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智悲海音》2017冬季刊
📖
《智悲海音》,一本具足藏传佛教特点的现代季刊杂志,希望能在佛教与科学的比较、佛法修行、德育教育、慈善和环保等方面,唤起人们普遍的关注,激发和苏醒每个人内在的广阔、包容、利他的心和觉性,关心全球人类今生和来世的长远褔祉。
倘若它海潮般深沉、无间断、充满智悲的音声,能为您带来些许清凉,让躁动疾驰的心有片刻安宁,并步入自觉觉他的菩提之旅。这将是我们最大的安慰!
自
在
一个真正的修行人,内心非常洒脱自在,对苦乐逆顺都不会过于萦怀。
正如寒山大师云:“秋到任他林落叶,春来从你树花开,三界横眠无一事,明月清风是我家。”
无门禅师也说:“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自
己
人一旦想到自己,心胸就会变得很狭窄,在这狭窄的空间里,即便是小问题,也会变得很大。
然而,只要你开始想到别人,心中的视野就会变得宽阔,你自己的问题也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心
量
一个人心量有多大,
事业就有多大;
一个人心能容多少,
成就就有多少。
世界上最宝贵的是什么?就是生命。汉地非常著名的莲池大师,在《戒杀放生文》中讲过:“世间至重者,生命;天下最惨者,杀伤。”所以,不管对人类还是动物,杀害都是最残忍的事情。
或许有人认为,动物被杀跟人类被杀是不同的,因为它们不会说话,也没有人类这么高的心智。关于这一点,18世纪的英国哲学家边沁(Jeremy Bentham,1748-1832)就驳斥过,他说:“问题不在它们是否有心智,或是有没有说话的能力,而在于它们是否有感受苦乐的能力。”这一点非常重要,请诸位务必要记住!要知道,任何一个动物都有感受,杀害它,它会非常痛苦;爱护它,它就会很快乐。因此,我们作为人类,千万不要随便践踏动物的生命。
龙猛菩萨在《大智度论》中说:“诸余罪中,杀罪最重;诸功德中,不杀第一。”所以,按照我们佛教的观点,世间上的一切罪恶中,杀生是最为严重的;而所有的善法功德中,戒杀放生是第一的。
如今我们这个时代,尽管还没有达到一切众生平等的地步,但这应当是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
地球家园|关爱生命
月夜中,师傅背着她,走得汗流浃背,停下休息。此时,女子问师傅:“难道你不怕传说中的女鬼吗?为什么不自己快点赶路,还要为了我而耽搁时辰?”
“我是想赶路呀!”师傅回答,“可是如果我把你一个人留在山区,万一你碰到危险怎么办?我背你走,虽然累,但至少有个照应,可以互相帮忙啊!”
在明亮的月色中,这师傅看到身旁有块大木头,就拿出随身携带的凿刀工具,看着这女子,一斧一刀地雕刻出一尊人像来。
“师傅啊,你在雕什么啊?”
“我在雕刻菩萨的像啊!”师傅心情愉悦地说:“我觉得你的容貌很慈祥,很像菩萨,所以就按照你的容貌来雕刻一尊菩萨!”
坐在一旁的女子听到这话,即哭得泪如雨下,因为她就是传说中的“恐怖女鬼”。多年前,她只身带着女儿翻越山头时,遇上一群强盗,但她无力抵抗,除了被奸污外,女儿也被杀害。悲痛的她,纵身跳下山谷,化为厉鬼,专在夜间取过路人性命。可是,这满心仇恨的女子,万万也没想到,竟会有人说她“容貌很慈祥,很像菩萨”!
刹那间,这女子突然化为一道光芒,消失在月夜山谷里。隔天,师傅到达邻村后,大家都很惊讶他竟能在半夜中,活着越过山头。而从那天后,再也没有夜行旅人遇见传说中的女厉鬼了。
三世因果|雕刻师与女鬼
不管学出世间法还是世间知识,都离不开勤奋,否则什么也做不成。正在学知识的学生,肯定要勤奋。但作为老师,也不能懈怠,永远停留在自己时代的知识上。有一位学者说:“如果你没有每天学习,大脑就会停止。”所以,任何人都要不断地学习。
有一篇文章说现在很多人不爱看书,经常聊天、打麻将、看电视,上网看些乱七八糟的信息,久而久之,心灵就变得很空虚贫乏。其实,只看一些简单的碎片信息,根本没办法完善自己的智慧。我们应该系统地学习知识,包括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不仅要学,还要去思维,这样才能真正充实自己。
精进不仅是菩萨的行为,也是每个人都需要的品德。听说有些老师和学生,平时只把专业知识稍微学一下,其他时间都忙于赚钱,愿意搞科研的越来越少。如果我们的价值观全部建立在金钱上,没有科研精神,也没有宗教意识,把安逸和享乐当做生活本身,那就成了爱因斯坦所说的“猪栏理想”。
「猪栏理想」爱因斯坦在《我的世界观》里说:“我从来不把安逸和享乐看作生活目的本身——我把这种伦理基础叫做猪栏理想。”
遗憾的是,很多人都喜欢这种生活,要么整天跟人闲聊,要么在无意义中打发时间,这样的人生实在没有意义。所以,我们一定要精进,要多学习。像德国人,哪怕坐地铁都捧着书,几天就看完一本,我们如果也能这样,对各方面素质提升有非常大的帮助。
大学演讲|做精进的智者
扫描上方二维码,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索刊邮箱:helili1919@126.com
投稿邮箱:zhibei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