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動物樂傳心 >> 有声书读物连载 |《八万四千问》前言 返回

有声书读物连载 |《八万四千问》前言

樱桃 動物樂傳心 2020-07-13






八万四千问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 

严望佳    戚淑萍 ·译

开启阅读


豆瓣评分

8.7

65537人评价


面对这个不完美的世界,宗萨仁波切用这本书告诉大家——《八万四千问》是一个象征性的表述,世间真正的烦恼及痛苦,要比这个数字多的多,而佛法能够解决你们的所有问题。书中所回答的都是大家所关心的话题,其中包括:因果与轮回、佛法与日常生活、烦恼、爱情、关系、婚姻、我执、上师、传承、佛教与现代教育、佛教与艺术、佛教与社会等。



宗萨蒋扬钦哲 | 仁波切


当今最具有影响力的佛教上师之一,全世界公认极具创新精神的年轻仁波切。秉持不丹藏传佛教优良传承,倡导无宗派运动。


著作《正见》引发中国知识分子学佛热潮,另著有《人间是剧场》、《佛教的见地与修道》、《不是为了快乐》等多部著作。曾导演电影《高山上的世界杯》、《旅行家与魔法师》等等。


建立“悉达多本愿学佛会”,全球设有十一处教学与修行中心。创办“钦哲基金会”与“莲心基金会”两处公益机构。发起“八万四千”公益计划,目标是将所有佛陀的教言翻译为现代语言,并免费与大众共享。


前  言





在我少年时,中国的现象非常神秘莫测,我从大人们那里听到各式各样的事。一方面,中国是个让人生畏的国度;但同时中国也是一个佛国,拥有一些最为重要的佛教圣地,一些伟大的帝王曾是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佛法护持者。我也是听着文殊师利菩萨在五台山化现的传奇故事长大的。


多年以后,我有几次机会访问了中国。尽管时间流逝,有关中国的悖论和矛盾给我带来的困惑却从未停止。一方面,据我有限的观察,今天中国的城市里,PRADA专卖店好像比书店更多;但同时,我却在机场和火车站的畅销书柜台上看到有关精神和灵修的、特别是佛教类的书籍,这使我觉得不可思议。在这个国家,有的年轻人卖肾去换iPhone;同时,在这个国家,也有很多年轻聪明的大学毕业生能够瞬间抛弃世俗荣耀去追寻心灵真理。

 

 对我而言,这恰好证实了佛陀说过的话──无论我们人类发明了多少办法来让事物变得更简单易行,功能强大、可测度、可称量,可因无法让一切尽在掌握而带来的愤怒也水远不会消失。事实上,我们在物质上越富有,我们的不安全感和不确定性就越强烈而明显。



然而,和很多国家不同,中国有着追求更高真理的传统和习惯。中国孕育了一些世上最伟大、最有智慧的人,如老子和庄子。我毫不怀疑,即便在这个物质主义的时代,在霓虹灯、摩天大楼、咖啡馆和百货商场之间,那些不安于眼前情景并想要超越这一切的中国人,会寻找一些更有意义的东西。

 

一如往昔, 我感觉佛教将会在中国人的心灵中扮演重要角色──无论是在理智层面、在迷信层面,还是在真实觉悟的层面。我自己就是一名佛教徒, 最近去西安法门寺朝拜佛指舍利的时候,我深受鼓舞,倍感欣慰。在那里,人们对佛指舍利无微不至的照料与无以复加的恭敬,即使在佛陀的故乡菩提伽耶也是看不到的。

 

所以我感觉佛教会在中国驻留,至少目前来说是这样的。为什么不呢?如果我们所拥有的全部可量、可数、可见,那生命就没有什么意义可言了。能够拯救人类的是我们对其背后的秘密──最有力量却不可测度的心灵奥秘的关心与好奇。而在中国道教和佛教的传承里,探索这种奥妙的传统可谓源远流长。



当我和中国朋友们吃饭或喝咖啡时,他们不论老少,都并不仅仅把我当成可以预测彩票中奖号码或香港赛马赢家的算命先生,而是以其想要探究奥秘、了解未知事物的愿望,引燃了很多场对话的火花。

