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一脉心香 >> 索达吉堪布:为什么要对父母产生念恩、报恩之心? 返回

索达吉堪布:为什么要对父母产生念恩、报恩之心?

索达吉堪布 一脉心香 2017-03-06

其实,现在正在介绍菩提心的简单修法。前面已经通过教证和理证说明,无始以来一切众生都曾当过自己的母亲;紧接着我们就要忆念恩德,之后还应生起真正的报恩之心。实在说,如果内心没有真正对知母、念恩、报恩三个问题生起定解,菩提心就绝对不可能生起来,可能只是口头上的空谈而已。如果我们真能生起:三界轮回中的一切众生无一未曾做过自己的母亲,他们对我有无比的恩德,可是现在他们正在感受无量无边的难忍痛苦,所以我一定要救度他们,在那个时候相续当中就生起了四无量心。如果有四无量心,那生起菩提心就不再困难。可见,这种道次第非常殊胜。当然,如果你不想修菩提心就另当别论,若想修菩提心那就要遵循这样的次第,否则除了个别利根者外,一般的众生恐怕都很困难。这样以后,我们就能明白:在闻法修法的过程中,这样关键的问题绝对不能缺少。

所以大家必须了知,大至老虎、狮子,小至蚊虫、蚂蚁,没有一个众生没有当过自己的父母。在了知此理后,我们还应忆念他们的恩德,即:一切有情在当自己父母亲时,无一不是以大恩来养育我。这一点,以今生母亲的现身说法也可无误证实。可能有些人会说:“我的母亲对我非常恶毒,一点也不慈爱我,从小我们的关系就非常糟糕。”由于前世的特殊因缘,个别母子确实存在这样的状况,但总体上讲,一切母亲无不以大恩来抚育自己的孩子。即便如此,母亲的孕育、生育和养育之恩,也深似大海、高如须弥。

不说是人,就是经常杀生的凶猛旁生,它们也极为慈爱自己的孩子。拿鹞鹰来说,民间就有“鹞鹰吃小雀”的说法,可见它无比凶残;虽然如此,它对自己的孩子却异常疼爱,在辛辛苦苦杀害别的众生之后,它会把肉喂给自己的孩子。大家都知道,老虎非常凶猛,但“虎毒不食子”,它不但不会吃自己的孩子,反而会对它们慈爱有加。如此残暴的动物尚且如此,那富有人性的人类又怎能不更加慈爱自己的孩子呢?

在动物界,母亲慈爱孩子的现象非常普遍。下面就讲一则金钱豹母亲的感人故事:一位动物标本制作师在热带森林采集标本,一次他突然遇到一只金钱豹,他连忙向它开了一枪,结果没打中,被激怒的豹子疯狂地将他扑倒,经过一番殊死的肉搏之后,最终人制伏了豹子,它软绵绵地瘫倒在地。他以为豹子已经死了,于是到一棵树下包扎伤口。回来看时,豹子已不翼而飞,草地上只剩下一条长长的血带。他沿着斑斑的血迹走了很远,最后在一个树洞口看见了奄奄一息的母豹,于是他又向它补了一枪。后来他发现,两只豹崽正依偎在母豹的怀里起劲地吮吸着奶头。原来母豹在弥留之际仍然惦记着孩子,它之所以坚持爬这么远,就是为了给自己的孩子喂奶。看到这一幕,他的眼眶湿润了。

还有这样一则故事:两位猎人准备向一只母猴开枪,绝望的母猴做了一个手势,意为先不要开枪、我要给孩子喂奶。趁猎人犹豫的机会,母猴先给两只小猴喂了奶,然后摘下许多树叶,并将奶水一滴滴地挤在叶子上,且搁在小猴的身边。最后它蒙着脸,意思很明显:可以开枪了。被感动了的猎人终于放下了手中的猎枪。

下面是鳝鱼护卵的故事:在古代,有一个人在锅里煮鳝鱼,但鳝鱼的身体始终向上弓起,只有头部和尾巴浸泡在煮沸的汤里,整个腹部都露在沸汤之外。这个人感到很奇怪,于是剖开鳝鱼的肚子,结果发现里面有很多鱼卵。原来母鳝鱼至死保持这种姿势的原因,就是为了保护肚中的鱼卵。

在动物界,此类可歌可泣的故事非常多,恐怕这也是很多科学家认为动物有感人母爱的原因所在。作为情志超过动物的人类,母亲爱护孩子的深度、广度就远非动物所能比拟,这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都有详细记载。不说别的,就是在汶川大地震中,也涌现出了许多感人的母爱故事。其中,一位母亲拱着身体顶住垮下来的房子,孩子却紧紧被她保护在身体下面,最后母亲被活活压死,孩子却幸运地活了下来。其实,又有哪位母亲的爱不是这样呢?所以,每一个人都应该用心来细细品味母爱的伟大,还应反观自己到底是以何种心行来对待大恩母亲的。

一般来讲,稍有良心的人都对父母有感恩之情,但对其他人就不一定是这样了,可能觉得:他是外人,只有父母对我好。人们总喜欢维护自己的小圈子,要么是人类,要么是亲朋好友,除此之外的众生则一概不关心。对大乘佛教徒来讲,这也是很多人的惭愧之处。虽然很多人已经发了“菩提心”,甚至有些还通达了“空性”,可是他们仍对圈外一味排斥,对圈内却拼命维护。其实,这种狭隘的心理,再凶残的动物也有,很多猛兽在饿了好多天的情况下,也会将自己所得的一点点食物留给自己的孩子。对有智慧的人来讲,在看到一切母子之间的感人情景之后,就会对佛所说一切众生皆当过自己的母亲,以及当母亲时如何慈爱孩子的道理有所感悟。所以,我们一定要从狭隘的圈子中摆脱出来。

那母亲对我们的恩德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怀孕时,母亲在十个月中辛辛苦苦地滋养我们;出生后,母亲把最香甜的东西给我们吃,最暖和的衣裳给我们穿;成人后,母亲还为我们安家立业。总之,无论何时母亲都希望我们能获得快乐,也担心我们受到痛苦,可以说为了子女的痛苦安乐,父母常常饱受忧喜之苦。

但现在的人特别坏,很多人都不孝顺自己的父母,可以说,传统伦理道德中那至高无上的孝已不复存在。虽然古人在这方面非常不错,但现在的人连这样的概念也没有了。在藏地,因为生活条件比较差,很多父母宁可自己穿得破破烂烂,也要把好衣服留给孩子。但很多孩子长大以后,都不孝敬自己的父母。这就像藏族俗话所讲那样:“母心如水,子心如石。”意思是,母亲的心像水一样软,但孩子的心却像石头一样硬。现在这个时代,很多孩子经常离家在外,自然父母也就平添许多牵挂,会挂念他们工作是否顺利、身体是否健康……但狠心的孩子一年两年也不给父母写一封信,好几年也不给双亲打一个电话。

说实在的,我们这一代人太需要传统文化的浇灌与滋养了。前一段时间我看了一张光碟,内容讲:海口监狱的犯人在学习《三字经》、《弟子规》后,很多人都深深认识到:父母对自己这么好,但自己连一天的孝也没有尽,如果早学《弟子规》和《三字经》,那就不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确实,我们的教育理念需要改变,如果从小能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那长大后就会对父母产生念恩、报恩之心。


——恭录于索达吉堪布仁波切《藏传净土法》

   来源:智悲佛网  


纯公益学佛平台 欢迎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