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求学足迹 >> 什么山没有石头?什么水没有鱼? 返回

什么山没有石头?什么水没有鱼?

上师大学演讲系列三



心灵

    科学




仁波切曾说:

他没有别的伏藏法,

大学演讲系列就是他的伏藏法。



不定



对于一个论式,首先观察因在所诤事上是否成立。如果成立,再观察所立法与因之间的关系。这时就可能出现不定的情况。

所谓的不定,就是这个理由一部分可以成立所立,但一部分不能成立。

现在很多人经常这样讲:这个人应该是坏人,为什么?我觉得他是坏人。

“这个人”是所诤事,“坏人”是所立法,“我觉得”是因。

那么“我觉得”跟“坏人”之间,有没有周遍的关系?有没有决定性的关系?没有。

“我觉得”不一定能证明他是坏人,有时候你也会误解好人。

所以现在很多人,最主要是在这个地方过不去,所用的经常是一种不定因。



To be continued







孔子与项橐


即使是世间智者,有时候也会在这个问题上碰钉子。

据史书记载,孔子周游列国时,一次在途中遇到一个孩童,在路上用泥土堆了一座“城”挡住了他的去路。

孔子告诉他说:“我的马车过来了,请你把泥城让一下。”

这个孩子非常聪明,回答说:“听说你是所谓的孔夫子,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达人情世故,无所不知。世人都说车要绕着城市走,而从来没听说过城市要绕开马车的,这个道理你难道不知道吗?”

孔子看这个孩子很聪明,就下车问他:“你叫什么名字?”

他说:“我叫项橐。”

孔子想考一考他,继续问:“什么山没有石头?什么水没有鱼?……”提出了好几个问题。

项橐回答:“土山没有石,井水没有鱼,……”一一做出了正确回答。孔子难不住他。

接着项橐又反过来问孔子:“听说您是非常有智慧的,我想问您几个问题:鹅和鸭为什么浮在水面上?仙鹤为什么发出动听的鸣叫?松树为什么春夏秋冬都是绿色的?”

孔子回答说:“因为鸭和鹅的脚是方的,所以可以浮在水面上;因为仙鹤的脖子很长,所以能发出动听的鸣叫;因为松树的树心是结实的,所以春夏秋冬都是绿色的。”

项橐反驳说:“如果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脚是方的,那乌龟也可以浮在水面上,难道它的脚也是方的吗?”

这个辩难,孔子没办法回答。

孩子继续问:“青蛙也可以发出动听的鸣叫声,难道它的脖子也是长长的吗?竹子也是春夏秋冬都是绿色的,难道它的树心也是坚实的吗?”

这三个问题孔子都没办法回答。因为孔子前面讲的理由,全是不定因。只有一部分因可以遍于所立,另一部分不能遍。

所以,他的马车只好绕开孩子的泥城离开了。








主要概念


因明三相推理中最主要的几个概念一定要明白:

“不成”是因在所诤事上不成立;

“不定”是因和所立之间没有同品周遍或者异品周遍的关系;

“相违”指所立和因之间完全矛盾;

 “成立”是三相都成立。只有最后一个是合理的推理。

比如,有人说某某人是坏人,因为什么什么。他的理由完全找不到任何不成、不定或者相违的过失,那他的观点完全可以成立。

现在法律判刑的时候,也要举出很多理由,与因明这样的推理论证有些接近。但是他们的方法并不完整,如果严格按照因明的逻辑来观察,不一定很圆满。

除了前面讲的三相,因类学中还有些不同的说法。像《成量品》中的一些观点,个别大师就有不同的看法。

比如说,所立法和所诤事的因,需要成立在它们的总合法上面等等。

2005年,我翻译过麦彭仁波切的《因类学》。在《因类学》以及萨迦班智达的《量理宝藏论》里,都有关于“因”的一些分析。

但是如果没有进行过真实的辩论,不一定能完全理解其中的意义。



——《击掌空声.佛教的辩论方法》2013年11月28日台湾华梵大学演讲


To be continued







/ 话题还未说完

     相约明天见 /        

                  



图片来源 / 一意

文字整理 / 一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