 

如今这个年代,当我们啜饮咖啡、茶或者法国白兰地时,我们极少讨论诗歌、书籍和哲学,无论是古代的还是当代的。如果我们讨论这些,咖啡和法国白兰地将会变得很有格调。然而伦理道德家可能会认为,喝着白兰地或者吸着雪茄烟讨论佛法是不合适的。但考虑到物质主义的力量是如此强大,我们的时间又是如此短暂,一个精神主义者可能会认为,即便我们只是在咖啡桌边零星而随意地聊上几句佛法,也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这本书中的问答是在咖啡馆里或足球比赛间产生的,并不是什么深奥或者能给人启发的内容。但是如果你碰巧读到它们──如果你没有什么特别殊胜的业①,抑或你与佛法的业缘仅限于我们问答的可怜水平上──你可能会因此产生好奇心,从而更加专注地去探寻那些物质主义世界所无法测度或预测的事物。



希望至少对一部分人而言,这本书能发挥另外一种作用。和世界上其他地方一样,中国在不断改变。尽管信息技术的新形式激增,但讽刺的是,过量的信息供给却使很多年轻人似乎比从前更加疏离。全球上百万人正在日益激烈地挣扎,为了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给自己找一处容身之地──这不仅指一份好工作,还包括找到一种办法来弄明白自已究竟是谁。为了寻求身份认同,我们甚至听说数以千计的人采取了难以想象的极端手段。因此,要指导人们在这个世界上找到一处适当的位置,有效信息就显得日益关键。希望接下来的对话至少能够为一些正怀着热诚而探索的人开启大门。


(接下来的部分是由于Tashi Colman, Xiang Ren, AmyAng, Jun Xie, Pawo Choyning Dori, Jnnifer Qi以及Rugor Nass的臣民Jane Wang的勤奋与坚持而诞生的,他们不仅提出问题,还承担了录写、翻译等工作)


注解:特别殊胜的业

①(英Karma):业是相关于我们身、语、意的因果规律。根据佛陀的教育众生的命运、悲欢以及对于宇宙的感知并不是随机发生,或由某种神祗的意志决定,而是过去的行为所导致的结果。同样,众生的将来也是由现时正面或负面的行为所决定的。



《八万四千问》

全书目录





问答12则

 01 认识佛教  

佛教是获得解脱和自由之道






问答17则

 02 关于因果与轮回 

轮回中的事情只会

暂时显得美好






问答11则

 02 关于修心与修行 

修心的目标是真正懂得一切事物的真理



问答13则

  04 学法与日常生活 

学佛法不是逃避现实,而是从我们误认为是现实的那种幻觉中逃离





问答15则

  05 关于烦恼、爱情、关系、婚姻与我执

你感到孤单和无聊,所以想要一个伴侣;而你也是自私的,所以想要独立





问答22则

  06 乘  

佛法就像不同种类的医药与疗法,对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形下奏效。








问答17则

 07上师和传承  

上师是医生,我们是病人,

而佛法是药。





问答6则

 08 活佛体制与转世 

有时候我想我宁愿在城市的某个地方重生为妓女,这样可以避开精神物质主义的贪腐而利益众生。





问答19则

09 佛教与现代教育、艺术及社会 

我们的孩子正在忘记自己是人



问答6则

 10  关于死亡 

死亡是生命不可避免的一大部分。事实上,在佛教里,死亡随时都在发生。


中所论,都是大家所关心的话题,同时也可能是一个热心寻求智慧的中国人最常遇到疑惑的地方。宗萨仁波切以超凡的智慧和幽默的语言为舟楫,帮助大家在这个物质主义空前强大的世界里弄明白自己是谁,从哪里来,要去往哪里。正如仁波切所讲:“佛法能够解决你们的所有问题。”《八万四千问》有声读物连载在动物乐传心微信公众号内更新,在一切供养中,以法供养最为殊胜,欢迎各位师兄同修阅读、转发,感恩您的关注!

未完待续

——— 动物乐传心 ———

图文|网络

编辑|樱桃

以上内容以公益分享为主,文中内容、图片、音乐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樱桃微信147748553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