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 佛所说思者,所谓意业是。所从思生者,即是身口业。【每日一颂】《中论》
“破暂时缚解”分三:一、破轮回之本体 —— 观缚解品;二、破彼能立之因果——观业品;三、宣说趋入真如之方便——观我法品。其中第一部分已经宣讲完毕,今天开始讲第二部分“破彼能立之因果——观业品”。
十七 观业品
辛二(破彼能立之因果——观业品)分二:一、以理证广说;二、以教证总结。
壬一(以理证广说)分二:一、宣说业果自性成立之宗;二、对此进行观察而遮破。
癸一(宣说业果自性成立之宗)分二:一、业之安立;二、对此断除常断之理。
子一(业之安立)分四: 一、宣说善业;二、宣说二种业;三、宣说三种业;四、宣说七种业。
丑三(宣说三种业):
由于众生根基不同,佛在有些经典中也宣讲过三种业,如颂云:
佛所说思者,所谓意业是。
所从思生者,即是身口业。
佛陀所说的思业就是意业,思生业即是身业和口业。
前面讲了两种业—— 思业和思生业(即思所作业) ,若把思生业中的身业和语业分开,再加上思业,就是此处所说的三种业——身业、语业和意业。
◎ 何为思业和思生业
思业就是意业,即身口意业当中的意业,是造作善恶业的发心或动机。《俱舍论释》云: “思业是指与意识相应并能起动对境身语现行的心所,因此属于意业。”只要《俱舍论》第四品学得比较好,对于业的种种差别和成熟道理应该都会明白。
思业虽然不以外在行为来表现,但透过外在行为有时也可以知道内心的状态。比如,我讲课之前会让大家缘一切众生发无上菩提心,这时很多道友都会双手合十,双目紧闭、表情虔诚,由此可以推知他们正在默默发愿:愿自己今天听法能利益一切众生,愿众生早日获得解脱 … …
大家不要把自己平时的起心动念视为很小的事,认为自己发一个菩提心或密宗清净心都是微小的善根,其实这些善根非常大。同样,也不要认为内心生起嗔恨、 嫉妒、竞争等恶心没有什么罪过,随着心力的大小,其果报也不容小觑。
所谓思生业,也叫思已业,或思所作业,是指思心所带动而造作的身业和口业。
为何将身业和语业称为“思生业”或“思所作业” 呢?本来身体和语言不是思的业,但身语发动的来源是思维,即它们的因是思索;如果没有通过思维,身体不可能做什么事,语言的业也不可能产生。所以,这是用因的名称来安立果。
思业(意业) 和思生业(身业和口业) 都可分为善业和不善业,比如,在听法之前大家发起了大乘菩提心, 或者密宗殊胜的清净心,这是由心所造的意善业;对他人生起嫉妒心或害心是意恶业;念诵发心仪轨、《普贤 行愿品》等是语善业;辱骂或诽谤他人是语恶业;手拿转经轮、为了听法从家里来到经堂等是身善业;杀害众生是身恶业。十善业和十不善业就是从身口意三业方面安立的。
总的来讲,思业建立在心上,主要指众生的意识, 是最根本的,所以是因的业;身语二业由思业引发,所以是果的业。
敬摘录索·达·吉·堪·布讲记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新版讲解
记忆板
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