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零散收录 >> 【颂词回顾】《入_行_论》155(第九品) 返回

【颂词回顾】《入_行_论》155(第九品)

知幻园 2024-01-27



#708








辛二(了知胜义空性而修道)分二:一、辩诤;二、答辩。


壬一、辩诤:




见谛则解脱,何需见空性?




这是小乘与大乘之间的辩论。现在的南传佛教属于小乘,小乘声闻宗有各种分类,比如1)幻化声闻:诸佛菩萨化现为声闻形象;2)大菩提声闻:佛陀在有关经典中授记的声闻,如舍利子、目犍连等;3)一边寂灭声闻:趋入寂灭涅槃的无余阿罗汉;4)增上慢声闻:自称已证悟了圣者果位,但实际上并未现见真谛,只是自己的傲慢心而已。


此处作者辩驳的对象,就是增上慢声闻。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小乘宗都毁谤大乘,佛陀在世的时候,也有许多预流果、一来果、无来果、阿罗汉果的小乘圣者,接受般若空性,听受过大乘教法。在小乘宗中,唯有增上慢声闻对大乘有看法,他们认为,现见四谛十六行相的真理,即可断除障碍而获得解脱,并不需要修持诸法无自性的空性。





#709








壬二(答辩)分三:一、以教略说;二、以辩答广说;三、摄共同之义。


癸一、以教略说:



般若经中说:无慧无菩提。



中观宗回驳:你们的说法不合理。如果没有证悟空性,根本不可能得到解脱。在大乘《般若经》——《大般若经》十万颂、《中般若经》二万五千颂、《小般若经》八千颂,还有《般若摄颂》、《心经》等中都说明了,凡是获得圣者果位者,必须要证悟空性,除了空性之外,不可能有其他断烦恼、证菩提的方法。





#710







癸二(以辩答广说)分三:一、不成立之诤辩;二、大乘教典成立佛说;三、修持胜义正道。


子一、不成立之诤辩:


声闻有幻化、大菩提、一边寂灭与增上慢四种。其中最后增上慢声闻,没有现见真谛而过于耽著自己的宗派,他们说:大乘不是佛说,因此不成立是可信的圣教。


子二(大乘教典成立佛说)分二:一、反诘;二、破彼回答。


丑一、反诘:



大乘若不成,汝教云何成?



小乘宗说:“我们不承认大乘经典为佛语,你们又何必引用大乘《般若经》的教证呢?”


大家都知道,当年龙猛菩萨从龙宫里取出《般若经》等大乘经典,并在人间弘扬,一些小乘根器者听到诸法无自性的法义,惊恐万分,说“魔加持的龙猛比丘在弘扬魔法”,各种谣言四处传播。因此,小乘宗认为大乘空性法门不是佛说,弘扬大乘法者,他们也认为不是圣者。在这种情况下,引用大乘教证来说服小乘,他们是不承认的。


中观宗反问:大乘《般若经》等如果不成立为佛说,你们的《阿含经》、《毗奈耶经》等小乘经典,又怎么成立是佛说呢?


在辩论的过程中,必须要举一些真实理由,否则像吵架一样没有必要。关于这个问题,弥勒菩萨在《经庄严论》中,专门讲了一品“安立大乘经为佛所宣说”,对大小乘之间的辩论讲得非常细致,有兴趣者不妨参阅。








#711






丑二(破彼回答)分二:一、破教之理由;二、破佛说之理由。


寅一(破教之理由)分二:一、破是教之理由;二、破非教之理由。


卯一、破是教之理由:




二皆许此故。汝初亦不许。

何缘信彼典,大乘亦复然,

二许若成真,吠陀亦成真。




小乘宗回答:“我们完全可以成立小乘经典是佛语。因为对《四部阿含》[1]、《四部毗奈耶》、《百业经》等小乘经典,你我两宗均承认它为佛说。”


中观宗驳斥:你们认为共同承认即成立为佛语,不共同承认,就不能成立,那么你尚未信奉佛法之前,比如在入胎、住胎、呱呱落地时,绝对不会有这些承认,那时是不是不能成立小乘经教为佛语呢?因为当时没有你我两宗共同承认之故。


小乘宗又辩驳:“初生之时虽不能成立小乘经教为佛说,但我们有可信任的传承上师,佛陀、迦叶、阿难、草衣、近藏、大三千等,一代代口耳相传,不断法脉到现在,因此可以确认是佛说。”


中观宗回答:你们成立的依据和理由,同样适用于大乘,因为大乘也有未曾间断的传承。释迦牟尼佛在二转法轮时,于印度灵鹫山给菩萨众为主的眷属宣说了空性法门,由弥勒菩萨、文殊菩萨等结集,一代代传至龙树菩萨、无著菩萨、月称、圣天,一直传到现在。这些历史绝对可靠,因此,我们也坚信大乘教法为佛语。


[1] 《四部阿含》:《增一阿含经》、《中阿含经》、《长阿含经》、《杂阿含经》。



#712






卯二、破非教之理由:



小诤大乘故。外道于阿含,

自他于他教,有诤悉应舍。




小乘宗认为:“小乘经典完全符合三藏教义,无有是否佛说之诤。而大乘却有如是争论,有争论的话,大乘经典肯定不是佛说。”


中观宗回答:如果说有争论就不能成立为佛语,那么外道对小乘《阿含经》等也不承认,经常与内道有一些争辩。比如在无常方面,佛教承认三法印,认为万法无常,而外道认为世间是常有的,是大自在天或上帝所造,在无我、空性等方面,也有各种辩论。而且小乘声闻十八部之间,在见、修、行、果方面有许多分歧,也有相互否认对方的争议。假如有诤即非佛语,你们岂不是也不能成立为佛语吗?





敬摘录讲记162


更多精彩,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146-149


150-153



154


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