就很容易说明这一点。为何我们决定要清洗这个杯子?因为你希望它变干净。但如果杯子永远都是肮脏的,那么无论多么努力尝试,你永远也清洗不掉污渍,整个过程也会由于备受挫折而极度痛苦。这就是我们将“金刚萨埵”的修法要点想成是“揭露”佛性,而非“净除”染污的原因。但诸位也要牢记:佛法的教授,尤其是金刚乘的教授,对“污垢”并无反感;污垢并非杯子,而是全然不同于杯子的东西。



为何要观想上师为金刚萨埵?

你的上师即是你虔敬心与福德的投射,而虔敬心又是你佛性与福德的显现。若无福德,你就无法在遇到上师时认出他来,或一如提婆达多,觉察不出上师的一丝功德。因此,在认出上师的能力上,福德扮演了极重要的角色,而虔敬心就是这种福德的体现。


在前行修持的过程中,上师的角色会发生转变,就如同一个女人的角色会随着她各种互动所需的目的而转变一般。对她的母亲而言,她是女儿;


对她的丈夫而言,她是妻子对她的雇主而言,她是清理屋子的人同样的,一切诸佛与菩萨本质上完全同一,但由于我们是二元分别的众生,因此每位佛与菩萨不同的名号、颜色与外貌,能帮助我们聚焦于特定的工作上。


在此修法中,是将你的上师观想为金刚萨埵,来净化你的染污。


从技巧上而言,另外一个很好的净化蔽障方式,是观想莲师(而非金刚萨坪)在你的头顶,并持诵金刚萨埵百字明咒、六字金刚萨埵咒或十二字莲师心咒——金刚乘确实是各种不可思议法门的宝库。


然而,净化蔽障的力量总是与金刚萨坪连在一起,因此,他的修法是被公认最殊胜的净化蔽障法门。佛教史告诉我们,金刚萨埵如此巨大而惊人的净障能力,源自他在菩萨因地时所发的大愿;他发愿一旦证得佛果仅是他的名号,就足以净除甚至最严重的染污。


在此修持中,我们观想上师为金刚萨埵。学生们总会问:“为何不直接观想上师本人?”在此,将上师观想为平常人的一个风险,是当你忏悔时,可能会想有所隐藏。


毕竟,如果你的上师只是个平常人,他怎么会知道你是否完全坦白?不是有很多次,都显示出他对你的许多做为全然不知吗?而这种明显的了知落差,不就让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更确定他并非全都知道吗?我们都受了制约,因此不会在上师面前行为不端;但如果我们背着他所做的事被他知道,我们会极为尴尬。所有这些状况,都会使得我们对上师培养强烈虔敬心或视上师为佛,变得更加困难。因此,我们要将上师观为遍知佛陀金刚萨埵,他了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一切;面对他,你无所隐藏。


这是坦承自己所有可耻恶行的良机,而且你会发现,一旦忏悔了,你就会感到极大的解脱。



虞敬心—深信咒语与观想

米庞(Mipham)仁波切在其对《幻化网根本续》(Guhyagarbha Tantra)所做的释论《秘密藏密续现观论》中说,无论修持何种坛城本尊,你的观想必须清晰而生动。不过,对于观想有困难,只能观出模糊、抽象的概略形相者,如果对上师、法道与咒语的效力具有真正的虔敬心且深信不疑的话,无疑地仍将获得一切共通与殊胜的心灵成就。


虔敬心有很多层次,最殊胜的虔敬心是对本尊与咒语之无二无别,具有绝对的信心。如果你还无法生起最殊胜的虔敬心,那就尝试发展出不动摇的虔敬心,也就是对佛陀与上师的教导深信不疑,以完全成就咒语与观想的修持。


对咒语之力的虔敬与信心也极为重要。作为前行修持者,当你念诵百字明咒时,即使在座修中的心既狂野又混乱,你也必须以专一的虔敬与信心,相信心咒即是金刚萨坪佛本身。米庞仁波切写道:缺乏智慧而无法领悟密咒乘(mantrayana)甚深意义的人,由于他们固执多疑、不断分析的心制造出许多内在障碍,因而不可能获得成就。无论心如何散乱或游荡于十方,密咒修行者也必须完全相信咒语宏大的力量;即使天空不再,咒语之力依旧长存。





- 未完待续 -

—— 动物乐传心 ——

随喜大家转发


图文|网络

编辑|七筒

以上内容以公益分享为主,文中内容、图片、音乐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学习内容:《你在忙什么》、《八万四千问》、《修行百颂》等著作


我们的希望:每位参加学习的小伙伴在学完一本书后,能够发表200字以上的心得体会


我们的奖励:参加阅读3本书及以上者,奖励精美佛像一尊。参加阅读1-2本书者,奖励平安结或金刚结一个。以上加持品均会请高僧大德进行加持


大家可邀朋友一起参加,加持品有限,请快快行动哟

 

每天学习一点点,为自己的心灵充充电、减减压。


參與的朋友可以聯繫紫瑩老師


随喜关注

紫莹居士微信:athenatang1001

紫莹居微博: https://weibo.com/u/598920426

老中青义工协会网站: www.macaulonglife.org

动物乐传心公众号:bodhichitta

喜马拉雅_FM:紫莹心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