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次第花开 >> 《新年七日谈》| 心开意解 返回

《新年七日谈》| 心开意解

希阿荣博堪布 次第花开 2023-01-24


心 开

《 新 年 七 日 谈 》

意 解

-THE FOURTH-



面对重病的亲人,我们感到强烈的焦虑和恐惧,这是很自然的表现,不要试图压制或逃避。

如前面说的,当你感到焦虑、心生恐惧,你需要做的是接受这些情绪的生起和存在,是的,你知道自己很焦虑,担心害怕最坏的事情会发生,你柔软的心暴露在外面随时将受到创伤打击,你不假装比自己实际更坚强平静不为所动,但这并不意味着你放任自己陷在情绪中并且把焦虑恐惧传染给其他人。

你会努力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尽己所能帮助病人得到治疗,照顾病人和周围其他的亲人,安慰鼓励他们,作他们的引导和依靠,使他们感受到爱和温暖。

家人之间可能平时没有很多机会交流表达情感,但在这时,面对共同的险境苦厄,却有了默契相通的机会

这种情感的交流,知道自己被爱并且有机会表达爱,对于每一个家人来说都很重要





修行者的特质之一是无论在什么处境中,尽管他可能也害怕也脆弱,但他会挺身而出为他人作依护。

观世音菩萨“于生死苦海为作船筏,于无明长夜为作明灯”的行持,时时在给我们以启发和鼓舞。

能为亲人做的不止于寻医问药、伺奉照料,因为治疗机会的出现、很多事情的发展变化背后都有非常复杂的因缘。

你可以为病人放生、供灯、念经回向,也可以为他作净化观想。


具体而言,可以这样做

观想观世音菩萨(或是任何你或病人具有信心的上师、佛菩萨)立于自己和病人前方的上空,感觉到佛菩萨真正就在面前,无比恳切地向佛菩萨祈求护佑;

佛菩萨伸手为自己和病人摸顶加持,并降下清凉的甘露,清净病人的业障;

种种罪障化为污水、脓血、黑烟等流出身体;

逐渐地,病人身体变得透明,莹净香洁,如一块纯净的琉璃沐浴在上师三宝的光明中,熠熠生辉。

如此反反复复观想。

同时感觉到自己沐浴在上师三宝的光明中,最好是感觉到自己完全融入此无边净光,不再有上师三宝、自己、病人、祈祷、观想、甘露、净化等等的分别,而是光明一味。

尽量延长这种感受,安住其中。

分别念再起时,再祈祷、观想。





这种方法也可以和念佛等法门相结合,祈祷阿弥陀佛,在观想阿弥陀佛加持净障的同时念诵佛号。如果心力足够,还可以把接受净化加持的对象范围扩大。

重要的是至诚恳切,信念坚定

“于暗作明灯,于病为良药,贫乏与珍财,盲者使能视......”佛菩萨的金刚语真实不虚。以此观修为缘起,定能感应三宝加被,在外以医药等具体有形的方式显现出来,在内以安宁、欣慰、乐观等心理状态体现出来。

这个净化观想的过程如果能以三殊胜摄持,效果会更好。



焦虑和恐惧的背后是我们对亲人深深的爱,我们不想看到亲人受苦,更不想看到他们在痛苦惊怖中离去。

强烈的情感往往会让人封闭起来,然而这时,如果我们能认识到不仅仅是自己和身边的亲人在受苦,很多人也和我们一样在与疾病作斗争,在生死线上挣扎,苦不堪言,我们在感受痛苦的同时也触摸到许许多多人的苦,众生本是同体相通的,那么,我们内心强烈的痛苦焦虑恐惧就有可能转化为强烈的悲心。

佛法中曾用这样的比喻来描述慈心和悲心:

慈心如失去双臂的母亲看到孩子落水,虽然心急如焚想救护孩子免于怖畏,却无能为力,只能在岸上观望呼喊;悲心如强健的父亲看到孩子落水,马上跳入水中把孩子救上岸来。


慈爱之心,不想看到别人受苦,是很多人都能做到的;但悲心却需要更大的勇气、更强的能力,需要真正采取行动承担起救护的责任。

我们平时可能很难感同身受他人的遭遇,但现在因为共同的困境,使我们有机会贴近他们的痛苦。在突如其来的变故面前,我们更加认识到佛法修行的价值。

佛法教我们如何在平时安顿身心,更教我们如何在危机时刻救护自他

长期的佛法修持在你身上表现出来的坚强、勇敢、安定、信念,给周围的人以安慰、鼓舞。与更多人感受的连接,对他们油然而生的责任感,使你想把这种安慰鼓舞传递给更多人。

你决心更加精进地修行,成为更有智慧、慈悲和力量的,从而能够帮助更多众生,使他们远离怖畏,获得暂时和究竟的安乐。

在这种心愿的摄持下开始观修,是三殊胜中的加行发心殊胜。

观修时,专心致志。将自己、观修的对象、观修的过程等本性观为空,显现如梦如幻,生起这样的见解,是正行无缘殊胜。


观修结束后,将由观修产生的正面力量和利益回向给包括病人在内的所有众生,愿他们疗愈康复,远离痛苦,并以此为缘起,对三宝生起信心,从此在佛光照耀下,心开意解,常得安乐,究竟解脱。


如果平时修行得力,我们还可以利用强烈的焦虑恐惧等情绪窥探心的本性。



现代生活复杂忙碌,人心里的念头、想法、情绪特别多,很难做到安静专注,更谈不上瞥见心性的光芒

而在非常强烈的情绪生起时,其他很多想法、情绪都被屏蔽掉,你顾不上想别的,这时,你的心处于一个相对安静专注的状态,使你有可能单纯地觉知当下鲜明强烈的情绪。

也许你会在此时见到情绪后面无边的澄明。

负面的情绪感受就像野兽,具有攻击性,伤人害物,但如果驯化得当,也能为我所用。

生活中所有的经历都可以成为我们修行、觉醒的机会。没有什么事情是绝对坏的

这个道理似乎老生常谈,但如果你是通过亲身经历了悟到这一点,那么它将有力地改变你的生活态度。

你不再那么在意发生的事是好是坏,是顺利是不顺利,是有利是有害,你不再那么想要掌控、努力趋避,因为你知道:关键不在于发生了什么,关键的是你怎么对待



(未完待续)


希阿荣博

农历癸卯年新春之际



《新年七日谈》(一)

《新年七日谈》(二)

《新年七日谈》(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