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言集萃|《缘起赞》沙龙第六至第八课
📝
感言集萃
《缘起赞》沙龙第六至第八课
.
.
.
我们似乎始终生活在梦幻中,今天回忆昨天会有些吃力,下午回忆上午也需要好好地想想,刚刚眼睛看着这里,心则很快飘向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一曲《橄榄树》,唱的何尝不是人们的心识迷乱之苦?但它没有给出原因,更没有找到解决方案。于是,深陷迷乱之中的人们因迷乱之心造就迷乱之行,因迷乱之行而轮转于六道,甚至投生恶趣,感受各种各样的苦……
佛陀说“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可信的是什么呢?莲花生大师说:“是故见解比虚空高,取舍因果较粉末细。”一切的显现都是本体比虚空还高远的空性,因缘而生,因缘而灭,此中因果比粉末还要细,它真实存在,不过是我们凡夫人难以看到的。器世界比较好理解,那么意识呢?其中的因果、缘起又如何?愿上师三宝加持弟子早日证悟,莫再被如梦似幻的外境所迷了,喇嘛钦!
@刘淑霞
// 梦中的真,真中的梦
一切万法都是空性的,为什么又可以显现呢?这好比武侠小说中的一个场景:我们走入了一个施了迷幻药的森林中,因为药物的关系,迷失了心智的人看到了不同的景象,这些景象都是你心中执著的东西。有的人看到了心中念念不忘的那个人,有的人看到了梦寐以求的武功秘籍,有的人看到了金银财宝,有的人看到了……其实,所有看到的事物不过是心的显现。这个森林好比我们这个娑婆世界,迷幻的药物就是无明。因为无明,我们迷失在其中,执著一切所看到的,并将其作为短短的一生奋斗的目标。如果能认清森林里的一切不过是心的幻化,它的本性是空的,我们就不会沉溺其中。所以,一切万法都是空性的,因为空性就什么都可以显现,也什么都可以转变。
佚名
// 显现与空性
《俱舍论》讲:眼耳鼻舌身意为六种心王,还有51种心所。内心的世界极其复杂,机器人无意识,不具备情感交流的能力。它无法遣除人类的焦虑、烦恼。佛陀这位大医王,以苦集灭道四谛,讲述物质与精神世界的真相。苦从何来?如何灭苦?我们之所以觉得痛苦,是因为追求错了,方向不对自然会苦。种种焦虑情绪的背后就是无明,那一念的妄动心,使平静的海平面,掀起千层万浪。只有明白背后的缘起理,才能回归本来的平静。这样的平静,方能“千江有水千江月”。
机器人是人类创造的,人可以给予机器技术支持,却无法将复杂的情绪意识,复制在无情物的机器上。意识属于无质碍物,无形无色无本体。连人类自己都弄不清的意识,怎能复制在机器上?与其恐慌担忧,不如想想怎样改变自己的心态。堪布在《入行论》中讲:这件事情有办法就尽量想办法,没办法忧愁也于事无补。佛不是神、不是造物者,而是觉悟者,是发现万事万物真理的人。当空性的教言成为自己内心最强有力的保护罩时,我们会发现原来那颗脆弱的心,已逐渐成长为金刚心,变得无所畏惧了。
佚名
//《缘起赞》沙龙感言
没有一个舞台能让我们扮演自己的戏,但心本就是自己的舞台,我们孤独地生,孤独地死,孤独的你和我孤独地行走着。理解了世界如此孤独,就不会急着走进别人的心里,去改变些什么,其实不用忙,任何人和物无时无刻不在改变, 但是他们是按照自己的因缘改变的,并不是因为谁。
佚名
// 爱与孤独
“不要太执著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一切,如果用智慧去观察,它是如梦如幻的。再深一层观察的话,连如梦如幻都不存在。”法师的开示如醍醐灌顶,法师以《醒梦辩论歌》告诉我们梦与醒共同的特征都是突然生,突然灭,所以谁也无法证明谁真谁假,我们在感知世界的同时也在创造着世界;一切皆因无明起,如《楞严经》中的“知见立知,是无明本”,因为有了各种各样的念头,所以才创造了这个世界,当我们可以安住于当下,可以安静地看着自己的念头时,我们创造世界的过程也停止了,如梦如幻都不存在了。空掉的是我们心中的妄念、分别,而不是空掉爱与慈悲。正如索达吉堪布告诉我们的:“空性是什么都有,万法如果不空,就不可能有无常变化,就像一粒种子,不空的话,它永远结不出果实。正因为是空性,才会随因缘而变,才能衍生出形形色色的大千世界。”
@圆慧
// 爱与孤独
法师又抛出了“劫初谷”和“今谷”的连线,问我们:劫初谷有没有因呢?“劫”是一个无比广大的时间单位,在时间的初始,在世界的起源,在“劫之初”,有这么一颗谷子,这颗“劫初谷”究竟有因还是无因呢?如果无因,那么劫初谷哪儿来的?如果有因,那么这颗谷子就不是“劫初谷”,它之前的那个因是怎么回事呢?
悖论就是悖论,因为一切都是幻相,所以,经不起智慧的推敲。
所以,人工智能有什么可怕?不过也是幻相而已。它们没有心,不可能替代人类。它们的功能日渐发达,会更好地服务于人类,让人类可以活得更像一个人,而不是一部机器。
@圆水
// 人工智能,欢迎你
遍知的人类导师佛陀指出了实相:根本就没有一个真实的“我”存在,所谓的“我”只是五蕴的聚合、是因缘和合的产物。而对“我”起决定作用的是“我”于无始劫以来所造的“业”。“我”竟然不是真实的,难怪怎么也找不到,难怪越执以为实就越烦恼、越痛苦!既然“我”不是真实的,那些因“我所”而生的恩恩怨怨、贪、嗔、痴等烦恼也就没有什么实义了!耽著于“我所”,会因此丧失正知正见而造很多的恶业,为“万般带不去,惟有业随身”的后世留下余恨绵绵……因此这一生,应该是放下“我”的过程,谁早一点放下“我”,谁就是得到了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摩尼宝。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也就应该是为了这个吧。想到这里,心里一下子变得亮堂起来,因为我找到了可以安放我心灵的港湾……
从此人生即战场,所有打着“我”的旗号而出现的恶念都是恶劣的,是我相续中的不良串习,都是我作战的对境,而且,我必须要赢!从此,感恩红尘,照见并助我剔除“我执”污垢。
@圆霞
// 放下吧
👇
📧:wybuddhist@163.com
-欢迎投稿-
PS:写作有助于内化、提升。
每期沙龙结束后,欢迎大家撰写感想,踊跃投稿。
稿件一旦录用,可得神秘礼品一份,以兹鼓励。
推荐阅读